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看懸疑片的朋友們來說一定聽過希區柯克的名字。作為懸疑片的鼻祖,英國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把懸念式的處理髮揮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
我曾經拍過一部電影,頗有戲謔意味——《驚魂記》,在我發現有些人在認真對待這部電影時,我嚇壞了。」——來自1960年的希區柯克。
57年以來,他的《驚魂記》不僅不斷被當做教學的範本拿出來觀摩,甚至還真有人把對它的解讀拍成了電影。印象最深的是希區柯克對於懸念的解讀,同一個故事「兩個人走進一個屋子,坐下來談話,突然桌子底下的炸彈爆炸了」
希區柯克和特呂弗
另一種敘事手法「在走進屋子前,觀眾首先看到一個兇手進屋子將炸彈藏在桌子下,接著兩個人走進屋子卻沒有發現炸彈,仍然坐下來談話。」
希式懸念可以用希區柯克的名言——「炸彈絕不能爆炸,炸彈不爆炸,觀眾就老在惴惴不安。」
希區柯克在書裡提過,因為開車時向窗外扔一個沒熄滅的菸頭而焦慮了很長時間,害怕警察找上門,可見希是一個內心敏感,常常感到不安焦慮的人,而他最擅長的就是把這種焦慮傳達給觀眾,把所有人拉到他最熟悉的領域,然後「為所欲為」 這可能就是希異於常人而又極其成功之處。
正視自己的性格弱點,並讓它發出不一樣的光彩,無愧大師之名。
《驚魂記》是希區柯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曾經希區柯克用78組鏡頭、52次剪輯、7天時間創造了影史第一經典恐怖片;現在有人用90分鐘、22位製作人或影評人、102部電影解讀出其中的三分鐘洗澡戲。
三分鐘,對《驚魂記》誕生的時代背景、人物創建的角色環境、人物角色規劃、分鏡本、原著、音效、配樂、剪輯……逐一解讀。看完真是酣暢淋漓,這才是一個專業又牛X的影評解讀。
希區柯克的電影技法,是一種純電影的東西。他是真正地在用鏡頭、剪輯這些電影手法講故事。這些東西對後來的電影影響很大。可能有人會覺得「電影不就該用電影講故事嘛?」,可事實是,很多導演沒能力用電影手法講故事。希區柯克的片子在當時都屬於純娛樂片,但卻影響了無數導演。很多講電影調度攝影的書中都可以看到用他的片子做範例。
劇本非常細緻,每部片再開拍之前他心裡已經很清楚是什麼樣,包括音效。所以他拍的素材和最後成片非常相似,這點有點像做動畫,基本不拍沒用的鏡頭,而很多導演素材和成片的比例可能達到1:10或者更多,至於王家衛……他們絕對是老死不相往來的兩個門派的人。
希區柯克是以一種喋喋不休並且神秘驚悚的形象冷靜地介紹每一個他所呈現的故事。最重要他的這些影片本身就攜帶著一種印記,類似於孩子氣、大驚小怪的興奮。他的目標其實並不是神秘和恐怖,而是懸念。無辜的男人陷入犯罪和嫌疑的漩渦,精神紊亂的女人,迷人和非道德的殺手,單調的場景下其實張力已經暗自湧動了。
希區柯克對於觀眾的口味也是把握的極富遠見,特別是《精神病患者》觸發了變態殺人狂電影的若干風潮,一直到後來的「砍殺片」的出現。他總能以精巧的情節瞞過觀眾,以精湛的技藝讓觀眾感到焦慮和興奮。
希區柯克在電影裡的成就,眾所周知了。
他的另一個成就,也是我偏愛的,在他的家庭裡。
他們最後一次出席公共場合,是在美國電影研究院頒給希區柯克終身成就獎的大會。他提到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四個人,電影剪輯師,編輯,女兒的母親,和偉大的廚師,這四位都是他的妻子。
她的妻子說,回顧這一生,在一起這麼多年,我的丈夫從未但我感到無聊。就憑這一點我這輩子都是他的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