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年CES Hi End音響展,我都是從29樓開始上,由於一個樓層就有86個房間,所以我一定是按照房號順序來看,這樣才不會漏掉。而每年在29樓第一個房間的都是Vandersteen音箱,所以,每年Hi End音響的第一則我都是寫Vandersteen,今年也不例外。
寫過很多次了,Vandersteen音箱的聲音真的不錯,但可能是因為價位不便宜,所以臺灣沒有代理商敢接下。而每年他們展出的音箱幾乎都是一樣 Model 7,只不過是從第一代變成第二代而已。而在搭配的放大器方面,Aesthetix經常看到,去年就是他們,今年則改為Audio Research。
現場搭配的黑膠唱盤是pinkmann Spyder唱盤,您知道這部唱盤是磁驅的嗎?很特殊的一部唱盤。
在宣傳上有看到Hi Resolution的房間,原本以為是展出各種Hi Resolution器材,沒想到興衝衝趕過去一看,才知道只是講座而已,而且還要排隊聽講。既然如此我就沒興趣了。
所謂「Hi Resolution Music」早已流行多年,去年日本Sony、Panasonic等一些大廠想要一統江湖,所以做出Logo,並且身體力行推出打著Hi Resolution商標的產品。今年Panasonic也推出相關產品來呼應。
有意思的是,Hi End音響展商卻沒有任何相助的意思,很清楚的這些Hi End廠商並不希望日本大廠來收稻尾。何況,日本廠商也沒訂出個規格,只說凡是高於CD規格的都屬於高解析音樂,如此一來根本沒改變現況。如果有膽,就幹 脆訂出24/192單一規格,這樣就有戲唱了。
英國REL一直是超低音音箱的重要生產商,他家所生產的超低音音箱體積並不像美國產品那麼大或粗獷,但效果可真的好,無論是聽二聲道或多聲道都很行。
這次在會場看到的是新的212SE。這個212SE正面可以看到二個12吋低音單元,但是背面與底下還各有一個被動輻射器。這四個低音單元的振膜都 是Die Cast鋁合金,不是三明治振膜。低頻可以低到21Hz(-6dB),內建1000瓦放大器。一支重達55.3公斤。多少錢?4,000美元。
為什麼我會對這支超低音音箱有興趣?因為我聽到很棒的聲音,進去一看,竟然是搭配Elac Reference音箱,但是這對音箱明明是507啊!那低頻速度很快,中高頻的暫態反應也很快,而且動態範圍寬廣,聽起來輕鬆裕如,一點壓縮感覺都沒 有。現場用什麼放大器呢?全套Aesthetix。
Unison Triode 25喜歡小管機的人應該都很熟,造型漂亮,木頭質感溫潤,連帶使得聲音表現也被歸類溫暖的聲音。
的確,這部綜合放大器機器雖然用ECC83跟EL34,但有很多地方可調,例如負迴授可調,三極體、五極管可調、偏壓可調,還可加購DAC板。既然看到,就順便介紹一下好東西。
在Unison房間,其實我看到的是Unison自己推出的音箱,現場人員說明天才要拿出來聽,可是我明天不一定有機會再回頭聽了!看外觀很漂 亮,1吋壓縮式高音單元搭配號角,12吋低音單元,看起來就像古董單元,原來振膜是蔬菜纖維跟碳纖維混合體。這對音箱名為Max 1,頻寬30Hz-20kHz,分頻點2kHz,靈敏度94dB。
我知道Unison的老闆跟Opera音箱的老闆是多年朋友,所以Unison展出時幾乎都是搭配Opera音箱,這次也不例外。但是,現在 Unison為了搭配自家管機,也推出音箱,難道是不滿意Opera音箱的搭配?那個12吋單元的音圈直徑有100mm,而且是內外二層鋁音圈筒,裡面用 了二個法拉第環。懸邊材料是51%棉布與49% Polyster,做成三圈,這個低音單元可以承受800瓦連續功率,真利害。
那個1吋壓縮式單元採用44mm鋁音圈,那個號角稱為Elliptical Constant Coverage ESS Horn,擴散角度60度X80度。無論是高音單元或低音單元都是義大利制的,看起來相當不錯。多少錢?5,000歐元。
拿到Technics的說明書,翻開第一頁,把我嚇了一跳。為什麼?因為我看到Director竟然是小川理子(Michiko Ogawa),她是日本著名的爵樂女鋼琴家。Panasonic找來這位爵樂音樂家當重新推出音響器材的Director,其用心已經不必多說了。而 Head of Production更讓人吃驚,竟然是明星三浦浩一(Koichi Miura)。搭配這二位演藝圈名人,Panasonic調來重量級工程師與設計師,這才完成了這套Hi Resolution重要產品!
產品有二套,一套是R1,另一套是C700系列。R1一套56,000美元,C700一套5,500美元,都必須整套買,不零賣。
R1包括SE-R1立體後級,那是純正的高級放大器,有二個大大表頭,非常精緻,每聲道輸出150瓦(歐姆)。搭配的訊源是SU-R1 Network Audio Control Player,音箱則是SB-R1。SB-R1正面有五個單元,不過上面那三個是MTM排列,成為點音源,下面二個是低音單元,四個單元都是160mm, 而那個高音單元並非單純高音,而是高音與中音同軸單元。靈敏度88dB,重量72公斤。
再來看C700系列,搭配的放大器SU-C700是綜合放大器,每聲道輸出45瓦(8歐姆),訊源是ST-C700 Network Player,音箱是SB-C700同軸音箱。如果想搭配CD唱盤,要另購SL-C700。
就我在現場所聽到的聲音而言,這是一套高級系統,音質好,暫態反應也好,雖然聽的時間不長,但已經可以感受到是精品,難怪一套要賣56,000美元。我看一般人買小套的應該聲音就很好。
接近Basis房間時,在外面就聽到很好聽的薩克斯風獨奏,這是哪套系統?聲音怎麼那麼傳真?走進去一看,竟然是老闆Armando (A.J.)Conti自己在吹薩克斯風,顯然真的有音樂底子。
進去房間中沒有音樂可聽,只有一部唱盤一支唱臂可看,乾脆坐下來聊天。我們天南地北扯開,Conti回想當年他在NASA工作,是Dan D』Agostino啟發了他。他回憶當時還在上班,做了第一件唱盤,經過介紹給Dan D』Agostino知道了,他馬上請Conti把產品拿到CES中Krell的攤位亮相。本來Conti想說這樣的唱盤應該只有幾位朋友會有興趣,賣完 也就算了,當做同好的玩趣。沒想到大展後反應熱烈,竟然接了50部訂單,於是他乾脆辭掉工作,在1984年成立Basis,1986年第一件產品正式上 市。談到往事,我們都感嘆這一晃就三十年了。Conti回憶說當時去看音響展的觀眾非常熱烈,而且人很多,不像現在這麼冷清。我想,只要是經過音響黃金時 期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感受,只是大家都無奈而已,現在的音響製品價格普遍都那麼高,你要一般人哪買得起呢?
不要說音響迷,連代理商、經銷商都受不了啊!代理商隨便進口幾件產品就破千萬,經銷商更是陳列不起,您說這行業要怎麼做?
Conti擺了一支唱臂在桌上,那是去年推出的Superarm 9,這是Conti花了五年時間研發的。這支唱臂所用的材料是以前唱臂、唱頭所沒用過的,唱臂內部的抑制振動方式,以及管臂硬線都跟以往不同。我們都知道 以往那支唱臂名為Vector,已經改良好幾代,至少也推出十幾年了,現在還繼續銷售,並沒有因為Superarm 9而停產。
您知道這支Superarm 9多少錢嗎?15,900美元一支。
一踏進房間,聽到很棒的聲音,音樂也很熟悉,一看,原來是我收在「黑膠專書」中100張必買黑膠唱片之一:Doug Macleod的「There’s a Time」。
一看之下,發現音箱是加拿大Hansen Audio的新音箱The Dragon Legend E。正面三支單元,背面一支高音製造堂音,182mm中音與269mm低音單元都是Hansen自己做的,1吋高音外購,箱體還是包裹人造皮,看起來質感 很高級。老實說Hansen的音箱聲音表現很好,可惜臺灣就是賣不動,使得原本代理商已經放手。多少錢?60,000美元一對。
現場用整套EAR器材伺候,包括Disc Master黑膠唱盤與Helius Silver唱臂,那部唱盤很特別,皮帶套在最底部,設計與眾不同,售價28,000美元,而唱臂一支5,225美元。此外還用了Entreq接地盒。房 間內也特別佈置許多調聲道具,這麼用心,難怪聲音表現很好。
聽過Doug Macleod之後,又放了一張很棒的黑膠唱片,那是Vanessa Fernandez的「Use Me」。這二張黑膠唱片都很好聽,值得購買。
這是什麼?上面一支小提琴,底下好像變形金剛?這是美國Juno Audio的音箱產品。這家公司在2012年成立,創始者是John Wu,這種以小提琴為高音發聲體的技術稱為Intrusound。這對小提琴音箱名為Viotone One,內部有一支8吋低音單元向上發聲,還有一支1吋鈦振膜凸盆高音單元,此外就是上面這支小提琴,這支小提琴並不是裝飾品,而是會激發聲音的。
Viotone One是主動式音箱,內建500瓦D類放大器三個,包括DSP,頻寬45Hz-20kHz。到底現場聲音如何?老實說距離我心目中的好聲還很遠,不知道是設計者認為這樣就是好聲呢?還是現場環境限制?
Project這次一樣還是擺了很多黑膠唱盤與「Box」系列的小東西,他家產品種類之多,連代理商也會頭痛。以前他們多專注在廉價平價產品,現在也慢慢推出高級黑膠唱盤,發展得很快,顯然有市場。
黑膠唱片大廠Mobile Fidelity也來擺攤了,現場有賣他家最暢銷的唱片,包括我收在「黑膠專書」裡的這張法蘭克辛納屈「No One Cares」。
Westlake音箱每年都會在CES出現,這次用的是BBSM5小音箱。房間中用的是他家慣用的「吸音大法」,不僅音箱前面有吸音棉,二音箱的空 間也放了一片吸音棉,房間其他地方也有吸音棉,這種作法並不是大家都贊同的。他家音箱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螺絲上連接細銀線做為接地用,這種接地方式很特 別,因為接地做法可以有很多種,為何特別選這種?問了現場人員,也說不出所以然,只說這樣接地聲音會好。這對小音箱多少錢?9,000美元。
進到BAT房間,看到的都是新產品,包括VK3000綜合放大器、VK 255SE後級、VK225、VK43等等很多,總之這些放大器臺灣目前很少看到,不過據現場人員說,皇佳很快就會進口。真的還假的?老實說BAT放大器 的聲音還真不錯,但外觀比較剛硬些,不過售價並不算貴,臺灣應該會有人欣賞他家的聲音。
您沒看過長得這樣的超低音吧?上面那支小音箱是義大利Rosso Fiorentino音箱廠的 Fiesole,下面那支超低音的造型像是一種鼓,前面大,後面小,而且外觀是用皮縫製的。這個超低音搭配上這對小音箱,造型顯得很前衛,超低音一對 9,500美元,上面那對Fiesole一對7,000美元。可惜沒開聲,不知道效果如何?
這對超低音還搭配了Scaena音箱的Manhattan音箱,這對音箱我以前也報導過,採用他家所謂ISO Linear Array的音箱,高音採用鋁帶,其他則是一個個小單元。多少錢?32,000一對。超低音價格另加。現場用義大利做OCL管機聞名的Graaf GM400純A類晶體機來推,這部放大器每聲道輸出210瓦。老實說這麼小的散熱片能夠輸出純A類210瓦?去年我也存疑,今年也是,因為我用手去摸散熱 片,只是溫溫的。
這是美國牌子Rogers,去年也介紹過。老實說,如果把以前介紹過的都剔除,CES恐怕也沒多少器材可以報導了,廠商哪有辦法每年都推出新產品? 即使製造廠可以推出新產品,代理商與經銷商也吃不消。我會對這家廠商有興趣,是因為他家的器材不算貴,而且是「終生保固」。聽到沒?在美國敢說出「終生保 固」,那就一定要做到,否則匯被消費者告到倒閉。
他家的PA-1A唱頭放大器模樣特怪,右邊高起,怎麼看都不對稱,採用12AU7與12AX7管子,訊噪比竟然還能達到95dB(20mV輸入), 裡面是Dual Mono設計,純A類放大,多少錢?7,200美元。另外那部EHF-200每聲道輸出120瓦,採用四支KT150功率管,售價15,900美元。同樣 的做法還有黑色的EHF-100,每聲道輸出65瓦,售價8,000美元。
說到這家公司,創辦人Roger Gibboni念的是電子本科,在2009年才創辦公司,以前曾在RCA、美國國防部與NASA上班。他為什麼會創立這家公司呢?為的就是美國的驕傲。他的產品都在美國紐約生產,以純正美國產品為榮。現場推Focal音箱,雖然聲音沒有讓人驚豔,也算是還不錯了。
Dared的唱頭放大器LP-1可能是全世界最便宜的,只要540美元,採用一支ECC83(或12AX7)內部Dual Mono設計。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包括MC放大六段增益可調,輸入阻抗容抗可調,還有超低音的濾波。
另外一部造型看起來一樣的是Mars綜合放大器,採用一支6N2真空管當前級主要放大,後端是A類MOSFET功率輸出級,每聲道25瓦。內建USB DAC,還可無線傳輸。這樣一部多功能綜合放大器也只要540美元。年輕人啊,您可不要再抱怨買不起音響了。
在Kharma房間中,展出二對音箱,這二對都獲得美國TAS雜誌2015年編輯的入選音箱。一對是Elegance S-7S,另一對是體積更大的Elegance DB-11S。小的落地音箱用Kharma的小放大器Matrix P150前級與MP150單聲道後級(每聲道輸出100瓦)。大的那套用的則是旗艦Exquisite P1000前級與MP1000單聲道後級。現場搭配dCS Vivaldi數位訊源,可惜房間小,聽起來沒有在慕尼黑音響展或其他場合聽到的那麼好。
在Dan D』Agostino兒子pet所創辦的BSC放大器房間中看到去年在T.H.E Show看到的音箱,那是義大利Pear Evolution所製造的Ballerina 401/8 DPG音箱。這對音箱的高中音單元後面是空的,只有低音單元是有足夠大箱室,設計很特別。
今年更特別的是這對音箱底下竟然墊著另外一支音箱,很是怪異。房間裡面只有pet在,我問他這到底是什麼音箱?他說那不是超低音,因為分頻點在500Hz左右,由於音箱不是他的,他也不是很清楚。奇怪,這對Ballerina已經是全頻段音箱,為何還要在底下加個音箱呢?
BSC的前級與後級我去年也介紹過,前級17,500美元,後級15,000美元,造型設計都與眾不同,簡直不輸給他老爸。
在Antelope房間中看到奇怪的景象,怎麼音箱架得那麼高?這樣怎麼聽?一問之下,才知道這對Amphion Two 18音箱是為錄音室所設計的,做為近音場監聽音箱,所以必須擺得那麼高。老實說,這對音箱看起來並不需要擺那麼高啊,難道以正常的高度擺時,聲音會走樣 嗎?這對音箱不是只有前面有音箱而已,後面還有二支被動輻射單元。前面的高音是鈦振膜,中低音是鋁振膜,分頻點設在1600Hz,頻率響應40Hz- 20kHz+/-3dB。多少錢一對?6,000美元。
至於搭配的Antelope大家都很熟,有Rubicon Atomic AD/DA Pre,有Zodiac 白金DAC,還有10M原子鐘。
在Hanss的房間中竟然看到Marten Design Coltrane Tenor音箱,驅動的放大器是KR Audio VA910的真空管機。更讓我驚訝的是Hanss T60黑膠唱盤上裝的唱臂竟然是Durand Talea。沒搞錯嗎?這支唱臂一支要多少錢大家都知道,竟然裝在七、八千美元的轉盤上。老實說我們也可以看成這樣安裝的人識貨,知道搭配Durand唱 臂才會更好聲。
現場還有一部KR VA340 MKII綜合放大器靜態展示,這部真空管綜合放大器一部要價12,500美元。
作者:劉漢盛 本文有刪減 完整版請查看原文
本文轉載自愛影音
聲學樓作為「聲學工程師之家」,希望更多的中國自主品牌進入到劉漢盛先生的文筆下!
這裡是聲學樓
微信號:acousticsb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