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其實和其它寶玉石一樣歷史悠久。
在收藏界,素有「千年玉,萬年鑽,億年水晶地下藏」的俗語,因為水晶形成的年代更為悠久漫長,並且基本蘊藏在地下3000米以下,開採十分困難。
古往今來,能夠在地表淺層開採到的水晶,非常有限。尤其是水晶硬度較高,在古代的加工難度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查訪了數十家水晶博物館,通過當下出土的一些水晶古董,來了解一下古人收藏水晶的用途,通過歷史流傳下來的水晶藏品,溝通古今。
這是一件出自戰國時期的水晶杯,出土於浙江杭州。網絡上很多文章說,這是有人穿越到古代留下的證據,因為它的器型和現代的玻璃杯非常神似。這種說法當然是一種笑談,不過遙想戰國時期,這一定是一位諸侯貴族,用它來飲酒,正如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碗盛來琥珀光等詩句所寫,不同的酒器帶來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用水晶作為實用性的杯子,奢侈又舒適。
這件是國外一家博物館收藏的羅馬時期紫水晶項鍊,紫水晶在國外被認為代表靈性、深深的愛意,被當做愛情守護石,可以作為男士對仰慕女神的一種非常浪漫、合適的定情信物,象徵寧靜和安全。紫水晶也被視為誠實純真的標誌,還是二月生辰石。
一直到歐洲的文藝復興時期,紫水晶都是和紅藍寶石並列的稀缺寶石,直到近現代拉丁美洲發現了大量紫水晶,它才進入平常百姓家。
因為我們現在來看這件紫水晶古董,它的品質在當下看來雜質很多,顏色也很淺,做工更是很簡單,但在2000多年前,這無疑是最高級的奢侈品。
這是一件唐朝的水晶棺,鑲嵌黃藍寶石各一,黃金鑲嵌,出土於法門寺地宮,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這件水晶棺長10cm,作為佛家寶器,盛放舍利。水晶作為佛家七寶之一,經常用於製作法器,佛家造像,水晶佛珠等。
這件是出土於南京大報恩寺的七寶阿育王塔,來自北宋時期,塔為檀香木胎,外包銀皮,表面鎏金,塔身鑲嵌水晶瑪瑙等多色寶珠,塔高1.2米是國內已經發現的最大的阿育王塔。
從今天的角度看,這些水晶珠依然雜質較多,可見當時獲得高品質水晶的難度是很大的。
這件是收藏於山東博物館,在山東淄博郎家莊出土的水晶首飾,可以看出,這件水晶品質還是相當高的,尤其了製作了非常標緻的水晶環,水晶珠。
但是面對較長的水晶管珠,古人的打孔技藝還是受到考驗,他們通過兩端分別打孔,並進打穿,現實往往很骨感,打孔大部分都打歪了。但是整件作品規整大氣,仍然是一件稀世臻品。
這兩件是北宋時期的水晶壁,可以看出水晶的加工工藝越來越好,流傳下來的水晶品質也更高。
水晶古董相對青銅、玉石等古董來說,因為材質光滑晶瑩,外表不會生鏽,也沒有包漿,流傳至今的作品,除了帶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外,外觀表現如新,這和別的材質古董大不一樣。
因為篇幅關係,很多古董不能一一展示,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網絡搜索繼續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