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壯族三月三」假期,武鳴又是南寧友仔友女出遊的人氣之選,4月18日「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將舉行開幕儀式
2018廣西三月三有什麼活動
原生態音樂劇《壯源》首演
時間:4月14日
地點:廣西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
結合壯族的原生態山歌、民俗舞蹈,配以現代「NEW AGE」世界音樂包裝形式,打造一臺「原生態+世界音樂+民俗+兒童合唱+現代舞蹈」音樂劇。
「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暨體育廟會南寧主會場活動
時間:4月17日
地點:武鳴區
包括2018年「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暨體育廟會南寧主會場活動開幕式,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展演。
南寧市「壯族三月三」綜合文化活動
時間:4月18日
地點:南寧民歌湖
設置「多姿民族·多彩文化」匯演、三月三風情體驗、地方特色非遺展演、創意市集體驗等活動板塊。
2018年中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
時間:4月16-20日
地點:武鳴區
舉行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壯鄉歡歌》文藝演出、「壯鄉歌海」、千人武術、千人壯歌舞、千人竹竿舞展演、第十屆廣西歌王大賽——「靈水歌圩」對歌盛會、駱越祖母王祭祀大典等。
「壯族三月三」民間體育賽事活動
時間:4月17日至20日
地點:南寧市各縣區、各開發區
開展舞龍、拋繡球、搶花炮大賽,舉辦第32屆武術散打擂臺賽、千人武術展演、鬥雞鬥鳥活動、民間「腳鬥士」爭霸賽、獅王爭霸賽、摩託車越野賽等活動。
「壯族三月三」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系列活動
時間:「壯族三月三」期間
地點:各縣區,各有關學校、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
開展民族團結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各示範單位開展唱山歌、歌舞表演、民族特色美食品嘗、民族體育競賽等活動。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活動
廣西各地過「三月三」都有自己的特色:
武鳴當地會舉行特別的民俗儀式,如果想感受壯族過「三月三」的特色儀式和慶祝方式,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柳州的魚峰歌圩歷史悠久,自唐代以來,每逢節假日,魚峰山下、小龍潭邊、人民廣場上,都有民間歌手自髮結伴對唱山歌,並吸引了大批圍觀者的加入,場面歡騰而熱鬧,不少古老的山歌也因為該歌圩的存在而得以保留和傳承。
三江侗族的搶花炮也有上百年的歷史,每年的「三月三」一到,各村寨便開始組織搶花炮。花炮是用紅布(或紅綢)纏繞的小鐵環,將其置於鐵炮頂端,然後點燃放炮,小鐵環衝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預定人員即奮力爭搶,奪到花炮並送到指定地點為優勝。搶到花炮的人相當於搶到了「頭彩」,寓意著吉利幸福,獲勝者還可獲得豬、羊、紅蛋、酒和鏡屏等獎勵;花炮分頭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還有四炮、五炮,搶花炮僅限於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組隊,也可跨村寨自由組隊。
靖西、德保、那坡等地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為主。在「三月三」當天,這幾個地方的人會起個大早,帶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墳,到了中午,會選擇在某一個祖墳前聚餐,「這種聚餐的方式是很融洽的,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和家族感。
三月三的小知識:
三月三的傳說歷史故事及節日由來 廣西壯族4個經典傳說
廣西壯族三月三吃什麼食物:10種傳統美食+節日特色小吃
其他民族三月三的習俗活動
漢族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漢族,有吃地(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當天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為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
侗族
侗家傳說,古時侗家的原始屬地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為插秧節。但有一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只好逃荒到報京一帶,為了吸取過去的教訓,每到三月初三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並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侗族,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清晨,姑娘們到菜園採來半籃蔬菜,洗淨,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樹下,等在那裡的小夥子們伺機向意中人討籃,得到者便與姑娘約定還籃日期,屆時回贈水果與布料。從前有對青年男女相愛,而女方媽媽將她許給一富商,定於三月初四出嫁。初三這天,相愛的這對情侶在莫嘎樹下,悲憤欲絕,跳潭殉情。為紀念他倆,每年三月三,當地青年便來到這裡吹笙對歌,掙脫了包辦婚姻的枷鎖。
苗族
「三月三」又稱「挑蔥節」,是從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戀愛節日演化而來,據傳每到三月三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蔥為名匯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親相愛,邊挖野蔥邊說話邊唱苗歌,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這一天苗族姑娘穿著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小夥子們也等著這一天,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和她們對歌,如果相互喜歡的話,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會散了之後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瑤族
「三月三」又名「乾巴節」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守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並且烤成乾巴帶回家裡。婦女們上山採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後染成紅、黃、藍、紫四種顏色的糯米飯用於敬獻盤古,年復一年,一直傳到今天。
瑤族,也以三月三為歌節,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還唱訴苦歌和謝仙歌,但很少唱情歌。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類的。
布依族
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一帶布依族將「三月三」又叫「祭地蠶」。這一帶的布依族為了保護農作物,爭取獲得豐收,於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用炒包穀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裡的禾苗,讓五穀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並把包穀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壩王河一帶,因氣溫較低,此時楓葉尚小,未能著色,以三月十三日為「楓葉節」。節日這天,人們到山野踏青遊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吃。青年們到山坡上吹木葉、唱山歌。如遇上稱心如意的對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達旦地對歌。臨別時,主人家用芭蕉葉包著花糯米飯和雞腿肉分送歌手,作為節日的禮物。
畲族
以三月三為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在畲族民眾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裡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
相傳在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領各族人民起義,在一次戰鬥中被困在山上。由於沒有糧草,起義軍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他們靠吃一種叫「烏稔子」的野果充飢,堅持了幾個月,在次年的「三月三」衝出包圍,反敗為勝。為了紀念這些畲族英雄,以後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就吃「烏米飯」作為紀念。「三月三」前後是春耕,所以吃「烏米飯」也有禱祝豐年之意。
黎族
三月三,是黎族傳統的郊遊節。相傳洪水時期,天妃和觀音兄妹,飄泊在五指山區,倖免於難。為了傳宗接代,妹妹臉刺花紋,使兄認不出來,配成夫妻,生兒育女,刀耕火種,使五指山富饒起來。此後,每年三月三,黎族青年便帶上竹筒香飯,手打花傘,來到五指山上,迎接春天。
每逢「三月三」,各村寨的黎族同胞聚會於曠野上,挑著山蘭米酒,帶上竹筒飯,舉行打粉槍、射箭比賽以及中老年黎族男女吟歌對唱、跳竹竿舞等特色濃鬱的民俗民風活動。屆時,還可以看到青年男女成雙成對進行「山戀」這一獨特的戀愛方式。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為媒,以踩腳定親。
土族傳統節日雞蛋會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裡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穀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群眾還隨身攜帶許多熟雞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
2018廣西三月三活動推薦
2018廣西南寧三月三有哪些活動:時間+地點+門票+交通
2018三月三南寧金沙湖旅遊節好玩嗎?舉辦時間地點+門票
原標題:2018廣西三月三各地活動一覽表(時間+地點+活動)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