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動畫學術趴 原創:焚紙樓
《玩具4》是皮克斯創社以來最大膽的一部續集電影。因為這正是一則關於「老」的故事──玩具的老款是觀眾的老衰,也是皮克斯這家公司自己的逐漸衰去
看《玩具總動員4》第一個留意到的是,劇中裡面的角色,外型款式都非常的「老」。
這裡說的「老」並不只是劇中世界觀的設定,而是之於劇外的觀眾而言——這部作品出現的玩具隨著四部故事的發展,通通都已是現實中不是過時,就是近乎古董的東西。例如胡迪的原型Howdy Doody傀儡發行於1947年:
巴斯光年的包裝盒影射的Billy Blastoff則發行於1970年代:
兩個都是老爺爺級的古董,這點在《玩具總動員2》就已經自我揶揄了一番。
到了這一部登場的三款新玩具,吱吱妹(Giggle)源於1990年代的Polly Pocket,該品牌後來過給了美泰兒,也就是《玩具總動員3》登場的芭比的發行商;卡蹦公爵(Duke Caboom)在設定上是1970年代致敬1960年代特技演員Evel Knievel而推出的周邊;蓋比蓋比(Gabby Gabby)則像劇中自述的一樣,原型是1950年代出產的暢銷有聲娃娃Chatty Cathy,和胡迪一樣古老。
這些都是過時的老玩具了。就像任何的現代消費產品,玩具也有屬於玩具的流行。假面騎士的銷售商品從單品變成集玩式、高達從富野系發展到平成、跟隨漫威電影風潮一波波推陳出新的英雄系列單品——時代不停的在變化,吸引且改造孩子們的目光。
1995年推出的《玩具總動員1》說的,正是「老玩具」胡迪和跟隨科幻風潮流行的「新玩具」巴斯光年在小男孩面前「爭寵」。然而到了《玩具總動員3》以後,至於如今的第4部,這部作品的玩具角色卻反過來倒退,逐漸變成連1995年的小男孩,都不太願意玩的老古董的雲集。
皮克斯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因為在2013年推出的《玩具總動員之驚魂夜》(Toy Story of Terror),故事接在《玩具3》以後,就出現了變形金剛這樣的新玩具:
而在《玩具3》的片尾,也有悄悄放了龍貓進去:
顯然在這個故事的時空中,玩具的流行和現實是有某種同步的,孩子的品味也亦然。
市場營銷顧問阿爾雷耶斯當年在《玩具1》發行時,也明明白白地說道,這部電影絕對可以和戲外的玩具推銷綁在一起大賺一筆。他的原話也甚有道理:「孩子怎麼可能安安靜靜地坐上一個半小時,看一部一群辨識度極高的玩具角色演電影,卻不想買一個?」換言之,這種選擇必然是刻意為之。
只要意識到這一點,便不難理解,《玩具4》何以是皮克斯創社以來最大膽的一部續集電影。玩具的老款是有理由的,因為這正是一則關於「老」的故事──是觀眾的老衰,也是皮克斯這家公司自己的逐漸衰去。
《玩具4》的故事非常簡單。一如《玩具》系列千篇一律的故事流程──胡迪一行人在主人家安居樂業,碰上了自己該不該繼續待在這個家的疑惑,此時撞上意外而離開了家跑到外面,在歷經了肉體的冒險和想法的激蕩後,玩具們回到了家,繼續當個玩具的純樸生活──《玩具4》的胡迪離開了主人邦妮家,竄到了遊樂園和古董店,歷經一番冒險後救出了新玩具叉奇,帶他回家,正像當年他救出了巴斯和翠絲……
唯一的差別是,這一次,胡迪不回去了。他選擇了留在那個冒險之地,永遠當個自由的牛仔。
這駭人的發展,震驚了許多系列的老觀眾。
這是皮克斯過去從未有過的。要說皮克斯創社以來有過的三部續集(《怪獸大學》算前傳),《海底總動員2》說的是女配朵莉找尋身世的故事、《汽車總動員3》說的是新任女車手崛起的故事、《超人總動員2》是彈力女超人被選上成為明星英雄的故事。
這些發展往往是在第一部已經快樂結局的主人公外,另外豎起一位配角,進行半是延續(保守)半是外傳(前進)的發展。
它們之中,沒有一部是像《玩具4》這樣,由貫徹了整整四部生命的主角,作出了一次主旨的大轉彎。更可怕的是,這種結局並不是一場快樂結局。胡迪作為玩具放棄了主人,起因於主人先放棄了作為玩具的他。
《玩具1》時,有玩具被主人虐待;
《玩具2》時,有玩具被主人冷落;
《玩具3》時,有玩具被主人遺忘;
胡迪拯救了這些玩具,告訴他們,這不是生活的全貌,要相信未來不是悲劇。然而在這一部,胡迪自己同時碰上了這三個關卡後,他卻成為了被放棄的那一邊,變成了被丟失的玩具(LOST TOY)。
而最大的悲劇,在於胡迪甚至沒有犯下任何的錯。他之所以遭殃,只是單純因為,他老了。或著,他過時了。或著,他逐漸跟不上世界的步調了。這三者的本質,是一樣的意思。
款式的過時,是這種悲劇的開端。
前言說過,《玩具1》系列登場的玩具原形實際上在戲外看來都很過時。而在《玩具4》這一部,這種本應屬於外部的形式設屬,首次明確的進入了敘事的內核中:劇中的小孩子看待這些角色(玩具)的目光和我們戲外觀眾一致化了,那就是這些玩具,在故事中的世界觀,確實已經不太能引起小孩子想去購買去玩的興趣。
玩具的外型是天生的,為了迎合同時代的孩子而設計,都曾受過孩子的愛戴。然而在流行過去後,這種天生的外型正如同我們人類世界的現實一樣,造就了天生的悲劇。
這部登場的所有玩具不分敵我,都因為在造型的過時而經歷了一次以上被人類嫌棄的過程。古董店的蓋比蓋比的悲劇最為典型,她一直在店裡等待被人拿去玩,認為自己修好了最大賣點的發聲裝置後,就能重新成為新玩具,結果卻是即使修好了,蓋比對現在的小孩而言,也不過是把玩個幾下就了無生趣的髒東西。
在遊樂場被巴斯光年間接救出來的雙胞胎玩具Ducky&Bunny(巴斯可能是唯一一個劇中明示還有人喜歡的暢銷款了),在電影原案裡面曾有過他們會一直改造自己的外貌好讓新孩子能接受自己的殘酷設定(謎擬Q?)從安迪家輾轉流落到古董店的檯燈瓷娃寶貝,在古董店歷經了三年無人過問的冷落後,決定放棄給人收養而逃出;而像她這樣的積灰玩具,在卡蹦公爵的彈珠檯屋下大把大把。
胡迪的處境則和他們暗合。
新主人邦妮並不如舊主人安迪那樣寵他,可能因為是女生(然而其他人還是有被玩)、也可能是因為邦妮沒有安迪那樣從父親那接手的追憶。電影開頭的安迪(時間點約在《玩具2》至《玩具3》間)為胡迪失蹤個幾分鐘就在雨中哭天搶地的深情,和後面邦妮在胡迪消失了整整一天一夜也毫無察覺、甚至直到結局都沒發現的冷漠,是極殘酷的對比,胡迪的地位如今甚至還不如一個沒有裝書的書包。
玩具不會永遠是新,世界上永遠會有新的玩具。叉奇的登場,是這一系列過去從未出現過的新設定,展示了玩具是如何「入魂」擁有了靈魂。雖然這個設定補比沒補還奇怪(所以只要像個玩具的任何東西都就能有靈魂?那寶貝開的那臺鼠車豈不是把同類活生生開腸剖肚……)
但更大的意義是:叉奇是邦妮真正需要的新寵,是過去的胡迪。胡迪想要讓叉奇成為自己,希望邦妮就像安迪曾經需要自己一樣。
然而,就像寶貝諷刺胡迪的,「你只是自我催眠你需要被需要」。誰能保證邦妮就會像安迪一樣對待玩具呢?畢竟連安迪的妹妹在《玩具3》都已經不玩芭比改玩電子遊戲了,邦妮長大後又有多少可能抵擋時間軸持續帶來的手機、平板和各種新玩意兒?這純然是胡迪的一廂情願。
胡迪冀望邦妮像安迪。這是他對前主人的深情、對自己被冷落而急於想找到存在感的掙扎,更多的,還是他對整個世界的期許,冀望這個世界依舊照著他活過年代的老規則走:孩子玩玩具,玩具被孩子玩。
這種情緒在《汽車總動員3》的主角身上出現過一次。閃電麥坤相信自己仍是世界頂級車手,最後被更新的車款和更新的體能(?)訓練法給狠狠的擊潰了自信,最後選擇放棄競爭,去當教練,自嘲跟不上新人的賽場。
這也是皮克斯越來越常在作品中透露的一種情緒,那就是:中年畏老。
皮克斯這家公司和他的動畫師們,正在將他們的中年恐懼,瘋狂的散步在作品續集之中。
事實上,《玩具4》在上一部完結十年後突然又冒出,正是皮克斯公司元老中的元老──《玩具1》的編劇安德魯·斯坦頓(Andrew Stanton)主動說服了所有人,說被觀眾廣為接受為結局的《玩具3》必須要有後續,才讓第四部排入皮克斯本來已經甚滿的行程裡。
皮克斯手上並不缺足以賺錢的續集和新IP。唯一能推動他們冒著口碑搞砸風險重啟《玩具4》的契機,只有意義。
《玩具》對皮克斯的意義無疑比任何一部作品都重要。這可以從一顆彩蛋說起。當寶貝和胡迪進入公爵的彈珠屋時,幫寶貝開門的是個圓頭小兵。這個圓頭小兵的出處大有來頭,他正是《玩具1》的前身,即皮克斯最早的動畫短片之一《錫鐵小兵》(Tin Toy):
這部動畫可以說是皮克斯公司最重要的事業分水嶺。此片導演約翰·拉薩特,亦是皮克斯最初的創辦人,憑藉此片於1989年取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戰績,讓迪斯尼影業回頭,重新考慮當年炒拉薩特魷魚的理由「作一部全計算機動畫的長片」,奠定了皮克斯和迪斯尼日後的十年合作。
《玩具1》最早的企劃,就是把《錫鐵小兵》擴增成長片,最後Tin Toy輾轉變成Toy Story,錫鐵小兵的角色也從金屬制的小兵變成了時髦的太空大兵:巴斯光年。
而如今,現在的胡迪就是《錫鐵小兵》。曾經輝煌,如今卻是古董店的古董,只對清楚他價值(發現彩蛋)的人才有意義,例如親身經歷過《玩具1》上映掀起多大狂潮的人:皮克斯還有當年的觀眾。
約翰·拉薩特說過,《玩具1》講的是親情。他把自己當成胡迪,自己兒子當成安迪,所以胡迪和安迪的關係,就是父親守護兒子的親情。
若是如此,《玩具4》就是皮克斯這群「父親」看著自己拍的長片這些「兒子」長大,生活再無孩子這個重心後,察覺自己中年生活逐漸陷入膠著的中年焦慮之中。你完全可以把胡迪在這一部的困境,代入到皮克斯現在的立場之中:
安迪(《玩具》系列)長大茁壯了,自己功成名就了,就算到了下一個家照顧下一個主人(永遠持續待拍的新片企劃),你很難再超越過去,也已經逐漸沒有跟上年輕人的喜好。新世代著迷的玩具流行存在於MCU、存在於《無敵破壞王2》這些電子遊戲,你可以繼續作這些,但作了又如何?你或許仍有技藝、仍有心力、但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下個不乏技藝和心力的你,就像年輕時的你曾取代了迪斯尼……
──「冒險」這件事情,對你而言,已經不再是前進,而是循環;而且循環的彼端,是你二十五年前就已經抵達過的終點。
這就是這一部的胡迪。
於是乎,胡迪離開了。他選擇了和多年前為了主人而捨棄過的舊愛寶貝,一起留在遊樂園那兒,成為自己的主人。
或有人謂說這是自我實現,然而不是。這是一種選擇,但是是出於世界被迫要胡迪作出的選擇,是中年人的選擇。
胡迪不像《海底總動員2》《超人總動員2》的女主人公那樣,時空離上一部不到數月,仍有大把年輕的冒險空間;皮克斯也沒有打算拍這樣的故事,因為如果要拍,大可換成紅心和翠絲為主角(畢竟女性崛起,所以這部第二主角是寶貝的安排顯得如此饒富趣味)
追隨這部電影的觀眾,也絕大多數早已脫離了這種年紀。本片開頭字卡始於"九年前",這是劇中安迪開始長大的年紀,也是《玩具3》和《玩具4》上映的時間間隔,正是刻意提醒觀眾歲月的流逝。
很難說前三部的胡迪會願意做這樣的抉擇。遊樂園乍看五光十色,然而胡迪巴斯等人在片尾的追逐時,隨處可見滿地泥濘、隨時會踩死玩具的人潮、沒有玩具箱得以照護風吹雨打、更沒有一個主人。這並非是風光選擇,說殘酷些,第二部的博物館還有第三部的幼兒園高級班,可能都比這個處所更舒服,也有機會容納更多夥伴。
但是時光不能回頭。那個家的位置屬於新玩具叉奇,他要在僅剩的選擇中,選出一條過去沒有想過,現在要實時捕捉的路,即使要和過去的夥伴分別。
於此,夥伴們沒有說什麼,只有無言的擁抱了一下胡迪,然後轉身就走。
有人斥責他們對老夥伴太冷漠,但其實別忘了,在巴斯等人耍笨了一整部的外皮下,在《玩具3》時候,安迪的玩具消失了近乎三分之二,巴斯這些剩下的人已經經歷一遍又一遍的分離與被分離。
他們現在很清楚,在邦妮長大以後,他們又將經歷一次類似的歷程,他們的下場,只有《玩具2》那樣進博物館,或像《玩具3》那樣焚化。胡迪和他們都被迫習慣了分別,即使是一種被迫學會的殘忍。
《玩具4》就在這樣極度悲傷的收結中,達到了皮克斯一次過去未有的抒情高峰。
這部動畫第一次去除了人類,把主權還給玩具,然而卻並不掩飾也不否定,這種主權的選擇,往往是出於妥協。這些由布料塑料組成的玩具角色,遠比皮克斯出品的任何一個人類、任何一類有機生物,都更加向我們展示了何謂「人生」。
皮克斯睽違十年,打破續集誓言獻上的《玩具4》,是一曲完全獻給和皮克斯同進退過的中老年觀眾的共鳴旋律。
只是,這是談給自己聽得多,還是談給觀眾的多呢?
巴斯光年在結尾看著胡迪在遊樂園屋頂告別,那個送別的眼神不是冷漠,卻比任何冷漠都還要更加殘酷的多。那是完全看透了一切而無能為力的寂寞。
巴斯光年是這部唯一一個沒有在造型上落伍而被淘汰、仍舊是孩子心頭好的紅星,但他清楚,遲早有一天會面對邦妮的可能、太空玩具退流行的可能、衰老的可能、過氣的可能,自己不久後也將面臨和胡迪一樣的收結:然而即使知道,卻也無能為力,只能接受世界的推移,陷入名為「衰老」的波流、名為「過氣」的淘汰。
這,恐怕也是皮克斯放在最後也最深層的恐懼。
美術教師研修協會
「全體系」暑期教師研修
火熱報名中!
▼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瀏覽更多精彩內容」
精彩回顧:
美書文化出品《徐長平色彩靜物·色調範本》
美書文化出品《超群素描頭像2》
美書文化出品《變革•色調》
美書文化出品《曹建鼎色調》
美術文化出品《陳平素描靜物Ⅲ-橫豎二合一》
美書文化出品《超群素描頭像·從結構到大關係2》
美書文化出品《陳平素描靜物-精選臨本》
美書文化出品《先鋒·色彩靜物照片2》
美術教師研修協會
全國最豐富的名師資源丨專注美術高考教師研修
關注微信公眾號 掌握更多美術基礎知識
更有百位名師課程信息 精品教材在線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