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影視劇給誤導了,古代戰場上真實的鎧甲,你懂多少?

2020-08-27 5G研習社

提及中國的綜藝節目,不得不說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這個首播於1997年的一檔節目,幾乎是湖南衛視的常青樹,之後各大衛視開始模仿這檔爆火的綜藝節目。這也間接導致綜藝節目,日漸趨同,請明星,玩各種有趣的遊戲等。

時日久了,觀眾逐漸對這類節目產生了審美疲勞,綜藝節目也開始走向各類細分市場,有真人秀《超級女聲》,也有益智類的《開心辭典》等。近些年傳統文化類的綜藝節目,也逐漸被大眾所喜歡,比如《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等,而湖南衛視《巧手神探》嘗試用綜藝的方式,讓大眾了解中國的傳統工藝。



6月13日,湖南衛視將播出《巧手神探》的第九期,本期將探秘中國古代的甲冑技術。甲冑是我們在古裝劇當中,非常常見的一種道具,可是現在影視劇為了追求視覺效果,或者歷史知識的缺乏,不同年代的甲冑經常混搭在一起,雖然很多普通觀眾不容易發現,但是對於那些有歷史知識的觀眾來說,可能有些出戲。比如央視版的《三國演義》,借用日本動漫人物的甲冑,一度改變中國古裝戲的甲冑風格,不免讓人有些感嘆。那麼中國古代的甲冑究竟長什麼樣子呢?


《三國演義》劇照


秦漢時期鎧甲

先秦時期由於冶鐵技術的落後,古代戰場上的甲冑主要是以皮革為主,即使青銅器高度文明的商朝,也沒有大面積使用青銅鑄造身上的鎧甲。比如1935年,在河南安陽侯家莊出土的青銅甲冑,甲冑部分用青銅澆築而成,比如用於安插旗幟的銅管,頂部的饕餮紋等。

青銅主要用於裝飾,而不是防護的作用。雖然皮甲不容易保存,但是從安陽侯家莊出土的皮甲殘片可以看出,這時候起到保護的主要還是皮甲。


商朝皮甲


到了秦朝時期,開始出現了鐵甲,相對於銅,鐵價格相對低廉,但是也沒有達到《英雄》當中,普通士兵也能夠穿鐵甲的地步。其實我們現在出土的秦朝甲冑,大多是石甲,我們根據石甲的外形,復原了秦朝的鐵甲。


陝西省秦始皇陵兵馬俑復原圖


漢朝時期,開始出現魚鱗甲,相比於整體鑄造的鐵甲,這類鎧甲穿著更加便利,活動也更加自由。上文吐槽老版《三國》借用了日本動漫鎧甲設計,雖然美觀,但是與歷史嚴重不符。吳宇森版本《赤壁》,雖然很多人認為服裝太醜,其實這部戲真實還原了三國時期的甲冑。

在《赤壁》中普通士兵不會穿甲冑,騎兵會穿著類似肚兜一樣的護心鐵甲,而不像《三國》當中,一身重甲。重甲騎兵在歐洲非常流行,得益於馬匹的承載能力,而三國時期所騎的蒙古馬,普遍個頭不大,承載能力有限,但是耐力很好,適合長途徵戰。



漢朝軍隊多使用玄甲,所謂的玄甲主要是黑漆鐵甲或者黑鐵甲,這套鐵甲主要高級軍官或者皇家護衛隊使用。漢代出土的鎧甲非常奢靡,不但有金銀打造,還鑲嵌了金銀玉石。比如1979年山東省臨淄大武村西漢齊王墓五號坑出土的魚鱗甲,不到1釐米厚的鎧甲上,鑲嵌了各類金銀片。不過這些鎧甲不是在戰場上使用的,而主要用於陪葬。


漢朝鑲嵌金銀甲冑


唐宋時期鎧甲

隋唐時期,中亞對東方文明的影響非常大,不僅有完全由金屬鎖鏈打造的梭子甲,還有護胸專用的明光甲,防護長槍對胸部要害部位的衝擊。在《長安十二時辰》當中,真實還原了唐朝的鎧甲,鎧甲借鑑了中亞兜鍪,和我們現在兜帽有些類似,戰鬥時放下,平時拉起,可以避免悶熱之苦。



兜鍪,天熱可以捲起來


唐朝武將如果回到長安,通常穿絹甲,也就是一種絹製作的鎧甲,這類鎧甲主要是用於禮儀活動。從陝西省西安唐長樂公主墓壁畫《出行圖》可以看到,絹甲除了兜鍪是金屬鎧甲,其餘多為絲織品,非常貼身,這給之後的鎧甲設計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宋朝時期發展出了重甲兵,這也是由唐朝時期步甲兵演變而來的,腹背、腹腿連成一體,然後再上覆披膊,頭上戴兜鍪。雖然黃曉明版《嶽飛》,不斷被觀眾吐槽,但是劇組對宋朝鎧甲的還原還是比較逼真的。從山西省運城關帝陵石刻的半身武士像也可以印證這種設計。


山西省運城關帝陵石刻的半身武士像


明清時期甲冑

雖然在魏晉時期《先帝賜臣鎧表》中有提及鎖子甲,但是鎖子甲真正流行在元明清時期,由於這種甲冑用鐵環編織而成,密度大,相對於大甲片,質量輕,柔韌性好,非常適宜騎兵作戰,也被認為是冷兵器最優秀的鎧甲。


鎖子甲


當火器盛行的時候,開始流行布面甲,這種在衣服內部鑲嵌甲片的方式,主要防護鳥銃攻擊。此外在胸前,背後都增加了護心鏡,腹部加裝前襠等。



《巧手神探》從曝光的最新一集預告片來看,angle baby身穿的鎧甲類似於宋朝的朱漆山字甲。身甲上的兩片圍攏過來形成的胸甲外,還有單獨的一塊護腹甲片,雖然劇組對其進行優化設計,依然保留了《武經總要》中的十字形甲片編綴方式。

甲冑是古代戰爭當中必不可少的裝備,如果私藏武器,可以說防範賊寇,可是如果被發現私藏甲冑,就等同於造反,比如漢朝周亞夫因為私藏了十幾副甲冑,因此被皇帝認定為要造反,進而誅連全家。



所以甲冑在古代戰場上作用非常強大,在冷兵器時代,甲冑防護得當,能抵擋很多人的攻擊。在《長安十二時辰》圍剿狼衛劇集當中,真實反映了古代戰場:腰刀等武器,對身穿甲冑的衛兵傷害極小。

這一次《巧手神探》用綜藝的方式還原古代甲冑,非常令人期待,不僅僅是能夠娛樂大眾,同時還能夠向大眾普及古代戰爭當中甲冑的真實用途,期待最新一集《巧手神探》。

相關焦點

  • 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
    如果大家對那些古代的畫作感興趣,一定會發現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古代的各個將軍,不少膀大腰圓,大腹便便,看上去並不擅長作戰,難免讓人感到好奇,實際上,這才是古代將領的真實模樣,並沒有八塊腹肌,別再被電視劇誤導了,要知道,如今那些專業的演員運動員,才是一身的腱子肉,不妨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就明白了
  • 影視中兩兵交戰,士兵的鎧甲跟紙糊的一樣一擊即破,古代戰場真的是這樣嗎?
    在一些影視劇裡,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節設定,士兵雖身穿鎧甲,但是遇到刀砍劍刺或者箭射,一攻即破;而將領則動不動來一身寶甲,不僅看起來比士兵的鎧甲輕便,裝飾華麗,更重要的是刀槍不入,甚是神奇。甚至在一些影視劇中,士兵都沒有鎧甲可穿,只穿著軍服拿著紅纓槍大刀片就上戰場了,似乎能穿鎧甲的都是將軍級別的人物。
  • 鎧甲看著這麼霸氣,那古代士兵打仗時有機會穿上嗎?
    這場盔明甲亮的演武活動,無疑吸引了很多冷兵器愛好者的關注,也讓鎧甲這種以前相對小眾的愛好更多的曝光在公眾面前。對此,也有人提及這樣的問題:雖然活動的鎧甲都非常漂亮威武,但古代士兵有多少能穿到這樣的鎧甲呢?
  • 國人總穿日本鎧甲打仗,於是這位大叔開始修復中國古代鎧甲
    有一個大叔,耗盡洪荒之力修復中國古代鎧甲。
  • 古代窮人吃些啥?別再被古裝劇誤導了,換你可能一天都堅持不下去
    很多人被現在的一些胡編亂造的影視劇給誤導了,以為古代生活很有趣,山野叢林找尋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土,種植作物,養雞養鴨,兩杯兩盞淡酒,生活好不愜意。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古代有錢還不夠,如果你沒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只是個普通人,換成適應了現代便捷生活的你可能一天都過不下去。
  • 真正的戰場上,普通人中彈後還能活多久?老兵:別被電視劇誤導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抗戰影視劇作品呈上螢屏,不管是電視機上,還是網絡之上,到處都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影視作品。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抗日戰爭類型的影視作品已然佔據螢屏的主導地位。 眾所周知,抗日戰爭是日本侵略者對於近代中國實行的一場全面性侵略戰爭。
  • 古代鎧甲(盔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
    沿革鎧甲的原身原為鐵甲,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各代鐵鎧甲往往因材因體而制,形制繁多。漢代稱鐵甲為玄甲,以別於金甲、銅甲。漢代軍隊已普遍裝備鐵甲。據測定,當時鐵甲片由塊煉鐵鍛成甲片後,再退火脫炭,具有韌性。穿用者軀幹及屑至肘部均用鐵甲圍護,鈴形如半袖短衣。
  • 狗在古代戰場上都有什麼作用?電影《狼伴歸途》沒告訴你的那些事
    因此實際上,狗在人類戰爭中的活躍,其實一點都不比馬晚多少,只不過由於狗的體型,因此不會有人騎著狗衝鋒打仗而已,所以狗在戰爭中也就不那麼顯眼。由此可見在古代,軍營當中,使用狗來放哨並不是什麼個例。究其原因,一方面狗出色的嗅覺能夠讓它們在黑夜,或者是不熟悉的地形環境下,比人類更早發現敵人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人類在黑夜中,受到生物鐘的影響,往往難以集中精力,而這一點狗就要好上不少。
  • 古代鎧甲的巔峰之作——探尋明光鎧的興起與沒落
    但是歷史就是這樣,矛與盾的發展總是相互促進的,鎧甲的發明推動了各種進攻兵器的變革與進步,石制箭鏃被金屬箭鏃取代,青銅的戈矛由鋼鐵的刀劍代替,而這種進步又促使了鎧甲製造的材質和工藝的不斷革新,從皮製鎧甲發展到金屬鎧甲,並依次出現了不同的種類,如札甲,魚鱗甲,鎖子甲……,鎧甲本身的防護能力也越來越強,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尋一下古代鎧甲的巔峰之作——明光鎧的興起與沒落。
  • 我國古代鎧甲都有哪些?它們的防禦力如何?
    1.每個將士都有鎧甲?在我國古代,只要是正常的朝代,上戰場前,一般都會給士兵將士們配備上鎧甲,當然,不同級別之間,鎧甲的等級質量肯定是不一樣的。盔甲一般是分開的,像現在騎摩託車等都需要戴頭盔,它的功能和古代的差不多,就是用來單獨保護頭部的,而今天說的主要是甲。2.古代鐵鎧其實鎧甲很早之前就開始使用了,《史記》中早在黃帝蚩尤時期就開始使用了,之後不斷發展。
  • 披掛鎧甲
    戲院上演古裝京劇,將士們鏘鏘出場時,多是披掛一身鎧甲,讓坐席上的觀眾,看著都累得慌。        且不說那一身行頭之重,一套行頭裝束下來,至少也要兩三個小時,可見演員們的不易與辛苦。        在古代真實的戰場上,鎧甲更是冷兵器時代,雙方不可缺少的護具。
  • 中國古代的鎧甲實際防禦力到底如何?
    在大多數有關古代戰爭的影視作品中,將領和士兵往往都穿著各種各樣的鎧甲,然而不論將領還是士兵所穿戴的鎧甲看上去是繁複還是簡單,其防禦力在劇情裡卻往往糟糕得不行。不論是刀槍弓箭還是鋤頭菜刀,往往都能破開鎧甲傷及性命,給人一種「穿上鎧甲也沒卵用」的感覺。那麼歷史上的鎧甲防禦力到底如何呢?
  • 古代戰場,第一排士兵明明知道必死,為啥還搶著衝鋒?換你也會
    導語:古代戰場,第一排士兵明明知道必死,為啥還搶著衝鋒?換你也會在冷兵器時代,雙方依靠刀槍劍戟等武器展開貼身廝殺,而這種作戰方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戰爭的主要方式。那麼在這種廝殺搏命的時代,很多人認為第一排的士兵就是最為危險的,因此認為說打仗一定要越靠後越遠離戰場才最好,但是事實上,冷兵器時代第一排卻是士兵們搶著幹的活,那士兵明知第一排危險必死無疑,為什麼還要搶著去呢?說了你可能不信,如果換你,你也會往上衝的。
  • 土豪打造「硬核」遊戲周邊:私人訂製專屬鎧甲,玩家:男人的浪漫
    據了解,這位土豪是一位盔甲重度愛好者,而他最近私人定製盔甲有點上癮,一口氣定了四套遊戲和影視劇中他所喜愛的鎧甲,而第一套到貨的鎧甲,就是他所玩的遊戲《戰意》周邊——五星兵種「鐵浮屠」的全身盔甲。第二套是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同款,此外還有日本鎧、羅馬甲尚未到貨。
  • 冷兵器時代的最大主角——淺談中國古代的甲冑及其在戰爭中的作用
    其實我們都上了藝術作品的當,鎧甲這種裝備非但不是毫無作用,相反,在殘酷的冷兵器時代,士兵們想要活命不止靠運氣,一副堅固的鎧甲是他們最為倚仗的物品。 早期的皮製鎧甲被稱為"甲",甲往往是將整張的皮革進行精加工後披覆在士兵身上進行防護。顯然,這種皮製的甲的防禦力偏弱。並且這樣子的甲又十分不利於士兵在戰場上的活動,所以聰明的先人們又將皮革切成小塊,分好幾層扎捆在士兵身上,名為"合甲",合甲不但使士兵的靈活性大大提高,防禦力也要比最初的皮甲強。 戰國時期也有鐵製鎧甲的部隊,但是由於技術有限,鐵鎧部隊是十分稀有的。
  • 真實戰場上,人在中彈後會如何?別再被電視忽悠了!
    這種鏡頭很常見,但真實的戰場上,每2分鐘就有一位士兵死亡。只要中槍了,其實能夠活下的概率是很低的。那在真實的戰場上,人在中彈後到底能活多久?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實還是要分情況來看的,那我們就以手槍和普通子彈為例子,還要看打中人體的哪個部位來決定。一般來說打中頭部的話就會立即死亡,不過也有特列,也就是說打中頭部也有能夠活下來的人,但是這個概率是非常的小。
  • 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看看你月收入是幾兩
    我們總是在電視劇上看到那些江湖豪俠,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後丟下幾兩銀子,說不用找了,洒家走了,這樣的畫面留在我們的腦海裡有十幾年了,但是我們從不對這些影視劇的細節做多大的探究,前陣子網絡流行了找出電影穿幫鏡頭,很多人都會拿什麼電線桿、槍、鞋子說話題,很少有人會說那幾兩銀子的事情,那這次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在古代一兩銀子大約值多少人民幣
  • 古代鎧甲哪個最好看
    古代將士穿在身上的防護裝具。甲又名鎧,《釋名·釋兵》中說:「鎧,猶鎧也。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中國先秦時,主要用皮革製造,稱甲、介、函等;戰國後期,出現用鐵製造的鎧,皮質的仍稱甲;唐宋以後,不分質料,或稱甲,或稱鎧,或鎧甲連稱。
  • 精英律師告訴你真實的日常工作,別被電視劇的《精英律師》誤導了
    作為一名在京城執業19年的資深律師,從助理到全球最大律所的高級合伙人,我看了新劇《精英律師》前三集,發現劇中很多情節與現實差距巨大,為了不誤導觀眾,我來說說真實的頂級律師事務所的日常工作。男主羅檳作為一名普通合伙人不可能擁有風景好的超大辦公室。
  • 「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為什麼古代私藏鎧甲比藏兵器罪大?
    導語:「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為什麼古代私藏鎧甲比藏兵器罪大?在冷兵器時代,中國曆朝歷代都對武器有一定的控制力,嚴格的有秦朝「收天下之兵鑄大門」,或是元朝「十戶共用一把菜刀」。但也有唐朝、宋朝這樣允許百姓私人擁有刀槍武器的,但是無論在任何時候,有三種武器裝備卻是被當時嚴格管控的,這就是弩、盾和鎧甲。特別是鎧甲,在當時有著「一甲頂三弩,三甲進地府」的說法。那為什麼私藏鎧甲的罪過那麼大呢,甚至大過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