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蘭湯沐浴」念軒轅

2020-12-23 櫻桃曉巫
蘭花幽香沁人心脾

上古時代以「幹支」紀日,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謂之「上巳」即「三月三」。相傳這一天軒轅黃帝誕辰,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為紀念黃帝,要齋戒沐浴,蘭草因其幽香宜人,受到喜愛,視為靈草。「蘭湯沐浴」洗去汙穢,神清氣爽;也有認為古人以「蘭湯沐浴」可喚醒婦人生命最原始的美好愛浴。臨河洗浴可去塵垢,觸水感孕。總之,以春水洗滌汙垢,認為這樣作可以除去整個冬天所積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免疫,吉祥如意。

後來三月三還演化成為人們集體郊外春遊、水邊宴飲的節日。

清淡雅致香宜人

《後漢書》中有云:「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文中說的即是以流水潔淨身體、讓災厄與疾病隨水同去的一種風俗。

錦鯉水中嬉
水天一色

三月三還演變出女兒節,也叫「桃花節」,是一種古代漢族少女的成人禮,一般在這個日子舉行成人禮「笄禮」。女兒們「上巳春嬉」,臨水而行,在水邊遊玩採蘭,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驅除邪氣。而且女子春天最愛在水邊遊玩。

面若桃花

從古流傳至今的節日,三月三上巳節紀念黃帝或是三月三桃花節,無非是讓人們遵從節氣變化的規律 ,順應天時地利,春暖花開時,薰香洗浴,換上春天的衣衫,輕輕快快,去踏青,去唱歌,親近大自然,讓春風暖陽化解心中千千結,身心愉悅,放飛夢想!

相關焦點

  • 清明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附拼假)
    這個節日是在農曆三月初三,主要內容是臨水洗浴,以祛除不祥。時當暮春,風和日暖,官民人等,聚集水邊,撩水於身,踏青於野,別有一番生活情致。  《論語》中記載,孔子和他的幾個學生在暮春之時,穿著春裝,在沂水中沐浴,就是這種節日習俗的痕跡。最早記錄這個節日的是西漢初期的文獻,鄭玄《周禮》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經過文化名人的點綴,這個節日便具有了高雅情調。
  • 農曆三月初三,恭祝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
    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三月三,吃雞蛋」的順口溜。2020年農曆三月三是陽曆3月26日星期四,也就是今天。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一、三月三是什麼節日?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 三月三,拜軒轅!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線上線下同祈願
    相傳農曆3月3日是祖先軒轅黃帝的誕辰,「三月三,拜軒轅」便成了全球華人多年以來的傳統。今天上午,「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在臺灣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主辦方表示,希望藉由此次敬拜儀式,表達對中華民族遠祖的崇敬,同時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精神。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這個春天裡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  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  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
  • 三月三——你恰雞蛋了嗎?
    上巳節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吃了可以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三月初三放風箏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
  • 益百分艾護泡沫沐浴露每一次沐浴都是治癒
    此外,公元746年,「艾草蘭湯」由宮廷御醫王冰推薦給楊貴妃做沐浴之用,從此「艾草蘭湯」便揚名天下。據益百分所得:當今夏日,氣溫高又潮溼悶熱不說,我們身體很容易出現各種困擾:肌膚敏感、蚊蟲叮咬、背部起痘痘、膚色不均勻、粗糙雞皮;以往家家戶戶會用艾草煎湯沐浴,給皮膚排毒,消除溼氣;但是對於現代忙碌的人來說,煎湯沐浴真的挺不方便。
  • 三月三是傳統節日上巳節,還知道是什麼節日,有何由來和習俗?
    《漫談日常生活文化》系列之傳統節日文化第6回庚子年農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稱為上巳節。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今天還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和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你知道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朗誦:三月三——芍藥傳情,詩意浪漫
    「楊柳春風三月三,畫橋芳草碧纖纖。一雙燕子歸來後,十二紅樓卷繡簾。」風微柔,花漸開,春正長,此時三月好風光。三月三又稱「上巳節」,春浴日,女兒節,同時也是我國最古老的情人節,這是一個歷史悠久,充滿詩情畫意的傳統節日。友人相邀,郊外遊玩,臨水宴飲,賦詩採蘭……時光倒流千年,依稀可見那熱鬧非凡的場面,自由大膽的愛戀,歡聲笑語在迴蕩,濃情蜜意在綿延。
  • 上巳節丨聽一曲古琴演奏《流觴》:人間最美三月三,曲水流觴,莫負春光
    《周禮》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燻草藥沐浴。」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時光不語 歲月風華
    10月31日,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的首映式。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又是一年三月三》這部影片在開拍之際就充滿神秘魅力,吸引覆蓋的受眾從60後70後、80後甚至到如今以90後為主體的年輕一代。每個時代的意志和氛圍都是不同的,而其中各人所處的處境都有不同的動人之處。
  • 又是一年「三月三」 桂臺同胞「網聚」慶佳節
    又是一年「三月三」 桂臺同胞「網聚」慶佳節 2020年03月24日 12: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24日訊 又是一年「壯族三月三」來臨,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廣西創新2020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遊消費品牌活動形式,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線上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 壯族三月三 廣西除了文旅還有祭祀儀式
    2014年,「壯族三月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將「壯族三月三」確定為法定假期。「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連續舉辦多年,已經成為廣西邊關民俗文化旅遊重要活動。這一文化盛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關注。今年按照自治區有關調整三月三假期統一部署,「壯族三月三·那坡風流街」也開展了線上「雲遊」活動。
  • 臺灣各界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本報臺北3月30日電 (記者陳曉星、孫立極)農曆三月三日相傳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誕辰,「三月三,拜軒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秉持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臺灣軒轅黃帝拜祖大典籌委會在3月26日也就是農曆三月三日這天,在桃園黃帝雷藏寺黃帝大廟舉辦「庚子年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表達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之崇敬,傳遞兩岸「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典禮儀軌遵循古禮,並邀請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林政則擔任主拜官,各界人士參與盛會,儀式莊嚴隆重。
  • 「三月三」廣西南寧民眾著漢服邀約出遊
    「三月三」廣西南寧民眾著漢服邀約出遊 2020年03月27日 10:1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南寧3月26日電 (記者 林浩)3月26日,農曆「三月三」原稱上巳節,廣西南寧孔廟博物館開展「三月三」漢服雅集活動。
  • 電影《又是一年三月三》喜摘 「金杉葉獎」
    由廣西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乾鵬印象國際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和國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攝製出品的電影佳作《又是一年三月三》再次不負眾望,脫穎而出,成為2019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金杉葉」優秀影片獎的獲得者!這是繼該片榮膺2018年中國國際青年電影展「組委會特別推薦獎」和「最佳女主角獎」後,再次捧回的又一大獎。
  • 軒轅黃帝到底姓什麼?軒轅黃帝故裡又在哪?
    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今陝西武功漆水河),故改姓姬,居軒轅之丘(今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建都於有熊(今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以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載入史冊。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在此期間有了文字。黃帝居五帝之首,有嫘祖、嫫母等四位夫人。
  • 廣西民族節日三月三,一般會有什麼活動?
    在中國除了漢族過農曆「三月三」外,還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也是過農曆「三月三」的。對於漢族來說,農曆「三月三」大有來歷,相傳農曆「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在古代農曆「三月三」稱上巳(sì)節,就是一個專門紀念黃帝的節日。而黃帝,又是中國炎黃子孫的老祖宗。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 慎終追遠 敬宗拜祖 臺灣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
    3月26日上午,在河南鄭州新鄭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如期舉行的同時,數千裡之外的寶島臺灣也同時舉辦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藉由敬拜儀式,表達臺灣同胞對中華民族遠祖之崇敬,傳遞「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之精神。伴隨著臺灣莊敬高職學生歡欣虔誠的「樂舞進獻」,庚子年臺灣恭拜軒轅黃帝大典莊嚴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