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的故事,很多是寫在紙上和書上,也有帶在旅行襁褓裡,也有記在低調的曲子裡。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留在武漢和離開武漢的過程像是一首歌,像極了那些年不間斷的青春記憶。武漢有音樂學院,也有很多高校開設了藝術類專業,這種土壤滋養了很多創作型歌手,他們從江湖而來,在武漢經歷一切後又消失於江湖。在武漢城區有一處最適合唱歌的露天舞臺,它位於光谷商圈步行街多莫大教堂前的廣場上,那裡經常會有自帶樂器的愛好歌唱的人,他們將遊人當成觀眾,忘我歌唱,他們是最執著又堅持夢想的人。
光谷步行街多莫教堂:流浪歌手的駐留地
最適合唱歌的露天舞臺位於光谷步行街義大利風情街1號,是街道入口處的地標建築。教堂四周都是開放區域,前面有地下商場,兩邊還設有戶外的電梯扶梯,教堂前廣場面積不大,但早就成為各個品牌宣傳的黃金位置。一般來說,大的節假日裡黃金位置早就被提前訂滿,宣傳的方式有樹立廣告展位和展臺演出,這樣的行為皆是企業所為。於是,對於一般人而言,只能選擇平時日子裡的空隙,以撿漏的方式前去演唱。
實際撿漏的過程不得而知,不過,基本上只要天氣允許,都會有人在此唱歌。唱歌的裝備雖然不專業,但很齊全,有時候是一個人,有時候是一個組合,年輕人居多。他們來到現場後行動高效,架設樂器調試,等到一切ok便開口歌唱。為了充分利用舞臺,歌唱的時間也講究,反正必是夜幕降臨前夕遊人最多的時候。遊人四下閒逛,聽到歌聲,聞聲而來,人影見多,於是很快現場便被圍得水洩不通。有的人來聽聲音,有的人來聽感情,目的雖不相同,姿態從一而終,都是懂音樂的人。
節假日裡的歌唱舞臺,感動人心的動聽聲音
與個人演唱的陣勢不同的是品牌商家的企業行為,往往更加隆重,雖然形式也一樣,但在觀感上簡直天差地別。商家們的宣傳,既租賃舞臺,也展示各種表演,表演內容裡歌曲是主要形式之一,有時候還會請來知名歌手客串。客串的在少數,多數都是音樂學院的學生兼職,唱功未必100分,但顏值必定壓倒一切。學生們的歌唱,在一方小小的舞臺上,配合燈光和現場觀眾的氛圍,也會有大片既視感。
除了唱歌,再就是舞蹈了,舞臺搭建起來,總會被充分利用。舞蹈跳得歡快,舞蹈的內容也非常開放和前衛,企業的宣傳和推銷,總會植入各種有意思的噱頭,總之一不小心便會被套路其中。舞蹈和歌聲一樣,都需要現場強大的音響支持,實際上對於小編這樣經常不出門的人而言,真要聽到高分貝的音響,反而會不習慣。音響放肆擴音,城市的流光溢彩,變得躍動起來。
熱愛音樂堅持夢想的故事,讓人感動的地方
對於多莫大教堂前的露天唱歌平臺,小編的感情較為複雜,一來因為小編並不喜歡戶外的演唱,對於音樂也所知甚少,但奇怪的是小編的幾位好朋友都是酷愛音樂的人。在2016年的幾年時間裡,朋友在武漢音樂學院進修,於是更加愛好表演和演唱,性格外向的簡直要飛起來。在那幾年,小編也四處陪著朋友採購樂器,打造演唱物件,後來也就趕鴨子上架,跟著他們去賣唱。
但說到底,賣唱這個詞語其實並不友好,是因為小編知道那些可以一天到晚抱著麥克風唱得睡著了的朋友們是真的愛好音樂。音樂是聲音和情感的融合,小編不懂,不過在更多日子裡卻常常被他們的某首音樂給打動到,最直接的體會是即便聽不懂歌詞要表達什麼,但曲子裡有股憂傷,有股期望,那是共通的,仿佛那就是自己所想的一般。也就是在2018年的幾個月時間裡,在步行街多莫教堂前,我看到了朋友們真情的流露,即便馬上畢業分別,但他們擁有共同的歌。
現在,小編早就離開了學校,那些年唱歌的回憶也慢慢模糊起來。不過,租住在步行街附近,仍然會被現在的女友帶著去義大利風情街閒逛。走過多莫大教堂,看到仍然有擺著樂器在唱歌的年輕人,他們有稚氣的臉龐和聲音,也有堅定的眼神,一如當年的他們。小編慢慢明白,所謂音樂,是一種自我堅持,也是一種浪漫的傳承,每一個愛音樂的人都會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