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貧困地區通路、通電、通水:生活更便利 脫貧有信心

2020-12-22 長壽賀州

他爸半夜胃出血,10來個人把竹椅當作轎子,扛著走了8個小時山路,才把他抬到山外有水泥路的村子,然後再用小車拉到鎮上的衛生院。平桂區鵝塘鎮大明村貧困戶趙春慶的經歷令人唏噓。

圖為平桂區鵝塘鎮大明村硬化路面。

「現在農用車就能開進山,農產品不用人工挑下山,成本降低了,產業發展了,種1畝姜就有1萬元收入。」大明村貧困戶趙石勝說。這幾年,在黨和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大明村的水泥道路修好了,多年的貧困死結也迎刃而解。

大明村的交通變化只是賀州市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的一個縮影。這幾年,在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賀州市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確保全面實現通路、通電、通水,給當地群眾帶來生活的便利和脫貧的信心。

路通了,打開增收門

每年9月,平桂區沙田鎮新民村村民馮亞養就會在田裡忙著收割茭白。

「現在水泥路一直通到鎮上,上午採摘茭白,我兒子中午騎著摩託車送出去,下午就可以交到市區的收購商手中。」馮亞養說,因為種植茭白,他不僅在2019年底脫了貧,還建起了一棟兩層的新房子。

新民村是自治區認定的深度貧困村,是賀州市6個土瑤村之一。該村地處大桂山腹地,從村委到鎮上有17公裡的路程,大部分都是險峻陡峭、彎急路窄的環山公路。路不通,成了新民村村民脫貧的「攔路虎」。

「沒有路,我們出行購買生活物資都困難,更別說把農產品銷售到外面。」馮亞養說,茭白要當天割當天送才新鮮,路不通時,他們壓根不敢種植茭白。

一直以來,賀州市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民心工程來抓,著力暢通農村公路「毛細血管」。賀州市積極規劃項目、籌措資金,兩年間就解決了新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並初步完成鄉村特色遊的硬體規劃。今年9月,新民村8個自然村屯道路全部實現水泥硬化,總長約80公裡。

路通了,新民村茭白種植的人也多了,村民脫貧有了希望。「從剛剛開始的幾十畝到現在的幾百畝,村裡的茭白種植戶也從30戶發展到100多戶。」新民村村支書趙進文說,僅2019年,新民村種植茭白達到900畝,年產約160萬公斤,實現年產值800多萬元。

「十三五」以來,賀州市先後實施路網項目32項,總裡程608.1公裡,實施一、二級公路209.8公裡;建設了屯級道路3250條3360.132公裡;積極推動交通項目向進村入戶傾斜,基本形成安全通暢、便捷高效的農村路網,提前實現707個建制村通水泥(瀝青)路、通客車目標,實現歷史性的突破,村民出行難問題得到了根本性解決。

電通了,鄉村更宜居

按下開關,電燈長亮。這個簡單的場景,卻在昭平縣富羅鎮砂子村村民邱展初的腦海裡醞釀多年:他一直盼望有盞不會熄滅的電燈。

今年8月,邱展初的心願實現了。

砂子村地處大山腹地,位置偏遠,是「十三五」貧困村,也是賀州市9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此前,村裡架設的電線非常簡陋,電壓很不穩定。村民不僅使用家電不方便,適逢風雨交加的天氣,還經常斷電。不必用電瓶和蠟燭來應付漫漫黑夜,是砂子村邱展初等649戶人家的共同願望。

「因為用電難,生活不便,很多人都離開村子到外地打工謀生。」砂子村駐村第一書記古仲皓表示,村子要想發展,留住人,解決供電問題刻不容緩。

為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砂子村駐村工作隊和幫扶人積極協助砂子村電網改造工作。今年初,經過多方籌備,砂子村開始了農村電網改造。截至8月,全村649戶的電網改造工作順利完成。

電網改造完成,砂子村又爭取到了項目資金和經費150萬元,投入村裡的路燈建設。截至9月,800餘盞太陽能路燈全部安裝到位,各家各戶的燈光被串了起來,點成線,線變面。砂子村實現了村屯照明全覆蓋。

通了電,有了燈,生活就方便了。隨著村裡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很多在外討生活的村民陸續回到村裡。在外謀生活的的邱華雄回到家重做養蜂人。「我現在養了300箱蜜蜂,冬蜜每斤能賣60元,春蜜能賣20元,今年還有6750元的產業獎補,日子肯定一天天好。」邱華雄說。

圖為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洞口村委山口配電臺區電錶安裝現場。

僅2019年,賀州市就投入12133.12萬元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項目,共建設變電站13座、配電變壓器110臺,完成一戶一表79854戶。如今,賀州市偏遠貧困地區基本實現大網電延伸覆蓋,用電難已經成為歷史。

水通了,甜到心坎裡

中午,正是用水的高峰期,這個時段,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準備午餐。記者來到富川瑤族自治縣葛坡鎮林桂村村民李傳後家裡看到,他正在洗米煮飯。譁譁的水流聲,在李傳後聽來,特別悅耳。

圖為平桂區公會鎮大姚村人飲工程。

「以前,村裡沒有自來水,村民不是到山上取水就是在村裡的老井打水,非常辛苦。現在,水管直接拉到家裡,洗澡洗衣服都用得舒心。」李傳後一邊扭開水龍頭一邊高興地說。

林桂村也是賀州市「十三五」期間的深度貧困村。曾經,因為缺水,村民們每天等水、挑水,苦了不少年頭。「以前有朋友來家裡玩耍,我都不好意思請人家喝水。」林桂村村委主任李傳榮說。

飲水安全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中的重要指標之一。賀州市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集中力量保障農村人口飲水安全,著力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基礎設施,推進自來水沉澱濾池、蓄水池、管網新建、改造工作,讓貧困地區群眾喝上安全水、用上放心水。

「為了徹底解決林桂村和馬坪村村民的飲水問題,我們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大力實施飲用水提質工程,項目於2019年開始投入使用,有效滿足了林桂村和馬坪村村民的飲水。」葛坡鎮黨委書記白錫健說。

圖為鐘山縣鐘山鎮烏東村委蝦井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

近年來,賀州市全力打通貧困群眾飲水安全「最後一公裡」,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潔淨水,為脫貧攻堅提供強力保障。2016年以來,賀州市共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734處,籌措資金4.85億元,鞏固提升受益人口62.01萬人;「戶、村、縣」「有安全飲水」指標均100%達標,農村集中供水率達89.85%,自來水普及率達85.63%。

目前,賀州市已初步建成較為完整的農村供水工程體系,供水保證率得到較大程度提高。

記者:吳顯燁

編輯校對:鄒金珊

審核:黃月新

總監製:唐正軍

相關焦點

  • 新疆深度貧困地區通路、通電、通水—— 生活更便利 脫貧底氣足
    60多歲的布威海力且姆·阿卜拉,家在和田地區皮山縣喬達鄉阿亞格喬達村。去年底,他突發心臟病,很快就被送到了和田市醫院。「要是擱在過去,沒三四個小時根本到不了。」布威海力且姆的感受,只是新疆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新疆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確保全面實現通路、通電、通水,給當地群眾帶去生活的便利和脫貧的希望。
  • 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隔山隔水隔不斷賀州這個村的脫貧路
    沿著平坦的水泥路一路向前,路的盡頭,伴隨著蜜蜂"嗡嗡"聲,賀州市昭平縣五將鎮平水村脫貧戶邱遠明正站在山坡上,逐一查看蜂箱情況,臉上笑意不止:「去年冬天,我賣冬蜜掙了3萬多元。今年收成預計也不錯,甜蜜的生活越過越有勁兒。」
  • 青川: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讓群眾更有幸福感
    交通便利了,家家戶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青川縣涼水鎮曙光村邱守帆說,這幾年,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曙光村的水泥道路修好了,多年的貧困死結也迎刃而解。曙光村的變化只是青川縣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推進中,青川縣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確保全面實現通路、通電、通水,給當地群眾帶來生活的便利和脫貧致富的信心。
  • 市人大代表、市經協辦主任陳慧貞:完全有信心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脫貧...
    特別今年要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報告也專門提到要全面完成精準脫貧攻堅戰任務,體現出市委、市政府把中央、省委交給東莞的對口幫扶和精準脫貧工作任務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擔當去全面落實好。」11日,市人大代表、市經協辦主任陳慧貞在參加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聆聽政府工作報告後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完全有信心克服疫情影響,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 今天,椒江100%恢復通電、通水、通訊、通路!
    8月12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下一步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會議強調要抓緊恢復群眾正常生活,儘快恢復通電、通水、通訊、通路。通電椒江全區電力全線搶通受影響的10.8萬戶居民全部恢復用電沒電就會沒水,沒通電的道路也會造成通行受影響。通電成為「四通」中最核心的決戰。
  • 災後四天 溫州受災地區全面實現通電通信通水通路
    「路通了!」8月14日上午11點半,在經歷4天中斷後,樂清市淡溪鎮淡下線道路終於通車了,而這也是溫州災區最後一條中斷的道路。至此,經過4天不間斷搶修,溫州災後全面實現通電、通信、通水、通路。超強颱風「利奇馬」重創災區的基礎設施,樂清、永嘉等多地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損失嚴重。
  • 賀州:鄉村煥新顏 居民展笑顏
    2019年9月起,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在岔山村委投入117.97萬元,對該村配電網重新進行了規劃,既達到安全用電,又使岔山「網紅街」更美觀整潔。目前該村變壓器總容量達到600千伏安,徹底解決了村民用電「卡脖子」、電壓低的問題。富川朝東鎮岔山村油茶館老闆楊如雲說:「現在路、水、電都通了,讓我們在這裡做生意更加放心,現在我一年也能夠賺得到幾十萬也算非常好。」
  • 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
    譚召關 攝(中國減貧故事)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河池7月8日電 題: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我們這裡有個習俗,老人老了一般不挪床,更別說搬家了。為了讓時年已經90多歲的毛南族貧困老人譚運日搬家,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才做通他的工作,同意搬遷到交通便利、通水通電的新家。」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下塘村包村工作組成員譚茂汕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山路崎嶇,眾人抬著「轎子」途中休息多次。譚召關 攝譚運日生於1928年,原居住在下南鄉下塘村上眉屯。
  • 百度「好運中國年」啟動公益直播,助貧困地區農戶過個好年
    >2020年既是20年代的第一年,也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今年春節,百度除了繼續推出「好運中國年」活動為全國人民送上紅包和祝福外,還與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中國扶貧》雜誌社聯合主辦年度直播活動:助農年貨集——為愛購,愛更濃,通過直播的方式,助力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讓貧困地區人民也能過個好年。
  • 提振信心興產業 卯足幹勁戰脫貧
    箐口社區不僅貧困面大,而且貧困程度深,加之沒有集體經濟收入,多數群眾家庭生活比較困難。改變貧困現狀,成了箐口社區群眾最為迫切的願望。如何喚醒這個沉睡的山村,箐口社區有新規劃。2015年箐口社區結合中央提出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落實脫貧攻堅政策,聚焦群眾最迫切的需求,不斷完善基礎設施。
  • 獻禮脫貧攻堅收官年 南方電網三部微電影在昆開機
    據了解,三部微電影以近年來南方電網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過程中的真人真事改編,是南網人全力提升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群眾用電需求、用真情獻身脫貧攻堅事業的真實縮影。三部微電影預計於今年內與大眾見面。怒江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是全國及雲南省脫貧攻堅的重要戰場。
  • 三部電影情聚怒江 真實講述脫貧故事
    雲南電網全力提升怒江州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用電需求、扶貧幹部用真情獻身脫貧攻堅事業的真實故事,匯聚在三部脫貧攻堅微電影裡。通過講述一線電力工作者們用青春奉獻脫貧事業、用堅守詮釋責任擔當的感人事跡,展現了南方電網通過行業扶貧、教育扶貧等方式全力提升貧困地區供電能力、保障貧困地區群眾用電需求、幫助貧困地區群眾過上新生活的扶貧工作成果。
  • 新聞調查:決戰深度貧困
    馬得祥為村民們高興,更得替村民們操心接下來的事。脫貧攻堅,攻下來的都不再是難題。最難的事情,永遠在當下。2020年1月15日,晴,萬物更新。脫貧攻堅成效第三方評估組那裡傳來消息,康樂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不錯,這意味著離全縣摘帽又近了一大步。在這一個個大山深處的村落中,生活著世代貧窮困頓的人們,他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生不息。
  • 強交通、送文化、通電力,看九江如何在脫貧攻堅戰啃下「硬骨頭」
    聯:是指推進重點貧困地區深度貧困村公路路網的通聯。修水、都昌作為脫貧攻堅重點縣,在分別貫通大廣高速、九景高速的基礎上,對上爭資爭項修建了修平高速和都九高速,使修水、都昌兩縣對外通聯更便捷;同時,對24個深度貧困村開小灶、給支持,打通「斷頭路」「瓶頸路」,串聯帶動更多自然村,結束了深度貧困村「山裡山外兩重天」的交通困境。
  • 讓脫貧更有溫度更有質感 漵浦縣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的幾組鏡頭
    讓脫貧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漵浦縣高質量推進脫貧攻堅的幾組鏡頭漵浦瑤茶產業帶動群眾增收。小橫壠鄉羅豐村村民在村裡的扶貧車間就近上班。受惠國家扶貧政策,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門口。(本文圖片均由漵浦縣委宣傳部提供)觀音閣鎮農業種植基地。北鬥溪鎮沙坪村村民發展養殖業脫了貧。
  • 蓬勃生長的美麗生活——隴原大地上的脫貧故事
    長期艱苦生活養成的寡言少語性格一時難以改變,但王小勤飛上眉頭的一抹欣喜,藏也藏不住。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驢馱水變水自來、土路變硬化路、窮山窩變成了風景區……在隴原大地,「新顏」換「窮貌」的故事,講也講不完。
  • 彩雲之南揮別千年貧困
    針對「三區三州」的迪慶、怒江,深入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針對邊境一線,實施興邊富民工程改善沿邊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解決深度貧困問題是重中之重,雲南推動資源和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脫貧攻堅的「上甘嶺」,2014年貧困發生率達56.24%,許多村寨像託坪村一樣「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為此,怒江州在「十三五」期間實施近10萬貧困群眾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 貴州:號召社會組織積極支持「9+3」縣(區)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人民網貴陽5月15日電(孫遠桃) 為推進貴州省「9+3」縣(區)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工作取得實效,堅決打贏消滅絕對貧困的攻堅戰、收官戰、殲滅戰。5月15日,貴州省民政廳向全省性社會組織下發通知,要求積極支持「9+3」縣(區)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工作。
  • 聽金秀龍坪村村委幹部:承諾「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很快,羅香瑤泉生態魚的名聲不脛而走,其清甜細嫩的口感獲得了大家的認可,群眾也看到了脫貧增收的希望。村委積極爭取產業扶貧資金,購買魚苗免費贈送給群眾進行養殖。清水養魚面積從2015年的23畝發展到現在的98畝,有39戶貧困戶參與到清水魚養殖中來。
  • 脫貧攻堅看涼山:山高路未遠 水長業興旺
    作為深度貧困地區「三區三州」的一員,目前涼山州還有7個縣300個村整體沒有脫貧,是四川乃至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大道康莊——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走進四川涼山,看這裡的貧困戶如何「百米衝刺」,跑完戰貧最後一程;看已「摘帽」的鄉民如何穩中求進,邁向小康新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