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附拼假)

2021-01-17 閩南網

  今年的清明節【清明節又叫什麼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如何在清明節拼假休出長假。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據悉,請假3天就可以連休10天啦。看看小編如何替你支招。

  清明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附拼假)

  據當代生活報報導,2月22日,有關部門發布消息稱,經自治區政府同意,2016年「壯族三月三」期間,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放假時間為4月9日(周六)、10日(周日),即農曆三月初三、初四。因為今年「三月三」放假時間正逢周末,所以4月8日(周五)、11日(周一)補休,這意味著廣西人將可以享受一個四天的小長假。

  細心的網民還為上班族支招:從4月2日至4日調休的3天清明節假期,再請4月5日-7日3天,加上「三月三」小長假,你可以連休10天!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三月三是傳統民族的節日。節日起源於黃帝誕辰,三月三的意義在於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緬懷始祖功德。這是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節日,其他地方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有些羨慕嫉妒恨呢?

  不同地區對於「三月三」的定義是不同的,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說法。

說法一:【上巳節】

  上巳節的由來已久: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

  水的節日:如果重陽節可以稱為山頂上的節日,那麼上巳節就可以稱為水邊上的節日了。這個節日是在農曆三月初三,主要內容是臨水洗浴,以祛除不祥。時當暮春,風和日暖,官民人等,聚集水邊,撩水於身,踏青於野,別有一番生活情致。

  《論語》中記載,孔子和他的幾個學生在暮春之時,穿著春裝,在沂水中沐浴,就是這種節日習俗的痕跡。最早記錄這個節日的是西漢初期的文獻,鄭玄《周禮》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經過文化名人的點綴,這個節日便具有了高雅情調。

  上巳節習俗:著漢服、跳《踏歌舞》、放風箏、沐浴、踏青、祭祀高禖。

  曲水流觴,傳說:「上巳節」也與中國書法有著聯繫——公元353年的「上巳節」,王羲之和41位文友聚會紹興蘭亭,並寫就《蘭亭序》,此後「文人雅聚,曲水流觴」成為千古佳話。

  上巳節食俗:古人有浮蛋乞子的習俗。在野餐時將煮熟的雞蛋、鴨蛋等投入河中,使其順流而下,等候在下遊的人,從水中取而食之,謂之「曲水浮素卵」;也有人將紅棗投入激流中,叫「曲水浮絳棗」。剛煮熟的熱雞蛋很難剝,投在清水裡漂一會再吃倒是個好玩的主意。蛋在任何一個文化裡都是生育的符號。壯族、侗族等民族,三月三還有吃彩蛋的習俗。唐朝時,三月三仍然是一個全國性的重要節日。每逢此節,皇帝都要在曲江大宴群臣,所謂「曲水流觴」,自宋代之後逐漸消失了上巳節的許多傳統。

說法二:【敬祖節】

  首先是"三日節"。閩南人每逢農曆三月初三,有敬祖舊俗,叫做"三、三節",也叫做"三日節"。"三月三"的由來根據傳說是和民族英雄鄭成功有著密切的關係。

  由來:一種傳說是:鄭成功據守廈門、金門根據地抗清,為實現「反清復明」的願望,同仇敵愾,矢志不移,連聽到一個「清」字,都感到逆耳。當時有人把「喝茶」說為「喝清茶」,他聽了很氣惱,立即予以訓斥糾正。特別對於「清明節」,把「清」字壓在「明」字上頭,更使他惱火,因此他下令所在地人民不要在「清明節」掃墓,而改在「三月三」敬祖。

  另一種傳說是:清兵屢次被鄭成功軍隊擊敗後,懷恨在心,後來鄭成功移兵驅逐荷蘭,收復臺灣,清軍乘機入侵廈門、金門,毀城拆屋,燒殺淫掠,造成「嘉禾斷人種」的慘劇。

  臺胞中,有的家庭在清明節掃墓,有的家庭在三月節(三日節)掃墓,前者為泉州移民,後者為漳州移民。

習俗:吃薄餅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日敬祖的時候,人們用薄餅祭祖宗,然後一家圍著吃食薄餅。薄餅,也叫潤餅或春餅,由精麵粉製成薄而韌的皮,卷上配料而成。薄餅的關鍵在於配料。配料或稱為餡,通常用豆腐乾、豬肉、豆芽菜、筍片、紅蘿蔔、白蘿蔔、韭菜、蒜白等合起來炒煮而配成。吃時將配料放在薄餅皮上,捲成竹筒狀,表面塗些辣醬,芥末等,因各種菜餚混合一起,吃起來味香可口。有人說,閩南烹飪中,沒有什麼比薄餅更好吃的了。

關於薄餅的傳說

  民間有兩傳說。一是說明代時有個狀元蔡復一,同安人,長相不佳,眇目,歪嘴,跛足,可天生聰明,滿腹經綸。當年皇帝也愛他才能,重用他,任他為七省經略和十三省巡按。朝廷中有人擁護他,有人嫉妒他,有人想謀害他。有人有意讓他忙碌得連飯都吃不上,想把他餓死....另一說是,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民眾就用薄餅在農曆三月初三日祭祀祖宗。閩南一帶民眾每年於三月初三日用薄餅祭祖,通稱三日節或三三節。

說法三:【神、皇誕辰紀念】

  要說「三月三」的來歷,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媧摶土造人,繁衍後代,豫東一帶尊稱伏羲為「人祖爺」,在淮陽(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廟,由農曆二月二到三月三為太昊陵廟會,善男信女,南船北馬,都雲集陵區,朝拜人祖。

軒轅黃帝誕辰日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軒轅黃帝被尊為中華人文始祖,是華夏子孫的共同祖先。史料記載,河南新鄭市在黃帝時期稱有熊國,現有黃帝文化遺蹟二十多處,是黃帝出生、創業、建都之地。軒轅黃帝在這一帶修德振兵、撫萬民、度四方、融炎帝一統天下。

  後人為紀念黃帝的功德,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要在黃帝故裡舉行各種拜祖活動,尤其到了春秋時期,鄭國名相子產更是讓這一民間活動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興起了三月三登具茨山(位於新鄭市,系黃帝活動遺蹟)朝拜軒轅黃帝活動,並形成民俗延續下來。

  晚清《都門雜詠》裡有一首七言詩是這樣描寫當年廟會之盛況的:「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裡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揚。」傳說西王母原是西部一個原始部落的保護神。她有兩個法寶:一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壽的仙桃——蟠桃。

  相傳,周公當年率領能工巧匠,費盡移山之力營建洛邑。洛邑建成之後,他登上邙山,看見城中街巷井然,又見洛水蜿蜒,繞城東去,內心十分喜悅。他下令文武百官到洛水邊集結,要舉行一項大型活動。這一大型活動就是依據殷人舊習,在春陽初上、寒氣未盡、乍暖還寒、容易得病之時,讓大家到洛水邊舉行「祓禊」活動,以防治疾病,祈望健康。

穀米的生日

  畲族的「三月三」真是別具一格,它是穀米的生日。在這天,畲族家家戶戶都吃傳統的烏米飯,村前村後都飄蕩著清香。

  為什麼畲族「三月三」是穀米的生日?並且一定要吃烏米飯?說來還有個故事。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三月,由於年前遭受蟲害,收成不好,再加上山主加租增稅,畲族人民家家斷糧。可惡的山主連谷種都搶走。畲族人民飽受飢餓之苦。可是,狼心狗肺的山主卻幸災樂禍,他們不但不借出谷種,反而放出惡狗,把前來求借的畲族人民咬傷。

  道教興起後,認為農曆三月三為西王母蟠桃會之日。拜西王母在全國普遍盛行,但其他地方也有祭其他神求子的風俗,如揚州拜三茅真君,又稱瞎子賽會。

  溫州則在農曆三月三供無常鬼,祈求健康,多生貴子。廈門有石獅會,成都有拋童子會。在拋童子會上,誰搶到童子,誰就能生子,故搶到童子的人被視為英雄。山東齊河不育婦女,在農曆三月三要去娘娘廟燒香叩拜,主持賜給一根紅線,求育者用紅線拴一個泥娃娃,象徵娘娘神賜子,生子後把泥娃娃放在牆洞內,每年的農曆三月三都要給娘娘神燒香上供。

  現在農曆三月三已經逐漸被淘汰了,但各地還有類似風俗,如安徽繁昌的接三姑娘、浙江麗水的龍子廟會、吉林永吉的龍王祭、浙江海寧的雙忠廟會等等。

  民間流傳的麥生日,就認為麥與人一樣有一種生育能力。農曆三月三在吉林有許多節日活動:一種是瞎子會,即盲人集會,選會首,共聚餐,實行自我保護;另一種是大神節,在此舉行薩滿出師會,並抬神出巡,此後作法時就可獨立跳神了。有的當天還要祭倉神,成為祭犁日,從此開始春耕活動。正因為如此,上巳節之後,人們就開始了農忙。

  「三月三、踏沙灘」是象山石浦鎮的一種民俗。關於它的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與生產勞動有關:當地農曆三月初三前後,地溫和水溫開始升高,淺海辣螺爭相爬上灘頭繁殖。當地人便在這個季節去沙灘拾螺,由此產生「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

  如今,雖然灘頭資源逐漸枯竭,當地老人仍耐不住在這個日子帶著晚輩趕沙灘,重溫昔日拾螺的場面。「三月三、踏沙灘」的勞動場景,也逐漸形成一個全新意的民俗文化活動。

說法四:【愛情節】

  「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稱「愛情節」。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賀新生、讚美生活和歌頌英雄、歌頌愛情的傳統佳節。因在農曆三月三日歡慶,故稱「三月三」。

  由來:「三月三」是黎族苗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稱「愛情節」。這是黎族苗族人民悼念祖先、慶賀新生、讚美生活和歌頌英雄、歌頌愛情的傳統佳節。因在農曆三月三日歡慶,故稱「三月三」。

  關於黎族「三月三」的傳說,據說遠古時代,人類遭受大洪災,一對男女躲進葫蘆瓜裡,隨洪水漂流到寥無人煙的海南島。為了繁衍人類,在三月三日那一天,倆人對歌表衷情結成夫妻,繁衍了黎族的後代。黎族後人每逢三月三日都以各種方式紀念始祖的美滿婚姻和繁衍黎族的功績。

  「三月三」也是苗族人民紀念先祖的傳統節日。據苗族古歌中傳說,在遠古時候,有五位苗族祖先(姓鄧、盤、李、趙、蔣)遠渡重洋來到海南島。他們在過海途中約定:到岸後,各走一方,各自為生,但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要相逢一次。後來,遵照祖先的囑咐,每年三月三,苗族人民都要團聚在一起,以紀念自己的祖先。

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黎語音譯,「三月三」的意思。黎族民產傳統節日。流行於海南島黎族地區。每年農曆三月袥初三舉行。黎族為紀念先人傳家接代,每年祭拜,相沿成俗。後發展為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打獵豐收的節日。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峰,吹起鼻簫誘捕它。

  說起三月三,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相傳遠古的時候,洪水泛濫,淹沒了平原和山嶺,吞沒了大地的一切。只剩下兄妹兩人——天妃和觀音,他們抱住了葫蘆瓢,在滔天的洪水中到處漂泊。兄妹倆決定分頭去尋找親人。臨走前,兩人約定每年三月三回到燕窩嶺相會。他們走遍了天涯海角,到處都見不到人跡。哥哥找不到女郎配偶,妹妹找不到男子成親。在一年的三月三,兄妹倆就在燕窩嶺下結成夫妻,生男育女。

  每年三月三日,正是山花爛漫時,觀音和天妃便率領著子孫們一起載歌載舞,迎接春天的到來。後來,不知過了多久,天妃和觀音便死在山洞裡,化成了觀音石,黎家子孫後代為了紀念天妃和觀音,把山洞取名為娘母洞。

  從此,三月三也就成了青年男女定情的日子。

  習俗:節日前半個月,各村寨男子相邀上山狩獵,並把獵獲物集中醃製風乾,待到過節時使用。過節時,各寨老主持祭拜儀式。未婚男女帶上糯米甜酒和粽子到野外,對歌說情。其餘的人到河邊打魚、做飯,邊吃邊喝,歡度節日。入夜,人們圍坐在篝火旁,舉行蕩鞦韆、鑽火圈、摔跤、跳舞等娛樂活動。

  海南黎苗族傳統節日三月三,除了有豐富的文娛活動,期間還有全牛、魚茶、山蘭酒、竹筒飯、三色飯等三月三黎苗族傳統美食品嘗。

說法五:【歌圩節】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為最隆重。

  由來:關於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有人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也有人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來源:中國食品科技網)

相關焦點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及三月三習俗
    三月三也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廣西法定假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每年農曆「三月三」將成為廣西公眾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
  • 三月三全廣西人都放假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節日?
    最近有很多網友跟我說,三月三他們放五天假,問我三月三要不要去廣西玩?一些在廣西打工或上學的朋友也跟我說他們三月三準備放五天小長假,計劃著各種旅遊,找我來要旅遊攻略。三月三的確是去旅遊的好時機,廣西人不會撞上全國假期的景點旺季,可以更好地旅遊欣賞風景,聽得我非常羨慕。放五天的假期,比五一小假期都要多,三月三到底是廣西人的什麼節日呢?為什麼放的比五一更多呢?原來農曆三月三是壯族民族的傳統節日,而作為壯族人主要居住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月三成為了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的假期。
  • 【淚奔】今年「三月三」+清明節連放6天假?!點進來你就知道了!
    閱讀量瞬間就爆炸了!有很多小蘋果在後臺向主播求證!↓↓↓真的連放6天假嗎?這麼爽?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官網裡,並沒有發布有類似的有關「三月三」放假的通知。致電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得到的消息是:目前還沒有接到關於「三月三」放假的通知,根據往年的習慣,一般是「三月三」將近時發相關放假的通知。
  • 廣西民族節日三月三,一般會有什麼活動?
    廣西壯族三月三四. 廣西農曆「三月三」傳統節日,有什麼活動:1.農曆「三月三」,廣西全自治區放假三天:農曆「三月三」傳統節日在廣西,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12個世居民族,又稱其為「三月三歌節」、 「壯族三月三」。廣西在對待農曆「三月三」 傳統節日(「三月三歌節」 、 「壯族三月三」)上的重視,是非常的實實在在,一點也不玩虛的。首先就是農曆「三月三」期間,廣西全自治區放假三天,以作祝賀。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這個春天裡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  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  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
  • 三月三出生的人是天胎嗎?這種說法有什麼講究
    三月三出生的人是天胎嗎?  天胎是鬼節出生的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民間傳說這天百鬼放假,可以上陽間放鬆放鬆。農曆十四的半夜鬼門開,一直到農曆十五的半夜關,所有的鬼必須在鬼門關閉之前返回陰間,否則就滯留陽間成為孤魂野鬼。在這一天,陽間遊魂增多,人們夜間不能啼哭,不能吹哨,否則就易引來百鬼。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
    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三月三,吃雞蛋」的順口溜。2020年農曆三月三是陽曆3月26日星期四,也就是今天。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一、三月三是什麼節日?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 三月三+清明=連放6天假?別開心得太早了!
    最近有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說:廣西三月三和清明連放6天!看到這個消息的人精神一振:哇哦!真的嗎!這麼幸福?等等,大家還是別開心得太早了!春節過後回來上班已經幾天了有人在為多長的幾斤肉煩惱而有人已經在期待最近的清明假期了最近,有些公眾號發布消息說今年廣西三月三和清明節連放6天!
  • 廣西壯族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三月三節日習俗、由來簡介
    「三月三」即將到來(2018廣西三月三放假時間安排),說到「三月三」習俗,對歌、吃五色糯米飯已被大夥熟知,可你還知道在這個節日有哪些有趣的節日習俗嗎?廣西各地過「三月三」的方式是怎樣的?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廣西民俗專家,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2018三月三廣西各地、南寧節日活動時間地點及精彩看點
    今年「壯族三月三」假期,武鳴又是南寧友仔友女出遊的人氣之選,4月18日「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將舉行開幕儀式  2018廣西三月三有什麼活動原生態音樂劇《壯源》首演  時間:4月14日  地點: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  結合壯族的原生態山歌、民俗舞蹈
  •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4-03 06: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 2021放假時間定了!超強拼假攻略來了 →
    2020年11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21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一、元旦:2021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 歷史上農曆三月有很多節日,一般人只知道一個。這是為何
    農曆的三月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一年之計在於春,古往今來人們都比較注重春季,它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關於農曆三月的傳統節日,你都知道有哪些呢?好了,小編接下來就和大家聊一聊農曆三月到底都有哪些傳統節日,這些節日的習俗又都有哪些?
  • 三月三是傳統節日上巳節,還知道是什麼節日,有何由來和習俗?
    《漫談日常生活文化》系列之傳統節日文化第6回庚子年農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稱為上巳節。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今天還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和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你知道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明年放假安排出爐!五一連休5天 2021年放假安排元旦春節放假時間
    2021年放假安排已出爐,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分別可以休3天、7天、3天、5天、3天、3天、7天。這麼多假期,你想好怎麼安排明年的休假計劃了嗎?2021年放假時間安排出爐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一、元旦:2021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 三月三——你恰雞蛋了嗎?
    上巳節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農曆三月初三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老人們說,吃了可以一年當中腰腿不疼、頭不疼。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漢人迎接祖先靈魂的日子,用吃雞蛋的方式紀念祖先,並希望沾點靈氣。三月初三放風箏江南人民自古就有清明放風箏的習俗。
  • 清明撞上三月三避邪流言猛傳 桃罐頭紅布熱銷
    本報記者 朱開雲 攝  本報訊 (記者朱開雲)紅布衝喜,「桃」離晦氣,由於諧音,在清明節到來前夕,紅布和桃罐頭開始熱銷。近日,多位老家東北的年輕人接到家鄉親人的電話,被告知今年三月三與清明撞在一起,不吉利,老家盛傳吃桃罐頭、枕紅布可避邪。專家認為,該傳言帶有迷信色彩,是對節氣和民俗的誤解,市民勿信謠言。
  • 2017年節假日放假安排
    2016年12月22日 08:05據《勞動報》報導,2017年放假安排已經出爐,不少市民想了解,明年節假日如果加班的話,哪些會獲得雙倍工資,哪些會獲得三倍工資呢?- 重慶市2017年放假安排出爐 可以安排旅遊計劃了 新華網重慶站 2016年12月15日 08:47今天,重慶市政府發布了我市 2017年部分 節假日安排的通知,我市 2017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 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 安排如下: 一、元旦:1...
  • 三月三下冰雹,對農民意味著什麼?
    三月三那天,我們膠東地區雖然沒有下冰雹,但是風力卻不少。本來這些日子一直風和日麗,溫度都到了二十多度了,忽然氣溫驟降,而且還滴了幾滴雨點。看到朋友圈有人發了圖片,路邊有刮到了的樹木,可見這春風得意的很肆虐。
  • 南寧小學生寫信邀臺灣學生「雲」上共度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三年過去了,又到了壯族傳統節日『三月三』,雖然今年因為疫情我們不能相聚,我們真誠地邀請你們在線和我們共慶佳節。」廣西南寧市桂雅路小學桂花校區六(8)班學生吳泓潤近日寫信邀請臺灣學生在線共度壯族佳節。劉語桐在給同學蘇鵬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