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才子在泰山刻兩字,難倒國人和日本人,郭沫若看後就加了四筆

2020-12-28 扒拉文史

提起郭沫若,想必大家都對他並不陌生,作為中國近代才名遠揚的文學家,腹有詩書自不必說,著述的錦繡篇章也不在少數。在初高中的語文課堂上,老師們所津津樂道的「魯郭茅巴老曹」一語也足以證明他在文壇的特殊地位。

雖然在專業之外的私生活與為人處世部分,大眾對其觀感褒貶不一,但郭沫若的才氣與文學成就是毋庸置疑的,這份敏捷的巧思不僅體現在字裡行間的靈感躍動,同樣也由生活中的妙解妙答間展露一二。今天就來為大家講講郭沫若智解泰山石刻二字的故事

一、大才子智解泰山千古二字

山東泰山以「五嶽之首」的盛名躋身於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行列。作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名勝之一,一年四季下來,中外遊人總是絡繹不絕。這樣登高望遠的雅興並不獨屬於現代人,古時的文人墨客同樣也喜歡在雲深不知處放歌縱酒,一展詩才。興之所至,便已石為紙,刻己之情志。

因此,泰山上也遺留了不少的石闕、石碑等,其上的題字向人們訴說著穿越千百年的才情,在眾多石碑題字中,位列泰山七十二景之一的「蟲二」石刻是最令人們一頭霧水的作品。簡單而遒勁的二字,再無多餘信息,究竟代表了什麼呢?寄蜉蝣於天地的渺小?蟲鳴鳥語的寧謐?

不得而知,也正是這種無解性吸引了更多遊客前來一探究竟。而郭沫若卻輕而易舉地破解了泰山石刻之謎。

故事發生於1972年,中日兩國結束了之前緊張的局勢,開始逐步恢復正常邦交,一群進行文化交流的中日學者來到泰山進行遊覽勘探。兩國學者均有著深厚的國學底蘊,一路遊山玩水,對沿路的文化歷史痕跡侃侃而談,不亦樂乎。直到走到「蟲二」的石碑前,眾人面面相覷,不解其意。經過一番激烈的探討後,兩國學者仍然無法得到一個統一的答案。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中方學者想到了求教郭沫若,人人皆知他在文史方面頗有造詣,郭沫若面對石碑思索半晌,輕運指尖,在兩字周圍分別加上一個「幾」、「冂」,眾人細細思索片刻,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古人玩的一個文字遊戲,以繁體的「風月」二字去掉外面的邊框,取其「風月無邊」之意,以含蓄地讚嘆泰山風景之秀美。郭沫若的才情韜略也因此而更廣為人知。

二、「蟲二」的歷史淵源

被郭沫若所破解的「蟲二」之謎,雖然心思細巧,但並非史無前例。總覽史冊,曾用「蟲二」二字之人不在少數,且個個頗具才略。在泰山石碑之上留下「蟲二」二字之人為清朝才子劉廷桂

劉廷桂在世時聲名也頗為顯赫,十二歲就已榜上有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更有「劉十二」的混號。一日,劉廷桂與友遊於泰山,談起西湖的「無邊風月亭」,他興之所至,也想在泰山石碑上書寫四字。但礙於西湖的「無邊風月亭」為乾隆手書,為避嫌疑,劉廷桂便使用「蟲二」二字來寄予風月無邊之意。

有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劉廷桂所書並非為了讚美泰山之景,而是為暗諷泰山尼姑。相傳泰山鬥母宮的尼姑毫無出家人的克制克己,行為未恪守佛理之道,縱情享樂。而常常前往泰山飲酒吟詩的劉廷桂自然也有所耳聞,對於身在紅塵之外、心對紅塵念念不忘的尼姑們頗有微詞。本想書寫「風月無邊」暗諷尼姑,卻礙於過於赤裸而作罷,轉而以更為文人的方式嘲諷。

除劉廷桂與乾隆外,明代雅士唐寅是最早使用「蟲二」之典的人,在明書《葵軒瑣記》中曾記載,唐寅為人風流倜儻,時常出入花街柳巷,一次與一位頗有才情的妓女湘英相談甚歡,便寫下「風月無邊」四字,世人皆以為她是讚嘆湘英的美貌才情,唯獨祝枝山聞言而道:「此嘲汝輩為蟲二也。」認為唐伯虎是在誇讚自己比湘英還更多幾分風月灑脫。追溯到近代,魯迅也曾在寫給林語堂的信中借「蟲二」之典諷刺林語堂的文章只談風月,缺乏深度。

三、郭沫若妙解對聯二三事

小小「蟲二」二字,便可翻來覆去這麼多文章,足以見得中華文化之玄妙,而郭沫若便是文字遊戲中的佼佼者,有關於他妙答對聯、妙解字謎的趣事屢見不鮮,本文便列舉一二以展現其才情。

相傳郭沫若年少之時便已靈氣非凡,但仍有著少年人調皮的心性,一次與同學相約,偷了寺廟中的桃子,老師得知此事,便出了一個上聯,言明只要能對出下聯便免去責罰。

上聯為「昨日偷桃鑽狗洞,不知是誰?」以此嘲弄郭一流的竊賊行徑,郭沫若不甘示弱,思索片刻便昂然答道:「他年攀桂步蟾宮,必定有我」,不僅對得工整漂亮,一腔豪情也盡顯無疑。老師讚嘆不已,如約免去責罰。

在郭沫若成年之後,才情仍然未減退分毫,一日,郭沫若前往普陀山遊玩,意外拾得一個精美的筆記本,其中一頁記載著頗為傷懷的對聯:「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橫批為「春在何處」。郭沫若讀畢頗為動容,敏感地意識到作者或萌死志,急忙四下找尋。所幸悲劇尚未發生,作者是一個失戀又落榜的女孩,對人生充滿沮喪情緒。

郭沫若決定同樣以文字開解她,將原來傷感的詩文改為「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春在心中」,意境霎時而變得磊落豁達,姑娘也因此而頗感安慰,打消了輕生的念頭。

漢字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古老象形文字,其蓬勃的生命力、深邃感與靈動感總是吸引著一代代的文人沉迷其間,難以自拔。以漢字為根源而產生的文字遊戲、解密對聯等總與文人雅士有著分不開的聯繫。千百年來流傳下來不少才子破解奇聯、奇迷的故事,頗具傳奇色彩。

而郭沫若巧解泰山「蟲二」字謎的故事無疑是頗有意趣的,既讓人們看到了漢字形義間的玄妙,也領略了郭沫若的才子風採,大家是不是也對這巧妙的文字遊戲也產生了興趣呢?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郭沫若怒罵魯迅「封建餘孽」?魯迅用5字回應,讓郭沫若無地自容
    但令人汗顏的是,郭沫若對妻子張瓊華的態度和做法,完全是和魯迅走了不同的風格。性格浪漫的郭沫若本以為可以培養夫妻感情,可目睹了原配妻子的醜陋相貌後,便選擇了慌忙離開,最後也是遠走他鄉;後來在日本娶了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受時局戰亂的影響,郭沫若又匆匆離開日本,徒留改名為安娜的日本妻子,獨自撫養六個孩子長大成才,終生只盼和丈夫團聚。
  • 民國第一大渣男:先讓姐姐懷孕,後與妹妹結婚,人前卻是大才子
    清朝滅亡後,迎來了民國時代,這個時代不像清朝,雖然也存在著封建糟粕,但是也出現了民主科學等先進思想,還出現了很多民主鬥士和作家、詩人,例如我們眾所周知的魯迅先生,李大釗、陳獨秀等。他們筆耕不輟,用文字代替武器和舊思想作鬥爭,也出現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 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而魯迅自始至終也沒有和朱安離婚,並且在買下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21號的住宅後,朱安和許廣平是生活在一個屋簷。魯迅看不慣郭沫若的婚姻生活,郭沫若也譏諷魯迅,有回就朱安和許廣平一事寫了四字「衣冠禽獸」罵魯迅。  魯迅看後,陣陣發笑,便加1字,回了5個字:才子加流氓。不可否認,郭沫若的文學造詣是很深的,魯迅也很認可,但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卻是一言難盡。
  • 郭沫若去世後,妻子從遺物中發現一封信,為什麼看完內容就自殺了?
    而我們今天的主角就是其中一位,他去世後,妻子整理遺物時看到了一封書信,看完內容就選擇了上吊自殺。那麼,這封信裡面到底有什麼內容,為什麼他的妻子會上吊自殺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 郭沫若寫4字懟魯迅,魯迅用5字回懟,把郭沫若形容得太貼切
    在民國時期,被魯迅罵過的人也數不勝數,作為一個憤世嫉俗並且有著鐵骨錚錚的文人,只要是自己看不順眼的人,魯迅就會毫不留情地用自己最犀利的語言去提出審判。在魯迅的筆下有很多的文人也被罵過,其中的郭沫若則被魯迅罵得最狠,魯迅和郭沫若兩人常常相互謾罵,甚至掀起了一場文壇上的世紀大戰,直到今天都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兩個人到底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 郭沫若的日本妻安娜:被拋棄後獨自撫養五個孩子,全成了國家棟梁
    其實壞男人在哪個時期都有,其中不少都是文化人,比如我國著名的作家和歷史學家郭沫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一生傷害了很多女人,其中一個女人慘遭他拋棄後,還為他生了一堆才子。 01 郭沫若是我國歷史上極受爭議的一個文人,從文學角度來看,他確實是一位非常有才的人,曾著作了無數經典作品,比如《女神》、《屈原》等。
  • 泰山石刻「蟲二」之謎
    西湖湖心亭「蟲二」石刻另一處「蟲二」摩崖石刻,為泰山七十二景之一,位於泰山萬仙樓北側盤路之西,為清光緒二十五年濟南才子劉廷桂所題。泰山「二」石刻傳說劉廷桂邀請杭州朋友來泰山遊玩時,談到杭州西湖「風月無邊亭」,劉廷桂有些不以為然,認為泰山景色峻拔奇峭,松壑雲深,幽靜秀美,雄渾深遠,才是真正的「風月無邊」。
  • 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魯迅用五個字對郭沫若回擊,中肯又貼切
    他以為像母親這樣開明的人,應當不會幹涉他的感情生活。可是魯瑞到底是從舊社會出來的人,於自己兒子婚姻一事上,仍舊保留著"包辦"的思想。再者那時魯迅已經26歲了,自然著急。於是,她便將兒子從日本騙了回來,逼迫魯迅與一位"裹小腳"的女士朱安結婚。被自己最敬愛的人騙著結婚,這讓魯迅大受打擊。不過他最終還是妥協了,並且開始對這位素未謀面的妻子有了些許期待。
  • 民國才貌雙全姐妹花,愛上同一才子雙雙自縊而死,才子活到了86
    那時代受過教育的人是少數,一個才子的學識就是他最吸引女孩的地方。 那時候郭沫若剛好在日本求學,他身邊有為他生下5個孩子的日本夫人郭安娜。漂亮又有才的於立忱實在太有魅力了,郭沫若深深迷戀上她,於立忱在郭沫若的追求下淪陷,還懷上了他的孩子。
  •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魯迅真的這樣罵過郭沫若嗎?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這是流傳最廣的魯迅痛罵郭沫若的話,還有另一個版本: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 到了眼前。哦,原來是沫若先生。由於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郭沫若的風評一直不好,如今也早已成為「骨氣」的代表人物,魯迅先生向來痛恨這樣的人,說出這樣罵人的話似乎也不奇怪。不過,這句話卻找不到任何出處,更像是人們為了貶低郭沫若而杜撰的。
  • 他是大才子,先讓姐姐懷孕,後跟妹妹結婚,堪稱近代第一渣男
    他是大才子,先讓姐姐懷孕,後跟妹妹結婚,堪稱近代第一渣男民國時期,這個是一個比較敏感的事情,是一個新舊思想交替的時代,因此也會碰撞出很多的火花,有的人還沒有從封建思想上面走出來,也有人已經接受了新的思想,因此也出現了很多大才子,就像是魯迅、郭沫若等,他們在文學方面的造詣真的是很高。
  • 郭沫若:毀譽參半的文學大家,其女兒曾評價:我不覺得他有多偉大
    近幾年,在"國學熱"興起之後,國內對郭沫若先生的聲音掀起了一股海浪似的批判聲,這就使後來有了"遠看是條狗,近看是郭沫若"也有了"牆頭草""沒骨氣""膽小若懦弱"等聲音的再度響起,郭沫若再次存在於國人的談論聲中。但是這些聲音的出現卻是有的符合事實,有的捏造事實。
  • 被郭沫若傷害的女人,為他生11個才子,4個上清北3個進中科院
    安娜和於立群,作為郭沫若新歡舊愛之間的角色替換,都曾為同一個男人而痴狂,飽受磨難。但不同於郭沫若泛濫的愛,兩人全心全意地對他,為他生育了一堆才子。 當郭沫若去世後,於立群無意間發現了姐姐與郭沫若過去恩愛的書信往來,對於那段過往一無所知的於立群,面對如此巨大情感衝擊,一時間難以承受,最終自縊身亡。郭沫若往後的人生確實都給了於立群,但她離開這個世界前是否幸福,我們不得而知。 安娜和於立群,到底誰獲得了真正的幸福?誰得到了郭沫若真正的愛?
  • 郭沫若日本夫人:22歲私奔,11年苦等夢碎,101歲臨終前捐盡家產
    「鼎堂」時期據郭氏連襟陶晶孫《郭沫若與安娜的相遇》,她與郭沫若相識於日本東京聖路加醫院,時為1916年6月。不想,竟機緣巧合邂逅中國才子郭沫若,並毫無懸念地落入情網。戀愛半年後,他們在岡山開始「同居」。她的娘家當然是堅決反對的,她為此不惜斷絕關係,形同「私奔」。翌年3月,安娜懷孕,不得已放棄剛考上的學業,從此成為專職家庭主婦。在此數年間,他們接連生下5個孩子,四男一女。
  • 郭沫若曾用4字罵魯迅,魯迅5字回應,世人均拍手叫好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話說得不錯,民國時期,當時的時代是比較混亂的,但是這樣的時代也出現了不少的才子佳人,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講一講兩位大文豪的愛恨情仇了。這兩位分別是魯迅和郭沫若。
  • 吳中四才子(江南四才子)
    基本信息本名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別稱江南四大才子所處時代明代民族族群唐在世時唐寅1470~1523年祝在世時祝允明1460—1527文在世時文徵明1470~1559年徐在世時1明嘉靖二年(1523),54歲他健康狀況更差,這年秋天,應好友邀請去東山王家.但見蘇東坡真跡一詞中有二句: 「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 」,正好觸動唐寅心境,他一陣悲傷,告別回家後,從此臥病不起,不久結束了他悽涼的一生。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他逝世後由其親友王寵、祝允明、文徵明等湊錢安排後事,祝允明寫了千餘字的墓志銘,由王寵手書,刻在石碑上。
  • 沈從文直言郭沫若的小說太失敗,18年後,對方的報復行為讓他絕望
    郭沫若是近代最具有浪漫主義的詩人和卓有成就的作家,他的成名作詩集《女神》不僅是現代新詩的奠基之作,更開「一代詩風」;而沈從文這位從純樸湘西中走出來的淡泊才子,更是把畢生精力投入在「呈現人性的善與美」上,為後世留下了溫暖詩意的田園讚歌。
  • 一漂亮的日本女人,表白追求中國小夥,死前做法,讓人敬重
    一漂亮的日本女人,表白追求中國小夥,死前做法,讓人敬重文/猿飛日月對於郭安娜這個人,我們大家是否了解呢?你有可能不了解他,不過你不可能不知道她的老公曾經是誰,她的老公就是郭沫若,作為郭沫若的第二任夫人,他和郭沫若一共生下了四男一女,不過她的婚姻經歷並非十分幸福,下面小編就和大家說一下。
  • 被郭沫若拋棄的日本妻子安娜在晚年感嘆,這一生都活得像野狗
    佐藤富子就嚮往浪漫的愛情,而在從仙臺女校畢業後,父母就給他安排了一樁親事,酷愛自由的佐藤富子不願意自己的愛情被家族支配,在溝通無果後離家出走,在東京聖路加醫院做了一名護士。也正是在這裡,她與遇見了那個改變她一生的男人。
  • 張瓊華:做了郭沫若5天新娘,守空閨68年,89歲終圓母親夢
    婆婆心疼她,常勸她給郭沫若寫信,讓郭沫若接她去日本。婆婆說了幾次後,張瓊華也動心了,於是她請人代筆,寫了一封信給郭沫若。可對於去日本之事,她只委婉說道:來日本之事,千裡迢迢,妻年輕婦女似不便拋頭露面,落別人之議論,我夫臉面又存於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