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第七十二屆坎城電影節在法國南部小鎮坎城正式開幕,各種電影元素的味道再一次瀰漫在坎城的大街小巷中。回顧近年來的坎城電影節,雖然「老味道」依舊讓人沉醉,但「新元素」的不斷加入,也越發的引人注目。這其中,近些年在各大電影節頻繁出現的VR影視內容更是其中的寵兒。
2012年,來自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的《Hunger in Los Angeles》在聖丹斯電影節亮相,自此VR影視相關內容正式撬開國際電影節的大門。2017年,威尼斯電影節首次將VR 納入競賽單元,這也是歷史上國際主流電影節第一次認可VR為一種全新的電影藝術類別。
被譽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坎城電影節同樣對VR影視抱有極大的熱情,其開設的數字電影模塊Marché du Film NEXT,VR影片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17年,《肉與沙》便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的舞臺上。到了今年,坎城電影節更是廣發英雄帖,邀請全球優質的內容及相關從業者前往坎城共同探討VR影視的現在和未來。
作為全球最大的VR影像展——砂之盒沉浸影像展(簡稱SIF)的發起者和主辦方,SIF創始人樓彥昕及策展人車琳受邀出席坎城電影節,並在其開設的圓桌論壇中就VR影視行業相關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本次坎城電影節中,由新華網主辦、SIF合辦了主題為《XR ECOSYSTEM IN CHINESE MARKET》的圓桌論壇。該論壇由SIF策展人車琳主持,樓彥昕則作為受邀嘉賓與幾位受邀嘉賓一起從製作、發行、平臺建設和5G願景方面,討論了中國市場XR發展的生態。
內容製作方面,樓彥昕表示目前國內VR內容市場中作品數量相較國際市場還比較有限,創作人數量也相對少一些。在樓彥昕看來,目前國內外創作團隊對於VR的認知差距不大,再加上從成本、團隊、人員複雜度等多方面角度來看,VR內容合制會比傳統電影合制容易的多。在此基礎上,國內外內容合制就成了目前VR影視內容製作方面較好的出路。
此外在內容發行方面,樓彥昕認為目前線上及線下發行方都在各自努力,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內容發行市場,將對推動全球VR產業進程起到重要的作用。並呼籲大家能夠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中國市場,把好的作品帶到中國市場。
今年4月,高雄電影節、富川奇幻電影節以及SIF三方攜手籤署戰略協議,未來三方將在作品展映、創作人培養以及聯合製作等多維度進行合作。
在坎城電影節官方主辦的主題為《ASIAN NEW WAVES IN XR CONTENT》的圓桌論壇環節中,作為合作方的三大電影節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話VR影視及VR影節的未來。根據論壇環節信息,未來三方講在影節選片、發現創作人等方面進行交換合作,同時也將匯集三方力量,通過工作坊等形式培養更多的創作人。
樓彥昕表示,全球作品數量雖然整體呈上升趨勢,但目前優質作品數量還相較有限,各個地區之間基於聯合製作的交流互動還處於起步階段。希望能夠通過合作三方早期的嘗試,以聯合製作的方式更好的連結全球優秀的創作人和創作團隊。
今年6月,SIF 2019將於青島舉辦。本屆SIF的主題為「沉浸城市」,將分別從主題峰會、官方展映、沉浸藝術展、創投單元、市場以及砂之盒頒獎禮等單元,把握沉浸敘事內容發展脈絡,為廣大創意人提供展示平臺、尋找有可能的市場機會,為到場觀眾提供更好的內容體驗平臺。從而拓展沉浸敘事的邊界,探討沉浸敘事內容的更多可能。
SIF致力於捕捉國際沉浸藝術未來的潮流和趨向,今年官方展映的沉浸式敘事內容及裝置體驗類內容將達到50部。此外,現場還會邀請100多位來自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環球影業、迪斯尼、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聯合國、聖丹斯/翠貝卡/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VR策展人及評委、新媒體藝術家、科幻作家、未來學家、攝影師、建築師、戲劇導演、科技公司等各領域的嘉賓,影響覆蓋100餘個國家及地區。無論展映作品數量、質量,還是與會嘉賓的重量級,亦或是現場議程設置的專業程度,無疑不彰顯著SIF已經成長為全球VR影像相關領域頂尖的行業盛會。
啟發、發現、連接,對於SIF來說,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構建世界級交流平臺,發現優質內容,聯結創作者與行業精英,在全球框架下探索並引領沉浸影像的未來方向。
更多精彩,諸位不妨期待下6月份的SIF 2019!
另:
截止本月5日,SIF 2019官方展映單元已累計收到報名作品50部,現報名通道已經正式關閉。創投單元徵片仍在進行中,想要參與創投單元的團隊不妨重點關注如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