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學者認為,發聲機制是中樞神經系統通過喉神經使聲帶內收,再通過從肺呼出氣體使聲帶發生振動,經咽、口、鼻的共鳴,舌、軟愕、齒、頰、唇的運動,從而發出各種不同聲音和言語。發聲需要多個器官的配合,但其中最主要部位是聲帶。
幹祖望老先生認為肝剛、肺強、腎強、脾盈,則丹田之氣沛然而金鳴高亢,聲音的產生與各臟腑關係密切:
有形之質者,聲帶屬肝,得肺氣而能振顫;室帶屬脾,得氣血之養而能活躍;會厭披裂屬陽明,環杓關節隸乎肝腎。
無形之用者,心為音聲之主,肺為音聲之門,脾為音聲之本,腎為音聲之根。
發音失常甚至喪失,如聲音嘶啞,發聲低沉、講話費力、聲音嘶啞等,即中醫所謂「瘖」。西醫所謂慢性喉炎、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中醫統稱為「慢喉喑」。
辨證需要注重的不外乎音調、音色、音量、音域四個方面:
音調屬足厥陰,憑高低以衡肝之剛怯;
音量屬手太陰,別大小以權肺之強弱;
音色屬足少陰,察潤枯以測腎之盛衰;
音域屬足太陰,析寬窄以蠡脾之盈虧。
在治療方面,幹祖望老先生認為
急性期突然失音聲嘶。風寒外襲者宜疏風散寒、宣通肺氣。代表方有三拗湯加味或加味六味湯;風熱犯肺者,宜疏風清熱、解毒揚聲,方取桑菊飲或疏風清熱湯;誤用寒藥,奇寒直折者,溫中祛寒、開竅揚聲。方用桂枝湯加紅辛、紫蘇、附子等。
聲帶充血有兩種:一者豔紅,為五志之火,方用五味消毒飲,偏於心火加白茅根、木通、竹葉、燈心草等;偏於肝火加夏枯草、丹皮、山梔等;偏於肺火加桑白皮、黃芩等;偏於腎火加知母、黃柏等;偏於胃火加蘆根、生石膏、人中黃等。二者暗紅,為瘀滯,方用通竅活血湯。
聲帶水腫或肥厚:水腫是肥厚的前期,多為急性;肥厚是水腫的繼續,多為慢性。
急性者為風痰,方用荊芥二陳湯加僵蠶。慢性者,一為脾虛,用六君子湯;二為頑痰,虛證用六君子湯加白芥子、天竺黃、昆布、海藻、瓦楞子等,實證用三甲散(穿山甲、地鱉蟲、鱉甲、昆布、海藻、桃仁、紅花、三稜、莪朮、落得打,蟬衣)。(落得打,一說為傘形科植物積雪草,一說為菊科植物三七草、一說為忍冬科植物蒴(艹翟)。)
聲帶小結:為痰凝而成,方用三子養親湯、黛苓化痰丸、清音丸。
您的專屬客服已開通,有疑問立即添加微信:CN13922304446 解答吧!
聲帶息肉:為痰熱互結之故,可用蘇子、萊菔子、白齊子、昆布、海藻、瓦楞子、山楂、三稜、莪朮、落得打等。
聲帶閉合不密:多為中氣不足與腎不納氣。前者用補中益氣湯加減;後者六味地黃湯加五味子、訶子肉、胡桃肉、補骨脂等。
聲帶麻痺:實證宗痺症,用防風湯;虛證宗痿症,用虎潛丸。幹祖望老先生常用藥為蜈蚣、全蠍、木瓜、桑寄生、油松節、白芍、懷牛膝等。
慢性失瘖:多為肝急髒躁,常以甘麥大棗湯加味。
幹祖望老先生對本病的治療,宣肺不忘化痰,清熱多用甘寒,消痰首先健脾,攻瘀善用三甲,治痿補益肝腎,慢暗以甘麥緩急;聲帶小結、聲帶息肉主張以手術摘除後服用中藥為宜。
參考:《幹祖望醫話》、《幹祖望耳鼻喉科醫案選粹》
關注我
每日了解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