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馬長大,年輕時卻因誤會分離…2011年,在分離58年後,已81歲高齡的李大忠來到成都,找到79歲的初戀陳詩艋。為了照顧當時正生病的她,彌補年輕時的遺憾,他放棄東北兒孫環繞的生活,留在成都照顧她,這一留就是4年。只願人生若只如初戀
那年他21,她19;
如今他85,她83,再續前緣已是霜滿頭。
62年前,因為一個小誤會,一對在愛情中懵懂的年輕人就此分離,一個北上東北,一個留川下鄉。
4年前,二人分離58年後,已81 歲高齡的李大忠(化名)回到成都,終於找到了已79歲的初戀陳詩艋(化名)。為了照顧當時正在生病的陳詩艋,彌補年輕時的遺憾,他放棄了東北兒孫環繞的生活,留在成都照顧她,這一留,就是4年。
曾經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
「他年輕時又高又帥,不像現在老態龍鍾」、「她那時眼睛大大的,梳著兩個辮子,很好看。」10月21日,記者來到錦江區一家醫院病房,見到了二位老人。今年83歲陳詩艋婆婆,因不小心摔折了腿,仍在住院,李大忠老人一直悉心照顧。無論是提起他們的年輕歲月,還是四年前的再次重逢,兩位老人都笑得很甜蜜。
「我們從小就在一個院子裡長大,一起讀書,一起玩耍,一起參加工作。」在南充市的一個小四合院裡,有陳詩艋和李大忠兩人共有的回憶。唱歌、踢毽子、打桌球……因興趣愛好相投,二人格外要好。
一個誤會,從此南山南北海北「那時我們都懵懵懂懂,就算互相喜歡也不會說,也不敢說。」在二老印象中,那時最露骨的表白,就是兩人下班後一起等著回家,常找對方出去玩,然而本來就互相喜歡的一對,卻在這樣不敢表白之中出現了問題。「當時不懂事,也不好意思,我每次去找老李的時候,他有一個男同事,我就說是找另外那個同事,結果老李就吃醋了。」「我看她每次都去找另外一個男同事,特彆氣,感覺被背叛了一樣。」恰巧那年,李大忠的單位要派他去位於重慶的西南政法學院(現西南政法大學)學習。由於慪氣,沒有告別,也沒有交代,李大忠就走了。
「後來他畢業了,給我寫了一封信,說將要分到東北工作,讓我去送他。」陳詩艋收到信後,一面是不舍,一面是埋怨,埋怨當初去學習時不說一聲,倔強的她沒有去送李大忠。隨後,她也因工作調動,去了綿陽鄉下教書。那年是1953年,李大忠21歲,陳詩艋19歲,自此別後,二人再沒聯繫,各自開啟了另一段人生。
幾回回夢裡見她 80歲老人兩次回鄉去東北後,李大忠的事業一路平坦,雖多次想過去尋找陳詩艋,但一直耿耿於懷她的「無情」,後來在東北成了家。相比李大忠,陳詩艋的日子過得艱辛許多。多年來,除了為了生計顛沛流離,她還經歷了兩次不幸的婚姻。在命運的低谷,她也曾想過去尋找那個讓她難以忘懷,青梅竹馬的初戀,可是想到李大忠有了家室,不願打擾到他的生活,便斷了這門心思。
2011年,李大忠81歲,在送走妻子後,他在孫子的陪伴下,回到了故鄉南充,探望老友。卻沒想到,他一回到兒時居住的地方,有關初戀陳詩艋的回憶就湧進了腦海,「那段時間我經常晚上做夢,夢見她生活得很苦,很可憐。我擔心她過得不好。」年輕時的很多老友都探望了,就是沒見到陳詩艋,再加上有老友說陳詩艋過得並不是很幸福,這更加重了李大忠對陳詩艋的擔心。在親戚、朋友的支持下,李大忠開始尋找陳詩艋,從東北到南充、從重慶到成都、綿陽,李大忠走遍每一個有線索的地方,期間在從東北往返成都兩次,最終在公安局的幫助下,找到了陳詩艋的住址。「但剛好那個時候,我身體有點不好,就回東北了,聽說有了她的消息,我給她寫了一封信,讓她來東北。」
「現在人老了,總是懷念過去的事.」洋洋灑灑1000多字,表達了李大忠對陳詩艋的擔心和思念,信寄出幾天後,李大忠接到了陳詩艋的電話,那熟悉的聲音,還和當年一樣。通完電話,陳詩艋在女兒的陪伴下坐上了前往東北的火車。
別時年輕氣盛,再見物是人非時隔58年,兩人在瀋陽火車站重逢。
陳詩艋和女兒下了火車,到處尋找李大忠的身影,卻看不見人,就在站臺一直等。等到周圍人都一一散盡,一名身著淺棕色襯衣的老人走到她倆跟前,小心翼翼地詢問道:「你們是從成都來的嗎?」「是的,你……是老李嗎?」陳詩艋不確定地問,在她心裡,李大忠還是年輕時劍眉星目,英姿勃發的模樣,而眼前這位頭髮花白,眼窩微微下陷,臉上布滿歲月印跡的老頭,無法與記憶中的樣貌重合起來。
老了,我們都老了。」陳詩艋極力壓制著淚水,邊說邊拍著李大忠的肩膀,滿是激動地看著站在自己眼前的初戀情人,積攢了幾十年的話語,此刻盡化在了這無聲的注視中。「來了好,來了好,走,我們回家吃飯。」像是習慣一般,李大忠攙著陳詩艋,走出了站臺。
在飯桌上,除了兒女,李大忠還叫來兩人共同的老友。起初,陳詩艋還有些許拘束,但在同老友的聊天中,漸漸放鬆了。大家回憶年少時的趣事樂事,聊著彼此幾十年來的生活,過去的歲月如電影般在腦中一一呈現,無不感嘆時光匆匆。
雖之前在老友口中得知陳詩艋的日子過得並不平順,但聽了她親口述說後,李大忠還是感慨不已。沒想到當年分別後,陳詩艋經歷了這麼多變故,心疼她的遭遇,想要照顧她的想法更加堅定了。「這次來了,就安心在這吧,我帶你好好轉轉。」席間,李大忠對陳詩艋說。
因身體不適應東北的氣候,陳詩艋在東北居住了不久,便提出要回成都。想到陳詩艋在成都獨自一人居住,李大忠心有不忍,便決定同她一起回成都。兒女也體諒老人的心思,想著父親就當去旅遊,便同意了父親的決定。未曾想,父親一去,就去了四年,雖中間有回東北幾次,因心有牽掛,小住幾日後便回到成都。
生活麼?偶爾拌拌嘴,偶爾發發火她剛收到信的那幾天,就像個情竇初開的少女一樣,可現在生活在一起了,還是常和老李鬧矛盾。」陳詩艋的老朋友喬婆婆,見證了他們這幾年的生活。陳詩艋性格倔強,有時與李大忠話不投機時就衝他鬧脾氣,就像年輕小兩口鬧架一般。但李大忠一直謙讓著她,寵著她,兒女打了多次電話催老人回東北,但他擔心陳詩艋獨自生活會過得不好,一直留著成都照顧她。但好脾氣的李大忠,有時也受不了陳詩艋的脾氣。
有一次,陳詩艋的無理取鬧讓李大忠氣急了,便收拾好行李要回東北。陳詩艋雖知自己有錯,但性子執拗不服軟,便說:「你走吧,距離產生美。」聽了這話,李大忠拿了行李就走出了家門。看見李大忠真要走,陳詩艋像小孩一般猛地大哭了起來。聽見哭聲的李大忠,便捨不得走了。「好了,不要哭了,我不走,我在這陪你。」李大忠邊說,邊抹去陳詩艋的眼淚。兩人的性格,也在這些小摩擦中不斷磨合,日子也就這樣在他們身邊漸漸流淌。
不能相伴度過青春,那就扶持走過暮年今年8月份,陳詩艋婆婆下樓不小心,摔折了腿,一直住院到現在。期間,李大忠成了她的貼身護工,餵她吃飯,幫她洗臉、削水果,盡心盡力地照顧著病床上的陳婆婆。「我不能走,我走了誰照顧她?」問及回東北的日期,李爺爺說道。
在病床上,陳婆婆向記者展示了他倆唯一的合照,「我們年輕時沒機會單獨照相,中間分開了那麼幾十年也沒照過,這張合照是用我們年輕時候的照片拼到一起的。」撫摸著手中的合照,陳婆婆臉上洋溢著少女般的笑容。「真的不容易,當時分開後,誰能想到58年後還能和老李再在一起?」陳婆婆感慨道。
不能相伴度過青春,那就扶持走過暮年。陳婆婆與李爺爺兩人現在年事已高,年輕時錯過的歲月不再追悔,重要的是現在兩人在一起,相依相伴度過以後的人生。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李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