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賞析:讀莎士比亞《李爾王》的感想

2021-01-07 白白蒙小白

李爾王的故事我還蠻熟悉的,教授最喜歡李爾王這部劇,所以在校的時候經常跟他討論,前兩天我去看了劇場的放映,還是挺感動的,看了之後我想到因果這個問題,李爾王的劇情本質上是有舊約式的邏輯,作孽、會有報應,因果不但重要,而且是現世即會發生,無可避免。莎劇很少強調死後的事情,往往不幸在現世已經淋漓盡致,並不可能在死後彌補。這個比較明顯的就是Edgar對Edmund說,我父親通姦而生下了你,作為報應他失去了自己的雙眼。這是一個比較直接的因果,Edmund是父親通姦和情人所生的孩子,他因此記恨父親,最終用陰謀離間了父親和哥哥,並且舉報了父親通敵,導致父親失去雙眼。這個因果相對簡單直接。

通過對莎士比亞多部劇的閱讀,我發現,通姦(婚外情)的罪孽在莎士比亞的世界裡,僅僅次於殺人。這也是符合舊約中十誡的排序。作孽,對於莎士比亞來說,不會是下地獄的懲罰,而是直接的、現世的血淋淋的報應。婚外情雖然不是置於死地的罪孽,但足以嚴重到使人失去雙眼。這個報應可能不是一年內,兩年內來臨,但有生之年,可能在當事人已經忘記當年的罪孽的時候,因果突如其來,要你為20年前的罪孽血債血還。

而稍微複雜一點的因果就是這個劇的主劇情:李爾王對女兒人品的誤判、以及這一誤判導致的一系列慘劇。李爾王讓三個女兒語言表述一下自己對他的愛,三女兒說我愛你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他勃然大怒,認為三女兒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愛意,把王國一分為二,給了前兩個只會奉承他、但行動無法跟上語言的女兒,三女兒因而被驅逐出境。勸阻他的隨從也被驅逐了。讀到這裡,讀者或許會不喜歡李爾王,以為他剛愎自用,無可救藥,但讀者可以接受到一個暗示:李爾王也許本質上是個好人。他在做了誤判之後,還是有侍從願意跟隨他,三女兒還是愛著他, 公爵Gloucester也跟隨著他。如果李爾王平時無惡不作,對待他人粗魯,他是不可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愛護的。所以在對女兒人品的誤判上,很可能只是他的一次失誤。但是李爾王的一次誤判所帶來的後果是十分可怕的,Cordelia死了,Gloucester瞎了,這是最令人心痛的後果。其次,他的兩個女兒也在得到了權力後死去。李爾王自己也悲痛身亡。最後,拋開小共同體裡的衰頹,雖然莎士比亞沒有指明,但是整個國家都處於亂世,李爾王也顯然使大共同體荒廢。

莎士比亞似乎在說,即使你平日是個好人,但一旦犯下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那是沒有任何挽回餘地的,你只能不存僥倖等到命運的懲罰降臨到自己身上。你不要祈求寬恕,寬恕是不可能的。正義的力量遠遠大於慈悲。命運必須要先將因果顯現出來,讓正義實現,才可能有一點慈悲。在這個劇中,某種意義上,是沒有寬恕和諒解的。而可能的命運的慈悲體現在哪裡?是Edmund臨死前說,some good I meant to do. 只有在死亡迫近的時候,Edmund才能看到自己所在意的功名利祿皆是虛空,只有絕對的好與善展現出來,Edmund受到了自己通姦、殺人、背叛的懲罰,然後最後臨死前,他腦子卻只有向善。這是命運最後的慈悲。但正義仍然來臨,因果不可避免,Edmund還是死了,帶著對善的理解。

但這個劇同時最悲慘、也是與上述邏輯不同的地方是:Cordelia死了。Cordelia什麼錯都沒有犯下,但也死了,她的死固然是李爾王的因果報應,但是同她本人的人品卻沒有絲毫關係。

所以Cordelia為什麼要死??我的理解是Cordelia本身是個工具性的角色,只有她的殉身才能夠完完全全地教育到李爾王,如果說之前李爾王還在怪罪命運,覺得命運不公,覺得命運應該讓他的大女兒、二女兒償還,而他今天這種境地都是命運開的玩笑。Cordelia最後死掉,使他意識到,有罪的從頭到尾只有他一個人,是他的誤判、他的不可饒恕的錯誤帶來了一系列的不幸,他必須成為罪人,為自己的行為懺悔,命運無辜。狂風暴雨中,他不能質問蒼天,只能叩首祈求憐憫。

此外,只有Cordelia的死才能教會李爾王什麼是愛。愛是毫無保留,愛是沒有條件。在Cordelia死的這一幕之前,李爾王見到Cordelia,問的是,你有原因(cause)去恨我,為什麼你還要愛我,即使是遭遇了兩個女兒的背叛,李爾王還是覺得愛是因果性的,只有給予了,才能夠獲得。李爾王以為自己給出了土地,就可以得到兩個女兒的愛。李爾王在乎的是愛的表象:是榮華富貴、以及無法用行動跟上的語言;而不在於愛的本質。然而他對愛的理解讓他失去了Cordelia,遭受了背叛。當Cordelia死了,李爾王終於意識到自己對愛的理解是錯誤的,愛是沒有因果,Cordelia無求地愛著自己的父親,無論他犯下罪孽還是誤解了她。這部劇裡所有的情節環環相扣都是因果。但只有愛不是。

李爾王的錯誤本質上,是對愛的誤讀。

相關焦點

  • 莎士比亞經典戲劇《李爾王》的中國之路
    《李爾王》是一出關於智慧與權力的戲劇、關於愛和恩典的戲劇。                  ——導演李六乙《李爾王》是莎士比亞創作的戲劇,是其四大悲劇之一。故事來源於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故事本身大約發生在8世紀左右。後在英國編成了許多戲劇,現存的戲劇除莎士比亞外,還有一個更早的無名氏作品,一般認為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是改編此劇而創作的。
  • <讀名著><外國建築+名畫賞析> 完美假期不可少
    小禮物已拿到~~~ 張爽教育2016暑假文化之旅(周三四五六日正常課程不變)<讀名著><外國建築+名畫賞析>時間:周一、周二、周五(7月8日開始,7月8、11、12、15、18、19、22、25、26、29、8月1、2、5日、8、9、12、15、
  • 黑澤明《亂》與莎士比亞《李爾王》的道德烏託邦
    /影評        /文•小脈        /禁止轉載 •黑澤明《亂》與莎士比亞《
  • 讀《文學回憶錄》看莎士比亞
    我這裡也是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介紹《文學回憶錄》裡,我喜歡的一些時代,大家要是有和我不同的興趣點,也可以買書來讀。首先我給大家簡短的介紹一些莎士比亞的生平,然後重點介紹他的主要作品。莎士比亞二十二歲來到到倫敦。最初在劇場打工,然後修改古代劇本,接著寫了二十年,也成三十七歌劇本。一類喜劇,一類悲劇,一類歷史劇。
  • 莎士比亞《李爾王》中「赤裸」與身份同一性問題
    李爾王的故事就是如此(霍姆[ Iran Holm]在英國皇家國家劇院出演李爾王時,就是赤裸著的)。我無法在此對李爾多次蛻變的複雜性做出面面俱到的分析,所以,我將集中討論從李爾讓權那場戲到後來赤身站在暴風雨那場戲之間發生的事,聚焦他褪去衣服的過程。讓權這場戲不僅意涵深刻複雜,而且有的解讀,至少從純粹生存性的角度,會推翻我之後對於李爾如何走向赤祼的所有論述。
  • 第六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活動:「莎士比亞」作品賞析朗誦會
    「莎士比亞」作品賞析朗誦會時間4月23日14:30-16:00嘉賓李野墨、敬一丹、趙嶺喬菲菲、小曾、李滿超特約嘉賓學者陸建德主持人海濤、董樂地點繁星戲劇村5劇場(西城區宣武門路口西北角)活動簡介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共同紀念文豪莎士比亞文學評論家陸建德深度賞析敬一丹、李野墨、趙嶺等多位演播藝術家、主持人精彩呈現明媚的春天共同感受方平先生詩體譯本的魅力!
  • 「兜想演」-劇本讀演Vol.4 | 《李爾王》讀演回顧與招募
    3月27號,是世界戲劇日,「兜想演」-劇本讀演工作坊致敬戲劇巨匠莎士比亞,舉行了《李爾王》的讀演。與其說是我選擇了《李爾王》,倒不如說是《李爾王》選擇了我。弗蘭西斯·培根爵士曾對為什麼讀書,有一個著名的詮釋,「讀書不是為了發難或反駁,也不是為了相信和視為利索當然,也不是為了找話說和交談,而是為了掂量和考慮。」
  • 改頭換面的莎士比亞名著,不止《獅子王》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圖片來源:高品圖像《西區故事》(1961),情節源自莎士比亞的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
  • 【名著選讀】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哈姆雷特》寫於1601年,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品之一。故事取材於12世紀的《丹麥史》。劇中第三幕一場哈姆雷特的那段「To be,or not to be」的獨白,既富有哲理性又具有揭露性,可以說是一切戲劇獨白中最偉大的千古絕唱,讀來使人迴腸盪氣,擊節讚賞。
  • 解鎖世界名著:大師帶你從作者經歷、創作背景等角度去閱讀
    我們終將承認,不是萬事都可以親自體驗,不是萬物都可以臨近賞析。更多的路途,需要在書中去實現,在大師的文字中,在文字背後無數的想像中去領略未知的世界與精彩。《世界名著大師課:英國卷》選取了英國文學史中最為經典的21部作品,邀請權威學者對它們進行深入賞析。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蘭姆姐弟改寫的莎士比亞?
    如果你問我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讀到大的作家,我必然會給你推薦莎士比亞。僅僅是打下這一個名字,似乎就已經感受到了無限能量。都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雅的靈魂對話, 而孩子在9-12歲這個階段時,讀各種經典名著,名人名著,更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大關鍵。
  • 名著金句撈,讀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品讀16大實用金句
    今天名著金句撈,我們聊聊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讀羅密歐與朱麗葉,我得出5個結論。1)愛情是盲目的。書中的維羅納市被兩個有影響力的家庭之間的世仇所撕裂,戲劇性的是,兩個家庭的一對青少年還是找到了彼此,並一見鍾情。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最出名的書或許的就是四大喜劇以及四大悲劇,那麼您知道莎士比亞的四大喜劇和四大悲劇分別是什麼嗎?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哈姆雷特》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李爾王》  《李爾王》創作於1606年,故事主要內容是,李爾王有三個女兒,當退位時受到大女兒和二女兒的口蜜腹劍,而傳位於大女兒和二女兒,驅逐了小女兒,最後卻被大女兒和二女兒趕出來了,接著小女兒帶著軍隊來救自己的父親,最終不敵而戰死,
  • 【名著精讀】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咱們以前分享過,在文學史上地位最高的一部,就是《哈姆雷特》。這一講要分享的這部《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某種意義上講,知名度並不亞於《哈姆雷特》。而且單說受歡迎程度,甚至還可以說是超過了《哈姆雷特》,這部戲可以說是莎士比亞寫過的所有戲劇裡面最受歡迎的一部。它到底有多受歡迎呢?
  • 給孩子的莎士比亞,經典大師作品不能錯過!
    一套權威性震撼人心的西方殿堂級讀物精美插圖、通俗易懂、鮮活有趣附贈音頻、課程、剖析書籍匯聚而成的莎士比亞文學從小讀經典名著,加以思考,對孩子的人格塑造有很大的好處。原著人物關係複雜,加上語言深奧難懂,很多大人都不一定能讀得進去,更別提孩子了。而且現在市面上也幾乎沒有適合孩子讀的版本,實在讓人惋惜!今天尾爸給大家推薦這套由國內莎士比亞研究專家羅益民教授主編的《給孩子講莎士比亞》,這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莎士比亞!
  • 這大概是入門莎士比亞戲劇最快最簡單的方式了!
    近百萬字的全集讀起來很費勁,不如先花個4分鐘,用最歡樂的方式搞懂最常提及的15部莎翁名著。 以下內容來源於漫畫家Mya Gosling的網站,她也是莎士比亞的小迷妹,用漫畫的形式描述了莎翁的諸多作品。
  • 李爾王 King Lear
    李爾王 King Lear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 《李爾王》,唱出一首醜惡人性的悲歌
    著名劇作家蕭伯納說過:「沒有人能寫得出比《李爾王》更好的戲了。」在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李爾王》是被搬上舞臺和拍成電影最多的作品之一。安東尼·謝爾飾演的福斯塔夫▲這次他飾演的李爾王,準確把握和完美演繹了這個年老昏聵、恣肆暴戾的君王從君臨天下到崩潰瘋狂的過程。個人感覺,這個李爾王比我剛看過的伊恩·麥克萊恩飾演的李爾王更好一些。
  • 不知道莎士比亞現在作何感想……
    400多年來,莎士比亞戲劇從大眾娛樂消遣開始,一路攀升到了文學經典不可跨越的高峰,不是因為他講的故事始終流行,永不過時,而是因為我們總能在他的作品中讀到一代人的愛與痛。可實際上,對於大部分讀者來說,莎士比亞多半只是學生時代的課業,尤其是在國內,因為缺乏文化土壤,莎士比亞是一個遙遠而高高在上的名字:莎翁戲劇語言難讀高,精妙的比喻無法理解,劇本讀起來枯燥。
  • 疫情背景下讀莎士比亞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同時也是莎士比亞的生日與忌日,這位離世四百餘年的偉大作家,至今仍被後世不斷閱讀和闡釋。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背景之下,世界各地的人們對於莎士比亞又更多了一個研讀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