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重溫了一遍阿甘正傳,腦海中還是隱現著阿甘的那雙眼,怎麼表達呢?堅毅有神,或者可以稱得上睿智?不過還是不怎麼恰當,影片中的阿甘是一個智商70,但是在影片的後半部分阿甘是一個成功的人,不得不說母愛能改變一切,一個母親憑藉著幾句簡單的哲理諄諄教導,比如說要善良、要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要樂於幫助別人,要相信好人有好報,要相信付出是有回報的,要相信別人對自己好!使阿甘成為了一位渾身充滿正能量的向日葵:重視家庭、對愛情從一而終,有責任感,視朋友如家人。
阿甘作為一個智商上的低能兒,又裹著腳支架,看起來像個異類的他,自然受盡欺辱。當壞孩子開車車,拿著石子毫不留情地朝他投擲,為了避免挨打,除了奔跑,他別無選擇。也正是珍妮的期待,阿甘迫切想要擺脫欺辱的心,讓他的奔跑越來越快,知道擺脫腳支架,甚至為他之後璀璨的未來打開了新的大門。
我覺得,很多人會像我一樣,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苦於能力所限或其他種種條件的束縛,只能天天憋著一口氣去重複枯燥乏味的工作和生活。你是否為此感到心累絕望,覺得人生一眼就能看得到頭。假使你真的不甘被平庸趨勢,那麼,狠逼一下自己,不再抱怨不公,拿起想學知識的書籍,從無到有,一點一點,我相信,我們都能乘風破浪。
這部電影體現出的另一個比較「東方」的思想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事情的好與壞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某種特定的情境下,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你的特質之間可以存在好與壞的轉化,阿甘天生智商低,但這點在他進入軍隊之後就轉化成了優勢。珍妮天生麗質,後來卻只能淪為脫衣俱樂部的唱歌小姐。類似的,事件之間的好與壞也能進行轉化,阿甘被人欺負,卻因此發現自己能跑的潛質。從而進入大學後進入校橄欖球隊,也不幸地在畢業後參軍去越南打仗,在那遇到了一生最好的朋友布巴,也決心以後事業的方向-在自己的家鄉買一艘捕蝦船捕蝦,之後遇到了暴風雨,然後他們的船隻是僅存的一隻,最終致富了。
這是一部電影,把很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是一次顛覆好萊塢傳統形象的作品,內涵深刻寓意明確,同時也是電影商業化之下的奇蹟。讓我們在阿甘的生活經歷中感受小人物的社會價值以及美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許,這就是這部電影之所以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樂談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