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苒凌說:「與其說我們是一個網絡劇公司,我們現在更願意定義自己為一個做『網絡IP劇』的公司。」(註:「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意為智慧財產權。電視劇市場提及最多的「IP」主要圍繞擁有大量粉絲基數的文學作品的影視劇版權改編。)她認為,網絡劇、電視劇和電影只是按照播出平臺來劃分的,而現在公司的發展方向,不是只做網絡劇,其實做的是網絡IP劇,就是說先有這樣一個網絡小說,然後在網絡小說的基礎上分析,看它第一個出口適合做動漫還是適合做遊戲,或者說適合做電影或傳統電視劇。「我們不會去拘泥於形式說一定要做網絡劇,而是想做全IP的產業鏈。」
「我們第一個平臺首先會在衛視上來做,與此同時開發手遊,劇在電視上播的時候會硬插廣告或者在右下角掃二維碼下載同名手遊,然後就開始玩。甚至是說等積蓄了一定的粉絲之後,我們就開始做大電影。」
很多公司一直在說拍了網絡劇之後培養起來粉絲然後在電影上掙錢,說網絡劇百分之九十九都在賠錢,只有百分之一的公司在掙錢。然而陳苒凌不認為是這樣的,到目前她的團隊沒有一部網絡劇是賠錢的。
陳苒凌馬上要啟動的一個項目,叫做《女總裁的貼身高手》,這個項目依然在賺錢。「這本劇會有60%的劇情是原著裡的段子和臺詞,基調是青春勵志正能量。受眾定位在大學生和白領,以及一部分高中生,整個年齡段基本上是從18-30歲。」
陳苒凌介紹,《女總裁的貼身高手》將和樂視合作,由樂視獨播,屆時移動端先行,比如說第一集先在移動端播,但是暫時不在pc端上線,第二集在移動端播時pc端上第一集。「我們和樂視開創了一個新的分帳模式,先是雙方聯合投資,後期我們用點擊量、用CPM來分帳。(註: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意為每千人成本。網上廣告收費最科學的辦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廣告來收費。按訪問人次收費已經成為網絡廣告的慣例。)版權依然還是我們兩家共享,我們依然還是可以盈利。」
「接下來的戰略是一年我們要開四到五部劇,已經不局限於一家平臺了。我們會針對於不同的IP去適應不同的平臺,比如對於樂視來說會是一些熱血啊,校園啊,古裝偶像這類的題材可能更加適合,但是對於優酷土豆可能古裝類的,或者比較新一點的新派武俠更加適合,再比如說一些純粹言情類的東西更加適合於芒果TV,或者一些比較類型化的會更加適合愛奇藝。我們會選擇不同的平臺去探索更加優質的合作模式,不會拘泥於單個平臺。」
談到創業,陳苒凌說:「我還拉了兩個央視的同事,我們三個人一起做了雲端傳媒這個公司。」對於公司命名「雲端」,她解釋道:「從央視出來之後,我們就特別想做個理想的東西。而雲端是最靠近天堂的地方,取義「在雲端」,是希望我們的理想在雲端得到實現,而拋棄社會那些特別複雜的東西,讓理想變得乾淨和純粹一點兒。」 陳苒凌對於理想純粹的追求,還體現在10年雲端傳媒和樂視合作的《大學那點事兒》中,製作時,她拒絕該片廣告植入。她說:「我們當時就想做點純粹的東西,紀念我們的大學。如果廣告植入的話,就會少了那份純粹。」最終,《大學那點事兒》沒有辜負這份心,獲得了成功。 「學習時多做作品,工作後堅持理想」,是學姐對後輩們的囑咐,陳苒凌提到三點:「上學時做好基礎功課。平時以小組為單位多做樣片,多參與社會實踐。到了社會上之後,不要害怕換工作,如果你喜歡這個行業,堅持在理想的道路上走下去就一定會成功的。」(編輯/楊藝璇、謝薇娜 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 終審/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