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聊攝影】,每期一個攝影小知識,作為咱們課程商店正式課程的增補,幫助你輕鬆玩轉攝影。
大家好,我是姜老師。
這期三分鐘聊攝影裡,我將與你分享一次風光片拍攝的全部過程。包括拍攝時我是怎麼思考的,為什麼這樣構圖,如何拍攝的曝光素材,如何處理的光線,我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一步不漏的講給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件圖片、分層圖,後期全過程視頻,全部提供自由下載,如何下載請看文末。
設備與參數:
索尼 A7rm3 FE 12-24mm F11 ISO 100 快門速度包圍
橫版鏡頭焦距 20mm 豎版鏡頭焦距 22 mm
濾鏡:海大4檔漸變鏡
用我這兩年給大家點評照片的話來說,我給自己這組片打分最多70分。扣分扣在哪裡了呢?下邊一項一項說。
1 天氣並不理想。光板天,天空缺乏層次,造成後期不得不硬做色彩渲染,這樣比本來就有雲、霧層次的天空要單調了一些,扣10分。
2 貪多。拍攝時間只有日落到最低點的10分鐘,我為了能拍完橫版豎版兩組的包圍素材,為了搶時間放棄了接片。導致豎版的左邊收不進取景了,截斷的有些生硬,不完整。扣10分。(取景完全可以通過焦距繼續擴大,但我並沒有用更短的焦距,為什麼呢?這點很重要,後邊講構圖的時候再細說)
3 國內攝影圈的長城題材佳作非常多,相比之下這兩張更像是「教學片」、「打卡片」,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看點,就是我常說的合格但是不出彩,扣10分。
少量雲的大晴天裡,直射的陽光非常強烈。
而根據構圖需要,我的拍攝方向只能向著西南,也就是只能懟著太陽拍逆光。所以只能等到日落陽光不那麼強烈、光線能儘可能柔和一些的時候再拍攝。這也就決定了最佳拍攝時間在10分鐘左右,基本上夠完成橫豎兩版構圖的包圍素材拍攝。
在咱們微信公眾號的課程商店裡,專講構圖的其中一節,教了大家我自己發明的「大布局法」,可以非常迅速簡明的判斷構圖的線條和布局安排是否舒適。用這個方法,我們來畫一下線條布局:
構圖解析
位置安排:落日在右上,近景長城的張開角在左下,形成位置上的呼應關係。落日亮,長城暗,落日小,長城近景部分大,從配重上形成相互穩定的關係。
線條安排:架相機的位置高度,必須滿足一個條件,就是長城的城牆一直延展到消失,後邊的線條不能被前邊山頭擋住。這一點非常重要。
用我課程裡教的大布局法在腦子裡像上圖一樣畫一下主線條,就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並且提示你注意到,長城的空間延展線,是整張照片內容上的主線路,一切都得為這條主線路服務。它更不能被擋住。
構圖是大多數同學頭疼的弱項,所以這裡咱們多聊幾句。
在本公眾號課程商店的裡,我分多節課講了幾種構圖關係,點與面為主的,線與面為主的,和點線面全有的。這張照片,明顯的就是線與面為主的,對吧?
你是不是可以通過我畫的紅線,清楚的看到這個場景的構圖安排,重點是在安排主線路的走向與地面空間的關係?那麼,如果你在爬長城到處取景時,找到了一條蜿蜒曲折的向遠方延展的主線,基本上構圖一半的工作就完成了。
這條主線,與大地,也就是「面」的關係是:線從近到遠、從左下到右上,不能斷開,所以要求你的拍攝位置的高度要夠高。就像我們很多同學從山上拍的蜿蜒的公
路或者河流,公路與河流不能被前邊的植物或山頭擋住為最好。
這條主線,同時也是空間向無限遠的天邊延展的標識線路。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那我得到的了這個好位置才行啊!對啊,沒錯,什麼是拍風光?你以為人家的風光片都是來了旅遊景區站在大門口舉著相機就拍出來了?你當然要辛苦一點去找到一個能夠滿足構圖的位置。
明白了橫版那張以後,再來看看豎版,你學會了吧?
位置關係、主線條的延展走向,橫豎版是同一個情況。左下寬大而暗,右上遠、小而亮的對比呼應關係,構成了穩定的構圖布局。
構圖進階:我為什麼寧可取景不夠「全」前邊提到了,我用的是12-24mm鏡頭,但是拍攝只用了20mm和22mm焦段。豎版那張我完全可以變焦到更短的焦距,把左邊的城牆取進來對吧?
你現在先別繼續看,你自己看圖思考一下,為什麼我不這麼做呢?為了不讓你一眼看到答案,下邊放兩張花絮圖吧
我們接著說~
你也看到了,首先我架三腳架的位置,是不能動的,也就是我擴大取景不能通過相機向後退來實現,對吧?那就只能縮短鏡頭焦距。可是縮短焦距雖然取景變大,同時也會改變什麼?
近大遠小的比例!
這才是更重要的。要把左邊城牆取全,我需要從22mm縮短到15mm左右,這時作為近景的城牆會變小,作為中景的烽火臺就會更小,遠景的太陽就會小到看不見了。那麼我畫面構圖的想像中,這個「 近景的寬一點的開闊前景的城牆」 和 「延展到天邊主線路中的烽火臺」就都變小了,並且他們的比例在視覺上也變小了。
所以我寧可放棄左邊城牆也要先滿足近景城牆在我畫面中的寬度比例。
事實上最佳解決辦法應該是在有限時間裡放棄橫版,直接拍豎版接片。為了多一張教學案例,貪心了。所以我自己扣了自己10分嘛。
我在正式課程裡經常強調,焦距焦距,不是光用來把遠處東西拍大點、把場景拍寬點兒的。廣角廣角,也不是為了讓你能拍的夠大夠寬。構圖構圖,除了安排點線面,同等重要的還有近中遠的大小比例。
構圖這個事情是攝影裡最難的項目,多嘮叨了幾句。先說到這兒,以後在其它內容裡我們還會再講。想要詳細學習一下的同學,我建議你還是去咱們微信公眾號的課程商店裡,聽正式課程。
從這張中間亮度的原片中,我們可以一望而知,天空和地面的光比絕對在至少10檔以上了。而且請注意,這些原片是我使用了4檔漸變鏡已經減小了一部分光比之後的樣子,實際光比還要再大一些。
那麼必須漸變鏡+包圍曝光拍攝+後期HDR平衡。
這些在咱們的課程中都有專門詳細講解,平衡光比是必須的。不平衡會怎麼樣?為了讓你看的更直觀一點,下邊我放上一張僅僅做完HDR平衡光比,別的後期一點兒沒動的對比圖:
你對照看一下,上圖是沒有做其它任何修改,僅僅是把使用了漸變鏡的包圍曝光原片做了HDR合成,大幅度的挽救了亮部和暗部的細節,讓畫面的光比反差在視覺上舒適了很多。
在這一步,我有個非常不理解的事情。
有一些愛好者同學,死活就是不去學一下前期漸變鏡+後期包圍HDR,死活就是不知道平衡光比,非要把照片拍的亮的地方晃眼,暗的地方黑乎乎啥也看不著,我就不明白,你到底是想玩攝影還是不想玩呢?
為什麼我在咱們的風光系列課裡,重點就是講構圖和平衡光比?
你想想,一張風光照片,最主要的不就是構圖和光線嗎?構圖需要平時通過多看多練多反思來提高,你可以慢慢逐漸進步。但是平衡光比這事兒,學會了不就是倆小時的事兒嗎?
它是個死技術,就像泡方便麵一樣,我在課程裡都告訴你步驟了,你按步驟做就完事兒了,照片就變好看了,根本沒有難度可言。煎炒烹炸色香味俱全你不會,這我理解,我也不會,但是泡方便麵都不會,那餓死不是活該是什麼呢?
由於篇幅問題,咱們不可能在這裡詳述一張風光照片的全部後期技術。數碼攝影年代的客觀事實就是,後期比重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風光攝影。
前文寫了,我把這兩張片的後期製作全過程的視頻掛了自由下載。但是實話說,難度稍微有點大,適合有一點PS基礎的同學下載觀看、借鑑。
本篇的難度在風光攝影裡,我說實話,這是最最基礎的了。如果看著吃力或中間有些技術內容還沒有掌握的同學,不是我不想給你省事兒,而是實在沒有再省事兒的風光攝影了。所以看不明白的同學你有2個選擇:
A 去補課。咱們公眾號課程商店裡從新手入門到進階,有170節視頻課程。有免費體驗課你可以先看看。
B 繼續瞎拍吧。畢竟我只能勸你,不能逼你啊對吧?
本文中所用案例圖的包圍素材原圖、PS完工分層圖、完整的後期修圖視頻,全部提供下載,供你參考和練習。
下載方式 在本公眾號對話欄輸入:第18期
即會收到一個百度雲盤的連結地址,將地址複製粘貼到電腦瀏覽器地址欄使用百度雲盤客戶端下載即可。課件素材較大,如果你沒有百度雲盤付費會員則下載速度比較慢,這我也沒有辦法。
最後,貼兩張用本篇案例的圖片素材,白天的風景做成夜景星軌。17 攝影講究用光,到底啥是用光?
我是姜老師,
歡迎大家 「寫留言」告訴我你在攝影上的疑問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