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兒童與社會的衝突是造成其成長問題的根本

2021-01-09 逸世聽文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一生中創作了多部小說,其中《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都是典型的兒童成長文學。

前者以孩子的視角描述了主人公湯姆的一段人生經歷:這個天真活潑、富有冒險精神、又極力想擺脫枯燥生活渴望成為英雄的人物角色,一旦進入到社會環境中,一系列的衝突便由此展開。由於小說創作時期正值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美國資本主義開始迅速發展,各種社會矛盾接連呈現。用兒童生存與社會碰撞為故事發展脈絡,不僅揭示出資本罪惡和腐朽的本質,還創造出一種有關"兒童成長問題"的主題,即兒童與社會間的衝突才是造成其成長問題的根本所在。

在成人眼裡的不守規矩背後,或許是兒童因成長困境對社會的疏遠

《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主人公湯姆及其小夥伴,在眾人眼中就是一群不守規矩,又令人討厭的頑童。他討厭教堂中牧師枯燥無味的說教,也厭惡學校裡的拘束生活,整天都想著要出去冒險,不是嚮往綠林好漢,就是崇拜海盜尋寶……在這種稀奇古怪的想法作用下,其行為也表現得不可理喻,成了一系列惡作劇,譬如他經常讓波莉姨媽束手無策,讓老師和鄰居反感至極。但是到了關鍵時候,他似乎又能挺身而出,懲惡揚善,令周圍那些懂規矩的人大吃一驚。在湯姆的周圍,小夥伴們的乖巧懂事都和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他成了一個"另類",周圍的人都在想方設法去同化他。所以在長期的死氣沉沉和焦慮的環境壓迫下,湯姆逐漸感到壓抑,也開始慢慢遠離他人,走上他的冒險旅程,他的這種選擇並不是對社會的妥協,而是通過疏離形成自我保護。

佛洛依德曾經說過:兒童成長與社會環境這件,有些時候孩子的神經質是因為他在尋找安全感,消除不安,但是由於受到生存環境的制約和阻礙,這些不安定因子無法排解,孩子也越發顯得不正常。通常來講如果有一個安定的家庭,親和的父母,帶給他關愛和保護,便能消除他的成長焦慮。

但是對於湯姆來說,他一開始就是缺失雙親的,雖然波莉姨媽善待這個外甥,在管教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社會標準的制約,責備或者體罰他。湯姆為了消除基本的焦慮,只能通過構建人際關係防禦策略來應對世界,一開始就讓讀者看他就所具備的反抗氣質,不守規矩的行為,甚至於歇斯底裡式違背學校教堂原則,這些逆反都帶著很強勢的疏離性和強迫性。他不想通過順從來與社會建連,因為在他的世界觀中,這種臣服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從作者的角度出發,他想要塑造的角色形象既是為了接下來的冒險劇情需求,讓這種不安分的性格能夠直接過渡到冒險人生經歷;也是為了在深層次去揭露那些虛偽的宗教儀式、形式化的生活以及畸形的教育只會讓一個家庭不健全的兒童痛苦不堪,不是救贖他而是摧毀他,所以走上歷險的人生有一種不得不為之的"自我救贖"感受。

離經叛道行為中的"鏡像追求",可能是逃離社會與自我救贖

在眾人眼中,湯姆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既不體面,也不守規矩,不愛學習,一時間責罰、厭惡、疏離成了湯姆的代名詞。從兒童成長心理角度講,那些無助感、敵意和孤立感是引發孩子焦慮的因素,為了緩解自身的焦慮,兒童會表現出三種不同的特點:趨眾、逆眾、離眾;前者是為了糾正自己,將自己合群化,而後兩者是從反叛到逃離,事實上三種形式是不斷交融的、無法消除,因此會影響到個體行為的取向。為了緩解衝突,個體會選擇其中策略作為自我的主導機制,試圖轉移焦慮。

比如說波莉姨媽本來是位善良的女士,但是性情過於急躁,對湯姆的調皮她總是選擇用"皮肉之苦"來懲罰,所謂的棍棒式教育沒有起到直觀療效,反而促成了湯姆的反抗心理。於是他選擇"逆眾"的行為來對付姨媽:在姨媽眼皮子底下逃學,惡作劇,整天穿得髒兮兮,想盡一切辦法逃脫皮鞭,沒想到是陷入了惡性循環中。再如夥伴之間敵意,對於那些穿著體面的男孩,他喜歡以打架來解決他們之間的分歧,直到那些孩子的大人出來呵斥他,才肯罷休,等等。

所以從這些行為反推,湯姆所選擇的便是典型的逆眾狀態。這些與社會準則的偏離的行為使得湯姆顯得更加離經叛道,他的內心總是渴望刺激的冒險生活,一方面他需要通過行俠仗義和無拘無束來排解自己的鬱悶,另一方面則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始終追求成為鏡像中真正的"他者"——心中的理想的形象與生活,恰恰湯姆心中的偶像是綠林好漢,理想生活則是冒險刺激的生活。

奈何現實與之相差得太多,彼得堡鎮的生活就像一汪死水,沒有半點漣漪,湯姆的理想也就無法實現,剛開始他還能用各種荒誕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逆眾"狀態,到了後面,他乾脆夥同另外一個離經叛道的小夥伴——哈克貝利·費恩(馬克吐溫另外一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小說的主角)走上了冒險的旅程,也就是為了緩解焦慮,用"離眾"的方式表達。哈克貝利的各種行為更是較湯姆過之不及,作為鎮上唯一一個酒鬼的兒子,他遊手好閒,無法無天,下流且沒有教養,所以作為規矩的孩子們都羨慕他,湯姆更是把他這種隨心所欲的生活稱為對自由的渴望,於是與他親近,兩人一起乘小船來到荒島,一個孩子眼中的世外桃源。

湯姆內心認定自己是社會的"棄兒",無人關心愛護,連最親近的姨媽也總是打罵他,這種毫無關愛的社會成了他迫切想要逃離的困境,只有逃離家庭、社會、甚至於自身,才能得到所謂的救贖。這就不難理解當荒島上燃起篝火時,三個孩子沒有絲毫的恐懼,反而嬉戲打鬧,妙趣無窮,無憂無慮。這種差異化對比,才是最直戳心窩的痛訴。

回歸原始狀態,孩子反而能找到自我,展現純真

社會本身的問題給兒童的成長造成了一系列創傷,不是他們不願意屈服這種桎梏,而是他們發現這些教條形式和畸形的狀態讓"天真"無法立足。所以湯姆和哈克貝利選擇逃離去荒地,過一種原始的生活,甚至於一開始不打算回到文明世界。

實際上,湯姆和哈克貝利在個人性格上又是不同的,一方面是兩人所面對的社會困境具體狀況不同,受傷的程度也不同。哈克在長期的冷漠的生活中早已遍體鱗傷,麻木不堪;而湯姆心裡還心存善念,當他還在鎮上的時候,他能夠勇敢地和哈克貝利做朋友,自己的小夥伴有困難時,會挺身而出,為其解難;當貝姬難過的時候,湯姆也表現出行俠仗義的一面;所以他本質是善良的,只是生活在了虛偽的社會中,他不能接受偽善,只想追求一種真實的生活。所以湯姆在荒島上對波莉姨媽念念不忘,害怕別人為找自己擔憂,所以即便是身處遙遠的荒島,都想著能夠什麼時候回到鎮上。

所以兩個孩子並非具有反社會的屬性,作為社會中的一員,他們渴求得到他人的關愛和理解,卻不懂得偽裝,造成了他們與社會的疏離。從本質上講,他們內心是"趨眾"的,這種對於主流社會的趨向,讓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回歸本性,成為英雄般的人物。

小說中的湯姆具有本真的性格,一方面嚮往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掙脫社會規矩的枷鎖,這就是弗洛伊德講的"本我";而社會價值也在他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湯姆的反抗顯得軟弱無力,只能逐漸屈從於社會準則,此所謂的"超我";這個成長過程中湯姆的心靈不斷升華,從反抗到逃離,再到回歸,也就形成了自己的獨立意識,此為"自我"表現。

小結:社會環境和兒童成長焦慮

從作者本身的成長環境來說,也是充滿著困頓,甚至可以用"悲慘"二字形容,為了表達內心對自由的渴求以及對虛偽社會的批判,他才創作出湯姆這樣的角色。湯姆的種種困境恰恰就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衝突下的產物,難以調和矛盾也就不斷地造成了他心理的焦慮。

至於那些因為社會文明引發的焦慮,成人世界和兒童世界的文化衝突反而是兒童成長的障礙,他們一旦處理不好,可能就選擇逃離,如小說中的孩子選擇去冒險,現實中可能傾向於把自己藏起來,或者離家出走。一旦回到原始無序的狀態,他們的一些天真爛漫又重現,善念本存的兒童反而會質問自己的"離眾"行為會不會給家人和朋友帶去衝擊,於是他們又只得回歸現實,認清自己的內心情感。

相關焦點

  • 《湯姆·索亞歷險記》讀後感(精選10篇)
    以逼真傳神的方法刻畫了一個調皮孩子的形象,並借用兒童的心理、觀察及感受反映了當時複雜社會的各個層面。  書中有一個片段深深地吸引了我:在湯姆學校,想看《聖經》就必須拿十張黃票來換,而獲得票卻很難,需要表現好才行。湯姆用巧妙的方法,讓夥伴即幫自己幹活,又送給自己票,沒過多久,湯姆就攢齊了票,換來了嶄新的《聖經》。
  • 《湯姆·索亞歷險記》童言無忌背後,隱藏的哲理,引人深思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作品,用孩子的視角向我們展現了成人的世界。看似孩子的玩鬧,實則暗含著人生的哲學。當然,其中也不乏對人性的諷刺,這也是馬克·吐溫一貫的寫作方式。《湯姆·索亞歷險記》初看是兒童作品,細看其實是寫給成人看的。
  • 快樂寒假 | 外國文學名著導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學會與黑暗作鬥爭
    《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小說是為兒童寫的,你也一定讀過,你能概括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嗎?(不少於50字)主要描寫的是:湯姆?索亞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們為了擺脫枯燥無味的功課、虛偽的教義和呆板的生活環境,作出了種種早冒險經歷。2.主人公湯姆·索亞在教堂裡見到的一幕鬧劇告訴了你什麼?
  • 沐浴在愛中的孩子都是湯姆·索亞|讀與悟
    ——蘇霍姆林斯基《湯姆·索亞歷險記》是一本薄薄的小書,卻暢銷了近一百五十年,馬克·吐溫對人物與時代的精準把握可見一斑。湯姆·索亞是誰?湯姆·索亞原名託馬斯·索亞,他是個機靈、調皮、富有冒險精神的孩子。無論在哪個時代,這樣一位隨身攜帶大鉗甲蟲,夢想著成為綠林好漢和海盜,欺負「模範乖孩子」的小男生都會被視為「熊孩子」。
  • 來來來,將歷險進行到底-請你走進《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
    其實,早在一百多年以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就塑造了一個家喻戶曉的青少年偶像,他就是湯姆·索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湯姆·索亞歷險記》,一起走進這一場歷險,去感受他的奇妙的「旅行」吧。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借兒童的眼光,對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及種族歧視等作了辛辣的諷刺,語言流暢、詼諧。後期創作思想深化,用筆更趨老辣。其作品以方言和民間口語寫活生生的現實,開闢了新的現實主義道路。
  •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必讀書目《湯姆·索亞歷險記》導讀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課文關於作者《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發表的長篇小說。大家已經學過《威尼斯的小艇》、《金錢的魔力》,相信對馬克·吐溫並不陌生。馬克·吐溫,是美國作家、演說家,「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
  • 《湯姆·索亞歷險記》練習題,小學生福利,家長檢驗法寶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小學生必看的名著之一,下面的15道題,學生可以自行檢測,老師和家長也可以參考檢查孩子的讀書情況,方面大家。1.《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作者是 馬克·吐溫,他是美國人。他出身寒微,心系下層民眾,受到敬重,被稱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 《一本好書》解讀功夫小子湯姆·索亞逆風翻盤的故事
    馬克·吐溫的經典之作《湯姆·索亞歷險記》將於今晚出現在《毛鋪紫蕎酒·一本好書》第二季的舞臺之上,而六位世界冠軍的傾情演出將給觀眾帶來一個全新的「功夫版」的《湯姆·索亞歷險記》,也讓《一本好書》的舞臺解鎖了真實而震撼的武打場景。眾所周知,這本書的主角湯姆,是調皮搗蛋、自由不羈的頑皮學生代表。今晚22:30《一本好書》第二季之《湯姆·索亞歷險記》敬請期待!
  • 《湯姆·索亞歷險記》:馬克·吐溫告訴你,如何把無聊的工作變有趣
    今天無意刷到了一部老電影——《湯姆·索亞歷險記》,其實電影也不是很老,2011年上映,不過電影改編自馬克·吐溫的經典同名小說,卻是在初中就讀過,所以我叫它「老電影」。馬克·吐溫,十九世紀後期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家,以幽默諷刺入世,卻以獨樹一幟的辛辣嘲諷針砭時弊,被福克納、海明威等大作家譽為「美國文學之父」。
  • 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 《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
    《湯姆·索亞歷險記》梗概 湯姆·索亞是美國聖彼得斯堡小鎮上一個淘氣的機靈鬼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7課《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自學指導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四大代表作之一,課文節選自其中一小部分。馬克·吐溫不僅是著名作家,還是一位幽默大師,他的文學作品語言輕鬆、幽默而略帶諷刺誇張,深受人們喜愛。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閱讀提示」告訴了我們學習這篇課文需要解決這幾個問題:默讀課文,說說文中哪些情節吸引了你。你覺得湯姆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身邊夥伴的影子嗎?簡單分析一下這三個問題。
  • 【整本書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知識清單、閱讀測試!
    24、馬克吐溫塑造湯姆這個形象,用意有二:一是為了表現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深刻懷念;二是為了引起社會對「頑童」的關注,啟發人們如何給孩子們一個寬鬆的教育環境,如何讓孩子們健康成長。25、①希望經歷湯姆·索亞那樣的歷險生活,往往是一個兒童的天性。因為兒童天性喜歡幻想,喜歡歷險。②湯姆的歷險是他對教會學校裡枯燥無味生活的反抗,是可以理解的。而現在的學校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生硬模仿湯姆的行為。
  • 薦書臺│《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繼續刷柵欄,——不去理睬那隻蒸汽輪船,本瞪著眼睛看了一會兒,說:「哎呀,你日子好過了,是不是?」湯姆沒有回答。只是用藝術家的眼光審視他最後刷的那一塊,接著輕輕地添了一筆。又像剛才那樣,看結果如何。本走過來與他並排站著。看見那蘋果,湯姆饞得直流口水,可是他堅持幹他的活兒。本說道:「嘿,老夥計,你還得幹活呀,咦?」湯姆猛然地轉過身來說道:「咳!
  • 湯姆·索耶歷險記(親子書架)
    作者:馬克·吐溫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美國大作家馬克·吐溫的名作《湯姆·索耶歷險記》描寫了渴望建功立業的湯姆和哈克怎樣衝破家庭、宗教和陳腐刻板的教育制度的束縛,從遊戲和冒險中尋找他們在生活中找不到的自由和浪漫的故事。
  • 名著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學習材料
    《湯姆·索亞歷險記》練習1、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作者馬克·吐溫,是19世紀美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的湯姆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樣的兒童心理?請簡要回答。答:都具有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厭倦學校枯燥的生活)的兒童心理。3、在《湯姆.索亞歷險記》《西遊記》《水滸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幾部名著中,哪一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扣住人物性格對其評點。
  • 中小學必讀《湯姆索亞歷險記》經典賞析+必考知識點
    1、《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長篇小說。2、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於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幹一番英雄事業。
  • 《湯姆索亞歷險記》裡原來還有這麼多細節!
    《湯姆索亞歷險記》以孩子的視角描述了主人公湯姆的一段人生經歷,這個調皮搗蛋、富有冒險精神、渴望成為英雄,整天都想著要出去冒險,幻想成為海盜,找尋寶藏的單純男孩和複雜社會磨合過程產生的衝突。《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作者是美國著名幽默大師、諷刺作家、小說家和演說家馬克·吐溫,但是馬克吐溫只是他的筆名,這個名字源自他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生涯,意思是「水深兩潯,水流平穩」。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之一《湯姆索亞歷險記》在美國文學和兒童文學中都大名卓著,而「名著」能夠在時間的考驗中流傳下來,都有他獨特的魅力和特點,《湯姆·索亞歷險記》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趣。
  • 《一本好書》上演「全武行」 功夫版《湯姆索亞歷險記》「打服」觀眾
    繼改編演繹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故事《紅巖》《駱駝祥子》《紅字》之後,馬克·吐溫的經典之作《湯姆·索亞歷險記》精彩開演,六位世界冠軍出演,也讓《一本好書》舞臺解鎖了武打場景。這本書的主角湯姆,是頑皮搗蛋、自由不羈的「壞」學生代表。而為何這樣一本書,會被教育部規定成為中小學生課外必讀書?功夫版《湯姆索亞歷險記》讓觀眾找到答案,被網友稱為「熊孩子人生指南」,並直言「這期必須和孩子一起看!」
  • 寒假預習:部編語文六年級下冊「第7課」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
    主要作品有《湯姆·索亞歷險記》《乞丐王子》《百萬英鎊》 《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貝裡·費恩歷險記》等。《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苦行記》)之一。作品簡介:《湯姆索亞歷險記》描寫的是以湯姆索亞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 兒童舞臺話劇《警犬漢克歷險記》即將登陸葫蘆島
    兒童舞臺話劇《警犬漢克歷險記》即將登陸葫蘆島兒童舞臺話劇《警犬漢克歷險記》即將登陸葫蘆島的消息在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不脛而走,很多少年兒童和家長奔走相告,生怕錯過這一難得的機會。兒童舞臺話劇《警犬漢克歷險記》還沒登陸葫蘆島,為何引起很大的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