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接打近100個電話 杭師大博士生用心堅守武漢「防疫」一線

2020-12-22 品質中國

文/ 中國教育在線

4月8日凌晨,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有序恢復對外交通。3月下旬,各省援漢醫療隊陸續返回,但杭師大醫學院博士生李靜在武漢的工作並沒有結束,「解封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和中央指導組的同事們當天一直開會到深夜,研究武漢解封後的工作安排。

李靜,2017年進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掛職,2019年考入杭州師範大學醫學院,開始在職攻讀「治未病與健康管理」專業博士學位。

李靜(左二)在雷神山醫院重症監護病區了解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醫療救治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剛暴發時,李靜參與中央指導組醫療救治組工作,和同事們一起負責統籌調配全國優質醫療資源,調集優秀醫務人員馳援湖北,並一同研究優化診療方案,為救助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支撐。

在她的導師、杭師大副校長楊磊看來,李靜是個勤奮認真的學生。入學以來,她研讀文獻,積極參加團隊定期的學術研討活動,還參與了楊磊主持的《杭州市健康城市發展的評價與規劃》課題組工作。

「她的研究方向是『治未病與健康管理』服務體系與政策研究,與這次支援武漢所承擔的工作契合度比較高。有機會作為中央指導組成員參與應對國家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相關工作,對她經驗積累和專業研究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在楊磊看來,這更是一次錘鍊黨性、體現作為一名健康管理工作者強烈使命感的時機。「而李靜表現得很出色。」

李靜陪同領導赴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現場調研恢復醫療秩序工作

春節期間,李靜沒有休假,一直在北京,從全國調派大量的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武漢是他們當時最緊急的事情。李靜和同事們分頭聯繫各省市衛健委,重點調派呼吸科、重症醫學科的醫護人員赴湖北支援。記者了解到,最忙的時候,她一天要接打近100個電話,從人員配備到物資裝備,一切「食、宿、住、行」都要考慮周全,那些天她很少有時間睡覺。

高強度的工作,加上睡眠不足,在辦公室「駐紮」了一個多星期的李靜突然累倒了。「當時非常緊張,生怕自己『中招』了。」李靜告訴記者,幸好後來經核酸檢測確定為陰性,確定不是新冠肺炎才放心。排除感染「新冠肺炎」後,李靜也沒有休息,主動要求馬上回到工作崗位。「同事們都在拼命工作,自己怎麼能退縮。」李靜說。

2月4日晚,因工作需要,李靜隨同事坐了8個小時火車,星夜馳援武漢,充實救援力量。

李靜在雷神山醫院送別醫療隊時留影紀念

在武漢期間,李靜主要工作是走訪醫院採集數據,做好「重症病人」資料的匯總以及死亡病例的研討等工作。來回奔波於各大重症定點收治醫院間,必然面臨較大的感染風險,但李靜和她的同事們完全顧不到這些。「匯總每日重症病例巡查情況,組織死亡病例討論,形成更多有益的經驗,從而惠及患者,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意義重大。」她說。為此,每天工作到凌晨2、3點,是常態。杭師大的導師、輔導員關心、聯繫她,也往往只能在每天晚上12點左右,匆匆聊上幾句,道一聲保重身體。

「武漢雖然解封了,但卻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記者聯繫上李靜時,也已經是晚上的10點多。她告訴記者,此前,她和同事先後安排了4萬多名醫療隊員撤離,並協調處理醫院接管交接患者等事宜。接下去,她和同事們還要進一步掌握了解定點醫院患者救治情況、幫助非定點醫院恢復正常的醫療秩序……

「看到武漢的甦醒,很幸運,我會和指導組的同事們一同堅持到最後。」李靜告訴記者,希望勝利早日到來,早日回到溼地書院,在杭師大繼續她的求學之路。

李靜(左一)在新聞發布會現場與宣傳司同事對接有關工作

而在杭師大,導師楊磊一直和李靜保持著聯繫,並不斷為她的博士論文進行謀劃。「結合她的工作實際,梳理和提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理論、舉措和經驗,並總結中國歷代疫情防治的成敗經驗及教訓,為構建我國新時代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供思路,將會是一個不錯的選題。」楊磊教授表示, 希望李靜在做好本職工作,體現一名中共黨員該有的先鋒性的同時,不忘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專注專業,用學術的思維思考指導工作。

「雖然不是一線的醫生,但李靜作為一名醫學專業的博士,體現了醫者的擔當和作為,是我們的榜樣。」杭師大醫學院博士尹小雨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相關焦點

  • 西華師大學生組建「援助團」支援一線醫院
    「100副護目鏡已經籤收,質量優良!感謝同學們!」2月4日,四川省南充市中心醫院在接受西華師大學生援助團的募捐物資後這樣表示。「瘟疫肆虐,沒有鎧甲如何打贏戰爭?」
  • 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守門人」——河北省高速公路路政總隊眾志成城...
    他們每天出動1200餘人、200輛車戰鬥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駐守在全省164個收費站防疫檢測點和24個省界出入口檢測點。他們連續20多天不回家,24小時不間斷值守。他們眾志成城,當好疫情防控的「守門人」。他們萬眾一心,打好疫情防控的「持久戰」。
  • 「蒙面檢察官」堅守一線,助力防疫「阻擊戰」
    「蒙面檢察官」堅守一線,助力防疫「阻擊戰」 2020-02-14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輕傷不下火線 堅守防疫一線不鬆懈——吉首市疾控中心主任唐玲紀實
    輕傷不下火線 堅守防疫一線不鬆懈——吉首市疾控中心主任唐玲紀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硬戰,但是為了群眾的生命安全,總有很多可愛的人扛起責任和重擔,堅守自己的崗位。大年三十,是在單位過的,跨年正月初一還是在單位忙碌著,凌晨兩點了,與中心班子成員好不容易忙完一天的工作,坐在辦公室休息一下,打開微信看看老公發的兒子女兒的視頻。
  • 來自武漢疫情重點防控區,快遞站長和11個快遞員的堅守
    在1月23日武漢宣布「封城」後,除了排在當天值班的留守的快遞員,首先給他打電話的是已經返回黃岡老家的李華斌。按照原計劃,李華斌要晚點才回武漢,但一聽到武漢交通即將封閉的消息,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沒有考慮呆在老家,提前坐高鐵到達武漢,第一時間打車回到了站點。「我本來要開車去接他,因為封城公共運輸都沒有了。
  • 普正製藥捐贈千套防護服和百萬防疫藥品馳援防疫一線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嚴峻,加上節後人員流動性增大,吉安市已啟用更嚴管控措施,嚴防疫情輸入擴散,這也讓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壓力倍增。2020年2月13日,江西普正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繼陸續向社會捐贈760餘萬元抗疫藥品物資後,將從歐盟購得的1000套醫用防護服及價值100萬元防控疫情藥品和現金20萬元,正式交接到吉安市政府,為有效緩解一線人員防控疫情工作貢獻一份力量。
  • 人間大愛——武漢抗疫一線群英譜
    這是一直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張伯禮院士接受膽囊摘除手術後對大家說的話。 1月27日,農曆正月初三,正在天津指導防疫的張伯禮院士領命飛赴武漢。自此以後,他一直堅守在江城。2月18日,他因勞累過度引發膽囊舊疾,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三天,他就堅持回到了工作崗位。 3月19日,已經在武漢抗疫前線奮戰了50多天的張伯禮院士迎來了72歲生日。
  • 社區戰疫故事 患有面癱的她連嘴都合不上仍堅守抗「疫」一線:疫情...
    患面癱嘴合不上依然堅守抗 " 疫 "在大年三十的前兩天,薛麗丹就接到上級通知要求統計排查外來人口,做好隔離相關工作,這時的她隱約感覺到旅遊計劃可能要終止,她馬上拿起電話和老公簡單解釋一下告訴馬上退票。放下電話來不及多想,她馬上安排值班人員,按社區網格逐一排查,從這一刻開始起 5+2 白加黑抗擊疫情的工作就此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堅守入境防疫交通保障一線280餘天
    堅守入境防疫交通保障一線280餘天 2020-12-21 1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防疫堅守者如何守護這座城?這「四個度」藏著答案
    僅1月25日一天就在日本組織普通醫用口罩12.5萬個,在波蘭、英國組織防護服30萬套,接著,14.5萬個防護等級較高的醫用口罩也從日本空運到浦東機場……蔬菜基地的工人們,同樣為上海兢兢業業。凌晨4時許,盒馬鮮生蔬菜基地的工人已開始一天的採摘工作。為了確保新鮮,這些菜在採摘下來的第一時間分揀,包裝,進入物流通道。
  • 5000個來自疫區的電話:心裡的傷,仍在潛伏期
    這條熱線,成立於2012年12月,全國19城市的1000餘名接線志願者,24小時輪流當值,7年來,一共接聽了超過27萬個電話,防疫專線設立後,每天接到超過100個相關來電。希望24熱線的志願者在接線室她撥通的這個電話是「希望24熱線」,號碼4001619995,諧音「要留,要救,救救我。」這是一條以危機幹預、自殺防治為主的熱線。接線室遍布全國19個城市,1000餘名接線志願者24小時輪流當班。電話響3下沒接,就會被轉到另一個接線室。7年來,一共接聽了超過27萬通電話。
  • 堅守一線挑重任 稅務青年顯擔當
    疫情發生以來,惠州稅務部門湧現出一批有責任、有擔當的稅務青年,他們主動請纓,堅守在抗疫一線、服務一線,為納稅人、繳費人送上貼心服務,及時傳遞最新稅費優惠政策,為助力企業復工復產貢獻稅務力量。堅守宣傳一線 政策落實更到位惠城區稅務局第二稅務分局90後黨員鄭麗卿,連夜加班,犧牲假期時間,只為讓企業早日享受到政策紅利。
  • 北京西城:他們堅守社區一線 深深小巷中守護百姓平安
    社區書記姐妹花   在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街道,19個社區的社區書記都是女同志,疫情防控期間,她們用忙碌的身影書寫著一線「戰役者」的堅守。磚塔社區書記樂海舟堅守一線40多天,每天都會收到居民們的問候簡訊,她感動地說:「在磚塔十二年,為了守護它的平安,我願盡我全部力量!」當了20年社區主任,12年社區書記的胡文娥,結合「抗擊非典」的豐富經驗,帶領社區開啟了「防疫不隔愛」的服務模式。「選擇了社工,就是選擇了奉獻」,她說,任何時間社區服務不打烊。
  • 昨天黃燜圓子今天粉蒸肉,武漢餐飲人堅守戰「疫」一線
    3月8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的患者施先生感慨。這得益於武漢餐飲人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夜以繼日地默默守「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民營企業家、商會組織積極響應號召,主動作為。從2月5日起,武漢豔陽天酒家多位省級、市級非遺技藝傳承人,連續奮戰在供餐一線,先後承擔了8家方艙醫院近30支外地醫療隊和患者的供餐任務,並為多個支援湖北醫療隊駐地以及醫療機構等配送一日三餐。「每天從我到普通員工都是凌晨到店,深夜離開。」董事長餘震彥說。
  • 鐵騎力士集團為武漢一線醫護人員捐贈100萬元雞蛋
    今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爆發,武漢告急,物資緊缺,牽動著所有人的心。作為一家有社會責任的企業,鐵騎力士集團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立即啟動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機制,並第一時間聯繫武漢市商議捐贈生活物資事宜。
  • 防疫一線︱黨旗下的「電信藍」
    同一時間,胡頂村駐村幹部申太林正騎著摩託車進村宣傳防疫知識,儘管戴著口罩,但帽沿下那雙眼睛卻閃耀著堅定的光芒。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電信選派的兩位扶貧幹部、共產黨員夏盛、申太林堅守崗位,與時間賽跑,與疫情作戰,黨旗下的「電信藍」在防控一線默默閃光。
  • 武漢單體酒店守好醫護迎春天,美團助力防疫幫扶
    (圖片來自網絡)「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在一線在搶救病人,但他們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我們特別揪心。」從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到現在,自發組成的「武漢醫護酒店支援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一直在默默地守護著前線歸來的醫護人員。這些單體酒店,有些買不到防控物資,還在「裸奔」;有些酒店帳上現金流僅能支撐數月;雖然房間體量小,卻有著離醫院近的便利……雷打不動的運營成本、高風險的接待、嚴重不足的物資和人員,即使是大型酒店集團,要支援前線「醫護」的衣食住行也絕非易事。
  • 不同的戰場,同樣的堅守!伊利捐贈2.8億抗疫 用愛和責任守護健康
    1月26日,伊利決定持續投入1億元,用於新冠肺炎的防控治療,同時,將第一批捐贈牛奶送往武漢市新洲區人民醫院; 2月3日,伊利調動全球供應鏈資源緊急採購100萬個口罩中的第一批口罩到達青島港。
  • 勇毅前行 疆愛無限|首都師大支教團的戰「疫」故事
    首都師大支教團新疆分團線上教學近400課時(2.17—3.21)為配合學校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他們在進行日常授課教學的同時,做好疫情期間學生的思想引領以及各項疫情防控消毒和檢測工作。薪火相承,疆愛無限,堅守支教初心,勇毅前行,為學校教學和疫情防控工作奉獻新青力量。
  • 趙妍:「85後」娘子軍堅守抗疫一線
    去年11月份剛上任的社區書記,不久就迎來了防疫「大考」,1987年出生的趙妍,帶著她所在甘井子街道濱海社區的一眾「85後娘子軍」,奮戰在防疫一線。昨日記者採訪到趙妍,她正和同事們忙碌在防疫工作中。趙妍介紹,濱海社區工作者中最大的出生於1986年,最小的出生於1993年,都是娘子軍,有的家中老人身體不好,有的家裡孩子尚小,還在哺乳期,但她們都齊心協力要打贏「這場仗」。趙妍回憶,2月10日前後返連高峰時,社區平均每天要接上百個電話,基本都是轄區居民報備返連情況,社區方面除了認真做好記錄,還細心做好提醒,每天相同的話要說上無數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