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只可共患難,什麼人只可共富貴?【東周列國104 狡兔死,走狗烹】 | 立新說

2021-01-22 立新說



立新說

一個人有一個長處就可以安身立命了,短處是害你爬不到高處。





越王勾踐滅吳後,謀臣範蠡急流勇退,並勸同僚文種「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越王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果不其然,越王不久後賜死沒有功成身退的文種。這是歷史上的經典故事,對後人啟示良多:一是問題在才有利用價值,問題一旦解決就是危險之時,相應也難免導致養寇自重。二是千萬不要短視貪婪,莫要輕易當內奸和叛徒,難有好下場。三是功高震主,千古如此,下屬切記小心謹慎、檢點言行。四是偉人只可共患難,百姓只可共富貴。人性如此,無悲無傷,守住本分,方可保全自身,乃是中國特色的處世之道。



點擊視頻、音頻聽立新講解





大家好,這是立新說。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林漢達先生的《東周列國故事》第104個故事,名字叫狡兔死,走狗烹。這是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他講的是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帶著兩個謀臣範蠡和文種,終於滅掉了宿敵,也就是吳國。在滅吳的過程當中,吳王夫差命人把一封信綁在弓箭上,射到了範蠡的軍營裡。範蠡和文種把信打開一看,上面就有幾句話,就說:「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說,你們之所以得到勾踐也就是越王的賞識,那是因為有吳國這個敵人在。今天你們不如放我一馬,如果你們真的把我滅了,對於你文種和範蠡而言,也很危險了,也會被勾踐幹掉。當然範蠡和文種派人送信給夫差說,你不一樣,22年前,你本來可以像今天這樣滅了越國,上天給了你這個機會,結果你聽信讒言,中了我們的計,放了我們越國一碼,今天我們是不會像你一樣犯錯誤的,我們一定要滅掉吳國。所以吳王夫差只好自殺了。滅完吳國過後,越王勾踐就在公元前473年,在今天山東的滕州市的南邊,當時叫徐州,會和中原諸侯,開了個大會,並且得到了周天子周元王的首肯,他就做了東方的霸主。所以你看,都想當霸主。當了霸主過後,勾踐在慶功會上發現範大夫範蠡不在了,叫人找。最後找到了一封信,說範大夫跳水自殺了。範蠡給勾踐留了一封信說,我們幫助您滅掉了你的敵人,盡了我們做人臣的本分。但是在歡慶勝利的時候,我覺得有兩個人不能留,一個就是美女間諜西施,說她既然能夠迷惑吳王夫差,那麼她也可能會迷惑、誘惑您,所以我先把她殺了。第二個不能留的就是我——範蠡,我功勞太大、勢力太大,恐怕將來在跟您共事的時候,對你是個威脅,所以我也把我自己殺了。勾踐為此還悲傷了一陣。沒過多久,文種又接到了一個人送來的信,結果一看,原來範蠡並沒有自殺。範蠡給他送了一封信,上面寫的是越王勾踐這樣的大人物,他能夠報仇,容忍敵人對他的凌辱。但是我倆功高震主,他一定不能容忍我們倆在他面前繼續做事。所以現在您應該找個機會跑了,否則將來就來不及了。文種一聽一笑,沒有當一回事兒。這就看出文種的智力、智慧,要比範蠡要低很多。就像伍子胥的智商要比孫武低很多,孫武在幫助吳國擊敗越國過後,他也辭職跑了,回去寫《孫子兵法》去了。這個叫大智慧,看透了人生,在功成名就的時候要急流身退。果不其然,沒多久文種就被勾踐找到,然後跟他說,我最近睡不著覺,我老想著,你說給我出七個計策就可以滅掉吳國,其實才用了四個,還有三個沒用,聽說你還有三個計策,所以我睡不著覺。文種傻了。這時候越王勾踐故意把一把寶劍掉在他身邊,說這劍你留著,然後走了。文種一看這劍是什麼,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一把名劍叫「屬鏤」。這把劍就是當年吳王夫差讓伍子胥,也是他的功臣在他面前指手畫腳,自盡用的那把劍。現在這把劍又被越王勾踐留給了功臣、謀臣文種,文種心裡就明白了。當時想悔不當初,該聽範蠡的。狡兔死,走狗烹。所以拔劍自殺,用屬鏤。文種想著我和伍子胥都死在這把劍下,看來我和伍子胥雖然是敵人,但還是刎頸之交、生死朋友,是緣分啊!通過這麼一個故事,我覺得有幾點啟示。第一點啟示是什麼呢?在一個問題存在的時候,也許你是解決問題的最好的人選。你有價值,別人不得不用你。而一旦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就失去了被利用的價值,你的位置就很危險。所以養寇自重這句話也是中國古代的話,就是你得留著那些土匪,不要把他剿滅了。也就是說醫生你把一個人的病不能治斷根,你得留著這個病,過幾個月又復發,這樣你做醫生有用。當然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小農經濟的一種想法,我並不贊同,但是事實就是這樣存在的。所以當年明末的時候,崇禎皇帝有一個名將叫左良玉很厲害,所以派他去剿殺土匪,就是農民起義軍、八大王張獻忠。所以有一次張獻忠被左良玉追得走投無路,最後他騎在馬上對左良玉喊話說,你知道你犯了那麼多事兒,什麼縱容士兵搶劫老百姓、居功自傲、濫殺無辜,為什麼崇禎皇帝不辦你的罪呢?還不是因為有我張獻忠還在,如果你左良玉今天不放我老張一馬,把我張獻忠殺了,那麼緊接著崇禎皇帝就要追究你的責任、罪責——濫殺無辜、搶劫老百姓,你也活不下去。左良玉聽明白了,一使眼色讓張獻忠給跑了。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第二個我覺得就是伯嚭的下場,伯嚭因為接受了範蠡和文種的賄賂,所以每次都老幫越王勾踐說好話,讓吳王夫差把勾踐放回去,別去打吳國,所以伯嚭成了吳國的內奸。吳王被滅掉過後,伯嚭還站著等著越王勾踐分封他、賞他。沒想到等來的是什麼?是越王勾踐把他給殺掉了。所以這再一次論證說,自古那些當內奸的、做叛徒的,很難有好下場。兩邊最終都不待見你。所以不是萬不得已不要當叛徒,也不要當內奸。這是第二點啟示。第三點啟示我覺得就更重要了,叫功高震主,這個是千古不破的真理。作為一個部下,你的功勞、你的影響力、你的勢力和實力,威脅到了老大、威脅到了你的上級,讓他寢食難安的時候,一定會找個機會把你幹掉。所以當年劉邦出去打匈奴的時候,把整個國家大事的處理都交給丞相蕭何。有一次蕭何派人送糧食到前線去,送糧的人把糧食一交,劉邦就問,說蕭丞相如何?這個人就說了,說您不在的時候處理真是很公正,又不貪汙,老百姓都很擁護他,比你在的時候社會秩序還要穩定。劉邦一聽臉色一變,很不高興,所以送糧的官員回來馬上跟蕭何說,你很危險了,皇上一旦勝利,班師回朝就應該幹你了。蕭何嚇壞了,怎麼辦?只有自汙、自黑,搶點民女、搶點老百姓的土地、幹點小小的壞事,所以老百姓就告蕭何,把告狀信送到前線。劉邦看了哈哈大笑說,蕭丞相這個人沒有什麼大的志向,不想當皇帝。所以回來過後對蕭何說,你要美女、你要土地找我說嘛,你去搶老百姓的幹什麼?真是沒出息。所以這就叫自保。所以在中國歷史上,從劉邦開始到朱元璋,歷朝歷代,基本上每一個功臣,功高震主的很難得以善終,但是有兩個皇帝除外。一個叫唐太宗李世民,他當了皇帝過後突破了這個規律,他把他的28個大功臣畫在了凌煙閣上,而且告誡他們說,我們一定要不但共患難,還要共富貴,但是你們一定要好自為之。像尉遲恭,玄武門政變時救了他的命的人,當時他的弟弟李元吉用弓弦勒著李世民的脖子,還是尉遲恭連射三箭,把李元吉給射死了。尉遲恭後來也是強搶民女,搶老百姓的土地。最後李世民把他叫來,狠狠地罵說,我不想殺你,良苦用心,你何必自己找死呢?所以你要約束自己。當然另外一個就是宋太宗趙匡胤,他採用的就是杯酒釋兵權。黃袍加身是被部下政變弄成皇帝的,所以他最後也對這些大將說,我當了皇帝也睡不著,你們各個握有軍權,以後你們的部下,仿效當年你們推我當皇帝一樣,推你當皇帝來幹我怎麼辦?我睡不著覺。這些人嚇得跪在地上。然後趙匡胤說,人生苦短,你們就不要掌兵權了、不要掌權了,回去當土財主,分田分地,賞賜金銀、美女,給你們富貴。所以這也是個辦法,對那些有能力、功勞大的人,你可以給他獎賞金銀財寶、給利益,但不能讓他掌權。反過來講,作為部下的人,不能居高、居功自傲,一定要相當謹慎地檢點自己的行為言行。像伍子胥天天在吳王夫差面前擺出一副功臣和長輩的樣子,所以他必死。所以功高震主,千古已然。第四條,我們可以總結一下,叫做什麼呢?大人物只可共患難,大多數情況下不可共富貴。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明白,你跟大人物在一起打天下、創業、共患難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共富貴。所以三十六計,辭職,走為上策。或者像張良一樣,永遠閉門養生,不管政事兒,也可以保全自我,或者是像蕭何一樣自黑。當然這個也主要要看什麼呢?要看君臣之間是不是能夠互相信任對方。那麼反過來講,我又理解到另外一條,咱們這些普通老百姓是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所以這就所謂的「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也就是住在北京鬧市區,但你窮、沒當官,無人問、沒有人管你,親朋好友都不來,但是你富貴在深山有遠親。再用一句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普通老百姓的夫妻關係,大難來了各自飛。你也沒有什麼悲傷的,這就是基本的人性。只有看透人性,看清形勢,把握自己在當下的角色,守本分,做聰明的舉措,才能保全自己。謝謝大家。

立新親筆籤名,表達無限感激。

買好書送親友,啟迪智慧商機。




下期預告 

【東周列國105 三家滅智】任正非為什麼成功?善於分錢!【東周列國106 漆身吞炭】人生最應該忠於的對象是誰?

【東周列國101 帽纓系好】為啥被人殺死之前還請求把自己的帽子戴正?

【東周列國102 三不死】世上為什麼會出「免死金牌」?

【東周列國103 攻城和守城】擁有利刃,必起殺心?

本期製作








本公號原創內容歸北京立新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本公號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所有者如需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fei niao jin,liang gong cang,jiao tu
  • 狡兔死,走狗烹!
    《國學100秒》陪伴您第131天「狡兔死,走狗烹」,是司馬遷在《史記》裡寫下的一句話。後來,範蠡在齊國給大夫種寫了一封信,說: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勾踐這個人長脖鳥嘴,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所以趕緊走吧!大夫種收到這封信,「稱病不朝」,不過最後還是被勾踐殺掉。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卸磨殺驢。範蠡當時做這個判斷,是根據勾踐的長相——長脖鳥嘴,類似於現在說「鷹鼻鷂眼不可交」。
  • 【東周列國33 五公子搶位】什麼人忍心把孩子殺了燉肉給君王吃? | 立新說
    齊桓公可真喜愛他們三個人,還在管仲面前替他們辯護,說:「先說易牙吧,他聽見我說了一句『可不知道人肉是什麼滋味兒』,就把自己的孩子殺了,煮了給我吃。他這樣愛我不是過於愛自己的骨肉嗎?豎刁為了要伺候我,自願地受了宮刑。他愛我不是過於愛他自己的身子嗎?衛公子開方[衛懿公的兒子]連太子的地位也不要,來伺候我,父母死了也不回去。他愛我不是過於愛他自己的父母嗎?他們這份忠心可真難得。
  • 狡兔死走狗烹——過河拆橋的牛人非劉邦和朱元璋莫屬
    自古君王難陪侍,尤其是開國君主,你要是遇到趙匡胤還算好,給你一杯酒讓你交出兵權,命留著,利益也享受了,要是遇上劉邦和朱元璋,那就呵呵了,(小佛說史原創作品,請勿轉載)首先來說說劉邦,稱帝一統天下之後,就開始不停地搞定異姓王:齊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韓王信、趙王張耳、燕王臧荼
  • 成語新解:狡兔死,走狗烹
    狡兔死,走狗烹「狡兔死,走狗烹」出自《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對於這個成語,大家都不陌生,比喻事情成功以後,把曾經出過大力的人殺掉。與此類似的比如: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等。自古以來,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意思是說陪伴在君王的身邊,不知其喜怒哀樂,更不知何時何地會得罪了君王而因此丟了性命。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之前我們聊過周亞夫、韓信等,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戰功赫赫最終卻被君主猜忌致死 ,用一句話總結就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在他倆之前,早有前車之鑑,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踐的謀臣文種,就是這個被最早收藏的弓。文種本來是楚國人,因為在自己的國家得到不重用,便懷揣著一肚子的學問和志向到越國求發展,得到越王勾踐的信任。
  • 飛鳥盡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人稱陶朱公 揮手攬巨富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範蠡淡然看透越王勾踐的性格,放下名與權,決然乘船而去……範蠡事奉越王勾踐,辛苦慘澹、勤奮不懈,與勾踐運籌謀劃二十多年,終於滅亡了吳國,洗雪了會稽的恥辱。越軍向北進軍淮河,兵臨齊、晉邊境,號令中原各國,尊崇周室,勾踐稱霸,範蠡做了上將軍。
  • 【東周列國33 五公子搶位】什麼人忍心把孩子殺了燉肉給君王吃?~~文摘 | 立新說
    管仲就警告他說:這三個人恐怕都不是什麼好人。但是他沒有聽,最後他得了重病過後,被易牙和豎刁圍在他的宮室裡,只開了一個狗洞,所以他跟外界就失去了聯繫,連公子昭都沒有辦法來看他。最後是活活地,又病又餓,就這麼死掉了,這就是一代梟雄的悲劇。
  • 漫畫看世界——狡兔死走狗烹
    歐洲對美國沒有了利用價值,自然狡兔死走狗烹。當年盟友,如今對手,翻臉就像翻書,大國節操,你值得欣賞。
  • 宋江的命運,狡兔死,走狗烹
    接著驚悚的一幕出現了,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來得這麼快,不到半年盧俊義和宋江被奸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害死,應了一句古話,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樣死不冥目的宋江用冤魂告了御狀,皇帝知道了這事,只是在金鑾殿上罵了高俅和楊戩,蔡京和童貫幫襯把這事摭掩了過去。宿太尉等正直的大臣們也沒有指責奸臣。
  • 【柯氏頭條】臥薪嘗膽,吳越爭霸,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有志者、事竟成,背水一戰,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關於蒲松齡的這勵志聯,大多數人都不生疏,而這段話中「臥薪嘗膽」一詞更是眾所周知的典範成語。所以今天為宗親們帶來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為什麼要寫這個典故呢?和我們柯氏有什麼關係?我想絕大多數的宗親都是一頭霧水。讀史使人明智,更何況是和我們柯氏有關的家族史!
  • 狡兔死,走狗烹——中國歷史定律
    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蒯徹又警告他:你如果幫助劉邦奪取天下,劉邦絕不會容你,狡兔死走狗烹。韓信和文種一樣,對他的主子抱有美好的幻想。他堅決的搖頭說,漢王絕不是那樣的人。末了,鍾離眛仰天嘆道:「韓信啊韓信,我當你兵仙神帥,可為你效死;不想你也是個偷生無力、道德淪喪的死徒!」然後引刀自殺。鍾離眛死後,韓信果然帶上他的頭顱,前往陳地拜見劉邦。結果未來得及問安,劉邦就命左右武士將韓信五花大綁,朝著長安開去。韓信好不氣惱,瞪著劉邦冷冷道:「果真如古人所言:『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現如今天下大定,看來你也該烹殺我了。」
  • 【東周列國77 恢復家邦】 | 立新說
    說服一個人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徹底了解對方所愛、所怕、所恨、所恥,揪住這四個人性致命點,沒有說服不了的人!點擊視頻、音頻聽立新講解大家好,這裡是立新說。我們今天繼續來講林漢達先生的《東周列國故事》,第77個故事——恢復家邦。
  • 「狡兔死,走狗烹」:血腥古訓使東魏將領私縱敵酋,以挾敵自重
    司馬懿在解釋退軍的原因時說:「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兵若進,中其計也。」諸葛亮也有類似的論述,令人不免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慨。司馬懿為何手握重兵,卻被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很多人認為,羅貫中假借司馬懿、諸葛亮之口,所說的諸葛亮一生謹慎,必不會冒險而為;如此做作,必有埋伏,以引誘司馬懿入彀的說法,確有道理。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周易(易經)遯卦九四爻解
    在《周易 》正文中,共出現十餘次「小人」,且常與「大人」「君子」對舉。「小人」一般指普通百姓,無貶義。         此爻可能有二解:一、如:        《否》六二爻:「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是說,百姓之間禮尚往來是好事,君子則要自重自愛,不可搞這些;       《觀》初六爻的「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是說,老百姓無憂無慮,君子看問題則不能天真爛漫。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你若走出門,不管好歹,但是和尚就拿將來,假如不是唐僧,卻也不當人子?我記得他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了一個影,圖了一個形,你可拿去。但遇著和尚,以此照驗照驗。」又將某人是某名字,一一說了。銀角得了圖像,知道姓名,即出洞,點起三十名小怪,便來山上巡邏。
  •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那麼古代有哪些功成身退的功臣?
    這些不管是被有意殺死還是冤死的人無不有赫赫戰功聲名遠揚。但是他們的下場無不令人唏噓和遺憾。但是總是有人能逃過歷史的詛咒,這些人似乎更懂得明哲保身。他們在歷史的激流中急流勇退,最終落得個好下場。首先我們就不得不提到春秋的範蠡。春秋時期範蠡因不滿楚國的黑暗統治到越國投奔了勾踐,成為了越王旁邊的一員大將,戮力輔佐。越王二十年的「臥薪嘗膽",終於使得越國復興。
  • 曾國藩老謀深算,慈禧棋差一著:打破「狡兔死走狗烹」的魔咒
    從臥薪嘗膽的勾踐、範蠡君臣到掌柜和夥計,再到老闆和員工,都面臨一個職場上的「魔咒」:「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們前幾天說過鰲拜之死,本質上就是這麼回事。不然的話,如果清朝內部還是烽煙四起、兵荒馬亂,康熙還小,朝廷豈敢輕易擒殺鰲拜?對鰲拜都是如此,何況漢臣了。在晚清立下大功的曾國藩,其實是慈禧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 人性的黑暗往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東周列國73 「好朋友」和「心腹人」】 | 立新說
    立新說不怕幹了後悔,就怕後悔沒幹:人生的區別在於幹,共同點是後悔!
  • 劉恩樵 | 爺孫聊吧(6):紛亂的東周列國
    |爺孫聊吧(4)| 愛詩詞,共成長| 爺孫聊吧(5):傻熊·蚊子·獅子===========================爺孫聊吧(6)| 紛亂的東周列國這本書可有意思啦。爺爺:你在看歷史書籍啊。蠻好!開卷有益啊。不過,歷史書,你能看懂嗎?還有,「二混子」是誰呀?孫子:還可以。因為這本書是用漫畫來解讀歷史的,很有趣。我只知道「二混子」的真實名字叫陳磊,具體我也不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