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2020-11-20 網易新聞

2020-11-20 12:39:47 來源: 文化迪言語

舉報

  郭沫若和魯迅都是我國文壇中響噹噹的人物,而這兩人互懟又是常事,1928年,時年47歲的魯迅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的文章,結果郭沫若開始挑刺,還寫文章批評魯迅。

  

  郭沫若說「氣量」是錯字,並且直言魯迅出生晚清,那就是「封建餘孽」,文章迂腐……魯迅一看,心想郭沫若這傢伙如此胡攪蠻纏,同樣也是出生於晚清,難道不是把自己也給罵了?更何況大家都是拿筆桿子,誰又怕誰?自此兩人雖不見面,但報紙上卻常「見面」。

  縱觀郭沫若與魯迅的人生經歷,其實還是有些相似的事情,兩人都曾在日本留學,值得一提的是,1918年夏,郭沫若升入了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此時的魯迅,已經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另外,郭沫若和魯迅,與原配妻子的婚姻都是屬於父母包辦,魯迅不情不願的與朱安完成了婚事,然而結婚後的第三天,魯迅並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則是婚後的第五天離開了老家,自此與原配妻子張瓊華27年未見。

  郭沫若雖然沒有和張瓊華生活在一起,但兩人也沒有離婚,因此張瓊華在郭沫若老家獨守空房68年,也並無子女。

  

  而魯迅自始至終也沒有和朱安離婚,並且在買下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21號的住宅後,朱安和許廣平是生活在一個屋簷。魯迅看不慣郭沫若的婚姻生活,郭沫若也譏諷魯迅,有回就朱安和許廣平一事寫了四字「衣冠禽獸」罵魯迅。

  魯迅看後,陣陣發笑,便加1字,回了5個字:才子加流氓。不可否認,郭沫若的文學造詣是很深的,魯迅也很認可,但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卻是一言難盡。

  

  在日本留學期間,郭沫若在教會醫院中與日本女子佐藤富子相識,並且對其一見鍾情,展開了熱烈的追求,之後佐藤富子便選擇了與家人斷絕關係,和郭沫若開始同居,改名「郭安娜」,她為郭沫若生下了3子2女。

  

  但在1937年,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了郭安娜和他們的孩子,後來郭安娜尋到中國,郭沫若對她也是閉門不見,此事人盡皆知,不過郭沫若卻說自己是為了民族大義,所以才這般對待郭安娜。

  只是郭沫若回國後不久,便與比他年輕24歲的於立群結為了夫婦,但據了解,郭沫若曾和五位女子有過婚戀的關係,但正式結婚的是3個,便是張瓊華、郭安娜和於立群。

  在感情上,郭沫若並不見得是個體面人,因此大家也都說「才子加流氓」,詮釋了郭沫若的一生。不過雖然郭沫若和魯迅常拿起筆桿子互懟,成大眾一大「樂事」,但魯迅去世時,郭沫若在日本為其寫輓聯,卻也給了很高的評價,並且魯迅死後,郭沫若還寫文紀念魯迅,說:

  

  「我實在有點後悔,不該增上傲慢,和這樣一位值得請教的大師,在生前竟失掉了見面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郭沫若寫4字懟魯迅,魯迅用5字回懟,把郭沫若形容得太貼切
    在民國時期,被魯迅罵過的人也數不勝數,作為一個憤世嫉俗並且有著鐵骨錚錚的文人,只要是自己看不順眼的人,魯迅就會毫不留情地用自己最犀利的語言去提出審判。在魯迅的筆下有很多的文人也被罵過,其中的郭沫若則被魯迅罵得最狠,魯迅和郭沫若兩人常常相互謾罵,甚至掀起了一場文壇上的世紀大戰,直到今天都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兩個人到底擦出了怎樣的火花。
  • 郭沫若曾用4字罵魯迅,魯迅5字回應,世人均拍手叫好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話說得不錯,民國時期,當時的時代是比較混亂的,但是這樣的時代也出現了不少的才子佳人,創作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講一講兩位大文豪的愛恨情仇了。這兩位分別是魯迅和郭沫若。
  • 郭沫若怒罵魯迅「封建餘孽」?魯迅用5字回應,讓郭沫若無地自容
    按理說:從事不同領域創作的兩人,應該是種互相佩服的惺惺相惜;出人意料的是,兩人在民國文壇的璀璨時期,卻因文學立場不同,有了段相互抨擊的激烈筆戰,甚至上升到「語言攻擊」的程度,郭沫若怒罵魯迅是「封建餘孽」,而魯迅激烈回懟對方是「才子加流氓」。由於是兩大文豪的學術之爭,以至於這段過往至今為人津津樂道。【震驚文壇的郭魯罵戰,究竟源於什麼?】
  • 魯迅當年罵過的那些人:罵郭沫若最狠
    如果罵我而使罵者有益,便是我間接於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願挨罵。"意思是「你罵了我我不生氣,你罵不到點子上我替你著急,你滿口汙言穢語反顯得你這個人人品低下,你因罵我而出名,你還得謝謝我呢」。所以,雖然魯迅罵了胡適,胡適並沒有反罵回去。魯迅去世後,女學生蘇雪林寫了一篇罵魯迅的《魯迅論》想要發表在胡適編的《獨立評論》上,被胡適呵斥,說她"未免太動火氣"。
  • 郭沫若罵魯迅:衣冠禽獸,魯迅用五個字對郭沫若回擊,中肯又貼切
    不過對於這段包辦婚姻,魯迅和郭沫若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他們兩人也因此,展開了一場文人之間沒有硝煙的"文鬥"。魯迅思想開通的母親,逼迫他娶了一位"裹小腳"的女性先從魯迅說起。許多人對於魯迅最初的印象,應當是從小學語文課本中《少年閏土》了解的。只知道魯迅少時是個少爺,家境優渥。也確實如此,周家在紹興算得上是名門大族。
  • 她在魯迅生前謙稱是「學生」,魯迅死後她是罵魯迅最狠的人
    她在魯迅生前謙稱是「學生」,魯迅死後她是罵魯迅最狠的人文/張秀陽魯迅一生罵過很多人,有些罵得還很難聽。比如他罵某人「才子+流氓」,比如他還罵某人是「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等等。魯迅被視為「罵人專家」,魯迅的文集被視為「罵人文選」,不能說毫無道理。
  • 魯迅這句「天才加流氓」是評價著名文學家郭沫若的,這是什麼意思
    魯迅,郭沫若,這兩個人可以說都是文學壇上值得讓人尊敬的,相信大家也知道不少他們的名言,按理說兩個對文學都非常喜愛之人應該會成為知己,好朋友,但是魯迅和郭沫若正好相反,他們兩個不僅不是朋友,還相互嫌棄,郭沫若曾經用四個字形容魯迅,說他是文學流氓,衣冠禽獸,對此魯迅只回應了10個字,但字字戳心。
  • 魯迅為廈門大學所題寫的校名,4字錯3,意味深長有所指,佩服!
    在全國知名的大學裡,除了我們熟知的清華北大之外,還有不少一流的學府,諸如廈門大學,其實,對於這些大學,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校名都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名流大咖所題寫的,而有的大學卻是集字作品,即使是集字,也是收集的名家之字,而魯迅先生所題寫的廈門大學四個字,就像郭沫若所題寫的「山東博物館」那樣爭論不休
  • 「從惺惺相惜到針鋒相對」:郭沫若與魯迅的對戰
    貌似都是到日本留學,然後棄醫從文直到新文化運動的展開,郭沫若從日本回國投身於文學的第1線,郭沫若對於魯迅的第一印象,在1920年,當時魯迅狂人日記已經為眾人熟知,名氣也大,凡是從事新文學的都要讀讀新文學的開篇之作,所以郭沫若也慕名拜讀,只是他選擇先讀讀魯迅的其他小說,《頭髮的故事》。
  • 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魯迅真的這樣罵過郭沫若嗎?
    不過,這句話卻找不到任何出處,更像是人們為了貶低郭沫若而杜撰的。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這句話罵得十分蹊蹺。第一,郭沫若確實有留學日本的經歷,「東洋」似乎也說得過去,不過,魯迅本人也有留學日本的經歷,罵別人是「東洋狗」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 魯迅提的廈門大學,為啥門字少一點,學字沒有寶蓋頭?寓意是什麼
    上世紀20年代初,陳嘉庚創辦了廈門大學,後於1937年7月1日,又經他函請,南京國民政府同意將私立廈門大學改為了國立,但幾天後七七事變發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 魯迅寫首七律《無題》詩,6年後老對頭郭沫若模仿一首,高下立判
    不過兩位的詩我們倒是可以帶著敬意來比較一番,雖然和魯迅不合,但郭沫若卻曾模仿過魯迅寫詩。1931年,魯迅寫了一首名為《無題》的七言律詩,6年後,郭沫若在回國時忍不住依魯迅原韻模仿了一首名為《歸國雜吟》的七律。小編一直認為魯迅的詩作水平明顯要高一籌,這兩首詩放在一起可以用4個字來形容:高下立判。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 魯迅很硬核的一首詩,開篇7個字就讓無事生非者無言以對,太酷了
    當年白居易等人說李白的詩十首找不出一個好的,韓愈便借著教育徒弟張籍寫了首《調張籍》,稱白居易等人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而一向性格頗好的杜甫,聽到不少狂妄之徒貶低初唐四傑,氣得不行寫了首《戲為六絕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直接指出對方會身名俱滅。
  • 一場世紀「毒舌」對話,兩大文學巨匠,魯迅與王爾德,你猜誰會贏
    那麼,今天我就帶你認識一下這2位有趣又帥氣到骨子裡的男人:魯迅奧和斯卡·王爾德首先是,英國第一段子手,張愛玲、高曉松、蔡康永加起來都比不過的毒舌先生:再說說國內不妥協、不寬恕、罵到底的戰鬥型作家,首推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可謂是民國第一毒舌,被他懟過的人,可以繞地球三周。
  • 小說被禁,53歲的魯迅氣得不行寫了這首七絕,最後7個字太酷了
    我們很難說哪種理解是對,哪種理解是錯的,但像杜甫和魯迅這樣的人顯然活得更加不易。杜甫活著時,皇帝不喜歡他,文壇大家們也不推崇他,但死後大家卻將他推上了詩聖的寶座,孔慶翔說他是「中國唯一影響隨著時間不斷增長的詩人」。和杜甫一樣,魯迅也是這種人。生前他懟遍了半個文壇,但死後大家用各種方式紀念著他,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
  • 魯迅的另一面:他曾寫過一首打油詩,調侃失戀,讀完令人忍俊不禁
    而在近代歷史上,也出現了很多這樣的人,比如魯迅便是其中之一。魯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曾字豫山,後改豫才,書著名文學家、思想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魯迅和蔡元培:你是我恩人,我也要罵你
    正是因為蔡元培的任命,魯迅才成了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的科長。 這個科長,魯迅一當就是14年(周科長)。 1916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魯迅又被聘為北大教師(講師)。 魯迅又靠著蔡元培的關係,把自家老三周建人安排進了商務印書館。
  • 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
    魯迅的一生戰鬥不息,既讓那些反動派擔驚受怕,又在暗地裡張牙舞爪,恨不得這顆眼中釘立即消失。下面介紹魯迅的一首詩,開篇就飽含哲理,最後7個字更難以辯駁。答客誚作者:魯迅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可是因為魯迅的原因,海嬰才出生不滿兩月,就被一些人在報紙上罵了兩三回。答客誚(qiào,譏諷),就是魯迅先生回應對方的挑釁和謾罵,同時也表明自己作為一位革命戰士的立場。
  • 魯迅最經典的一句話,只有26字,罵人不帶髒字,你都不知道是罵你
    例如,《西遊記》中,孫悟空曾經因為豬八戒非常貪吃懶惰,就罵他是「夯貨」。夯這個字的意思,是指愣頭愣腦的樣子,同時,用貨這個字形容人,也是一個貶損的字眼。在《三國演義》中,也有許多這樣的話,最著名的,就是武鄉侯諸葛亮罵死王朗的一段了,諸葛亮當時罵王朗是: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斷脊之犬。沒有一個髒字,但罵得王朗直接氣死在馬背上。
  • 民國第一影評人:魯迅
    而在南北方都生活過的魯迅,將兩種風格融會貫通,發展出一套二字真言和四字心經,專罵那些不入流的電影。比如說,魯迅給予影片《新人的家庭》的評價是:「劣極!若是魯迅生活在今天,看到這等烏煙瘴氣、唯利是圖的電影界,想必《魯迅雜文集》還得再增訂個好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