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李雲龍的性格,張大彪如果沒去金門。必然是跟著李雲龍,李雲龍二師師長的時候,他就是參謀長。李雲龍做軍長了,他要是還在那麼應該是軍參謀長,和李雲龍一樣是軍級幹部,又是老八路,戰功卓著。少將問題不大。張大彪在解放戰爭中是李雲龍的二師參謀長,老邢是副師長,電視劇和小說都有交代,只是後來李雲龍當A軍代軍長的時候,張大彪和老邢就不在了。我估計李雲龍養傷結束後沒有回到原來的二師,而是直接調A軍去了,他們兩個還在老部隊。
張大彪如果順利晉升的話,55年應該不低於師長級別!一般情況應該是上校軍銜(那時候沒有大校軍銜),如果所在部隊在立了大功,比如45師師長崔建功,31師師長李長林,可授予少將軍銜!小說裡面寫的他和邢志國兩個人打到廈門,李雲龍正在小田那養傷的時候,準備繼續追擊剩下的國民黨在搶灘登陸的時候,因為遲遲沒有援軍堅守了幾天幾夜後全軍覆沒,好像是三個先鋒團攻打臺灣那邊的一個島!內戰時期,幾十萬人參加戰鬥,對於軍事指揮員的需求量很大,受傷、失散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大彪即便沒有戰死也可能是中途和李雲龍、趙鋼一樣更換了作戰單位,或者直接調到了其他部隊!
當時有非紅軍不將,非八路不校說法,張大彪不是紅軍出身,又沒有代表性(如烏蘭夫少數民族,陳明仁國民黨起義將領)也沒有特別戰功,如楊育才奇襲自虎團。所以最多大校。第一次軍銜制時實際授銜壓得很低,張大彪到了1955年也難獲得大校,至多上校,甚至只是中校。那時師參謀長是準師級(那時團以上都是三級),低於副師級。當時絕大多數師長師政委是大校,還有上校,一些副師級才是中校。張大彪抗日入伍,至多或上校銜。1929年參加革命的紅軍到55年任軍分區副司令的才是上校。
紅軍時期他估計不在,抗日時期他是營長,如果是八路軍有編制的團的營長有可能。解放戰爭才是師參謀長,解放志願軍參謀長解方才少將。在部隊裡有個說法叫職務大於軍銜,還有個前提是一個職位可以掛三個檔-拿上校軍銜來說可能是副團-正團-副師-但是正常的事正團的比較多。老李發話了:我他娘的才少將,你大彪拿啥和老子比,你他娘的憑啥也抗一顆星啊,你和老子比,你就是一新兵蛋子,現在還敢和老子搶少將,成精了還!
張大彪在登陸金門戰鬥中犧牲,答案是否定的。金門戰役中我軍先頭部隊三個團登島,幾乎全軍覆沒。犧牲的最高軍銜肯定是團長,其中孫雲清團戰是我軍犧牲最高級別軍官,也是正團級別。張大彪在金門戰役之前已經是師級幹部了。張大彪當連長的時候跟的李雲龍,之前好像是國民黨西北29路軍的。李雲龍當師長打楚雲飛的時候張大彪已經是師參謀長了,按照他的性格,有可能授銜的時候應該至少也是個大校了。電視裡李雲龍後面上過軍官訓練班,相當於比張大彪還渡了一層金,所以同一時間張大彪軍銜可能比不過李雲龍,但是後期和平時期的發展張大彪應該是有更好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