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俠之大者的英雄,一首勘破世事的悲歌,一段亦正亦邪的情緣,一個風雨飄搖的江湖......」
《笑傲江湖》是金庸的得意之作,曾經被無數次地搬上了電視熒幕,其中,以2001年央視李亞鵬版本和96年TVB呂頌賢版版本的《笑傲江湖》備受好評。
而在筆者內心深處,更青睞央視版本的,因為它除了古樸開闊的畫面,大氣磅礴的音樂,性情鮮明的群像塑造之外,還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這是內地開始拍攝金庸劇的一個裡程碑作品。
01,
其實說到內地的金庸劇,在1994年《書劍恩仇錄》算是最早的一部金庸劇,然而,引起廣泛關注的還要數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
歷經了20年,它的評分依舊位列前茅,和呂頌賢的版本伯仲之間。
這版電視劇從誕生之前,就歷經了無數的風波,包括選角,內容,魔改等爭議。
無數的惡評維持了十年年,直到出了霍建華新版本5.5分的《笑傲江湖》。
網友們才發掘了張紀中這個版本的好,讓這個版本的評價「逐漸回暖」。
就這樣,李亞鵬版的《笑傲江湖》評分從12年前的5.5分上升到了8.3分。
其中,最具有爭議性的,要數金庸的「一元錢版權費」了。
金庸的武俠小說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被拍成影視作品了。
最早的電視劇,是1976年鄭少秋出演的《書劍恩仇錄》。
然而,最為風靡和發展迅速的要數香港的八九十年代了。
在這一時間段,金庸的武俠電視劇遍地開花,《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鹿鼎記》等作品一個接一個地被搬上了銀幕,且都收穫了相當不錯的評分和收視率。
而內地八九十年代的影視劇,大多還停留在翻拍古典文學名著的階段。
比如央視拍攝的《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等作品。
對於金庸來說,如果央視能夠拍攝他的《笑傲江湖》,那麼他可以以一塊錢來賣給央視。
金庸說到了,也做到了。
他只收了象徵性的一塊錢,就將這部作品的內地改編權賣給了央視,內地也開始拍攝金庸的武俠作品。
說來也很有意思,《笑傲江湖》的導演張紀中,還用了一塊有機玻璃製作成了一塊牌匾,中間鑲上了一塊錢,來表達紀念意義。
02,
改編權拿到了,導演定了,接下來就是選角色的問題了。
張紀中的金庸劇從來不缺「選角風波」。
男一號令狐衝的扮演者是李亞鵬,曾經在電視劇播出之後,也有不小的爭議。
有的人覺得他演的令狐衝有些做作。
其實,這個角色最早定的邵兵,然而,卻在拍攝期間傳出了「邵兵被炒」的消息。
導演張紀中表示,主要是「狀態」問題。
「是真的,並不是他沒讀透劇本,抓不住人物也不要緊,關鍵是他狀態不行。你明白這意思嗎?」
邵兵走後,很多人還對於這個角色充滿了興趣,包括硬漢胡軍,張紀中覺得他的氣質並不適合演令狐衝,說飾演喬峰合適。
命運在冥冥之中確實有所安排,在幾年之後,胡軍真的在張紀中擔任總製片人的《天龍八部》中出演了喬峰這個角色。
陸毅在當時也試了令狐衝的裝,然而,看完定妝照之後,劇組卻覺得他適合演林平之。
而陸毅覺得林平之這個角色並不適合自己,自己不喜歡「娘娘腔」的角色,喜歡較為硬朗的角色。
而導演張紀中看好的趙文卓卻因為檔期的原因,無法接拍令狐衝的角色。
經過了這麼多的插曲,最終,李亞鵬獲得了這個角色。
女一號任盈盈,是最後確定了一個角色,由30歲出頭的許晴出演。
雖然中年演員出演18歲少女,年齡差距較大,然而,在人物的氣質,性格,心理變化方面的把控還是可圈可點的。
這算是她顏值的巔峰時期,驚為天人,也算是所有版本中最為出彩的一個。
連金庸都大加肯定,許晴演出了他心目中的任盈盈。
03,
這個版本的《笑傲江湖》,角色和人物倒是其次,當時被網友們被噴的最多的要數關於劇情的改編了。
這個鍋還是要編劇來背。
比如男女出場的方式,前期的人物人設問題,以及餘滄海、東方不敗較多的改動等等。
比如嶽不群殺死林平之,手刃嶽不群等,和原著內容相差過大。
金庸的作品,篇幅很長,然而,讀者讀起來卻毫不感到枯燥和乏味,正是因為它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奇峰陡出的敘事。
而這一版的《笑傲江湖》的節奏稍顯拖沓,相對而言,注重人物氣質,而削弱了武俠劇中的快意恩仇和江湖屬性。
這也許是初次拍攝金庸劇,尚且需要磨合和經驗積累。
然而,這部作品的閃光點也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對於故事的內核和武俠精神的詮釋,還是可圈可點的。
在服化道,場景,人物造型等方面,非常用心,比如五大門派的五套衣服和佩劍,配角們的造型,在細節處體現了細心。
每一集的成本都超過了100萬。
看得出來,劇組在講述一個武俠故事的同時,也不忘對於歷史和文化風俗的考究。
當然,有的觀眾更喜歡呂頌賢版本的《笑傲江湖》,更將它奉為從小到大的情懷之作。
尤其是那一首主題曲,曲子一響,我們就能夠看到令狐衝出場的畫面。
這一版的電視劇主要贏在了人物的塑造和詮釋以及整體節奏的把控,也是一部經典。
兩個版本各有千秋吧。
兩版《笑傲江湖》,你更喜歡哪一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