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的江湖夢——《說劍》中的劍與武俠

2021-02-13 TapTap發現好遊戲

說到武俠題材,不得不想到兒時 TVB 翻拍的「金梁古黃」幾位大家的作品:金庸厚重,史詩與傳奇並敘,寫俠之大義;梁羽生提出了「以俠勝武」,寫俠之風骨;黃易風格新奇多變,寫俠之奇麗;古龍將「無招勝有招」發揚光大,淡化武功招式,更著重於表現武俠世界中的愛恨情仇,寫俠之意境風流。
現在的網遊市場,比較成功的武俠題材遊戲,基本都會注重人物能力培養與整體世界觀塑造,大體上看確實有一定代入感,但受限於表現手法,無法讓玩家感受武俠最吸引人的一點:難以言喻的飄逸風流。 

而《說劍》卻滿溢出這種神採。 

劍,百兵之君,是正氣,正統的象徵。泰山封禪,天子當佩劍祭天;劉邦斬白蛇,是為天示吉兆;劍形也是少數使用在玄學領域的武器形狀,雷擊木製桃木劍闢邪來源已久。

劍,剛直不彎,磊磊落落,較於其他殺傷性冷兵器而言,攻擊性不強,用來防身更受士大夫階層喜愛。 
李白是當世擊劍高手,作為詩人出道前介紹自己都先說自己是個劍客 。

子路持劍,孔子問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吾者固以善之;不善,吾者固以自衛。」--《子路持劍》 


子路是孔子學生中脾氣最火爆的不良少年,孔子問他為何持劍,子路說完緣由之後自然是被孔夫子一頓教育(笑)。 

大丈夫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太史慈遺言

沙場戰將自然用不上劍,佩劍多是裝飾,死前也不忘說劍,可見「劍」作為一個文化符號的影響力。

諸如此類的還有莊周的「君子藏器於身」等等,就不過多贅述啦。說完劍的精神象徵之後,我們來說武俠世界中的劍。 


不同於現實生活中劍實用性不強的特點,在武俠世界中,首先有人物高深武功與深厚內力加持,攻擊性得以保證,再加劍本身「帥氣值+5」的外觀,使其成為了各路主角、江湖路人、門派弟子的標配。 

從形態性質來看,大概分長劍、短劍、細長快劍、軟劍、重劍、奇形幾種。 
       
長劍不必說,大路標配,走的是輕盈中正的路子,所謂一寸長一寸強,攻擊範圍屬於正常長度。 
與之相反的短劍則體現了一寸短一寸險,交手當中需要依靠靈活的身法,貼身肉搏,短劍成為了手臂的延伸,變招靈活詭異。 
細長快劍則是通過相應武功,強化刺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靠讓人眼花繚亂的速度取勝。(代表人物:一字電劍-丁堅 梅莊看門老大哥) 。
軟劍正如其名,平時柔軟可做腰帶盤於腰間,禦敵時注入內力,則與尋常長劍無異,削鐵如泥,劍的形態由使用者控制內力決定,所以風格可剛猛,可陰柔,非內力高深者不可駕馭(代表人物:獨孤求敗 紫薇軟劍)。  重劍則是走剛猛路線,大開大合,同樣需要高深內力(代表人物:楊過 玄鐵劍) 。
奇形則是我所分出的特異例子,比如說金蛇劍(碧血劍-夏雪宜),劍膽琴心(笑傲江湖-莫大)。
《說劍》中的劍就初出自以上幾種,使用不同的劍應對不同的絕境,是遊戲的主要玩法。 

 「說」  是遊戲的敘事手法。
師傅拿起前輩的一把把佩劍,述說當年往事;小徒弟恍然失神,神遊當年場景,莊周夢蝶般帶入「獨孤前輩」的角色持劍禦敵。 師徒之間以劍為紐帶,完成了劍道傳承。


遊戲流程中,畫面只剩點與線的結合,用黑白水墨勾勒出刀劍相交的走勢:不重形態,而重運劍本身,以無招勝有招,極其放浪飄逸,大有揮毫潑墨的快感與得意而忘形的神髓。



從哲學角度上看,「俠」文化中混雜有道家的「二元論」與避世思想。


比如說:正派邪派對立(明教,日月教等),江湖與朝廷對立(六扇門,天地會等),奇才與庸才(郭靖,楊康等),這些矛盾總是會在衝突後歸於平靜,達到微妙的平衡,一般會是下克上,而不會是有一方盛極而消滅對方,這就是道。


而「避世」這一主要特點又與儒家的「入世」觀點形成了新的二元對立,這也是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郭靖夫婦,郭靖夫婦威震天下後(入世),選擇了隱居桃花島(避世),後來襄陽城告急,二人戰死襄陽(為天下大義再次入世),如果守城成功,他們也會立刻解甲歸田,再次避世。


這就是「俠義精神」最核心的兩個點:行動出發點是「義」,生活行為方式是「隱」。


作為平凡人的我們也仍有一份力量。在生活中守住底線,同樣的「重然諾,救急難,擔道義」,那麼你就是隱於市井的「俠」。


大俠,答應我,不要放下心中的劍,好嗎?



點擊 閱讀原文 共來說劍。

相關焦點

  • 《三少爺的劍》!古龍的武俠,誰的江湖夢!
    導演爾冬陞出演過1977版《三少爺的劍》後幾年,他就見到了古龍。爾冬陞這樣形容古龍留給他的印象:「長得很奇怪,方方的腦袋像是外星人一樣,笑聲很大,一大杯白蘭地就直接倒進嘴裡,感覺他就是武俠片裡的人。」 據說古龍就像他筆下的俠客,他本人就是一個性情中人,狂浪不羈。古龍酷愛飲酒,可謂是見酒不要命的那種。據說古龍英年早逝也是和飲酒有關。
  • 一款武俠遊戲的探索,《說劍》憑劍追憶遠去的江湖
    《說劍》無疑是目前國產獨立遊戲中最獨特的存在 從去年登頂 IGF 中國獨立遊戲節到今日所取得的成就和褒獎,《說劍》更像是武林中人永遠無法繞開的「華山論劍」,這把「劍」既代表了驚世絕學的載具,又體現了武俠的內核
  • 畫虎畫皮難畫骨 《三少爺的劍》中的劍與江湖
    武俠與劍但凡在武俠或者仙俠作品當中都少不了這樣一種人:劍客,可能是國人都過於偏愛與劍這種武器,或許是「劍」本身所攜帶的浩然正氣與君子氣息跟中華民族血液裡的基因不謀而合,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讀者觀眾都樂意熱衷於此。
  • 《說劍》:武俠之美丨觸樂
    作者丨高洋刀塔中單之王,莉娜掌握者,遺失的埃俄羅斯之子,回鍋肉之敵,可樂吞噬者。外國人是不能理解武俠的,他們知道「功夫」,但「武俠」遠不止「功夫」,武俠背後的精神內核,是那個「江湖」和那個「武林」。我從初中開始接觸武俠小說,在我更小的時候,各類武俠電影電視劇早已將「江湖」和「武林」放進我的心裡。
  • 傳統武俠復興在望?《劍王朝》宏大瑰麗的廟堂江湖
    武俠,一直是中國人共通的情結;劍,則代表了武俠世界的靈魂。12月6日上線的古裝武俠大劇《劍王朝》,以劍為媒,革新了當下武俠影視劇的風貌。比起不著邊際的仙俠劇和多次翻拍的金庸古龍劇,《劍王朝》另闢蹊徑,在宏大的世界觀基礎上,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根基,構建起了全新武俠世界。
  • 《三少爺的劍》今日公映 爾冬陞徐克編織奇美江湖夢
    電影公映當天,片方再曝《三少爺的江湖》系列專題片,以「薰陶的力量」為題,講述林更新在導演爾冬陞和監製徐克的指點下,終成大器的坎坷「成才史」,臺前幕後皆頗具亮點。不過亮點不止這些,今次特盤點影片八大看點,精彩先睹為快。看點一:古龍深藏內心的全新故事 一代武俠宗師酒後話劍神武俠名著《三少爺的劍》是古龍晚期代表作中最成功的一部。
  • 《三少爺的劍》:雖然略有瑕疵,但仍是武俠電影落魄時代中的佳作
    金庸 古龍 梁羽生 溫瑞安這四個人,用自己的筆,描繪出了無數人心中的江湖。在哪個港片最輝煌的時代,同樣也是武俠電影最輝煌的時代。一部部電影化的武俠小說被搬上了大熒幕,受到無數人的追捧。趙敏、東方不敗、張無忌、令狐衝……這些人物經由那些在那些港星身上活了過來。我們都以為那是武俠電影的開始,誰知道那竟是武俠電影的巔峰。
  • 武俠之武俠:談《越女劍》及阿青
    做一個對比,如果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藝術化體現,那麼《越女劍》,可以說是對這十四部書中武俠世界的再度藝術化,是「武俠的武俠」。 一、武俠世界的塑造 十四部金書對於武俠的塑造,是建立在對現實世界改造的基礎上的。
  • 劍王朝,那些劍裡劍外的愛情
    說起劍這一種武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君子。仿佛劍的化身就是君子,確實古人最喜歡的武器就是劍。
  • 還原你心中的武俠!《三少爺的劍》公測海量更新曝光
    網易出品,見招拆招的原味武俠手遊《三少爺的劍》新版官網已經上線啦!遊戲以飛白筆墨勾勒江湖百景,以一招一式定義武林規則,意在還原你心中的武俠世界。官網全新亮相的同時,海量公測細節也相繼曝光:包含玩法、畫面、劇情、氛圍等遊戲內容的全面革新,再現了你所熟悉的那個原汁原味的江湖!讓我們一起來先睹為快吧!  你心中的江湖,一定少不了驚險刺激的歷險。
  • 《奪命劍》:一部讓人驚喜的新派武俠電影
    武俠電影作為中國最具民族特色、最早衝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類型,卻在近些年來日漸式微。走至今天的武俠片,幾乎快走到了末路,繼續堅持的人,也在求新、求變,連徐克的武俠世界裡都快沒有了江湖。似乎只有創新,傳統的武俠世界才能尋到一絲生機。
  • 為什麼說電影《三少爺的劍》拍出了我們想要的武俠感?
    曾在心裡編織過無數個江湖的樣子,現代技術下的鏡頭往往追求畫面的炫酷和眼花繚亂,而丟掉了那種江湖應該有的氛圍,看看這幾年被翻拍無數遍的武俠小說,偏執地追求人美服裝美風景美鏡頭美,偏偏失了要義和深意。 自從2014年徐克把一個主旋律題材的紅色樣板戲拍出一個風格獨立的武俠片時,我就相信:沒有徐克拍不好的武俠故事,就算是天馬行空如古龍,也無妨。
  • 刀劍江湖 天下第一劍 敖飛揚 著
    俠世界微信公眾號,中國最好武俠自媒體刀劍江湖:工作日推送精彩原創武俠小說練武有成之人,誰也不肯低頭於人前承認自己不行。但誰也不敢妄稱自己是「天下第一劍」,那麼誰是「天下第一劍」?大多數的江湖中人都認為是「風松劍」喬百滔。可是「風松劍」喬百滔在十二年前大義滅親,殺死了他那個為害武林、殺人無數的親弟弟後,已然封劍歸隱於五臺山,在弘法寺出家當了和尚。還有些江湖中人認為,華山派的「無影神劍」上官敬賢才是「天下第一劍」。
  • 武俠夢,江湖·情
    ——《天龍八部》少年輕狂武俠夢李安拍《臥虎藏龍》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玉嬌龍。同樣,每個少年心底都有一個武俠夢,而每個少女心裡都藏著一個蓋世英雄。這就是金庸、梁羽生、古龍們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由少年及青年,及中年,及垂垂老矣。前日,金庸先生已仙逝,武俠小說三大宗師又可在另一個世界飲酒論劍。
  • 《三少爺的劍》:還是古龍的武俠,卻已不是80後的江湖三十立鋪
    對於和麋鹿一樣的很多80後來說,小時候看過的何中華與俞飛鴻主演的電視劇在腦海中的印象很好深刻;但這樣大製作的電影中,偶像劇出身的林更新和何潤東,能演出劍客的孤決、迷茫與痛苦麼?作為一代「電視劇兒童」,雖然我們的年齡已逾而立,但徐克武俠、古龍小說所營造出的那些鮮衣怒馬、快意恩仇、一杯古酒一把劍行走天涯的武俠夢,卻是我們內心深處最豁達、灑脫、純粹的一個角落。
  • 《奪命劍》:非典型少年英雄的江湖探案歷險記
    而將於7月24日在騰訊視頻獨家上線的《奪命劍之風雲再起》(以下簡稱《奪命劍》)卻較為難得的勇於打破常規,以一個完全原創的武俠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詭譎江湖和一段驚心動魄的武林秘史。《奪命劍》講述的是一個小捕快的江湖夢。叱吒風雲二十年的武林「八大高手」接二連三地遭遇黑手,且均喪命於自己的獨門絕技之下,一時間江湖再掀腥風血雨。
  • 一劍一簫平生意,千古文人俠客夢——隱藏在武俠中的劍文化
    對於劍俠這個形象,我們現代人多是從武俠小說中了解到的,例如,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小說集;但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子就已經將「劍」與「俠」聯繫起來了。《韓非子·五蠢》記載「犯禁者誅,而群俠以私劍養。」《莊子·說劍》中提到「劍士」形象「形象不雅,舉止怪誕,……鎮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
  • 金庸武俠藏著三把絕世好劍,全部未出場,卻都威震江湖
    (第481回 文/百小聖)劍是武俠江湖,俠客們的必備武器。
  • 書薦|武俠微型小說選《清風劍》出版啦~
    >由著名微型小說作家凌鼎年與語文教育專家方圓主編的武俠微型小說選《清風劍——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型小說大賽作品精選》,2018年8月在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這是首屆「溫瑞安杯」世界華文武俠微型小說大賽的獲獎作品與優秀作品合集。
  • 醉裡挑燈看劍(序)
    金庸最喜歡的男主角是令狐衝,最佩服的歷史人物是攜西施泛舟江湖的範蠡,《笑傲江湖》作為倒數第二部,其江湖圖卷已經圓滿了。封筆之作《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通篇遊戲人間,親手解構了這個金庸自己建立的江湖。所做已辦,想說已說,夫復何言,大俠的歸宿不外乎「側身天地一無言」。【點評】若見金庸,書房內品茶聊好書。若見古龍,路邊攤飲酒伴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