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按】沒想到自己的文章還得花錢從360圖書館「買」下來。不過真的感謝這位保存了文稿,讓我得以網上找回來。應該是2014年,在棋聖道場編譯了四篇《甲午看棋》系列,其中《甲午看棋三,曹薰鉉說天才》已搬遷至弈客。首篇《金玉均棋事》網上已經找不到,好在底稿仍保存在北京的電腦裡。待疫情緩解重新發上來。
疫情讓圍棋停擺,實在沒有什麼可擺弄的,就搶救舊稿吧。
東北亞局勢風詭雲譎,百廿之後甲午的夢魘再次投下陰影。中韓日三國抵角相對,無論好與壞都要在地球村一隅做鄰居下去。既有萬劫不復的歷史包袱,更有三劫連環的政治、經濟上的糾結,而在同文化背景下,又是各自治孤出迥異的果子,圍棋就是其殊例。
過去十年,中韓兩國在棋力上已超過日本,但是二十世紀中葉,日本的實力可讓中韓三子。中國是圍棋的發祥地,歷史以來積累了高超的技藝和手法,但是17世紀以後,被日本飛躍的發展所超過。在三國中,韓國的圍棋實力最弱,其原因是朝鮮時代的巡將圍棋。巡將圍棋預先鋪排十六粒座子對局,這最終限制了實力的增進。
為了說明這一點,先看十九世紀的日本圍棋。名人丈和(1787~1847)因下彩棋和以權謀奪名人位出名。他出於對日本圍棋成就的自豪,1826年編撰了《國技觀光》。其書目取自周易觀卦第四爻「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把圍棋拔擢到了日本國技的高度。利用賓於王,反向解釋就是一國之君自豪地向國賓介紹文物典章之成就,而圍棋作為日本國技,確實毫不遜色。
當時日本圍棋確乎超過了中國。1835年「因徹吐血局」(名人本因坊丈和執白對井上家赤星因徹七段),這局棋對弈雙方固然表現出高超技藝,而對盤上空間的理解更是超越了中國。譜中黑1底扳,欲走先手調子,不料遭到白2「古今之妙手」。黑3隻好自補,接著白4又是妙手。以後白A、黑B、白C、黑D,這步棋確保右下白棋先手向中腹出頭,已無死活之憂,接著白6先手打入左下空闊大場,僅三手棋就扭轉了局面。白棋通過棄子把黑棋可能的先手變成惡手,其核心的驅動力就是「對空間的認識」。
如何理解「古今無類之妙手」,有必要拔高到「古今」的高度嗎?這三步妙手不是窮盡了算路之機巧,而是作為經典確實分野了古今之棋。通過棄子換取空間和效率,著眼點在於空,而不是棋子,這局棋體現出來的意識即使放到當代也是想通,分明比古棋,尤其比中國的古棋高了一個維度。中國的古棋,作為一種「子棋」達到了殺棋之極致,但那只是「二維」的圍棋。千百年來中國積攢下來的古棋棋譜,幾乎沒有「棄子」一說(儘管發明了「棄子爭先」之警句),當棄不棄通盤絞殺在一起,無端變得紛繁複雜,以致反而給人「精深」的錯覺。因空間,才有子效,棄子轉身,以子力換取空間,這種意識的層差是中日圍棋發展史的核心問題。
我們下圍棋,是追求社會共有的一種價值體系的過程,即按照雙方協議的基準公平競爭。這是所謂「定位」的理論,即價值體系和協議基準具有定位的性質。
世界上,最具定位功能的是政治和宗教。宗教具有回答「終極實相」(theoretically ultimate reality)的價值,而政治是具有說明社會地位的功能。正因這一價值定位,哪怕是夫妻或者親友,也會因政治、宗教而反目。這是因為沒有人會在自我定位的根本原則問題上妥協和讓步。
日本布局的由始
圍棋上體現定位價值的,就是布局和計算勝負的方式。先看布局,中國古棋是對角各擺上兩粒座子方開始對局,而中世日本圍棋是空盤起手對局,並且沿用到了現在。而朝鮮巡將圍棋,預先擺下十六離座子,只憑直觀就能發現對局還沒有開始,盤上格局已經給束縛和鎖定了。
如果讀關於圍棋起源的中國古典,就能發現中國的座子制緣於對戰爭的模仿。古代戰爭是吃和被吃的零和遊戲,互角的座子正好體現了相互牽制遏止的思維。
日本的自由布局,是緣於何時呢?自由布局是確立於日本中世的戰國時代,其時代特徵是天下沒有共主,並且體現到了圍棋上。日本戰國時代,支配日本精神領域的是佛教,對局前預先擺上座子並不符合講究一切流轉的佛教空的思想。當時研究圍棋技藝的,主要是僧侶。
僧侶和圍棋是當時日本文化的重要特徵,舉例說1582年日本戰國時代的風雲人物織田信長在京都本能寺被部下明智光秀殺害時,初代本因坊算砂正好在本能寺的末寺對局。棋弈至深夜,棋局出現三劫連環,觀戰者皆咄咄稱奇,此時本能寺燃起了大火。「三劫連環有兇兆」的說法也是源於此。
當時朝鮮儒教秩序森嚴,巡將布局可能源於對世界秩序的理解上。《論語》所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種觀念強烈滲透到圍棋,遂十六粒座子逶迤共天元而居之。而中國古棋對角擺上的座子,對局之前已經催生戰鬥的強迫觀念,進而只能看到棋子和棋子的生死,而無睹於棋盤的空。這就是先於意識存在,並支配意識的東西。而中國古棋計算勝負的方法自然而然也是數子,而不是數空。
自由布局空盤起手,眼前看不到座子導致的「交錯的危險平衡」,自然而然會思考「不戰而勝」的方法。繼而戰鬥的重要性被擺到次要的位置上,棋子不再是爭勝的目標,而是作為手段從束縛中解放出來。棋子不再是棋盤上的「兵勇」,而是化作體現對局者意識境界的「每手棋」,從第一手起面對不確定的世界博弈,進而手割、侵削、打入、轉換和騰挪棄子。中國古棋,因座子之囿始終無暇窺探空間的深度,只能浸淫於殺棋的技巧,無法推敲子效。
朝鮮圍棋又是如何呢?猶如井田制崩潰前的犬牙交錯,據土之士為方寸田隅相互肉搏,沒有戰略眼光,沒有戰爭的調度。巡將圍棋和日本一樣數空,但是過多的座子嚴重束縛形象化的思考和自由,在三國圍棋中價值最為低下,其沒落正好也是黨禍、黨爭中亡國的朝鮮朝的寫照吧。
政治學博士 前韓國棋院五段職業棋士 文容直
文容直1983年入段,後畢業於西江大學英語文學專業。1988年文容直獲韓國新人王戰冠軍。1994年獲首爾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藍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