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閨蜜說,自從生了娃之後,過馬路都不好意思闖紅燈了,即使是不帶娃出門,自己在上班的路上,外出辦事,都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行為,遇見了更好的自己,也許這就是生娃的意義所在吧!
做了父母以後,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注視之下,你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現,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有時候,父母自以為做得挺不錯的行為,在孩子看來,卻是很Low的舉動。快來看看你做過嗎?
爸媽的這4種行為,在孩子眼裡真的不上檔次,趕緊叫停吧
1)當外人面批評孩子
◆案例:
一位母親,在公交車上把兒子全身的衣服扒光,只剩下一條內褲,只因為兒子不寫作業還頂嘴,直到有人報了警,媽媽才停止了這場「羞辱式」教育,可孩子心中的創傷是永遠也抹不掉的。
●心理分析:
中國人講究的交際禮儀中,謙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碰到熟人朋友,對方誇獎孩子,總要挑好幾個孩子的缺點、錯誤,「抖」給別人看,以表示謙虛。其實孩子心裡是相當不服氣的,只是迫於「給爸媽留面子」的想法,只能默默接受。
在外人面前,中國父母更喜歡批評孩子,以顯示自己家教嚴格,思想端正,是負責任的好父母。可孩子表現不好,已經很難過了,父母當著外人把自己的醜事展覽出來,只會給孩子的傷口上撒鹽,對自尊心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2)佔點小便宜,不肯吃虧
◆案例:
奶奶帶小孫女吉吉去買魚,出了菜市場,奶奶發現賣魚的商販找的錢多出來幾十塊,奶奶喜滋滋的,小孫女說:「奶奶,咱們應該把錢還給人家!」
奶奶卻反駁道:「憑啥?是他自己多給我的,又不是我搶的,還什麼還?有便宜不佔,你是不是傻啊?」
吉吉只能跟奶奶走了,心裡卻不是滋味。
●心理分析:
有的大人堅持勤儉持家的傳統,這沒錯,但這種佔小便宜,走到哪兒都不願吃虧的行為,讓孩子覺得特別沒品,整個人都掉價不少。該是自己的,要努力爭取,不該是自己的,不要貪圖。
佔小便宜會讓孩子喪失邊界感,不懂得尊重別人,產生自私自利的「自我中心」思想,時刻謹記,勿以惡小而為之。
3)背後說長道短
◆案例:
寶媽欣欣帶著女兒去親戚家串門回來,跟老公嘲笑親戚家的妹妹,說:「那孩子長得真醜,遠沒有咱們女兒漂亮。閨女,這話就咱們自己在家裡說說,你當著人家的面可別說啊!」
女兒回應道:「媽媽,人家妹妹認識的字特別多,她家那個小書柜上的書,妹妹都能自己讀下來,好多書連我都沒看過呢!」
●心理分析: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父母自認為自己在教孩子「高情商的說話方式」,孩子看來,卻是很鄙夷這種做法,孩子總能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並且真心地佩服對方,讚美對方,沒有成人世界裡的勾心鬥角,互相攀比,這正是孩子們最珍貴的地方。
4)有點成績就炫耀
◆案例:
兒子的成績下來後,寶爸煜鑫總要發個朋友圈炫耀一番,兒子特別煩爸爸這點,可爸爸說,這是激勵他更上一層樓。
兒子說:「那你想沒想過,如果我下次考得不好,退步了,到時候你還該不該發朋友圈呢?總這麼顯擺,讓別人討厭,給我也添了太大壓力。」把爸爸問得啞口無言。
●心理分析:
父母覺得炫耀是種「正面動力」,能促進孩子進步,可孩子不這麼認為,真正厲害的人,是用不著顯擺的。再說進步的動力,是來自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外界的誇讚。
三觀正的父母,才能養出頂天立地的孩子,很多時候,孩子才是成年人應該學習的榜樣,比如他們對事情的全身心投入,活在當下的態度,對同齡人的寬容大度等等,都值得我們深思。如果你的行為被孩子批評了,請虛心接受,趕緊叫停。時刻謹記,自己是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的學生。與君共勉!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