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壞人,我們教壞人,總是帶給人負能量
整整一周,我才看完《古惑仔》全系列。
並非因《黃金兄弟》上映才想起回顧經典,而是感覺一個個江湖就這麼沒了。
武俠小說裡的江湖沒了,兄弟情義的江湖更不再存在。
我的青春裡,充斥著兩種「毒素」:一種是網路遊戲,另一種便是江湖義氣。
第一次看《古惑仔》,還置身「江湖」之外,只單純當武打片看待。
再後來,有了兄弟, 明白了江湖道義。
有人說《古惑仔》害了太多人,許多青少年看了它才走上不歸路。
1995年《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上映後,香港青少年的犯罪率便開始大幅上升。他們整天不學無術,拉幫結派,大街小巷出現了各種「浩南哥」,模仿古惑仔在當時仿佛成了一種潮流, 只是這種潮流卻成了他們犯罪的禍根。
害人的不是《古惑仔》,而是當時的環境。
90年代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開端,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是從那個時代開始,城市存在著大量失業人口,社會警力嚴重不足,治安問題相當嚴峻。
因此導致當時社會存在著兩種秩序,一種法治秩序,一種地下秩序。
社會快速發展和信息高速爆炸的衝擊,使得人們價值觀不斷改變,青少年在牴觸父母的同時,旺盛的精力也必須有口徑宣洩。而那個年代,又嚴重缺乏寓教於樂的教學辦法和豐富多樣的課餘休閒,更別提法制教育。
家長們為了生存,根本無暇顧及他們。
古惑仔害慘一代人,其本質原因是其時代背景,時代造就了那麼一個環境,在時代的狂風面前,我們不過一根稻草,身不由己。
很多人只是沒有看不懂裡面的隱喻。它不過是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來教育大家,讓大家看到社會底層不為人知的一面。
古惑仔並非教人變壞,而是告訴我們,即使在很差很差的環境中,也要講原則,守信用,保住內心的那個底線。
從山雞抓住小結巴只是想餵她吃包子,到不惜叫仇家一聲乾爹只為救路人,不難看出它所傳遞的三觀是正確的。
《古惑仔4之戰無不勝》有一段陳浩南當代課老師為學生上課。
為什麼加入黑社會?
威風、英雄主義、夠屌;我不喜歡你,我可以砍你;我看你不順眼,我可以扁你。
你有沒有砍過人,你見過死人嗎?
銅鑼灣扛把子,很威風的。
你知道他老大被砍死他無能為力,你知道他親眼看見他的女人,死了,卻救不了。你知不知道陳浩南是怎麼想的?
我可以告訴你,他不想當扛把,他不想加入黑社會,可是,他沒辦法,回不了頭了。
沒錯,每個人都有偶像,我也有。其實念不念書,我不管你們,但是我一定要告訴你們,走錯一步,永遠回不了頭。
最後一部《九龍冰室》中,陳浩南也借著螢屏向大家道歉。
義氣不過冢上草,兩肋插刀,皆是鮮血。
只靠人情維繫的社會體系,是一定會崩塌,因為沒有軀幹。
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堵,關鍵是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