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 Deitch,最後一位在美國動畫黃金時代工作的主要人物,於去年4月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去世,享年95歲。1961年,他曾憑電影《馬羅》(Munro)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Gene Deitch
吉恩·戴奇(Gene Deitch)於1955年離開UPA,成為cbs旗下的Terrytoons的創意總監,在那裡,他帶領這家陷入困境的動畫工作室實現了驚人的轉機。儘管困難重重,他還是把《Mighty Mouse》和《Gandy Goose》的蹩腳製片人變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現代卡通短片製片人。「這是每一個熱血洋溢的百分之百美國男孩動畫師夢寐以求的挑戰;這是一個把世界上最差的動畫工作室改造成最好的動畫工作室的機會。」他在談到這項只持續了短短幾年的實驗時說。在進入動畫領域之前,吉恩為一本名為「唱片改變者」的爵士樂雜誌畫封面
1959年,吉恩·戴奇(Gene Deitch)為了一次為期10天的工作旅行,來到了共產主義的捷克斯洛伐克。他從未離開,由此開始了美國電影製作人和插畫家非凡的職業生涯中最長的階段。在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他在布拉格工作室Bratri v Triku執導了數百部電影,主要是為美國韋斯頓伍德工作室(Weston Woods Studios)製作兒童文學動畫片。1977年,Deitch在一部紀錄片中展示了他對漫畫改編動畫電影的看法。在《吉恩·戴奇:動畫圖畫書》的開頭,他指出他的方法是由「每本書的獨特性格和內容」引導的,但他接著概述了塑造他作品的核心原則。我們在下面強調了一些關鍵的經驗:「把書改編成電影總是需要很多書中沒有的附加藝術作品,」Deitch說,「然而我們的任務是,讓我們自己作為電影製作人遠離人們的視線,試圖儘可能多地在屏幕上呈現作者的形象。」改編劇本應該是原著的「投影」:它應該讓年輕觀眾重新回到原著中,「更喜歡它,從中看到更多」。《野獸冒險樂園》(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在Deitch版本的《野獸冒險樂園》(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中,幻想中的角色被「賦予呆萌的、夢幻般的品質。」與此同時,埃德·恩伯利(Ed Emberley)為鼓手霍夫(Drummer Hoff)設計的木刻插圖,在Deitch的電影中被設計成了紙木偶。Deitch對這些元素進行了大量的思考,這些元素在書中當然是沒有的。他引用了他改編的《野獸冒險樂園》,在這部電影中,Max對父母的疏遠也反映在音樂的日益扭曲中。Deitch引用了《哈羅德》系列叢書的作者克羅克特·詹森的話:「永遠不要忽視看似簡單的藝術。」這些書講述的是一個男孩用魔法蠟筆畫出了一個完整的世界。Deitch很喜歡他的第二故鄉布拉格,他在紀錄片中這樣描述:「住在布拉格,一個充滿故事的古城,我周圍有適合我的工作的理想環境……布拉格本身就是一個圖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