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模仿成人的這個舉動,媽媽惱怒羞愧,奶奶:這娃該打

2020-12-22 加多伍加日記

孩子模仿成人的這個舉動,媽媽惱怒羞愧,奶奶:這娃該打

小尚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平時老公出去跑大車平常不回家,小尚就在家做個全職媽媽,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太好,還要資助她的弟弟上大學。

她對弟弟的幫助,使這姐弟倆感情非常好關係也很親,每到孩子放假,小尚會把孩子帶到弟弟家住一段時間,一方面弟弟幫姐姐看孩子,另一點家裡有什麼需要弟弟的地方也可以幫忙幹一下,這也是為了回報自己的姐姐。#育兒小知識#

小尚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8歲,一個6歲,也許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平時也是乖巧聽話,不需要小尚的操心照看.

但有一天這兩個小孩在院子裡的一個舉動,讓小尚有些無地自容,上去就是一頓暴打,嘴裡還惱羞成怒地罵著:"那麼小的孩子,不知道學好,學這個,看我不把你打死"。

孩子學著大人的這個動作,被媽媽一頓暴打小尚為什麼突然動手打孩子呢?原來是她看到令人感覺到羞恥的一幕.

她的兒子脫掉了半截褲子,正在脫他妹妹的褲子,這個舉動,讓小尚一時間難以忍受,還沒問什麼原因就對自己的兒子大打出手,在旁邊的爺爺看到以後,也說"這孩子該打"。

打完之後,看著兒子屁股腫起來,孩子哭得傷心,她也有點難受,但是她還是非常氣憤,想不通為什麼那麼小的小孩子就知道脫妹妹的褲子,實在是讓她想不通,他怎麼知道男女之事,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兒子被打的就知道哭,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但在小尚心中兒子的舉動實在不可原諒,如果沒有發現制止的話真不知道還會發生什麼出格的事情。

晚上睡覺之前,小尚把兒子叫到自己床上,問兒子:"你知不知道我今天為什麼要打你"。兒子似乎被打怕了也不敢說話,小尚見兒子不說話又問"為什麼要脫妹妹的褲子?"兒子通紅的眼睛望著小尚說:"我看舅舅電腦上那些人都是這樣玩的,我看那女的玩的很高興,我也想和妹妹玩"。

聽到這裡,小尚終於知道了原因,原來是自己的弟弟看成人電影時,兒子也跟著看了,認為那是大人在玩遊戲,就模仿那些人才做出了那樣的事情,小尚氣得把弟弟一頓臭罵。

當孩子做一些讓家長尷尬的事情父母該怎麼做?

孩子因為好奇的心理會做出一些"汙行為"這時父母對孩子的做法非常重要,這要該怎麼辦呢?可以如下這樣做:

1、不要覺得不堪,不打罵孩子

小尚兒子做出這個舉動後,她就是覺得羞愧責罵,所以對孩子一頓暴打,但是打過之後孩子可以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嗎?因此,當孩子做出一些不適當的行為時,父母應該正視問題,而不是通過打罵來教育孩子,父母用簡單的語言告訴他這麼做是不對的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孩子以後也就不會再犯了。

2、 通過繪畫來告訴孩子常識

許多父母覺得孩子的"性啟蒙"不怎麼重要,認為以後孩子長大就懂了,每次談到這個話題父母要麼逃避要麼就是轉移話題。所以有些孩子只能上網站上去搜索,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幫助還會對孩子以後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響。

3、 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太過親密的舉動

父母平時要注意,不可以在孩子的面上做一些過分的舉動,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看一些成人電影,畢竟孩子的效仿能力很強,這種東西最好遠離孩子。

如果不想讓孩子早熟,爸爸媽媽應該注意自己的度,對孩子做好關於性的教育,孩子大一點可以讓孩子分房睡,這對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定的好處。

3-6歲正是孩子處於好奇心比較強,對事物充滿探索欲比較旺盛的階段,也是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

「好習慣對孩子來說是命運的主宰,是成功的軌道,是終生的財富」。因此,家長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極為重要,世界上好多事情失敗了,可以重來,唯有教育孩子,不可重來!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優秀的「引路人」不可缺少!這個時期準備一些情緒處理和行為習慣養成等小故事類的繪本極為重要。《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閒暇可以讀給孩子聽,讓孩子當作小故事來聽,有助於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父母不要錯過孩子培養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給孩子一個好的「指導老師」終身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爺爺奶奶帶娃火了,孩子被迫提前「老年化」:熱衷模仿也有錯?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常言道,「爸爸帶娃,活著就行。」這可能是母嬰界大部分媽媽的標準,畢竟我們看到過許多孩子被爸爸坑害的案例,著實有了心理陰影。但是,爺爺奶奶帶娃,媽媽們有什麼標準呢?對此,我們的媽媽代表小喬說道:「只要娃別亂模仿就行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不妨往下看!
  • 千萬別讓老人帶娃:奶奶牌暖頭巾一秒打回原形
    奶奶帶娃VS媽媽帶娃,奶奶的搭配一定超乎你想像(圖片來源於網絡)這孩子,喝飲料喝出二鍋頭的範兒媽媽看到老人帶娃的場景,哭笑不得又心生歡喜。感謝家裡老人的付出,我們才能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在外打拼、安心工作!不管是老人帶娃還是自己帶娃,都可以看出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 媽媽和奶奶誰適合帶娃?家裡這個人帶娃更合適,帶出來的娃更聰明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 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 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而這些孩子,都統一有個特徵,那就是,一般都是由年輕媽媽親自照顧的,如果有老人,那頂多也就是搭把手。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寶媽們紛紛曬出娃的對比照,表示:「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還真大!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 育兒丨奶奶帶娃常說的5句話,不是哄娃而是毀娃!尤其最後一句
    ,打......」這是才14個多月的女兒,最近時常念叨的一句話。1「你再這樣子,奶奶就不喜歡你了」小孩子總是對一切充滿了好奇,什麼都想自己嘗試,可是老人一旦發現自己約束不了孩子的行為後,總是喜歡以威脅的方式來迫使孩子聽話。「你再這樣子,奶奶就不喜歡你了」。
  • 李晟兒子學媽媽說話,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能力
    今天在婆婆與媽媽的節目中,李晟李佳航這組的家庭氛圍實在太快了,兒子可愛的模仿媽媽叫「老公」逗樂了大家,學媽媽說話有模有樣的。這樣的一家實在是太可愛了,人間小可愛牌複讀機再現江湖,這是不是又想騙我生娃系列,哈哈。
  • 奶奶雞起娃來,根本就沒有媽媽什麼事
    最近疫情防控放鬆,奶奶恢復了一天兩次小區遛娃。於是我又重新掌握了小區裡和崽同齡小孩的成長進展,誰家孩子會走了,誰家孩子特別能吃,誰家孩子是阿姨帶,阿姨一個月工資多少。奶奶源源不斷的帶回信息並在飯桌上傳遞給我。 直到這周末,奶奶鄭重的在飯桌上給我們宣布了一個重磅情報——小區裡一個三歲的小孩,已經會背了五十多首詩,認識好多字!
  • 4歲娃問奶奶:你咋還不回自己家?奶奶淚目。感恩教育需從小抓起
    看看這幾年的幼兒園開學情況,就知道入學資源有多緊俏了。二胎的降生,前3年由誰來帶是個現實問題。年輕的父母在有娃之前多是上班族。相比帶孩子,很多媽媽更願意去上班賺錢。還有些媽媽是因為多了一個孩子多了份負擔,爸爸一人養家太難,只能選擇兩人一起賺奶粉錢。因為各種各樣的情況,養育孩子的重擔,只能落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一輩的身上。帶過娃的都知道,帶孩子是非常辛苦的。
  • 冬季給娃吃水果,奶奶和媽媽要避開這三個「雷區」,吃錯了傷害大
    水果是孩子奶奶和媽媽們都會給家裡寶寶吃的食物,由於滿6月齡的寶寶可以開始添加輔食,除了強化鐵的米粉、肉泥、豆腐等等,還會嘗試給寶寶吃水果。隨著寶寶一點點長大以及吞咽功能逐漸完善,從最初的水果泥還可以慢慢轉化成水果塊,整個水果直接拿給孩子吃等等。
  • 奶奶帶娃身高「猛增」,媽媽帶娃卻不見長,其中原因你知道嗎?
    文/小軒的媽媽孩子的身高向來是父母最擔心的事情,因為現在這個社會身高的確很重要,有些人認為孩子的身高是受遺傳因素的影響,確實如此,不過也並不是100%的遺傳。很多時候還會由後天因素決定,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大部分的媽媽都會選擇獨自帶娃,但是還有一部分父母因為家庭的需要,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家裡的老人來照顧,那麼,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有什麼區別呢?奶奶帶娃身高「猛增」,媽媽帶娃卻不見長,其中原因你知道嗎?
  • 奶奶帶娃成過去式,小姨帶娃正「流行」,為啥孩子更喜歡被小姨帶
    帶娃是個不輕鬆的話,寶爸寶媽們需要工作,不得不把孩子交給家中的老人帶,但現在似乎奶奶帶娃成過去式,小姨成了帶娃的"主力軍",掀起一波"小姨帶娃"風。方婷是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平時因為工作忙所以孩子都是放在家裡給奶奶帶。方婷發現小孩最近和小姨玩得十分歡樂。
  • 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孩子的回答太現實
    文|文兒現在父母都忙於工作,有了孩子後,就會把他們交給奶奶或姥姥帶。自從流行老人帶娃之後,「奶奶親」和「姥姥親」之爭就沒有斷過。不過,你說我說大家說,都不如作為當事人的孩子說。因此,都是幫忙帶娃,奶奶和姥姥有啥不同?我們還是聽聽孩子的回答吧,真是現實又扎心。「姥姥親,她對我很好,很寬容」「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姥姥),在孩子的記憶中,總是那麼溫暖又親切。每一個跟著媽媽去姥姥家的孩子,都會覺得姥姥很親。
  • 「生娃帶娃,是為母責任」,兒媳的反駁很犀利,婆婆羞愧無言
    「文/糯豆包媽媽,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導語:如果說成年人沒有容易二字,那麼在女性的世界裡,還多了「安排」二字。婆婆眼瞅著兒媳的肚子遲遲沒有動靜,三番五次的催促小圓,且言辭激烈,小圓不得已表示:自己這幾年的時間真的很重要,等她事業再穩定一點立馬就生孩子,現在生孩子的話,怕被別人頂替下去。婆婆聽了之後趕緊表態:「你只管生,生出來後我來帶孩子,保證你能安安心心上班。
  • 這4種行為孩子覺得很丟臉,父母卻沾沾自喜引以為傲,你做過嗎?
    身邊有閨蜜說,自從生了娃之後,過馬路都不好意思闖紅燈了,即使是不帶娃出門,自己在上班的路上,外出辦事,都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也許這就是生娃的意義所在吧!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注視之下,你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現,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有時候,父母自以為做得挺不錯的行為,在孩子看來,卻是很Low的舉動。快來看看你做過嗎?
  • 「千萬別讓姥姥帶孩子」這個32歲媽媽的醒悟,讓無數人沉默
    點擊標題下的親子派,關注後每天閱讀親子刊物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姥姥帶大的,不是姥姥太閒,而是她知道,自己不帶,受累的是閨女。
  • 孫子不寫作業奶奶暴打兒子,家人報警,兒子真該打還是奶奶管太寬
    都說「三十而立」,而這位30多歲的爸爸,既不出撫養費,也不教孩子作業,奶奶下班後,看到孩子作業還沒寫,才出面替孩子「要求管教」,可以看出這位爸爸也是個不負責任的爸爸。 其次,孩子的媽媽可能存在嚴重的缺位。一個家庭中,爸爸媽媽是孩子共同的撫養人,教育也不例外,需要共同完成,那如果爸爸輔導不了或是沒時間,就應該由媽媽來補位。
  • 千萬別讓奶奶幫你帶娃!哈哈哈哈哈
    本篇文章的標題應該是「千萬別讓奶奶、爺爺、姥姥、姥爺帶娃」! 因為這幾位全世界最可愛的老人,擁有全宇宙最神奇的魔法:他們能瞬間讓你「不認識」自己的孩子! 1他們前衛的時尚觀讓娃成為全村最靚的崽 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神術的人類,除了救死扶傷的醫生,能化出「日拋臉」妝容的化妝師,還有擁有獨特審美的奶奶/姥姥!
  • 為安心打遊戲,寶爸派4大神獸看娃,寶寶:我要找媽媽
    如今隨著人們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母親,都會要求孩子父親,參與到帶娃工作中來,畢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無害的。寶爸帶娃能有多「災難」?孩子父親雖然覺得,自己也該帶孩子,卻也一時難以進入角色,因此就造就了不少「災難」帶娃現場。寶爸帶娃能有多「災難」?看看這些老爸,為了帶娃時打遊戲能有多拼就知道了。
  • 男孩地鐵上大罵奶奶:從小就不懂得尊重的孩子到底該怎麼教?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應該學習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如何尊重別人,尤其在學齡前這個時期,孩子們正在建立自己的個性和獨立。但是有些家庭的環境因素,包括家長的錯誤做法很容易被孩子效仿,這就導致了社會中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現象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