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是出了名的愛排隊。似乎需要排隊的東西一定是好吃的,還是說好吃是因為經過了辛苦的等待吧。嗯,延遲獲得的幸福往往更加濃烈。
今天的行程是要去國家圖書館,於是早上順道來吃鼎鼎大名的「阜杭豆漿」——被譽為臺北市排隊最誇張的豆漿店。
(果然隊伍長得佔據了一樓到二樓的樓梯,排到了市場外面)
提前做攻略,很多人都是五點去排隊耶!還有人說每次吃阜杭都是因為前一晚在附近看演唱會通宵後才排得到。我可不為了吃的這麼拼。於是照例睡到自然醒,七點半出門,騎著ubike(臺北的租賃自行車,覆蓋了所有商圈地鐵站,半小時之內約人民幣1塊錢)晃晃悠悠不到20分鐘就到了目的地。
「阜杭豆漿」是在一個傳統市場的二樓。這個華山市場於民國69年(1980年)開業,攤商主要來自原聯勤總部附近的攤販,隨著客源消費習慣改變、市場設施老舊,客源大量流失,許多攤位還變成空攤。為了振興傳統市集,市政府花了900萬元(臺幣)重新進行天花板、地板及牆面、攤位整裝,借傳統零售市場轉型,達成活化傳統市場,活絡商機的目的。整頓一新的華山市場於2008年重新開業,一樓還是生鮮產品,二樓變成了美食生活廣場,有時也會舉辦創意市集,然而早上的時段,整個二樓的用餐區域全部都被「阜杭豆漿」一家的客人霸佔了。
說起「阜杭豆漿」的歷史,那可是比這個市場還要早呢,始創於1958年,市場開業之前是在市場對面停車場右邊的一個轉角,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就辦到樓上了。說來也奇怪,這麼一家歷史悠久經營良好的店竟然沒有開分店,全臺北僅此一家,而且它也不像臺北很多豆漿店那樣24小時營業,每天就賣到中午12點。不過也正因為這樣,才像是一個真正的恪守傳統的早餐店嘛。
不知道我算是幸運還是排隊根本沒有傳說中那麼辛苦,看似沒有盡頭的隊伍實際上不到半個小時就排到了。在樓梯間的拐角處,有這樣一張圖:
不得不說,這圖簡直比火災疏散動線還貼心呀。也正是因為這樣科學合理的排隊路線規劃,才能保證不擠不亂有序排隊吧。
到了點餐檯更體現出了秩序的重要。
點餐檯分飲料區和燒餅區,先在飲料區點你要的豆漿或是米漿,各有冰熱兩種,還有一種神奇的存在——鹹豆漿。然後往前走一點是燒餅區,可選的種類也不多,就是厚餅、薄餅、油條、蔥花蛋的各種組合,以及飯糰、蘿蔔絲餅。整個點餐過程不到一分鐘,我還沒反應過來託盤就已經遞到我的手上了(在點豆漿的時候由於我忘了說要一個杯裝的外帶豆漿,還被阿姨嫌棄我耽誤時間)。這速度簡直比快餐店還快餐店。我不禁想像這種在排隊長龍逼迫下催生出的速度和秩序,如果用在連鎖快餐店的管理上,那絕對要打敗麥當勞肯德基啦。誰說臺灣的服務人員都慢吞吞的,下次帶他來吃「阜杭豆漿」!
再看一下他們的開放式廚房吧。
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各區域負責揉麵團、烤燒餅,第二區域是最後的簡單加工以及點餐。很傳統,卻整潔有序。
以下就是我今天排了半個小時隊截獲的戰利品(和朋友一起就是好,可以多點幾樣):
今日最佳:
1、冰豆漿
雖然是最普通的豆漿,但「阜杭豆漿」的豆漿真的不像一般店裡的那種水了吧唧的豆漿,喝過了「阜杭豆漿」,便利店的豆漿簡直就再也無法入口了。雖然加了糖,但並沒有甜到喝完嘴裡很膩的感覺,豆漿的香醇濃鬱真的讓人感覺從此世界上只有兩種豆漿:一種阜杭家的,一種不是阜杭家的。
2、鹹豆漿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本以為是像豆腐腦那種,結果是這樣,很像雞蛋羹吧。比豆腐腦更水一點,比豆漿當然更凝固。也是滿滿的豆香,我這個小時侯把豆香味當成豆腥味,不喝豆漿的人也可以這麼愛豆漿了簡直是奇蹟。鹹豆漿裡還有鹹菜和老油條,撒上香菜調味,挑逗味蕾的奇妙組合~
3、蘿蔔絲素餅
外披酥脆,裡面是切成很細的、提前炒過入味的、紮實的蘿蔔絲,像蘿蔔絲鹹菜,比起那種直接包進去的蘿蔔絲,真的是透出了細緻與用心呢。
4、薄餅蛋夾油條
之所以給它排最後一名,實在是因為……滿眼望去就剩油條了!!!
而且臺灣的油條我從沒有吃到過好吃的,即使是「阜杭豆漿」的油條也難逃窠臼。難道是因為不用洗衣粉就炸不出好油條?(開玩笑啦~)臺灣的油條,我上一篇有講過,都是那種硬硬的老油條,而且超級油!然後還很貴!(因為比較費油嘛?)薄餅夾蛋如果不加油條是32臺幣,夾了油條就要54!一根油條人民幣四塊錢能忍嗎!所以如果小夥伴來吃,就不推薦夾油條了~我還是覺得大陸的油條比較好吃~
至於去掉油條的其它部分還是不錯的。
薄餅很酥(此話言外之意就是也很油)。怕油的小夥伴慎入。可能厚餅會好一點。
最後,吃完記得要自己收盤子哦~
此刻我突然懷念起煎餅果子來了~
嗯,還有雞蛋灌餅。
「阜杭豆漿」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一段108號2F
電話:02-23922175
星期一公休,小夥伴們不要撲個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