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現象級綜藝節目《歌手》落下帷幕,華晨宇以絕對優勢當選新一屆「歌王」冠軍。
要知道,今年的《歌手》擺脫了以往的賽制規則,而是以「當打之年」的全新噱頭,重新回到了電視觀眾的面前。
徐佳瑩、蕭敬騰、周深、袁婭維等在娛樂圈摸爬滾打了許多年的實力派唱將,更有日本國寶級的女歌手米希亞,最終卻是以新生代偶像歌手華晨宇奪冠收場。
本屆《歌手》確實讓人有些許的無奈和唏噓。
但不管排名怎樣,結局如何,一切都已成定局。
但「華晨宇」這個名字卻伴隨著《歌手》節目的落幕而受到了無數電視觀眾的關注。
為何大家紛紛質疑節目組有黑幕搞內定?
為何大家都對華晨宇當選歌王有許多非議?
為何大家對華晨宇的印象始終是「人紅歌不紅」?
下面就讓小編來表達一下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的觀點。
華晨宇締造了「新現象」?
眾所周知,華晨宇就是在一片質疑聲中成長起來的。
起初,華晨宇參加選秀節目《快樂男聲》,憑藉一曲怪誕離奇的《無字歌》,受到了同樣怪誕離奇的尚雯婕的賞識。
之後,華晨宇憑藉著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和「爐火純青」的演唱技巧,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成為當年《快樂男聲》的全國總冠軍。
(實際上,那一年的快男也沒幾個唱功十分了得的,隨著粉絲流量時代的到來,快男早已經由選「唱」,變成了選「秀」。)
再之後,華晨宇開啟了「原創歌手」之路,炮製出一首又一首曲風「新奇」,「演唱難度」拉滿的歌曲。
雖然歌曲沒什麼傳唱度,但是耐不住粉絲朋友們的狂熱,只要華晨宇有了新作品,往往就是粉絲的狂熱推薦。
刷評論、刷銷量、刷音樂榜單,粉絲們可以為了偶像不予餘力。
而華晨宇似乎也樂在其中。
但事實卻是,專輯銷量不錯,榜單成績亮眼,也獲得了很多獎項,但華晨宇出道至今,沒有一首歌達到眾人皆知的傳唱度。
這確實是一種特殊的「新現象」,是一種我們從來沒有見過的現象。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用在華晨宇締造的「新現象」上,就再合適不過了。
為何我們更懷念以前的音樂?
猶記得上一個華語樂壇鼎盛時期,就是那個由周杰倫、林俊傑、SHE、王力宏、潘瑋柏等一眾音樂大咖締造的輝煌時期。
那個時候,我們都不懂什麼是粉絲,什麼是流量。
我們不懂如何為偶像刷榜衝銷量助威,不懂如何控評刷屏為偶像造聲勢。
當時的一切似乎都是那麼的單純。
因為有好歌,因為有好音樂,我們走進CD店買下我們心儀的專輯,我們走進演唱會,願意為一首好歌貢獻出一張演唱會門票。
說周杰倫火,似乎也沒有人會反駁,大街小巷隨處可以聽到周杰倫的歌曲。
走在路上,時不時我們就會哼出周杰倫的歌,儘管我們也不是周杰倫的狂熱粉絲。
那個單純的時代,有一群單純的我們。
時間走到了今天,似乎「單純」這兩個字早已經遠去了。
我們隨時能哼出來的,變成了短視頻的背景音樂。
我們隨口說出來的偶像明星,似乎還是周杰倫、林俊傑、SHE、王力宏、潘瑋柏等等。
當我們打開手機裡的音樂榜單,發現榜單上全是我們不認識的各種「小鮮肉」。
當我們好奇地點開一首「小鮮肉」的歌,突然發現還是周杰倫的歌更適合我們。
時代發展了,音樂也進步了,可似乎我們反而更懷念當初那個時候的音樂了。
不可否認,華晨宇很紅,紅到周杰倫的粉絲們依然狂熱的喜歡著周杰倫,林俊傑的粉絲們依然等待著林俊傑出新歌。
都說樂壇一直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但為何我們生逢現在,卻沒有了「一浪更比一浪強」的感覺了。
華晨宇是很有「實力」(當然「實力」要加引號),但不可否認,華晨宇的成功必有他的可取之處。
可小編終究還是懷念當初那個年代的華語樂壇啊。
小編只是希望,我們如今的華語樂壇,能多一份冷靜,多一份真誠。
也希望華晨宇能夠沉下心來,做「真正的」音樂,早日擺脫「人紅歌不紅」的窘境。
#華晨宇歌手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