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梁朝偉在圈裡是出了名的好人緣,但好像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圈中還有一個人人都知道的好朋友,好兄弟,周星馳。星爺和梁朝偉的緣分不是從踏入演藝圈開始的,兩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是好兄弟,好朋友了,這一份友誼能夠維持大半生,也真的是很多人都羨慕不來的緣分。
說起梁朝偉和周星馳的緣分,那才真的是讓人羨慕,兩人都是巨蟹座,生日就相差五天,梁朝偉喊星爺一聲哥,二人從小就是好朋友,童年時期就認識了。相似的成長經歷,讓二人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同樣都是單親家庭,同樣都是自幼跟著母親長大,明明是巧合,但是我卻更願意相信這是一種緣分。
兩個人都還沒有出道的時候,都喜歡李小龍,經常相約一起去看李小龍的電影,據說二人之所以會認識成為好兄弟,就是因為想去看李小龍的《猛龍過江》,半路上撞到了一起才互相認識的,不過這只是民間流傳的一個說法,並沒有得到過兩位當事人的承認。
但二人在上綜藝節目的時候,都有跟觀眾透露他們倆的關係是真的好,以前一起去街頭單挑過流氓,當年梁朝偉的妹妹在外面遭到了小混混的欺負,哥哥知道以後第一時間就是去給妹妹報仇,但是在動手之前,他也沒忘記拉上自己的好朋友周星馳,但是據說後來二人只是在氣勢上做足了功夫,沒有一個人敢真的動手。
劉嘉玲之所以說他們兩個一人是天才,一人是怪才,當然是有原因的,梁朝偉和周星馳的電影天賦並不是長大以後接觸了電影行業才慢慢顯露出來的,而是兩人在還沒踏足演藝圈的時候,就已經在做當演員的夢了。
星爺是非常熱愛演戲的,那時候哪怕沒有舞臺,沒有劇本,他都特別喜歡跑到無人的角落裡自導自演,自娛自樂,在別人看來,這可能是一種發神經的行為,但是梁朝偉卻喜歡陪著好兄弟發神經,年輕人活力旺盛,兩人經常一起跑到山頂上,假裝練武功,聽起來雖然有點傻傻的,但是那段經歷卻給二人的肢體表演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那個時候沒有劇本,也沒有團隊,星爺沒有別的愛好,就喜歡做夢,費了好大力氣攢錢買了一臺八釐米的攝像機,從那以後就經常叫上好兄弟一塊「拍戲」,但是星爺是個心中有理想的人,每回拍戲的時候,他總是會要求自己演正派,讓好兄弟演反派,而且每一次反派都一定要被正派打倒,很多年後,梁朝偉對著鏡頭說出這一段故事,語氣裡還是滿滿的感慨。
可能兩個人那時候都沒想到,這樣小打小鬧的電影夢想,竟然有一天會把他們兩個都變成影壇的票房靈藥。15歲的時候,梁朝偉就從學校選擇了退學,因為從小到大成績都不好,學渣一個,家裡又沒有那麼多錢供自己讀書,還不如早早出去打工貼補家用。那個時候對於梁朝偉來說,當演員根本就是一句玩笑話,就像我們今天說長大以後要當太空人一樣。
退學以後,梁朝偉最大的希望就是從一個打工仔開始,好好努力,只要認真工作,總有一天可以成為一名出色的銷售經理,所以他去到了一家賣場賣家用電器,每天為了銷售業績苦惱。但周星馳和他不一樣,星爺是真的很認真在籌劃自己的電影夢。
星爺聽說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在招生,就慫恿兄弟一起報名,但是比較忠於現實的梁朝偉不願意跟著他做這種大夢,所以一開始拒絕了星爺很多次,不過再怎麼拒絕也抵不過好兄弟的軟磨硬泡,在周星馳的百般勸說下,梁朝偉終於有了一點點心動,抱著試一試的看法,辭掉了在賣場裡兜售家電的工作,跟著他一塊去了電視臺面試。
說起來這件事,中間還有個小插曲,得知兒子辭掉了賣場裡銷售員的工作以後,梁朝偉的母親還特別生氣,責怪那個星仔怎麼就把兒子的好工作給搞黃了?而且還為此勃然大怒,恨不得將兒子趕出家門,告訴他:辭掉了工作,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的!
但是如果那個時候梁母能料想到後來的兒子在演藝圈發展的如此紅火的話,估計也是會非常感謝周星馳的。
1981年,對演藝圈本無興趣的梁朝偉在好友的慫恿下,報名徵選,一試即中,加入「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六年的電視劇生活(包括受訓期間),令梁朝偉愛上了演戲:「我發現這樣我就可以躲在角色後面,角色就是我。」這才有了被金庸激贊角色到位的《鹿鼎記》。
但是周星馳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劉嘉玲說他是一個怪才,這並不是沒有理由,因為他那樣奇怪的才能總是需要時機才能被人看見。第一年和梁朝偉一起去面試的時候,他因為身高不夠,被刷下來了,當時考試的要求是演員身高必須要大於174公分,幸運如梁朝偉剛好就是174,而身材原本就很矮小的星爺就很倒黴,穿了高跟鞋都沒趕上那個身高。
從那以後,星爺又嘗試了好多次,一直都沒能成功入選,考了整整三年才成功被選進去,但是進去以後又開始跑龍套,這其中的歷程實在是太過辛苦。就在好兄弟還在當小龍套時,梁朝偉那邊都已經開始和劉德華齊名了,外界都認為這個演員是演技上的天才,僅憑一雙憂鬱的眼神,就能把一個角色詮釋的飽滿,有層次。
而面對媒體的採訪,梁朝偉卻毫無保留的說了一句:其實我電影演技最早的啟蒙老師是周星馳。當時很多人聽到這個名字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懵的,當時誰也不知道演藝圈裡有叫這個名字的演員,哪裡來的無名老師?
而與此同時,這件事情的主人公星爺就在劇組裡跑龍套,他站在劇組裡,最角落的地方吃著盒飯,就像他在電影《喜劇之王》裡面演的那樣,想成名,想拍戲,想展現自己的才華,每天都在研究如何提高自己的演技,就那樣跑了三年龍套,度過了整整八年的無名期。
後來有人問過他:「你們算是同期的,可可是梁朝偉早你8年走紅,你會不會嫉妒?」
而周星馳說:「在訓練班的時候,偉仔的表演就是老師讓大家學習的範本。我會努力追上他,但肯定不會嫉妒他。我就是這麼甘願的人。」
但說實話,但凡看過星爺電影的人,就知道他的電影裡面一直都在講追夢人如何落寞不甘的故事,真正的星爺影迷怎麼可能會相信他是一個「輕易甘願」的人呢?我相信看到好兄弟在成名以後,星爺的心裡肯定是有所不甘的,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祝福自己多年的兄弟在演藝圈裡走得更好,這二者肯定不矛盾。
多年以後,他還是會親切的稱呼他為偉仔,偉仔是被他親手帶到這個圈子裡的,雖然自己當年並沒有入選,但星爺有才華,有才華的人一定是不會被埋沒的。人都說有難同當容易,有福共享難,我覺得這句話放在星爺和偉仔的身上就很適合。在星爺還跑龍套的時候,梁朝偉還會跟媒體說「他是我演技的啟蒙老師」,但二人都火了以後,他們反而沒了交集。
1992年,香港電影行業把那一年稱為周星馳的專屬年份,他的電影成為了票房奇蹟,每個人都在為星爺的喜劇歡呼,但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大家都忘記了星爺和偉仔的友誼,他們兩個從來沒有出演過同一部電影,甚至連簡單的商務合作都沒有過。
梁朝偉說:那是因為他的電影主角都只能是他。
說這話的時候又難免讓人想起偉仔說的另外一個故事:小時候兩個少年聚在一起,一個總是要當正派,而另一個卻總是被安排去當反派。
因為自幼就在一起玩,互相都太了解彼此了,當兩個電影天才遇到一起的時候,誰都不會退讓,大概這就是二人後來不合作的原因了吧?
不過不管怎麼說,我始終認為梁朝偉的內心還是很看重星爺這個好兄弟的,而星爺最近幾年雖然從不提自己的友情,但他的內心肯定也是記掛兒時的那個玩伴的,星爺的媽媽說,偉仔火了的那幾年裡,星爺還偷偷買過偉仔的衣服穿,大概那也是一種形式的想念吧。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有太多的無奈,哪怕二人都彼此牽掛,但因為很多原因,誰也不願意把這份牽掛宣諸於口,或許彼此想念,彼此掛懷,這就是兄弟感情之間最好的印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