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古裝歷史電視劇《大秦帝國》,從一開播便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作為據作家孫皓暉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歷史巨作,到目前為止已經播出了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而備受矚目的便是即將要播出《大秦帝國之天下》。
前三部的豆瓣評分別為9.3、9.2和8.5分,整合了大多數人的觀點所給出的客觀評價,足以見得這部劇的精良與考究,在呈現人物關係、古裝服飾、建築風格等方面,劇組專門請教了歷史學者作為參考和建議,儘可能真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認識歷史。
而劇中出現的一個關鍵性人物——範雎,他在秦國的歷史上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我在《鬼谷子》的書篇中,翻閱到了這麼一段記載:
範雎是魏國公族支庶子弟,善辯,本欲求官於魏王,但因家貧門路不通,後改入中大夫須賈門下為客。一次隨須賈出使齊國時被懷疑通齊賣魏(嫉妒心作祟),歸國後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險死,僥倖逃生後,潛隨秦使王稽入秦。
在這裡需要指出,範雎和蘇秦、張儀一樣都是是鬼谷子的徒弟。
範雎在宮廷見到秦昭襄王之後,非常興奮,他洋洋灑灑地提出了自己關於遠交近攻的策略及提議,猛烈抨擊了穰侯魏冉越過韓國(當時最弱小的一個國家,韓非子的故土)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認為,這樣做會拉長秦國的戰線,不利於後勤的補給。
同時他犀利的指出,韓和魏離秦國最近,實力可控,要想法辦逐個吞併,並保持好與齊國的關係。
範雎提出的「遠交近攻」的雄才偉略為秦國一掃六合(韓、趙、魏、楚、燕、齊)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而事實也證明,他的確是個高瞻遠矚的宰相,而我更願意稱他為「縱橫家」。
首先,遠交近攻實施的基礎是,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作為支撐,這一點要得益於商鞅變法的成果,沒有實力基礎,一切都是空談,在雄厚的實力下,任何舉措的阻力都會減小,而如果這個方針由當時最弱小的韓國來執行的話,下場會很慘的,因為六國中沒人會鳥他!
第二點,遠交近攻必須爭得先手權,這就要求秦國在商鞅變法前,是不能輕舉妄動的,必須韜光養晦,而在變法國力強盛後,必須及時實行這個策略,因為其他六國也在發展(齊國實力不容小覷),這就對執行時間有了要求。
最後,遠交近攻的策略實施,會分化敵人內部的利益聯盟,之前蘇秦曾經遊說六國帝王,聯合眾弱以抗強,阻礙了秦國統一的腳步,當時蘇秦一人佩戴六國相印,威風凜凜,然而遠交近攻,示好齊國,攻擊韓國的做法,很快就讓韓國對齊國產生了猜忌,說好的聯盟呢,為何你接受秦國的禮物,而我卻要挨打!
綜合上述原因,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陽謀在電視劇中乃至歷史上都是無解的,為何無解?
因為就算六國知道秦國的「遠交近攻」策略,也無可奈何,只能等待歷史的車輪一個個擊破各國的城牆,任由蘇秦如何遊說,也無濟於事,利益聯盟一旦打破,信任危機便會出現,破鏡終難圓……
與蘇秦和張儀不同、一縱(合眾弱以攻一強」)一橫(事一強以攻眾弱)看似威力無比,但二人並未學到師父鬼谷子的精髓所在,那就是他們輕視了一個東西:利益。
六國帝王及貴族集團各自心懷鬼胎,始終把利益放在首位,導致合縱的失敗。
「 蒼生塗塗,天下繚燎,諸子百家,唯我縱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
能夠堪此評價的人,在我心中,只有範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