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深度貧困地區通路、通電、通水—— 生活更便利 脫貧底氣足

2020-12-22 西部網

「是新修的高速公路救了我的命!」60多歲的布威海力且姆·阿卜拉,家在和田地區皮山縣喬達鄉阿亞格喬達村。去年底,他突發心臟病,很快就被送到了和田市醫院。「要是擱在過去,沒三四個小時根本到不了。」

布威海力且姆的感受,只是新疆深度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新疆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確保全面實現通路、通電、通水,給當地群眾帶去生活的便利和脫貧的希望。

路通了,打開增收門

「蘇來曼,又去市裡啊?」

「剛收了一批羊,抓緊時間去賣掉呀!」蘇來曼·麥合木提話音剛落,車已經駛出好遠。

阿亞格喬達村三面被沙漠環繞,土地沙化嚴重。過去,往城裡走只有一條沙土路,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蘇來曼腦子活、反應快,做牛羊生意是把好手,但只能在周邊鄉村做些小生意,路途稍遠的地方就去不了,一年到頭也賺不了多少錢。

去年7月底,和田至喀什的高速公路通車。出了阿亞格喬達村就能直接上高速公路,蘇來曼組織村裡十幾個人,收購牛羊去更遠的皮山縣、和田市以及喀什葉城縣等地交易,收入比原來增了幾倍。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駐阿亞格喬達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張國領感受頗深,「以前有駕照的村民都是去外面給別人開車,高速公路通車後村裡多了兩輛大巴車、4輛貨車,專門跑運輸。村民的生活方式變化也很大,年輕人辦婚禮都跑去市裡拍婚紗照。」

2019年,新疆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5萬餘公裡,所有鄉鎮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和客車。截至2019年底,新疆農村公路通車總裡程累計達13.31萬公裡(不含兵團),惠及900多萬農牧民,打開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通道。

電通了,眼界更開闊

喀什地區葉城縣西合休鄉中心小學,六年級的阿麗亞·吾買爾正盯著電腦屏幕。家住西合休鄉阿亞格卻普村,高山擋住了她看世界的腳步。上學後,老師的電腦幫她打開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過去,當地的光伏發電不穩定,天氣好的時候才能多看幾分鐘,阿麗亞總覺得不過癮。「現在不愁了,什麼時候用電都沒問題!打開電腦、電視,隨時可以接觸到山外面的世界。」

這源於新疆電力設施的不斷完善。2019年,投資2.9億元實施西合休輸變電工程,建設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各1座、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103公裡、10千伏線路2條。今年6月25日,西合休鄉正式接通大網電,徹底解決了用電難題。

阿麗亞攤開小手,還有一點凍瘡的痕跡——過去沒有電,孩子們只能到河裡打水洗衣服,「河水太涼了,很多人的手都被凍破了。」通電那天,有公司向學校捐贈了10臺洗衣機、4臺電熱水器。

總投資42億元的新疆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項目,覆蓋南疆四地州33個貧困縣2481個深度貧困村,惠及農村居民264萬戶、891萬人。如今,南疆四地州偏遠貧困地區基本實現大網電延伸覆蓋,用電難成為歷史。

水通了,甜到心坎裡

在喀什地區伽師縣江巴孜鄉依排克其村,村民艾尼江·艾山自打記事起,喝的就是澇壩水,挑一次水要走二三十分鐘。澇壩裡常年漂浮著枯枝敗葉,甚至還有各種蟲子。

1994年,新疆開啟改水工程,伽師縣各鄉鎮陸續打井,通上自來水。「那時候我們都沒見過這種水,還鬧笑話呢!大家都懷疑太陽沒曬過的水能不能喝,喝了會不會沒力氣?」艾尼江說,喝上自來水,生病越來越少了,澇壩大都被恢復成了農田。

但是,當年的改水並沒有完全解決喝水問題:部分區域地下水硫酸鹽、氟化物等指標超標,加上伽師一帶地震多發,水質極不穩定,費時費力打的井,一遇地震就又用不成了。

經過多次論證,伽師縣最終決定從蓋孜河上遊引來慕士塔格峰冰川融水。跨越3個縣、近2000公裡的工程管線為「甜水」鋪好了路。今年5月20日,甘甜的蓋孜河水流入伽師縣千家萬戶,1.53萬貧困人口喝上放心水,這也標誌著新疆所有貧困人口全面實現飲水安全。

眼下,艾尼江和5歲的兒子從水龍頭下捧起水就往嘴裡灌,「水好了,來的客人多了,村裡有人做起了餐飲生意,幸福的生活比水更甜,甜到了心坎兒裡!」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01日 02 版)

編輯:王瑜

相關焦點

  • 賀州貧困地區通路、通電、通水:生活更便利 脫貧有信心
    這幾年,在黨和政府的正確帶領下,大明村的水泥道路修好了,多年的貧困死結也迎刃而解。大明村的交通變化只是賀州市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的一個縮影。這幾年,在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賀州市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確保全面實現通路、通電、通水,給當地群眾帶來生活的便利和脫貧的信心。
  • 災後四天 溫州受災地區全面實現通電通信通水通路
    至此,經過4天不間斷搶修,溫州災後全面實現通電、通信、通水、通路。超強颱風「利奇馬」重創災區的基礎設施,樂清、永嘉等多地交通、電力、通信、水利等損失嚴重。溫州全市共42條道路中斷、572條供電線路中斷、888座通信基站中斷、247處農村飲用水工程受損。蘇巧將 攝為全面恢復群眾生產生活秩序,災後自救重建工作如火如荼開展。要搶救,先通路。
  • 長樂東洛島打造高端度假區 兩年內通水通電通路
    昨日,記者從長樂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作為「海上福州」重點推進的無居民海島之一——東洛島,將於明年動工建設碼頭、防波堤等基礎設施,預計兩年內實現通水通電通路。­  「未來的東洛島將實現通水、通電、通路。」該人士表示,中央財政斥資1.06億元,用於東洛島的基礎設施建設及海島生態整治修復,計劃於2017年動工建設,預計兩年內建成,將建碼頭、防波堤、風電站、海水淡化系統、雨水收集系統、汙水垃圾處理系統、遊客集散中心、遊客救助中心、海島監視監測站、景觀亭、海釣平臺、主要道路、景觀步道、觀鳥長廊等。
  • 今天,椒江100%恢復通電、通水、通訊、通路!
    8月12日上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下一步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會議強調要抓緊恢復群眾正常生活,儘快恢復通電、通水、通訊、通路。通電椒江全區電力全線搶通受影響的10.8萬戶居民全部恢復用電沒電就會沒水,沒通電的道路也會造成通行受影響。通電成為「四通」中最核心的決戰。
  • 廣東高州、信宜受災鎮區實現通電通路通水和通信
    在受超強颱風「凡亞比」嚴重影響的廣東省高州、信宜兩市,26日受災鎮區和部分村已經基本實現通電、通路、通水和通信,居民和村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    9月21日,受「凡亞比」影響,廣東高州、信宜等地出現了歷史罕見的強降水,最高降雨量740毫米,造成嚴重的山洪災害,交通、水電、通信網絡中斷,居民陷入困境。    災情發生後,廣東相關部門迅速組織搶險抗災。
  • 新聞調查:決戰深度貧困
    馬得祥為村民們高興,更得替村民們操心接下來的事。脫貧攻堅,攻下來的都不再是難題。最難的事情,永遠在當下。2020年1月15日,晴,萬物更新。脫貧攻堅成效第三方評估組那裡傳來消息,康樂縣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不錯,這意味著離全縣摘帽又近了一大步。在這一個個大山深處的村落中,生活著世代貧窮困頓的人們,他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生不息。
  • 青川: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讓群眾更有幸福感
    交通便利了,家家戶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青川縣涼水鎮曙光村邱守帆說,這幾年,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曙光村的水泥道路修好了,多年的貧困死結也迎刃而解。曙光村的變化只是青川縣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推進中,青川縣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確保全面實現通路、通電、通水,給當地群眾帶來生活的便利和脫貧致富的信心。
  • 通路通水快致富 內蒙古西部縣城少數民族村的華美「逆襲」
    段曉宇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9月3日電 題:通路通水快致富 內蒙古西部縣城少數民族村的華美「逆襲」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修了路,打了井,交通便利了,人畜用水也管夠,村民們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就高了,日子也過得越來越好了。」3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海流屯村的雲文小如是說。
  • 聽金秀龍坪村村委幹部:承諾「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脫貧路上不落一人,這是上級的要求,也是我們的承諾!」從他們身上,記者看到了龍坪村脫貧攻堅專啃「硬骨頭」的魄力與能力。做活「山水」大文章龍坪村是「十三五」期間深度貧困村,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薄弱。2015年以前,群眾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杉樹、八角和外出務工。「杉樹種植周期長,20年才能砍伐;八角由於種植技術跟不上,有時候都沒有收成。」
  • 聚焦深度貧困 關注特殊群體——新疆網信系統堅持精準扶貧助力精準...
    新疆網信系統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工作要求,嚴格落實中央網信辦和新疆黨委關於網絡扶貧工作要求,聚焦深度貧困、突出幫扶特殊貧困群體、務實推進網絡扶貧對口援疆和定點幫扶、持續推進網絡扶貧與數字鄉村建設,堅持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作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 新疆順豐速運南疆地區分揀中心落戶葉城
    (通訊員:劉爽 馬甲兵)6月22日,新疆順豐速運公司與葉城縣加依提勒克鄉6村開展愛心捐贈暨結對幫扶籤約儀式,標誌著新疆順豐速運南疆地區分揀中心正式落戶葉城。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董新光出席會議並講話。駐加依提勒克鄉6村第一書記祁世軍從新疆順豐速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邦冕手中接過來自全國12省市順豐分公司捐贈的1400箱價值300萬元的衣物、鞋子、學習用品、電子產品等生活用品,雙方籤訂了結對幫扶協議,受援地向新疆順豐速運公司贈送了錦旗。隨後,祁世軍在籤約儀式上作了表態發言。
  • 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決戰「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堡壘」
    用電條件顯著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是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助力「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生動縮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國資委不斷強化組織推動,壓緊壓實央企幫扶責任。中央企業承擔著24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定點幫扶任務,加上國資委機關對口扶貧的河北平鄉縣、魏縣,約佔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總數的42%。
  • 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
    譚召關 攝(中國減貧故事)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河池7月8日電 題:廣西毛南族九旬貧困老人坐轎子搬家記中新社記者 蔣雪林「我們這裡有個習俗,老人老了一般不挪床,更別說搬家了。為了讓時年已經90多歲的毛南族貧困老人譚運日搬家,我們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才做通他的工作,同意搬遷到交通便利、通水通電的新家。」廣西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下塘村包村工作組成員譚茂汕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山路崎嶇,眾人抬著「轎子」途中休息多次。譚召關 攝譚運日生於1928年,原居住在下南鄉下塘村上眉屯。
  • 新疆:大數據「跑腿」讓脫貧攻堅更精準
    中新社新疆喀什10月28日電 題:新疆:大數據「跑腿」讓脫貧攻堅更精準作者 胡嘉琛「我每月有固定工資,還有土地流轉的收入。所以能支付這些醫療費。」近日,通過向政府工作人員詳細講述家庭情況,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鎮阿依丁村村民阿木提·卡地爾在「脫貧攻堅數據平臺」的「紅色預警」得以解除。脫貧攻堅數據平臺是新疆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機制的一項舉措。該平臺根據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指標,設有「紅橙黃綠」四色信號燈分級預警;收錄著新疆未脫貧人口、已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逾300萬人的動態信息。
  • 災區已基本實現通路通水通電通信
    目前,溫州災區已經實現水、電、通信、道路「四通」,災區人民生活基本恢復正常…… 溫商網訊(記者 黃偉) 記者從交通、電力等相關部門了解到,截至14日下午3時許,隨著樂清淡下線和南九線道路搶通,受本次颱風影響的災區道路已經全部搶通。
  • 天津市南開區稅務局幹部職工積極向新疆貧困地區捐贈愛心物資
    天津市南開區稅務局供圖日前,來自新疆喀什地區貧困地區的村民向天津市南開區稅務局贈送了一面寫有「扶貧幫困伸援手 真情捐助暖人心」的錦旗,感謝南開區稅務局全體幹部職工向貧困村民捐贈書籍衣物的獻愛心活動。近年來,南開區稅務局始終認真落實上級部門工作要求,傾心盡力、精準施策,為脫貧攻堅戰助力。
  • 中國電信「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共築美好小康生活」主題報導之四丨從...
    在扶貧工作中,讓貧困人口一時脫貧易,一世脫貧難。尤其是對於資源匱乏、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如何讓貧困群體真正具備長效脫貧的內生動力,是很多扶貧主體面臨的一大難題。在這方面,中國電信摸索出了一條產業﹢就業扶貧的創新路徑,即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項目,並通過促進就業提升貧困人口的知識水平和勞動技能,實現可持續創收。
  • 新疆莎車縣:「三管齊下」助脫貧路上「一個不能少」
    中新網新疆喀什11月11日電 (米爾班 努爾阿力木)莎車縣隸屬於新疆喀什地區,地處新疆西南邊陲,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中的一個縣,貧困人口多、脫貧難度大。近年來,莎車縣墩巴格鄉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多管齊下」,因人因地施策實現貧困民眾在脫貧之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 拼多多:力求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
    拼多多視扶貧工作為本分,力求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   模式創新:以「拼」助捐的可持續扶貧機制   「拼」模式在短時間內迅速整合供需兩端信息,快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針對國家級貧困縣,拼多多還開啟「綠色通道」,確保產銷對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以「拼」助捐的可持續扶貧機制。
  • 攻堅拔寨斷窮根 昂首闊步奔小康——寫在喀什地區脫貧摘帽之際
    2020年11月1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莎車等10個貧困縣退出的公告》,這意味著作為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之一、自治區脫貧攻堅主戰場的喀什地區從此摘掉了壓在頭上的窮帽子,也宣告了佔祖國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新疆,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