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幾家年度圖書榜單相繼公布,反映出的現象很有意思。尤其是噹噹、京東、亞馬遜三家電商和豆瓣讀書的榜單對照起來,有些同步率很高,有些畫風簡直「不合群」。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看看各家暢銷榜、新書榜、好評榜TOP10的細節,並把它們和豆瓣讀書兩個主榜單比較一下。暢銷書題材有什麼變化?受歡迎的新書體現了怎樣的時代特徵?豆瓣真的那麼高冷嗎?各榜單背後是不是還有什麼秘密?
暢銷榜:「暢銷之王」東野圭吾,「學術」書好讀也能好賣,大家更關注心理的那些事兒
三家賣書的電商總榜都是2017年度圖書暢銷榜,這個榜單說白了就是銷量單,排名基於銷量;以評分為主的豆瓣主榜單則是豆瓣年度高分圖書榜、豆瓣年度最受關注圖書榜,豆瓣稱其榜單基於2017年豆瓣用戶對讀書條目的評分、標記和訪問數據。
2017噹噹圖書暢銷榜、京東圖書暢銷榜、亞馬遜圖書排行榜和豆瓣年度讀書榜單內容
總體看來,噹噹、京東、亞馬遜的年度暢銷榜單關聯度極高。《解憂雜貨店》、《白夜行》、《島上書店》3本書3家全部上榜,《追風箏的人》、《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擺渡人》、《自在獨行》4本書2家上榜,這7本書佔據了電商榜單幾乎全部的位置。至於豆瓣,兩個榜單的20本書,只有一本《未來簡史》和亞馬遜暢銷榜有重合,而且有些書大家還有點兒陌生。
推理懸疑小說,過去在國內其實算不上大眾讀物,畢竟它既不是成功學,也不是心靈雞湯,而東野圭吾曾經還是一位相對小眾的作者,日本電影《嫌疑人X的獻身》初映時關注人並不算多,那時大家追捧的日本作者是村上春樹。而近幾年,東野圭吾的每一部作品都是現象級的暢銷,年年榜上有名,今年更是上榜13次(包括下文的新書榜和好評榜),院線東野圭吾作品改編的電影中國版、日本版連軸上映。這種「霸榜」式的暢銷背後,跟懸疑小說本身的「抓人」特點有很大關係,「燒腦」、「驚悚」是大家追求的刺激,而東野圭吾的「燒腦」中還帶點兒溫情和生活,推理情節也不複雜,不會燒得腦子短路。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連續三年登上亞馬遜圖書排行榜前3
另一位現象級的作者是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加上京東的2017新書銷量榜,亞馬遜的2017編輯推薦榜,他的作品今年上榜7次。《人類簡史》大家早已不陌生,《未來簡史》作為今年的新書,直接摘下豆瓣年度最受關注圖書榜第1名,並且是豆瓣和電商銷量榜唯一重合的書籍,市場認可度可見一斑。這位作者是牛津大學科班出生的歷史學家,書籍的暢銷,反映出很大一部分讀者對「知識」和「專業」的追捧,讀者與學者的距離在靠近,而作者也不講複雜的理論,深入淺出地敘述自己的觀點,暫不論他觀點如何,反正能自圓其說,大家讀起來說不定比《上下五千年》還容易些,可見學術著作要是寫得有趣,也是會成為暢銷書的。其實這本書還是更偏「科普」,也說明未來能連接學術和大眾的科普作品前景看好。
豆瓣2017年度最受關注圖書榜第1名《未來簡史》
再看零散於各榜單的暢銷書,要說現在大家最熱衷於哪門學科,應該要數心理學了,跟心理和情緒有關的書從來都在暢銷榜上。治癒系的《擺渡人》、《島上書店》,致鬱系的《人間失格》,救贖系的《追風箏的人》,孤獨系的《孤獨是生命的禮物》、《自在獨行》,講述精神病患者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描寫沈復和陳芸伉儷情深的《浮生六記》,這些暢銷書看似無關,其實主題都是跟人們心理的那些事兒密切相連,總的來說,還是治癒系最受歡迎。
京東2017圖書銷量榜第1名《浮生六記》
新書榜:網際網路熱、娛樂圈火、漫畫繪本得人心
有人可能發現了豆瓣的兩個榜單跟電商暢銷榜關聯度不高,是因為豆瓣榜單中新書居多,那麼我們來看看三家電商的2017新書銷量榜。
2017噹噹新書熱賣榜、京東新書銷量榜、亞馬遜新書排行榜和豆瓣年度讀書榜單內容
新書榜中,京東和亞馬遜同步率較高,兩個榜單上都有《孤獨是生命的禮物》、《未來簡史》、《好好說話》、《人民的名義》、《拉普拉斯的魔女》5本暢銷新書。豆瓣榜單的20本書中有《人民的名義》、《未來簡史》、《戀情的終結》3本書出現在亞馬遜新書榜上,《人民的名義》、《未來簡史》2本出現在京東新書榜上,另外17本書仍然未出現在其它三家新書暢銷榜前10(部分出現在銷量前100的榜單中),我們最後再聊。
這回噹噹新書榜的畫風要特別一點,除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和京東重合外,其它9本書都跟大家不搭邊,不過這9本書大家應該不會太陌生。這不難理解,噹噹幾乎是中國最早的線上書商,所以用戶覆蓋面更普遍,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最接近中國各城市男女老幼的購書群像,去年十九大召開,兩本相關書籍上榜前4;而京東是以3C產品起家,亞馬遜為國外電商巨頭,其用戶還是以更熟悉網際網路、更個性的中青年為主。
噹噹連續四年新書熱賣榜前4名的不同畫風幾乎都反映了當年大眾關注的熱點
過去一年中什麼最熱?不管你是否關心這些領域,網際網路、影視節目、娛樂明星、漫畫表情包的相關內容在生活中出鏡率肯定不低。暢銷新書反映的時代特點同我們過去一年的感受也很相似,可見電商的銷售榜數據是越來越靠譜了,這也說明更多人傾向於線上購書,也難怪電商售書的折扣逐漸降低。而新書榜體現了什麼呢?
網際網路已全面融入大眾生活,產業成熟。噹噹有《顛覆者:周鴻禕自傳》,京東有《騰訊傳》,想想往年的《賈伯斯傳》,可見對網際網路關注的人及從業者越來越多,現在還想「回到沒有wifi的慢生活」,有點難。
影視和娛樂行業熱火朝天,影響力擴大。《吃瓜時代的兒女們》是電影《我不是潘金蓮》原著作者劉震雲的新作,《見風》是娛樂圈新秀劉昊然的寫真,《好好說話》是去年大火的節目《奇葩說》主持人馬東的作品,連豆瓣榜單也沒落下的《人民的名義》是去年的熱播電視劇。以前是書火了才籌拍影視節目,現在是影視節目火了帶動圖書銷量,也說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觀影刷劇成了主要的生活方式,而看書次之。
生活太累,閱讀還是輕鬆點。排在噹噹第二名的《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3》也非常值得關注,這本書是漫畫作者白茶的繪本作品,內容幽默輕鬆。網際網路讓生活節奏太快,「讀圖」比「看字」舒服,過去還是「小孩看的」漫畫書受到了全民追捧。而這和影視娛樂節目的紅火也相關,既然休閒習慣已經變化了,看起來不費勁、有畫面、圖個樂,看書自然也更傾向於選擇輕鬆的書籍,風趣幽默的漫畫繪本怎能不受歡迎。
好評榜:豆瓣書單真的有那麼高冷嗎?
要說豆瓣主榜單跟電商各種銷量榜關聯度都很低也不奇怪,因為豆瓣是「評分」為主,許多東西不就是叫好不叫座嘛,最後我們來看看三家電商的好評榜。噹噹五星圖書榜根據用戶打五星評分的次數排名,京東圖書好評榜為評論最多且好評大於98%的前10,亞馬遜的好評榜是編輯推薦榜,豆瓣則依然是兩個基於用戶評價的主榜單。
2017噹噹五星圖書榜、京東圖書好評榜、亞馬遜編輯推薦榜和豆瓣年度讀書榜單內容
三家電商的好評榜單跟豆瓣有重合嗎?還是沒有。比如噹噹和京東都有的東野圭吾作品,豆瓣一本都沒有,噹噹和京東都上榜的《擺渡人》、《追風箏的人》豆瓣也沒有。雖然亞馬遜編輯推薦的10本好書,和噹噹、京東同步率也不高,但起碼其中不少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書籍。那麼,豆瓣的榜單真的有那麼高冷嗎?還是說明好書不暢銷?
其實不然。因為在各家電商榜單「霸榜」的書籍,都在過去的豆瓣年度圖書榜單上出現過,《解憂雜貨店》是豆瓣2014年最受關注圖書(虛構類)榜單的第1名,《島上書店》是豆瓣2015年度最受關注圖書第1名,豆瓣2016年最受關注圖書《巨人的隕落》,銷量還不錯,2017年最受關注圖書第1名《未來簡史》,去年在亞馬遜和京東都很受歡迎。可見豆瓣往年最受關注圖書榜的榜魁,說不定在幾年後會引起現象級暢銷。
豆瓣2015年度最受關注圖書第1名《島上書店》
所以不是豆瓣的榜單高冷,而是大家追捧的書和豆瓣榜單有點兒「錯後」,大家現在買的書都是豆瓣曾經的打榜書。我們不妨想想,國內最早的暢銷書是什麼?是不是人人家裡都有套四大名著?所以說大眾買書是有原因可循的,在沒有網際網路的年代,經典就是口碑的保證,從鍾情四大名著到東野圭吾,其實道理差不多。許多人買書真的看了嗎?很多時候我們只是被某些內容和觀點引導了去買書而已。而豆瓣讀書的「高冷」榜單或許就是現代的「引導」內容之一。
那這個「引導」內容作用有多大呢?不得不提,通常豆瓣年度高分榜的圖書,都不那麼暢銷,幾年過去後變化也不大,比如2016年度高分圖書第1名《二手時間》到現在也沒火起來。而2017年豆瓣主榜單裡的20本書,有的在三家電商各種銷量榜的前100名裡,也不見影兒,如此看來,豆瓣讀書的用戶,確實比較「有自己的想法」。
評分高的書根本不暢銷或者不那麼暢銷,或許還說明了我們讀書的途徑已經越來越多,畢竟要給一本書打好評,還是得買來讀了先吧。電子書是不是已經比紙質書更受歡迎?以另一本現象級圖書《人類簡史》為例,《人類簡史》2014年出版後,最早上榜是2015年出現在豆瓣以電子書為主的「豆瓣閱讀」暢銷圖書榜單,排名第10,後才在各家電商榜單上銷量大增,文藝界紛紛推薦,作者聲名遠播,從而導至該作者的新書《未來簡史》一經出版就登上銷量榜。
《人類簡史》在2015年豆瓣閱讀暢銷圖書榜上排名第10
大量好評的圖書並沒有相匹配的銷量,不僅僅是「叫好不叫座」這麼簡單。一方面,當然是豆瓣用戶相對來說還是一個較小眾的群體,如果以為在豆瓣上所見就是整個社會的樣子,顯然是不對的。另一方面,共享圖書影響力是否擴大了?各種圖書館等閱讀公共場所的建設是否在近幾年得到了更好的普及?圖書館的藏書更新如何?盜版書、盜版電子書是什麼情況?可以好好探究一番。再者,各家榜單的人為因素佔多大成分也應有所考量,我們已經見慣了商鋪、影視節目為了盈利在各點評網站用水軍刷好評,既然圖書榜單也會引起書的暢銷,水軍的比例有多大呢?與之相對應的出版社營銷策略有沒有變化,新的營銷方式在銷量上有沒有真正起到作用?這其實都值得觀察和思考。
最後,豆瓣讀書的榜單,其實儘量避免了上榜書籍的重複,起到了較好的提供圖書信息的作用,相比於電商榜單年年大同小異的內容,豆瓣榜單幾乎年年都不一樣。而2017年三家電商各榜單前10的《吃瓜時代的兒女》、《長安十二時辰》、《沙丘》、《顛覆者:周鴻禕自傳》、《騰訊傳》、《躍遷》、《深度工作》、《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好好說話》這些書雖然不在豆瓣主榜單上,但都出現在豆瓣的分類榜單中。當然豆瓣「高冷」總榜中的《戀情的終結》(亞馬遜新書榜第6名)、《世界的凜冬》(亞馬遜新書榜第16名)、《我的職業是小說家》(亞馬遜新書榜第22名)、《步履不停》(亞馬遜新書榜第50名)等書其實也能在其它電商榜單銷量比較靠後的位置找到。
所以電商的榜單更傾向於總結大數據,而豆瓣榜單更傾向於提供新書信息。至於書的內容是否好,這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情。要說暢銷書不代表好,同樣評分高的書也未必就好,迷信任何評論和榜單都不如自己去閱讀後的獨立判斷來得有價值。而不論是電商的榜單,還是豆瓣的榜單,都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大量可關注的圖書信息,還提供了觀察社會的素材。想想榜單會被相關從業者怎麼用,榜單又可以被我們怎麼用,這才是更有趣的。
(文中部分觀點來自與Lea、斜陽君、YTM的討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