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農曆三月有很多節日,一般人只知道一個。這是為何

2020-12-22 淺談歷史風雲

農曆的三月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一年之計在於春,古往今來人們都比較注重春季,它是個萬物復甦的季節。關於農曆三月的傳統節日,你都知道有哪些呢?好了,小編接下來就和大家聊一聊農曆三月到底都有哪些傳統節日,這些節日的習俗又都有哪些?或許你只知道其中的一個而已,我們從時間的順序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這些節日。

人們穿漢服慶祝中國的傳統節日

一般農曆三月份過得最早的節日就是上巳節,它的節期是農曆三月三。這個節日據說起源於上古時期,有說是為了沐浴驅邪,有說是為了通過男女共同沐浴而獲得生育,以達到繁殖的目的。還有一種說法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人們為了紀念黃帝而舉辦隆重的慶祝儀式,逐漸就形成了上巳節,總之,眾說紛紜,我們也不知道到底哪個才是最可靠的。魏晉時期以前,上巳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祓禊,也就是人們集體相約到河邊沐浴。魏晉以後則增加了很多的內容,如水邊宴飲和郊外春遊等等。這個節日當時主要是在皇室貴族 、政府官員和文人雅士中盛行。直到唐朝時期才得到廣泛的普及盛行,成為最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到宋朝以後就慢慢銷聲匿跡了。

人們在河邊舉辦上巳節相關活動

第二個傳統節日是寒食節,寒食節一般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沒有固定時間,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據說寒食節起源於春秋時期重耳與介子推的故事,當年重耳逃亡在外,由於缺少糧食,所以餓昏了。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只能從自己身上割下一塊肉烤熟了給他吃,從而獲救。重耳當上晉文公以後封賞了與他共患難的大臣,唯獨忘了介子推,當他被人提醒想賞介子推時,卻發現介子推已經歸隱於綿山。晉文公讓人上山尋找他卻不見蹤跡,無奈只能放火燒山逼介子推出來,介子推和母親直到被燒死也不願出山。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並且表示哀悼,就把放火燒山這天定為寒食節。這天人們只許吃寒食,禁止煙火。

寒食節吃寒食

第三個則是清明節,清明節由來的歷史和寒食節相關 。介子推去世後的第二年,晉文公就和大臣們一起去徒步綿山上祭拜介子推,當他們到介子推墓前時,卻發現去年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墓旁被燒死的那棵柳樹竟然神奇般的長出了新芽,晉文公感到十分驚奇,於是把這棵柳樹命名為「清明柳」,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掃墓踏青

但隨著歷史的發展,上巳節和寒食節卻慢慢為人們所淡忘了,而清明節卻非常的深入人心,一直流傳至今。之所最上面的兩個節日人們都很少過了,是因為他們的相關習俗和清明節是非常相似的,且意義不如清明節大,所以很多習俗都被併入清明節了。所以現在一般人都只知道清明節,卻不太知道上巳節和寒食節。

相關焦點

  • 三月三全廣西人都放假了,這到底是一個什麼節日?
    最近有很多網友跟我說,三月三他們放五天假,問我三月三要不要去廣西玩?一些在廣西打工或上學的朋友也跟我說他們三月三準備放五天小長假,計劃著各種旅遊,找我來要旅遊攻略。三月三的確是去旅遊的好時機,廣西人不會撞上全國假期的景點旺季,可以更好地旅遊欣賞風景,聽得我非常羨慕。放五天的假期,比五一小假期都要多,三月三到底是廣西人的什麼節日呢?為什麼放的比五一更多呢?原來農曆三月三是壯族民族的傳統節日,而作為壯族人主要居住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月三成為了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的假期。
  • 三月三是傳統節日上巳節,還知道是什麼節日,有何由來和習俗?
    《漫談日常生活文化》系列之傳統節日文化第6回庚子年農曆三月初三,在古代被稱為上巳節。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今天還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和傳統的中國情人節,你知道節日的由來和習俗嗎?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廣西民族節日三月三,一般會有什麼活動?
    在中國除了漢族過農曆「三月三」外,還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也是過農曆「三月三」的。對於漢族來說,農曆「三月三」大有來歷,相傳農曆「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在古代農曆「三月三」稱上巳(sì)節,就是一個專門紀念黃帝的節日。而黃帝,又是中國炎黃子孫的老祖宗。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 農曆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2017廣西壯族三月三放假時間及三月三習俗
    三月三也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壯族人稱「窩埠坡」或「窩坡」,原意為到垌外、田間去唱歌,所以也稱「歌圩節」也有稱是為紀念劉三姐,因此也叫「歌仙會」。  廣西法定假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上獲悉:每年農曆「三月三」將成為廣西公眾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
    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此外,民間還流傳著「三月三,吃雞蛋」的順口溜。2020年農曆三月三是陽曆3月26日星期四,也就是今天。那麼,三月三是什麼節日?有哪些風俗習慣?一、三月三是什麼節日?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又稱「修鍥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黃帝的誕辰,也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 公曆三月八日,農曆二月十五是個無比殊勝的節日。有四個節日相融
    《漫談傳統節日文化》系列第8回,《漫談品禪》系列第15回,《漫談論道》系列第6回今天是農曆庚子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二〇二零年三月八日,今天是無比殊勝的日子,無論是在傳統民俗節日,是佛教,在道教,還是在國際上,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三月三的傳統風俗習慣吃什麼食物
    又到一年一度的農曆三月三,這個春天裡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的腦海中,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記憶,也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傳統節日串連而成。  在神州大地上,關於「三月三」這個節日,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有著多彩紛呈的展現形式。  漢族將「三月三」稱為上巳節,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
  • 清明節三月三放假時間出爐 三月三是什麼節日(附拼假)
    節日起源於黃帝誕辰,三月三的意義在於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緬懷始祖功德。這是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節日,其他地方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有些羨慕嫉妒恨呢?  不同地區對於「三月三」的定義是不同的,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說法。 說法一:【上巳節】  上巳節的由來已久: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
  • 農曆三月初三,恭祝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軒轅黃帝聖誕! 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 這些傳統節日,你可能不知道!
    這些傳統節日,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像聖誕節這樣的西方節日我們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傳統節日這些中國的傳統節日乃至習俗不僅僅是一個文化符號更是一種儀式感人們在同一個時刻做著同樣的事情體會著同樣的情感
  • 三月三出生的人是天胎嗎?這種說法有什麼講究
    三月三出生的人是天胎嗎?  天胎是鬼節出生的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鬼節,民間傳說這天百鬼放假,可以上陽間放鬆放鬆。農曆十四的半夜鬼門開,一直到農曆十五的半夜關,所有的鬼必須在鬼門關閉之前返回陰間,否則就滯留陽間成為孤魂野鬼。在這一天,陽間遊魂增多,人們夜間不能啼哭,不能吹哨,否則就易引來百鬼。
  • 在荊楚地區農村,農曆三月初三;有用「地米菜」煮雞蛋的風俗
    是一種長得翠綠翠綠的,有白白的根須,開著星星點點的小白花的野生植物。野生地米菜有全國性分布比較廣泛,田園間、路邊、荒地、河灘、林下、山坡隨處可見。地米菜營養豐富,風味獨特。人工培育後新鮮的地米菜嫩葉和嫩莖更加美味,一般用來清炒,還可以用來包餃子,做湯等。
  • 端午為何成為四大節日,習俗蘊含有哪些智慧,對今人又有哪些啟發
    我們知道端午節起初只是時令節日,跟其他的節日諸如二月二春龍節(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一樣,端午節也是跟夏至的時節有關。而中國關於氣節的節日曾經有很多,其中大部分現在都已經成了農曆上的一個標籤,不再有節日的象徵,甚至有些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 上巳節:國人最詩意的節日
    三月三,生軒轅上巳節是紀念黃帝的節日也叫春浴日,女兒節也是最古老的情人節後演變為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李清照就寫有《蝶戀花·上巳召親族》:永夜懨懨歡意少。一般男性除了像秦少遊這樣的敏感者除外,是只會覺得滿目依然繁華的——就像李清照筆下的那個捲簾的侍女,認為「海棠依舊」。其實呢,梅花謝了,迎春謝了,木蘭謝了,櫻桃謝了,桃李和海棠,也正在繁華中漸漸轉換成衰敗,一如李清照所說的「綠肥紅瘦」。這是最後的花季,匆匆啊,珍惜啊。
  • 2018三月三廣西各地、南寧節日活動時間地點及精彩看點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活動廣西各地過「三月三」都有自己的特色:武鳴當地會舉行特別的民俗儀式,如果想感受壯族過「三月三」的特色儀式和慶祝方式,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柳州的魚峰歌圩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逢節假日,魚峰山下、小龍潭邊、人民廣場上,都有民間歌手自髮結伴對唱山歌,並吸引了大批圍觀者的加入,場面歡騰而熱鬧,不少古老的山歌也因為該歌圩的存在而得以保留和傳承。三江侗族的搶花炮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開始組織搶花炮。
  • 三月世界各國節日一覽表,記得營銷哦!
    亦稱偶人節、上巳、桃花節,是日本民間五大節日之一。本來在農曆的三月三日,明治維新後改為西曆三月三日。習俗:家中有女兒者均於當天裝飾小偶人,供奉菱形粘糕、桃花,以示祝賀並祈求女兒幸福。在不同的地區,慶祝的重點有所不同,從普通的慶祝對女性的尊重、欣賞和愛意到慶祝女性在經濟、政治及社會領域的成就,這個節日眾多國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 《小劉知特產》之屬於壯族的節日
    嗨,大家好啊,這裡是中國特產品牌公眾評選活動組委會,我是集美麗與智慧於一身的冥王星星主小劉,關於特產,只有不知道小劉的,沒有小劉不知道的。特產是某些地方特有或特別著名的產品,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或歷史,在這裡小劉給介紹一下特產的文化歷史傳說,這期我們的主角是屬於壯族的節日。
  • 歷史上的女媧造人,人類真的是女媧粘土造人嗎?
    本文編輯來自歷史的天空:相傳女媧在補天之後,開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計,終而成一碩石,女媧將其立於西天靈河畔。此石因其始於天地初開,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通。不知過了幾載春秋,只聽天際一聲巨響,一石直插宵,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 三月三煮雞蛋都知道,但其中的意思沒幾人明白,答案來了!
    三月三煮雞蛋都知道,但其中的意思沒幾人明白,答案來了!時間:2020-03-26 09: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月三煮雞蛋都知道,但其中的意思沒幾人明白,答案來了!
  • 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中國節日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對其他國家的節日感興趣,大概是因為不一樣的節日習俗吧。其實中國古代有許多傳統節日,習俗也非常有趣,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被人遺忘的有趣節日:正月初七:人日節正月初七為人節,源於古代漢族神話。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