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坎城電影節海報都在這裡了

2021-02-18 單向街書店

坎城電影節一向有「最藝術的電影節」之稱。

「最藝術」不單指其對影片的選擇,坎城電影節的海報,更是每年電影節發布會上最令人期待部分。

今年,坎城電影節的官方海報繼 2016 年的《輕蔑》之後,又致敬了法國新浪潮大師讓·呂克-戈達爾,以及他的電影《狂人皮埃羅》(1965)。

坎城電影節海報所致敬的,是一部精美的經典電影史: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安東尼奧尼的《奇遇》、費裡尼的《八部半》……經典影人、名片比比皆是。

這些海報,不僅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坎城電影節視覺史,更記錄著走過 71 年風雨的坎城曾經歷過的歷史風雲的變遷。

單向君為你盤點了這 71 年來每一幀電影與藝術的結合。重新打開來看,仍然栩栩如生。

2017

2017 年,坎城電影節正逢 70 大壽,大紅背景、鎏金字體縈繞下,義大利電影繆斯克勞迪婭·卡汀娜歡脫起舞。

她甚至還記得拍攝這張照片時的情景,那是在 1959 年的羅馬。

「沒有人記得攝影師的名字了,我也忘記了,但這張照片讓我想起我的職業生涯初期,在那個時候我完全無法想像有一天會在最負盛名的電影宮再次見到自己。生日快樂!」

2016


第 69 屆坎城電影節前年的海報致敬了讓·呂克·戈達爾的《輕蔑》,頻率如此之高,不禁讓人懷疑在法國是否人人都愛戈達爾。

電影節的官方網站上寫道:「都在這裡了,臺階、海洋、地平線:一個男人朝著夢想拾級而上,地中海的暖色調被薰染成了金色。

2015

瑪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美籍猶太裔獨立攝影師大衛·西蒙(David Seymour)定格了瑞典傳奇女演員英格麗·鮑曼的恬靜微笑,簡潔、自信的姿態令她成為「現代、自由女性的化身」

2015 年適逢英格麗·鮑曼誕辰 100 周年,坎城組委會選擇以這樣的方式致敬她。她曾擔任  1973 年第 26 屆坎城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14

這是坎城電影節海報第一次以男性為主體,主角是義大利演員馬塞洛·馬斯楚安尼,基於他主演的費裡尼名片《八部半》設計。

馬斯楚安尼憑藉 1970 年的《匹薩一角》和 1987 年的《黑眼睛》兩度登頂坎城影帝,今年是他的誕辰 90 周年。

2013

第 66 屆坎城海報的造型取自 1964 年奧斯卡金像獎、喜劇愛情片《新戀愛經》的經典劇照。

影片主演、演員保羅·紐曼和他妻子喬安娜·伍德沃德重新上演深情相擁,模擬出「數字 66 」的形狀。

2012

德國攝影師奧託·貝特曼(Otto Bettmann)拍攝的瑪麗蓮·夢露舊照,天真又性感。

坎城組委會評論說,「夢露手捧生日蛋糕,吹滅蠟燭的瞬間,這一刻美得叫人屏氣凝神,仿佛夢想照進了現實。」

2011

美國著名女演員費·唐納薇擺出的造型來自影片《一個墮落兒童的雕像》,由導演傑瑞·沙茨伯格親自拍攝,與「數字 64 」相映成趣。

官方評價稱,「這幅海報既高雅又深邃,是電影夢想的體現和象徵,也是坎城電影節一直以來之所求。」

2010

這屆海報上,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一襲優雅黑色正裝,用發光的刷子勾勒出坎城法文 Cannes 的字樣。

海報由著名攝影師布莉姬·拉孔柏(Brigitte Lacombe)親力製作,她的鏡頭總能表現出人物最有生命力的一面,沉靜深邃的藍黑主色調引人遐想。

朱麗葉·比諾什在這屆電影節中憑藉伊朗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合法副本》,拿到了主競賽單元的最佳女主角獎。

2009

致敬了義大利電影大師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名作《奇遇》中的經典一幕。

這個迷人的背影來自安東尼奧尼「愛情三部曲」的女主角莫尼卡·維蒂(Monica Vitti)。

2008

法國藝術家皮埃爾·克裡耶是這款海報的創作者,黑暗中的紅唇女人蒙著雙眼,深得瑪麗蓮·夢露的神韻,靈感來自「另類黑色大師」大衛·林奇的電影。

海報上這位蒙住眼睛的神秘女郎名字叫 Anouck Margueritte,她本人是巴黎瘋馬夜總會的一個舞蹈演員。

2007


坎城為了慶祝 60 周年,本屆海報強調了動感和快樂的主題風格。

表情歡快、一躍而起的眾人聚集了一眾大牌:王家衛、佩內洛普·克魯茲、布魯斯·威利斯、傑拉德·德帕迪約、朱麗葉·比諾什……

王家衛的首部英文電影《藍莓之夜》是本屆電影節的開幕片,這也是坎城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而金棕櫚獎最終由羅馬尼亞導演克裡絲蒂安·蒙吉的《四月三周兩天》獲得。

2006

這一屆坎城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王家衛,為了向他致敬,海報直接選用了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身姿婀娜的背影。

2005

這款被命名為「藍星空紅地毯」的海報由德裡克·梅農設計,顯然走的是簡潔、醒目的路線。

這一年,中國女演員鞏俐獲得本屆坎城特別大獎,王小帥的《青紅》奪得評審團大獎。

2004

Alerte Orange 設計事務所創作的這張海報,童趣盎然,下方前景中一個小女孩背後的影子是夢露在《七年之癢》裡的經典造型。

張曼玉與她的法國前夫、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合作的電影《清潔》,斬獲坎城最佳女主角桂冠,也是首位贏得坎城影后的亞洲女演員。

2003

當今國際少數幾位以觀念性著稱的女性藝術家珍妮·霍爾澤(Jenny Holzer)設計的法文「電影萬歲」,是這張口號式海報最顯眼的主角。

2002


衣著隆重、色彩繁複的小丑形象在坎城官方海報上並不多見。

這屆坎城上最受關注的不是金棕櫚大獎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家》,而是莫妮卡·貝魯奇和老公文森特·卡索演的《不可撤銷》,這部影片的大膽和暴力讓所有的記者和觀眾目瞪口呆。

2001

21 世紀坎城的第一張海報看起來有點政治漫畫的感覺。

有一種說法認為海報中的「地球」代表了坎城電影節的全球化野心和國際化視野。

2000

拿著攝影機的人從銀幕上一躍而出,象徵著電影藝術的巨大活力。

千禧年的坎城電影節是華語電影的豐收大年,香港地區,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了坎城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坎城影帝;內地方面,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臺灣地區,楊德昌導演憑《一一》獲得最佳導演獎。

1999

非常童真的一張海報,金色的背景下,一對男女奔跑著,手中舉著兒時捕捉蜻蜓和蝴蝶的小網,拉長的身影讓他們看起來似乎是在捕捉天上的星星。這屆金棕櫚給了達內兄弟的《羅塞塔》

張藝謀因《一個都不能少》被坎城電影節認為是美化中國,宣布退出坎城;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獲第 52 屆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8

散落漫天的膠片構成了海報整體,但有很多人批評這張海報說不知道它意味著什麼。

這屆金棕櫚頒給了希臘電影大師西奧·安哲羅普洛斯的《永恆與一天》,正是這部電影,留下了「時間,是一個小孩在海邊玩沙包」這句妙言。

1997

坎城電影節迎來了 50 周年慶典,紅、金兩色營造出濃烈的喜慶氛圍,紅色襯底渲染金棕櫚圖案,隆重又大氣。 

王家衛的《春光乍洩》不僅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墨鏡王」還奪得了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坎城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6

這屆海報鮮花繽紛,美不可言,具有很強的裝飾風格。

1995

據說是公認的最爛坎城海報,可以看出有卓別林電影、《亂世佳人》等經典電影元素,但拼貼得有些直白和缺乏美感。

值得慶幸的是,前南斯拉夫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裡卡的《地下》摘得了金棕櫚大獎。

1994

海報上的這幅畫是義大利導演費裡尼的作品,他於 1993 年去世,畫面右下角註明了一行小字「獻給費德裡克·費裡尼」,表達了坎城對這位電影大師的致敬。

張藝謀的《活著》不僅拿下了本屆評委會大獎,還讓葛優成為了坎城歷史上的首位華人影帝。

1993

本屆海報直接選取了英格麗·褒曼和加裡·格蘭特在《美人計》中的深情一吻。

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如願以償摘得金棕櫚大獎,臺灣新浪潮導演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審團獎。

1992

這是坎城海報上首次出現影人形象,1992 年 5 月 6 日,瑪琳·黛德麗去世,組委會以此紀念她。

瑪琳·黛德麗曾是上世紀片酬最高的女演員,1999 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 9 名。

1991

這款海報截然分成了兩部分,下半部是膠片鋪就的紅毯,上半部則是「數字 44 」與金棕櫚的結合。

本屆評委會主席是羅曼-波蘭斯基,評委會一致將金棕櫚頒給了科恩兄弟的《巴頓·芬克》,連續三年的金棕櫚都被美國電影拿下,引起了法國輿論的極大不滿。

1990

手託金棕櫚葉片的簡潔造型清新而美好。

張藝謀的《菊豆》入圍了這屆坎城主競賽單元,但最終沒有斬獲,拿到金棕櫚的是大衛·林奇的《我心狂野》

1989

和以往奔跑在戰火硝煙中自由女神不同,海報上的女神化作巴黎的時髦女郎,高舉的不是旗幟,而是膠片。

當時的美國新銳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的先鋒處女作《性、謊言與錄像帶》摘得了本屆金棕櫚獎。

1988

這屆的海報以膠片為筆勾勒出了一張女性的臉。

陳凱歌的《孩子王》入圍了本屆坎城的主競賽單元,但是影片反響平淡,放映期間很多法國記者和觀眾嫌節奏緩慢而出去喝咖啡聊天,最終也毫無收穫。

看來,《孩子王》的時代背景果然無法引起法國觀眾的共鳴。

1987

海報上是一隻飛翔的海鷗,每一格畫面的取景是靜止的,拼接在一起卻很富動感。

像是在致敬法國新浪潮大師讓·呂克-戈達爾說過的名言,電影是每秒 24 格的真理

1986

用100多個電影中的人物形象填滿了整張海報,是坎城影史的一個特別案例。

1985

24 格的海報構圖為觀眾演示了電影藝術的發展史。

一對男女的舞步輪轉之間演示著電影的變遷,也暗示著電影與現實的難以分辨。1985 -1987 年的海報都出自於 Strategie 工作室的設計,他們用海報完成了一次對電影圖像本質的解構

這屆評委會主席是前不久去世的《飛越瘋人院》導演米洛斯·福爾曼,金棕櫚獎頒給了埃米爾·庫斯圖裡卡的《爸爸出差時》

1984

淡淡的水彩描繪出一個歡樂自得的海濱小城,讓人過目難忘。

從第 37 屆開始,坎城電影節上新銳導演的影片日漸增加,坎城電影節正在逐步轉變成電影市場和電影藝術性的展覽。這屆金棕櫚的得主是維姆·文德斯的《德州巴黎》

1983

這款漫畫海報描繪了在戰馬上廝殺的東方武士,是在向日本導演黑澤明致敬。

中國在本屆坎城上展出了《牧馬人》、《原野》、《小街》三部電影,日本導演今村昌平《楢山節考》獲了金棕櫚。

1982

海報上是一艘乘風破浪的大輪船,排出的海水好似正在燃放的禮花。 

這一屆坎城,大陸「第三代導演」岑範的《阿 Q 正傳》成為首部提名坎城主競賽單元的大陸影片,而法國媒體的評價相當刻薄冷淡,「儘管演員演技出色,原作簡練、深刻,但導演手法卻是平淡的。」

1981

1981 年的坎城海報竟然直接沿用了 1980 年的原版,只是改了下時間。

當年歐洲劇烈的通貨膨脹和政局不穩定嚴重影響了這屆坎城的品質。

這屆金棕櫚的得主是「波蘭電影的騎士」安傑伊·瓦伊達的《鐵人》,這部影片被視為波蘭「道德焦慮影片」的代表作。

1980

海報上的女郎嘴唇和風姿都很像夢露,但是整個臉部用高光做模糊處理,再加上裸露的肩頭,更加性感神秘。

本屆評委會主席是柯克·道格拉斯,不過他主持的這屆飽受爭議。

而就在開幕前 10 天,懸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逝世,坎城為此還舉辦了特別紀念影展。



1979

這一屆,坎城海報在「眼睛」上做起了文章。

這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法國著名的女作家弗朗索瓦·薩岡。

本屆主競賽單元,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遭遇與維爾納·法斯賓德、維姆·文德斯、沃納·赫爾措格並稱為「新德國電影」的四大導演之一的沃爾克·施隆多夫的《鐵皮鼓》,一時讓評委們難以抉擇,最終兩部影片共享了金棕櫚大獎。

1978

1978 年,坎城電影節的一種特別關注單元(Un certain regard)設立。

這屆電影節的海報開始使用了劇照元素,膠片上是一對纏綿的男女,看似出自一部經典老片的劇照,可惜出處無法考證。

 這屆電影節上一共有 6 部女性題材的電影,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女明星到坎城。包括當時的法國影壇新星伊薩貝爾·於佩爾,還有當時年僅 16 歲的波姬小絲等。

1977

融合了科幻藝術和新古典主義繪畫風格的這款海報充滿視覺想像力,一盞巨大的聚光燈照耀著屹立在海邊的女神。

本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是義大利著名導演、英格麗·褒曼的第二任丈夫羅伯託·羅西裡尼。

1976

這張海報上,各種元素雖然異常混搭,但莫名給人賞心悅目之感。既超現實,又有一種原始神秘的氣息。

值得一提的是,這屆電影節評委會主席非常的跨界,是美國作家、編劇威廉·田納西。

1975

超現實主義風格的海報讓人耳目一新,男人手上的眼睛和雲朵裡的眼睛似乎象徵著一種關注。 

本屆坎城評委會的主席是法國女演員、「新浪潮女神」讓娜·莫羅

1974

法國藝術家 Georges Lacroix 是這款海報的設計者,超現實主義風格濃鬱,帶著翅膀的眼睛很有達利的意味。

1974 到 1978 年的連續幾屆海報中,眼球、光線、大海、沙漠等玄幻的臆想符號,被海報設計者們大量引用。

那是一個充滿變革和反思的年代,海報裡的超現實、夢境和隱喻,也是當時世界影壇充滿價值反思和技術突破精神的折射

1973

本屆海報上的設計元素與相鄰幾屆關聯不大,藍天、遠山、洶湧的浪花都非常具象。

主競賽單元的評委會主席是英格麗·褒曼。

1972

海報上是一隻在驚濤駭浪中翱翔的海燕,膠片構成了它的翅膀。

從 1972 年開始,坎城電影節修改了規定,送展的影片不再由每個國家自行選送,而是由電影節的組委會來預選和確定,選定的標準只是電影的質量本身而不再考慮國別的平衡

當時的坎城主席勒布雷特說「這是為了維護電影節,使它不會成為一種政治論壇。」因此此後的坎城電影節不再掛國旗,也因此,之前在海報中大量運用的國旗元素從此消失。

1971

雖然是第 24 屆,但是坎城的第 25 周年,所以海報上醒目地用紅黃藍三色擺出了 25 的字樣。

原本因為電影宮的工作人員要罷工,這屆電影節差點不能如期舉行,而就在電影節開幕前,勞資雙方達成了和解的協議。

1970

相當簡約的一款坎城海報,除了將字體做了浮雕效果,幾乎沒有其他更多的設計元素。

本屆坎城要放映的影片多達 500 部,這顯然不是一個競賽單元就能夠容納的,於是在上屆新增「評論周」單元之後,這屆又新增了「導演雙周展」

1969

經歷了 1968 年法國「五月風暴」的洗禮,坎城電影節又浴火重生,這屆海報中打板像是一塊稜鏡,折射出美麗的彩虹。

為了更多元化和更加開放,本屆坎城新增了「電影節評論周」的單元,該單元延續至今。

1968

坎城延續了前兩屆的海報,數字成了主要的設計元素,21 旋轉形成奇妙的花紋。

這屆坎城最為非比尋常,被當時轟轟烈烈的「五月風暴」運動席捲。

法國新浪潮導演弗朗索瓦·特呂弗為抗議文化部長解除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亨利·朗格盧瓦的職務,專程來到坎城,這一舉動得到熱血青年的積極響應,電影宮被佔領,以致電影節無法正常舉行。

1967

紅白藍三色是本屆海報的主色調,而羅馬數字的二十是除了色彩之外唯一的設計元素,非常的法國。

1966

雖然是第 19 屆,但是從 1946 年第 1 屆算起剛好是 20 周年了,海報以大紅的底色,襯託出「數字 20 」的字樣。

坎城電影節總是與外交、政治、宗教問題相互糾纏,似乎也讓坎城多了不少話題。

這屆坎城就有兩部影片:裡維特的《女教士》阿侖·雷乃的《戰爭已結束》因為宗教和外交的幹預而被迫退出坎城。

1965

以少女為主體的設計,融入了傳統的設計元素——膠片和各國國旗。

這一年,中國送去了兩部動畫短片:《半夜雞叫》和《在路旁》

同一時間點,「007 邦德」肖恩·康納利來到了坎城,引發了影迷的騷動,她們衝上去扒下他的外衣只為求證電影中看到的紋身是不是真的。

1964

本屆電影節海報頗具古老壁畫的風格,所表現的內容是一個瘦弱的少女駕著一輛 3 匹馬拉著的馬車,馬揚起馬蹄,少女卻神情自若。

中國第一位動畫片女導演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了本屆坎城電影節榮譽獎

1963

簡單勾勒的側臉線條,重點在於膠片狀的髮絲,以及金棕櫚裝點的髮簪。

這屆坎城電影節有件趣事,因為盧奇諾·維斯康蒂《豹》參賽,製片人為了擴大宣傳製造噱頭,特地從義大利帶來了一頭貨真價實的豹子,讓女主角天天牽著它在坎城海灘上遛彎,搞得其他明星很是緊張……

1962

這屆海報好似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而周圍的藍色線條有著梵谷似的筆觸,海報上的女性散發著精緻的波西米亞和布爾喬亞風情。

有評論說:「坎城電影節開始重視新的電影語言與新電影手法。」電影大師羅伯特·布列松的《聖女貞德的審判》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蝕》都獲了獎。

李翰祥導演的《楊貴妃》入圍金棕櫚獎,並且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坎城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1

第 14 屆電影節海報簡潔靈動,藍灰底色上金色和白色的流星肆意飛舞;本色彰顯 61 年坎城電影節積極聲援自由、民主的精神。

背景緣由是西班牙著名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的參賽影片《維莉迪亞娜》因為宗教問題引得教會發難,但最終坎城電影節還是頂住了壓力,把金棕櫚大獎頒給了這部電影。

1960

這屆的海報走了插畫風格,一雙女子的手捧出絢麗的鮮花、金棕櫚和飛鳥,似乎象徵著坎城電影節的朝氣蓬勃。

在這屆電影節上,安東尼奧尼的《奇遇》費裡尼的《甜蜜的生活》起初因超前的意識和新銳的電影語言遭到冷遇,但是銳意進取的坎城電影節最終給予這兩部影片以獎項的肯定。

1959

這屆海報終於棄用了連續十多屆的膠片、攝影機、各國國旗等傳統的設計元素,甚至拋棄了代表海濱小城坎城的主色調藍色,以一抹靚麗搶眼的紅色打底,似乎象徵著來勢洶洶、方興未艾的電影新勢力——法國電影新浪潮

1958

本屆坎城上最轟動的影片是前蘇聯的《雁南飛》,獲得了一致好評,並最終摘得了金棕櫚大獎。

1957

坎城十周年,海報主打美女形象,神韻有幾分像碧姬·巴鐸,小露香肩很性感,而米字旗和紅白藍三色旗做成的蝴蝶結巧妙地成為禮服點綴。

1956

這一屆的海報設計元素依然是膠片和各國國旗。 

這一年中國首次派代表團參加坎城電影節,由導演蔡楚生帶隊,但沒有帶來參賽影片。

坎城金棕櫚首次頒給了一部紀錄片——路易·馬勒和雅克-伊夫·古斯多的海底紀錄片《寂靜的世界》

1955

這屆海報依然主打各國國旗元素,只是設計更抽象,截取了各國國旗常用的一些色彩。

正是在這屆坎城電影節上,美國著名女演員格雷絲·凱利結識了摩洛哥國王雷涅,他倆因參加電影節結下了良緣,次年在坎城舉辦了婚禮,坎城成為這段傳奇情緣的定情地之地。

1954

本屆的海報設計相當簡約,在攝影鏡頭上映出變形的電影宮,而遠景依然是坎城的海天一色。

第 6 屆評委會主席讓·谷克多因為工作出色而繼續連任。參加本屆電影節的國家達到了 35 個,是歷屆以來最多的一次,坎城電影節的規模日漸擴大。

本屆金棕櫚獎的得主是日本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這也是首次在西方電影節上獲獎的東方電影。

1953

這屆坎城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是法國著名的超現實主義詩人、畫家、導演讓·谷克多。

海報上的拼貼元素也有幾分超現實主義的氣息,雕塑頭像、窗口、攝影機、布滿國旗的膠片和電影宮。

1952

和第 3 屆一樣,本屆的海報也是主打國旗牌。由於歐美當年著名的美女明星們都在坎城匯聚一堂,所以 1952 年的坎城電影節被稱為「美女節」。

本屆坎城電影節還出了一個烏龍事件。

頒獎之前,毗鄰坎城的蒙特卡洛電臺提前宣布了獲獎名單,讓坎城組委會非常尷尬。他們剛開始懷疑某評委,最後才查明原來是給評委送咖啡的侍者聽到了頒獎結果,透露給了電臺。

但洩密事件並沒有影響最終的獲獎結果。

1951

這屆的海報延續了前幾屆的設計元素,糅進了電影和坎城風光。

因為與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的時間相衝突,經法、意兩國協商,從第 4 屆開始,坎城電影節改在 4 月底 5 月初舉行。

由於外交和政治問題,本屆坎城仍不太平,首先是瑞士的參賽片惹惱了前蘇聯,然後法國外交部又抵制前蘇聯的參賽片《解放了的中國》。

1949


一名身著各國國旗的女郎手舉著電影膠片翩翩起舞,表明坎城的國際電影節意識非常強烈。

由於法國政府財政困難,第 3 屆坎城拖了 2 年,直到 1949 年才舉行。1947 年竣工但沒錢裝修的電影宮也正式裝修完畢,1949 年 9 月 2 日,正式開放。

這屆坎城終於開始有了金棕櫚大獎,而且聚焦到了一部片子,這就是卡洛·裡德導演的英國片《第三個人》

1947

海報上的主角攝影機非常醒目,攝影機中間是美麗的坎城風光。

這屆坎城前蘇聯沒有送來參展影片,也未派代表團參加,有人猜測是因為已經初露端倪的東西方冷戰格局,又有人傳言就是因為在第一屆坎城電影節上,蘇聯代表團的招待會「過了線」,太資本主義化了。

第二屆坎城電影節的獎項開始按影片類型發獎了,分成了故事片、紀錄片、動畫片等。

1946

第一屆坎城電影節在一個舉步維艱的時間點誕生,卻稚氣未脫。

雖然首張坎城海報展示了「閒適優雅」的度假小島風味,但實際情形卻與此大相逕庭。

彼時的坎城小城,還未褪去二戰期間被納粹蹂躪的滿目瘡痍。當時的坎城市長比科為了開辦首屆坎城電影節,帶領市民填平彈坑、清理磚瓦、整理街道,這才讓整個坎城重新煥發光彩。

初次亮相的坎城電影節甚至都沒有清晰的獎項設置,只有評委會大獎,而且有 11 部電影奪得了這一獎項。

一路走來的坎城,也曾披荊斬棘,71 年的坎城故事悲情又異彩紛呈,莫名鼓舞人心。

相關焦點

  • 歷屆坎城電影節海報賞
    每一款海報都有其背後的意義,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歷屆坎城電影的經典海報。[/alert]2014年 6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海報海報是以義大利已故著名導演費德裡科的名片《八部半》的劇照為基礎設計。劇照主角為義大利已故知名演員馬爾切洛·馬斯特羅揚尼。《八部半》1963年曾在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展映,後來獲得美國奧斯卡獎優秀外語片獎,成為經典影片。
  • 盤點十年間的坎城電影節創意海報,張張都是精華!
    這樣一座僅有7萬人口的小鎮,它精巧、典雅、迷人,擁有世界上最潔白美麗的沙灘和終年的陽光,這裡每年都上演一部電影屆的大賞,群星閃耀,大師雲集。它就是坎城坎城電影節一向有「最藝術的電影節」之稱。「最藝術」不單指其對影片的選擇,坎城電影節的海報,更是每年電影節發布會上最令人期待部分。下面是jiojio為大家收集了近十年來的電影節珍藏海報。
  • 讀懂電影節 歷屆坎城電影節官方海報賞 1939~2016
    坎城電影節的官方網站上這樣寫道:「都在這裡了,臺階、海洋、地平線:一個男人朝著夢想拾級而上,地中海的暖色調被薰染成了金色。」這個畫面展現的正是《輕蔑》一開場的時候引用的那句話:「電影把一個用欲望調和了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
  • 從坎城電影節的歷屆海報中學習設計精髓!
    這些電影的質量都毋庸置疑,但是這個讓參賽各國都皆大歡喜的獲獎名單明顯帶有外交均衡的性質,這對於剛剛誕生,尚未站穩腳跟的坎城電影節來說,是很有必要的。1947年再次因為資金問題,坎城電影節又停辦了1年,之前的3屆坎城電影節都是在9月底舉行,因為與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的時間相衝突,經過法意兩國協商,從第4屆開始,坎城電影節改在4月底5月初舉行。
  • 《天火》「赴湯蹈火」國際版海報亮相坎城電影節
    坎城電影節將於5月14日正式開幕,而5月伊始這座美麗的海濱小城就已經滿是濃濃的電影節氛圍。5月13日,中國首部視效災難動作鉅制《天火》「赴湯蹈火」國際版海報登上坎城電影節最大、最中心的戶外廣告牌,影片主演陣容首次集體曝光,將於坎城電影節期間吸引數十萬國際影人的目光聚焦。
  • 1946-2019,史上坎城電影節海報最全合集!
    2018年第71屆坎城電影節▽海報作者:Georges Pierre2007年第60屆坎城電影節▽海報作者:Alex Majoli1981年第34屆坎城電影節▽海報作者:Michel Landi(與第33屆電影節海報相同)
  • 坎城電影節海報洩出,戈達爾的狂人皮埃羅好美
    第71屆坎城電影節官方海報公布,海報上選取了法國導演讓-呂克·戈達爾的電影《狂人皮埃羅》的劇照,劇照中的演員分別是讓·保羅·貝爾蒙多和安娜·卡裡娜。 第71屆坎城電影節定於5月8日至19日在法國南部城市坎城舉行。
  • 1946-2019坎城電影節海報合集!像是讀了一部電影史
    用影展海報向電影與電影人致敬是坎城電影節的傳統,而這些來自坎城的情書匯總起來簡直就是一部電影史!以下是1946-2019年坎城電影節海報合集,請收好: 2019年第72屆坎城電影節 今年的坎城電影節海報紀念的是前不久去世的電影大師、「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當年26歲的她爬到高處,拍攝人生第一部電影《短岬村》,一個年輕的導演正在成長起來。
  • 難忘的72屆坎城電影節海報和短角情事
    難忘的72屆坎城電影節海報和短角情事,下圖是短角情事拍攝現場,攝於1954年.短角情事拍攝現場2019年坎城電影節閉幕式有哪些亮點?胡歌主演影片入圍,韓國影片首獲金棕櫚獎本屆坎城電影節,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憑電影《痛苦與榮耀》擊敗一眾對手,從頒獎嘉賓章子怡手中獲得「影帝」獎項,「影后」寶座則由艾米麗·比查姆憑電影《小小喬》奪得。 韓國影片《寄生蟲》成當晚最大贏家,摘得本屆坎城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這也是韓國電影史上首次摘得「金棕櫚獎」。
  • 坎城最牛逼的神都被印在了海報上
    第68屆坎城電影節官方海報發布,致敬傳奇女星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第67屆坎城電影節公布了本屆電影節官方海報,海報是以義大利已故著名導演費德裡科·費裡尼(Federico Fellini)的名片《八部半》的劇照為基礎設計。
  • 坎城電影節開幕,中國電影真的隨處都在啊
    坎城電影節是一個法國的電影節,這毋庸諱言。以法國人對自身文化藝術的驕傲,電影節在很多方面都體現出了那種只在法國才看得到的藝術至上的態度。這是坎城電影節能夠成為全世界每年藝術電影展映中心的原因所在。 不過支配坎城電影節運轉的另一大力量,是無處不在的好萊塢。
  • 2015坎城電影節開幕在即 電影海報集錦(多圖)
    北京時間14日凌晨,2015坎城電影節就要拉開帷幕。今年有兩部中國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分別是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以及侯孝賢的《聶隱娘》。為紀念美國影人英格麗·褒曼誕辰100周年,今年坎城主海報延續了前幾屆以人物為主題的風格,並且為配合褒曼「新寫實主義繆斯」的身份(褒曼的丈夫、義大利導演羅伯託·羅西裡尼以《羅馬,不設防的城市》被認為是新現實主義電影的開山之作,1945年第一屆坎城電影節還獲得評委會大獎),海報風格簡潔寫實。
  • 程偉豪《紅衣小女孩2》最新海報亮相坎城電影節
    程偉豪《紅衣小女孩2》最新海報亮相坎城電影節 《紅衣小女孩2》最新海報1905電影網訊 北京時間5月18日,由程偉豪執導
  • 看了東京電影節和金馬獎的海報,金雞百花電影節的海報差了10年
    2018第27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於11月7-10日在廣東佛山舉辦。各大電影如《七月與安生》《紅海行動》《建軍大業》《戰狼2》《唐人街探案2》(排名不分先後)5部電影都入選了重要獎項提名,其中,《紅海行動》入圍所有獎項提名。
  • 我簡直恨死了坎城電影節!
    此外她還被要求額外支付一萬二千法郎的酒水、餐費和電話費,這本是電影節應該支付的!電影節辦公室回覆說這麼大一筆開支是薩岡的額外消費。薩岡回擊說:自己已經戒酒三年了,酒都是其他評委們喝的!《母親與娼妓》電影海報但晚宴時,擔任電影節評審團主席英格麗·褒曼終於忍不住了。
  • 全息解讀坎城電影節內地影人眾生相
    踏上坎城之旅的充分條件想在坎城電影節裡面露臉,有以下六種方式:第一種就是你主演的電影入圍了坎城電影節或者被主辦方邀請展映你就具備了走紅毯的資格
  • 深度詳解:坎城電影節官方入選片單
    「2020年坎城電影節官方入選」的蓋章冠名。因為總所周知,每年坎城官方單元,最多的,就是這些忠誠嫡系導演了。然而這裡才10多部,連主競賽單元都湊不夠。另外大家最熟知的一些導演名字,也大多都集中在了這個部分。
  • 國內經典的電影節主視覺海報合集,都在這裡了!
    但大家也不必過分焦慮,因為這次官方發布的動態海報,只是今年北京電影節的先導版,更偏向於概念表達,真正的主題海報還尚未出爐。[1]實際上,提及主題海報,國內電影節的主題海報中也曾有許多經典之作。為了方便對比和了解,參考北京電影節的十年(2011年-2020年),下面也匯總了這十年間,北影節的「同行們」都在發什麼。
  • 倪妮在坎城美贏了所有人,哪怕還有鞏俐
    作為首位歐洲三大電影節和奧斯卡的大滿貫影后,現在的摩爾阿姨無論出現在什麼電影節的紅毯上都是大家矚目的焦點,這種雲淡風輕的王者之氣讓人很著迷啊。▲超模杜晨·克洛澤鏤空裙獻飛吻,把性感的露背留給了坎城紅毯!每年坎城電影節都會發布一款藝術氣息濃厚的主題海報,往往都是和電影節本身和影史上的經典人物相關。經典導演的作品、知名演員等都會成為海報上的元素。
  • 文章頻道 - 2020 坎城電影節片單出爐,海報和電影一樣值得收藏
    當地時間 6 月 3 日 18 時(北京時間 4 日 0 點),第 73 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在巴黎 UGC Normandie 電影院公布了 2020 年的入圍影片,今年共有 56 部作品入圍。疫情的緣故,今年的坎城電影節取消了線下活動,在坎城本地不再舉辦任何電影展映會;另外在評審方面也沒有了主競賽、一種關注、非競賽展映、午夜展映、特別展映的類別區分,而用一個籠統的官方入圍片單(The films of the Official Selection 2020)取而代之,但還是簡單分為七個部分: The Faithful(忠實參與)、The Newcomers(首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