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和朋友們開玩笑,說,我天生是個武人。因為家中三代幹這個,對於我而言,習武是毫無選擇性的人生路徑。但說實話,我並不喜好和這個圈子打交道,自小長輩們是這麼教導的,爸爸叔伯都經常告誡我,說從我爺爺那輩始,就慢慢嘗試保持與武術圈子的距離。說,武術圈子雖水淺但質濁,大有「江湖」的調性,行走其中,足出帶泥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這個圈子中,交友擇事要審慎小心,原則上能不接觸則不接觸。
起初我不理解,總有著「天下習武人是一家」般質樸浪漫的心境,也曾嚮往著與那些江湖豪客般貌似質樸的人們一同仗劍天涯,為World Peace多少做些貢獻。但很可惜,四十將近,這個圈子帶給我的總是失望大於願望。這幾年隨著工作需要,以及接手家中事務的緣故,在各種直接間接的接觸後,的確越來越深的感受到長輩們的說教,是有些道理的。我也多少進行了些個人總結,大體上都是感性的認識吧,不一定對,但又覺得有必要說一下,特別是對我的學生弟子們。
從近一個半世紀的發展來看,中國武術已經成為一個行業價值觀混亂的文化體,既無內核也無外延,是一個平面無限又無序蔓延的怪東西!從義和團那會兒開始,到民國時期的短暫熱興,至解放後的人為肢解,與改革開放後,商業大潮衝擊下的全面瓦解與質變,武術這個本就不算主流的文化,進一步陷入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整體文化持續下移的窘境。各種學院派著述中一句「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屁話,早已不能掩蓋這個群體的失落。而民間則充斥著各種低水平神秘主義的說教,使相當多邊緣愛好者深陷於武俠文學與網路遊戲般迷幻的意淫世界之中,不可自拔。
對應著不少中國人喜好撿漏兒,熱衷偏方兒的民族特性,武術界大師泛濫,掌門泛濫,各種嫡傳祖傳泛濫,如同街邊電線桿上專治疑難雜症的老軍醫般,五塊錢就可藥到病除。經歷了上世紀末那一段奇妙的氣功熱,和競技武術數十年如一日的孤立發展後,武術在21世紀的今天,等於重啟了義和團模式。社會武術人士給大眾的印象,不是道貌岸然,高深莫測,就是導心不正,言行骯髒,說白了,就是沒幾個正常人!
武術界是一個充斥八卦的圈子,這個師傅其實被某某打過,這個師傅輸是因為故意讓了給其他師傅,某某才是真傳等等。各種小道消息,各種低端杜撰,各種胡吹毛料!這種無聊事就算是我家這樣傳系相對閉合的群體也未能倖免。一眼望過去,大體上是一大幫事業中庸的中老年同志,和一大幫深陷迷惘的青年人,如同炕頭上嘮家常的娘們兒般,在不斷的瑣碎重複中,用語言來找尋隱秘於內心深處的莫名成就感。唯一的不同,或許僅僅是娘們兒們手裡還有要掰的玉米。而大師兄們則多是吃碗麵條,窮鄙陋搜的拿著個拇指粗細的農藥白蠟杆,或者是紙片般輕薄的刀耍來耍去,美其名曰「繼承國粹」。
從構成比重上,套路是武術的主體,這是事實,要敢於承認。套路的偉大在於韻律化的排列組合為武術學習的體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體驗過程,他很美麗,他提供給人無與倫比的審美與審己,他可以轉化為高效的身體素質訓練,他可以服務於固定模式的身體機能反應。
因此,套路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練套路是不是可以直接服務于格鬥?這不好說,但練套路的人學習格鬥,一定會更順利,更成功。所以不能簡單的說套路不好,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
然而,到今天為止,套路居然任就是中國武術的主體,且大多數從業人員仍然在通過詮釋套路中某個動作的使用來正面側面的說明某些具體的技法,說這個厲害,那個不厲害,這個做法就未免有些太過時了。但就算如此,武術還是陷入了「多、快、好、省」的發展怪圈,習武之人貌似越來越不累!?格鬥的瞧不上練套兒的,修內功的不搭理煉丹的!練十二趟的不如練單招兒的,練套兒的不如站樁的,放著千斤打四兩的基本規律不追求,揪著四兩撥千斤的小辮兒不肯放。可以說,民間武術已經陷入了「No Zuo No Die」的死循環。
每每想起這些個事兒,我就覺得沒勁!沒意思,如果武術界就是如此,那我寧可退出。所以,這兩年我一直想靜靜,想躲開武術這個「江湖」。
所以,我選擇了習射,得徐老師與爸爸的教導,在過去的多年中,我逐漸從案頭的射箭研究轉入實踐,在老師教導下,與好友與學生們一起,用一年多時間總算是初入射鏡。
不過貌似最近,有些師兄弟對於我近一年多熱衷於射箭頗有微詞,大有指責我不務正業的潛臺詞。所以要說說我為什麼射箭?
首先,作為武藝的構成,射箭自古在武藝構成上始終是處於頂層架構的,習武不習射,本來就是你不對!你要記得,想當年我爺爺也是會射箭的。我們的《通備釋義》十六字「理象會通,體用俱備;通神達化,備萬貫一」不就是要求你做一個合格全面的武者嗎?
其次,習射是非常客觀的武藝,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成績好壞,能力高低,一箭即知!省卻了老娘們兒們的Gossip,省卻了你說你老爸,我說我師傅這樣無聊的爭論。不願意拳腳相鬥,鼻青臉腫,那較射總還是上上的選擇。當然,如果你選擇拳腳,我則更是樂意奉陪!保證安全的大前提下,玩玩無妨。
第三,這是一個有個完整文化系統,價值觀明確的武藝!他所追求的,無論是貫革還是觀德,實則是中國傳統身體文化經久不變的主體價值!他的技術理念與我們通備是如此貼近,幾乎練過我家東西的人,習射必然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第四,這是我爸爸為止奮鬥一輩子的,建構民族體育體系的一個環節。作為一個武家,一個某種意義上繼承著國術國考體系的家族,射箭與武術、短兵等諸多項目,都是我們應該要努力繼承的,學不好或許可以遷罪於內容多,力不能專,但不學是萬萬不能的吧。
所以我要習射!而且我要正式把射箭融入通備,進一步完善我們的系統。
我希望更多的人關注射箭,我更希望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射箭,關注武術,用全新的科學的,理性的視角看待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走出舊文化的怪圈,走出中世紀!
以上
馬廉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