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6 14: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陳阿姨是附近幾個小區出了名的「話嘮」,不僅話多而且音量很足,經常是不見其人先聞其聲。陳阿姨對自己的聲音很滿意,說話聲音大說明底氣足,身體健康嘛,所以說話都是卯足了力氣。
可是最近幾個月,陳阿姨很是苦惱,她覺得說話越來越累,雖然也是用足了力氣,但是發出來的聲音卻洪亮不起來,越來越啞。剛開始這樣的情況是間斷性的,陳阿姨沒覺得什麼,以為是感冒了,後來聲音嘶啞變成持續性的了,這下陳阿姨有點著急了,來到某大醫院耳鼻喉科就診,掛了「聲嘶專病門診」號,醫生通過喉鏡檢查,發現陳阿姨的左側聲帶上長出了一個直徑1cm的息肉,因為不能完全明確性質,醫生建議陳阿姨手術治療。手術後,病理顯示為聲帶息肉,為良性病變,這下陳阿姨終於放心了,說話也加以節制了,因為醫生告訴她,如果繼續大聲說話,聲帶息肉會復發,而且有癌變的風險。
「咽喉要道」四個字,自古以來被人們用來形容地位重要或形勢險要的通道,由此可見,咽喉部在人體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然而隨著空氣汙染加重,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增大,加上不正確的發音和飲食習慣使咽喉部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有70%的人有著不同程度的咽喉疾病。
喉居頸前正中,上通喉咽,下接氣管。喉是由軟骨、肌肉、韌帶、纖維組織及黏膜等構成的一個錐形管腔狀器官。
喉的發聲器官我們稱之為「聲帶」,是由黏膜、結締組織及肌肉組成,肌肉的運動帶動聲帶的運動,當雙側聲帶閉合時,聲門下的氣流衝擊黏膜,我們才能發出聲音;當雙側聲帶打開時,空氣由此縫隙進入我們的肺。
聲帶的病變會導致聲門閉合不全,引起聲嘶。常見的聲帶病變包括以下幾種:
1
聲帶良性病變
如息肉、小結、囊腫、澱粉樣變、肉芽腫等。
聲帶息肉
聲帶囊腫
2
聲帶癌前病變
包括聲帶白斑、角化、乳頭狀瘤等。
聲帶乳頭狀瘤
3
聲帶惡性腫瘤:如聲帶癌。
醫生特別提醒
聲音嘶啞不可忽視,需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
電子喉鏡檢查是目前最方便、最直觀的檢查手段,能在第一時間查明喉部的微小病變。
早期聲帶息肉通過適當聲休、清喉利咽藥物和霧化治療、發聲訓練,常可自行消失。
如果喉鏡所見聲帶病變,表面不光滑或有白斑,或者經一段時間保守治療,仍影響發音和呼吸,是一定需要手術的。因為息肉好發的部位也是癌腫好發的部位,早期的癌腫和初起的息肉,肉眼頗難鑑別。故切除的息肉均應常規送病理檢查,以免誤診。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 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
作者: 劉月紅
單位: 上海市同仁醫院耳鼻咽喉科
審核: 陳世彩
上海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委員、咽喉學組組長、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原標題:《【掌健識】世界嗓音日:聲嘶的「前世今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聲帶撕裂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