2019年坎城電影節展示非洲電影遺產

2021-02-2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2019年坎城電影節展示非洲電影遺產

 (English version below)

© Flickr / Clay Gilliland

自20世紀50年代初以來,非洲電影人一直試圖通過從非洲大陸歷史和文化的本土視角,挑戰有關非洲遺產和創造力的殖民敘事。音樂家、作家、視覺藝術家、舞蹈家、劇作家、演員等各界人士都參加了這場爭取尊嚴和自由的鬥爭。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泛非電影人聯合會(FEPACI)於5月19-21日舉辦了非洲電影遺產項目(AFHP)展示。該項目由泛非電影工作者聯盟(FEPACI)、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電影基金會及其附屬機構博洛尼亞電影資料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舉辦,旨在修復和保存50部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和藝術意義的非洲電影。

從非洲電影誕生之日起,這裡的電影工作者就把電影作為一種手段,以期提高人們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並幫助他們為民族獨立做好準備。對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說,許多非洲經典電影可以被看作是教育/文化的產物,這些電影一方面分享知識,另一方面將信息烙入電影觀眾的情感記憶。

教科文組織深知歷史與藝術之間的緊密聯繫的重要性,於2015年10月在「非洲通史」項目之下設立了國際藝術家聯盟。該聯盟致力於向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宣傳《非洲通史》的關鍵信息。《非洲通史》由教科文組織歷時35年編纂,時至今日仍在繼續。這一龐大的知識體系通過非洲人的聲音表達了整個非洲的歷史:從人類誕生之初到當今非洲人及其散居世界各地的僑民所面臨的挑戰。

非洲電影遺產項目參與坎城電影節是一次展示和推廣該項目的重要契機。今年特別關注了非洲電影史上一些重要電影人的4部主要電影。包括茅利塔尼亞導演翁多(Med Hondo)的《啊,太陽》(Soleil Ô,1970),阿爾及利亞導演拉赫達爾-哈米納(Mohammed Lakhdar-Hamina)的《烽火歲月志》(Chronique des années de braise,1975),象牙海岸先鋒導演巴索裡(Timite Bassori)的《帶刀的女人》(La Femme au couteau,1969),以及喀麥隆標新派導演狄孔格-皮帕(Jean-Pierre Dikongue-Pipa)的《別人的孩子》(Muna Moto,1975)。

泛非電影工作者聯盟於1970年在突尼西亞成立,由塞姆班(Ousmane Sembene)、維埃拉(Paulin Soumanou Vieyra)和切裡亞(Tahar Cheriaa)等電影先驅創立。泛非電影人聯盟是來自非洲不同地區和僑居海外的電影人的聲音。它與其附屬國家機構和成員合作,利用政策和行動、方案和項目,為非洲人在非洲的電影製作和視聽媒體方面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和基礎設施。非洲聯盟非洲視聽電影委員會(AU)和瓦加杜古非洲電影中心(CAO)的成立是泛非電影人聯盟取得的兩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成就。

聯繫人:

Tabué Nguma

UNESCO

t.nguma@unesco.org

The African Film Heritage Project at Cannes 2019


Since the early 1950s, African filmmakers have tried to offer an African vision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ir continent, challenging the colonial narratives on African heritage and creativity. Musicians, writers, visual artists, dancers, playwrights, actors, etc. participated also in this struggle for dignity and freedom. At the Cannes Film Festival this year, the Pan African Federation of Filmmakers (FEPACI) presented the African Film Heritage Project (AFHP) from 19 to 21 May. The project is a partnership between FEPACI, Martin Scorsese’s The Film Foundation along with its affiliate archive, the Cineteca di Bologna, and UNESCO. The purpose is to restore and preserve 50 African films of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artistic significance.

From the beginning, African filmmakers, especially, used cinema as a means to raise awareness about the aspirations of their peoples and educate them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independence. For UNESCO, many African classic films can be seen as educational/cultural production that was on one side sharing knowledge and on the other searing the message into the filmgoer’s emotional conscienceness.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nkage between history and art, UNESCO decided to launch, in October 2015, an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Artists for the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This Coalition works to promote to the general public, and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the key messages of the General History of Africa collection, which has been a 35-years in the making by UNESCO, and continues today. This huge body of knowledge expresses through the voices of Africans, the entire history of Africa: from the beginning of humanity to the challenges faced today by the Africans and their Diasporas around the world.

This inclusion at Cannes of the African Film Heritage Project was an opportunity to present and promote the AFHP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four major films by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lmmakers in the history of African cinema. These incliuded: Soleil Ô (1970) by Mauritanian director Med Hondo, Chronique des années de braise (1975) by Algerian director Mohammed Lakhdar-Hamina, La Femme au couteau (1969) by Ivoirian pioneer Timité Bassori and Muna Moto (1975) by Cameroonian maverick Jean-Pierre Dikongue-Pipa.

The Pan African Federation of Filmmakers (FEPACI) was founded in 1970 in Tunis by such film pioneers as Ousmane Sembène, Paulin Soumanou Vieyra and Tahar Cheriaa among others. FEPACI is the continental voice of filmmakers from various regions of Africa and the Diaspora. It works with its affiliate national bodies and membership to leverage policies and actions, programmes and proj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ment of an enabling environment and infrastructure for all dimensions of filmmaking and the audiovisual media in Africa by Africans. The creation of the African Audiovisual and Cinema Commission of the African Union (AU) and the Cinematheque Africaine of Ouagadougou (CAO) are two landmark achievements by FEPACI among many.

Contact: 

Tabué Nguma

UNESCO

t.nguma@unesco.org 

相關焦點

  • 2019年坎城電影節最佳車主角獎隆重揭曉
    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巴西、印度、拉丁美洲、俄羅斯或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坎城電影節都具有極大的媒體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雷諾集團公關部總監Claude Hugot 說:「與坎城電影節的合作,不論是對雷諾品牌還是車型來講都是寶貴的資產。我們可以藉助電影節向世界各地的媒體展示我們先進的技術和悅心的設計。」
  • 2019年坎城電影節20位電影攝影師(上)
    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20位新老電影攝影師,以及他們今年來參加坎城的作品。坎城電影節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電影節之一。這個平臺向大家展示了世界上優秀導演的好作品,讓電影愛好者領略到了來自全球各個角落的各種風格的影片。
  • 《活著唱著》2019年坎城電影節首映
    2019年5月20日《活著唱著》在坎城電影節上進行了全球首映。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現場早在2012年,由於一個紀錄片《唱著活著》,名不見經傳的民間流浪川劇團團長趙麗和她的團員們的為生活而唱著,倔強而堅強活著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本電影出品方之一的明時代公司
  • 2020年坎城電影節不能如期舉辦!一起來回顧2019年的坎城獲獎影片吧.
    有一種方案是推遲至到6月底7月初,不換地點、仍然在坎城辦,但是前提是新冠疫情得到控制。還有一種方案是改為線上舉行。此方案遭到了一些電影人士的反對,法國電影製作人奈利·卡夫斯基(Nelly Kafsky)表示這是一個糟糕至極的方案,不能搬上大熒幕的電影是沒有靈魂的,即便只在展映影廳裡展示十幾分鐘,其意義也是不同的。若改為線上舉行,許多電影將失去一展身手的機會。
  • 大導回歸+神仙陣容,2019年坎城電影節片單前瞻!
    作為最受矚目的世界三大電影節之一,無論是星光熠熠的紅毯首映禮,還是多個個性鮮明的評選單元,以及諸多國際大師、新晉影人帶來的新作,都成為我們期待坎城的重要原因。 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確定於2019年5月14日至25日舉行,而本屆的影片陣容也將在4月18日正式亮相。
  • 非洲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CIFF)來了!
    作為國際A類電影節,也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今年的電影節將從20日至29日舉行,在為期十天的活動中,開羅國際電影節(CIFF)將放映來自60個國家的160多部電影,其中包括16部全球首映。開羅國際電影節創建於1976年,由埃及電影作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
  • 1946-2019,史上坎城電影節海報最全合集!
    LOGO大師整理編輯(ID:logods)圖片來源:數英網大大君今天給大家分享1946-2019
  • SIF 2019丨邂逅坎城電影節,SIF團隊都聊了點啥?
    5月14日,第七十二屆坎城電影節在法國南部小鎮坎城正式開幕,各種電影元素的味道再一次瀰漫在坎城的大街小巷中。
  • 坎城電影節2015紅毯
    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 不存在的電影節,2020年坎城入圍片單
    《野馬分鬃》在今天早些時候,坎城電影節藝術總監蒂耶裡·福茂發布了一篇說明,介紹了今年的選片情況。從他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本屆坎城將是有史以來吸引影片最多的一屆——投展劇情片總量高達2067部,而2019年、2018年和2017年分別為1845部、1916部和1885部,更久之前的2010年只有1665部。
  • ...今年坎城新片這麼多!-新片 坎城電影節 大師 鄉村牧師日記 剩女...
    原標題:坎城零時差| 今年坎城新片這麼多!  去年,三部坎城電影節獲獎新片《小偷家族》《冷戰》《何以為家》第一時間亮相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受到了觀眾熱烈歡迎,也起到了轟動性的宣傳效應。《小偷家族》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後於去年8月公映,創下日本真人電影近年在大陸上映票房新紀錄。
  • 2019坎城國際電影節獲獎影片介紹
    5月25日,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執導的《寄生蟲》獲評委全票通過,摘得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得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
  • 1946-2019坎城電影節海報合集!像是讀了一部電影史
    用影展海報向電影與電影人致敬是坎城電影節的傳統,而這些來自坎城的情書匯總起來簡直就是一部電影史!以下是1946-2019年坎城電影節海報合集,請收好: 2019年第72屆坎城電影節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海報紀念的是前不久去世的電影大師、「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當年26歲的她爬到高處,拍攝人生第一部電影《短岬村》,一個年輕的導演正在成長起來。
  • 坎城電影節的神話:華語電影的坎城之路(多圖)
    儘管這部名不見經傳的電影現在早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但它卻是第一部正式參加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六十年代坎城電影節上的中國常客是香港多產的歷史片大導演李翰祥。他的《倩女幽魂》、《楊貴妃》、《武則天》連續在1960、1962、1963年成為坎城電影節的參賽片。
  • 直擊2019年坎城電影節:你最喜歡迪皮卡·帕度柯妮的哪個造型?
    在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各路明星大咖各施所能,展示出自己最美的造型。其中,寶萊塢身價最高的女星迪皮卡·帕度柯妮便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各種顏色、款式的禮服她都信手拈來、輕鬆駕馭,如同一個高貴而夢幻的公主。來看看她的幾套「戰衣」吧!
  • 時尚觀察|維吉妮·艾菲拉等眾星參加72屆坎城電影節電影
    2019年5月25日,維吉妮·艾菲拉參加72屆坎城電影節電影《西比爾》坎城電影節(圖片來自 IC photo)保羅·艾米參加第72屆坎城電影節電影(圖片來自 IC photo)加斯帕德·尤利爾參加第72屆坎城電影節電影(圖片來自 IC photo)
  • 福茂專訪 | 選片主席談2020年的坎城電影節
    《好萊塢往事》劇組在 Cannes 2019若現在是5月12日,原定的坎城電影節開幕式晚上,你感受如何?個人層面,我感受到巨大的悲傷和懷舊的情緒。我已經參加坎城電影節整整35年了。這是我的職業,但除此之外,坎城本身對我和所有參加這個電影節的人來說也是一個充滿歡樂、人性、藝術與美食的盛事。每年,我們都擁有著非凡的體驗。職業層面來說,我在冷靜地面對一個史無前例的處境。組委會決定把當前的困境當作一個思考未來的機會。
  • 難忘的72屆坎城電影節海報和短角情事
    難忘的72屆坎城電影節海報和短角情事,下圖是短角情事拍攝現場,攝於1954年.短角情事拍攝現場2019年坎城電影節閉幕式有哪些亮點?胡歌主演影片入圍,韓國影片首獲金棕櫚獎本屆坎城電影節,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憑電影《痛苦與榮耀》擊敗一眾對手,從頒獎嘉賓章子怡手中獲得「影帝」獎項,「影后」寶座則由艾米麗·比查姆憑電影《小小喬》奪得。 韓國影片《寄生蟲》成當晚最大贏家,摘得本屆坎城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這也是韓國電影史上首次摘得「金棕櫚獎」。
  • 有片|這些坎城電影節上提名的「香豔」電影 你錯過了麼?
    在公眾號對話框回覆:以下電影片名即觀看嘍~1《雙面情人》豆瓣評分:暫無評分2017年第7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3《卡羅爾》豆瓣評分:8.2分2015年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 2019坎城電影節評審團陣容介紹!
    2006年開始參與電影創作,執導紀錄片《Checosamanca》的一個部分。2011年執導的首部劇情片《聖體》在當年坎城電影節的導演雙周單元亮相,並獲得一致好評。第二部作品《奇蹟》更是贏得2014年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評委恩基·比拉 Enki Bilal/法國職業: 導演 / 編劇 / 美術 / 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