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光抓走的人》從控制理論看被光抓走的人

2020-10-09 走之旁

在電影還沒看完的時候,我開始想到一個問題,為了把這個問題說明白,先要簡單講下控制理論中一個基本原理。

假設一個系統的值原來穩定在0.2,在某一時刻加進來一個新變量,假如這個變量會使系統穩定值變到5,那麼理想情況下系統的值隨時間變化應該如下圖所示。

橫軸是時間,縱軸是系統的值。這裡的某一時刻就假設在1的時候,系統的值會從0.2突變到5。

但在現實世界中,突然加進來的變量很難在不可察覺的時間內就把原來的0.2瞬間拉到5。那麼現實世界中的系統會怎麼變化呢,可能會像下圖這樣。

藍線是理想情況,紅線是真實情況。系統的值在受到新加入影響後先是快速升高,一段時間內上下波動且波動逐漸變小,最終穩定到5。

講完這個原理再來說這和電影有什麼關係呢。電影中,現實社會就像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原來自有一套運行規律,在一段時間內算作有個穩定的值。這時突然加進一個變量,就是電影中的那道光,然後電影展現的就是社會在這道光的影響下發生了什麼。

這樣的設定很有意思,他使電影介於現實題材與科幻題材之間,卻兼具了兩者的特點。

先說現實。中年夫妻的日常、一再出軌的丈夫、青年人的愛情、評職稱、走關係,全都是現實,那道光來之前是現實,來之後,還是現實。那道光只是在原本生活中增加了一個擾動,有點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意思。如果是現實題材電影,要拍好一件事都須得下極深的功夫,需要有對社會深刻的洞察並反映到電影中。而《被光抓走的人》則不一樣,這些事倒不需要太深入,他給我們看的就是這一連串的場景,就是看在一個新的事件激發下,人和社會發生了什麼變化。那道光,看似是驚天之變,可似乎又沒有改變什麼。人還是那些人,事還是那些事。那道光之後一切看起來仍然順理成章,那道光把本該隱藏在生活之下的事翻到了檯面上。

再說那道光。正是光的設定讓電影產生了超現實的意境卻又完全跟科幻挨不上。光的設定雖然超現實,卻也非憑空想像,大多數人對生活中的事基本能掌握其規則,但偶爾的突發事件也會超出正常認知,比如今年的新冠病毒。很多人都發現了,電影雖然叫被光抓走的人,但實際拍的是被光留下的人,說到底還是現實題材。正是這種超現實與現實的交融,成為了本片的亮點。

光造成的效果也很取巧,經世人總結,是相愛的兩個人會被抓走。愛情題材的電影永遠拍不完,是因為愛情是無形的。無形就厲害了,能拍出來的只是有形,而有形只是無形無窮多個子集中的一個。所以愛情電影年年有,永遠拍不完。《被光抓走的人》重點還不僅是有形的關於愛的故事,關鍵是把愛這個無形的東西量化了,這又是一個亮點。常規愛情電影,愛只能靠人的外在行動來表現和衡量。但《被光抓走的人》厲害了,直接來個獨立客觀第三方,明明白白告訴你,愛還是不愛,還不光是告訴你你,還是昭告天下。可謂直接顛覆,滅頂之災。

回到開頭那個系統。被曝光的愛與不愛,就是原本穩定生活中突然加入的擾動因素。電影表現的就是那一段波動。

按照系統變化的規律推測,社會規則突然變化後,人們從開始的錯愕,到逐漸接收這個規則,社會最終會達到一個新的穩態(理想情況下)。考慮到人的心理和行為的連續性,真實社會的反應不一定會上下劇烈波動。實際的變化可能更接近下面這張圖的樣子。

對於重大突發事件,大體都符合這條曲線。比如今年的新冠病毒,開始時沒人知道是怎麼回事、如何應對、將來會怎樣。巨大的恐慌大面積漫延,很多個人和組織行為都表現出無序或過激,社會總體反應超出了問題的實際影響。隨著對病毒控制的加強,人們重新掌控了自己的生活,甚至接受了可能長期與病毒共存的現實。這件事的影響逐漸走向結束,社會達到一個新的穩態。


附上另兩種類型的圖形樣式。

1、漸變式影響。緩慢從一個狀態變到另一個狀態。比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逐漸從高油高熱量向低鹽低油轉變。

2、no zuo no die 模式。未按照預期收斂,影響持續發散,最終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比如核戰爭爆發。

2020-6-14

讀書、電影、音樂、與生活(7)從控制理論看被光抓走的人

相關焦點

  • 《被光抓走的人》:你的心被抓走了嗎?
    看完這部電影,也許你會找到答案。一道光,把地球上的一部分人帶走了。全世界匯集各種聰明才智來研究,也沒有搞明白光是什麼?為什麼光會光臨地球?為什麼選擇性地只光顧了個別國家和城市?為什麼選擇性地抓走了一些人。於是坊間開始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到了一個時間點,萬千種說法開始形成一種主流的聲音:被光抓走的人都是有愛的人。
  • 《被光抓走的人》被光抓走的人邏輯很是混亂
    它是這樣設定的:一束光會抓走兩個真心相愛的人。這是被光抓走的唯一條件吧。因此就會有很多情況一對夫妻可以留下來。1.夫妻中有一方不愛對方或者出軌(出軌的對象恰巧又是不愛他(她)的)。2.夫妻夫妻雙方都不愛對方且出軌(出軌的對象恰巧又是不愛他(她)的)。然後在說說被光抓走的情況。成對消失的夫妻不一定都是愛對方的,也可能是他們都出軌且出軌對象都愛他們。那麼他們就同時消失了,但是夫妻雙方並不想愛。
  • 《被光抓走的人》與光無關
    光到底是什麼,這是一部科幻電影所要考慮的問題,嚴格意義上來說,《被光抓走的人》不能算一部科幻電影,而應該是一部倫理電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光真的是檢驗情人之間是否真的相愛的絕對標準嗎?其實,從一開始,大家都對此表示懷疑。但逐漸地,大家好像都接受這個想法了。
  • 《被光抓走的人》被光抓走的人
    光是契機,都說真愛的人才會被抓走,相信的人多了就是真的了,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自我懷疑。。。自己都不相信愛情是真的了,那便引發更多猜忌。。。交流還是關鍵,因為沒有交流,交流太少才會猜忌和胡思亂想,相互防備。。。都坦誠相待,反而活得輕鬆,事情就會變得簡單。。。相信便是愛,不相信就不是。。。就像貨幣金融學老師問,為什麼錢很重要,因為人們都相信它。給了錢別人還怕你拿走東西嗎?當然不怕!
  • 《被光抓走的人》「被光抓走的人」
    到頭來我想通用答案都來自於自己的信仰我們選擇去相信什麼「被光抓走的人」有感 黃渤接拍的小眾愛情片都能讓我思考上一整天,《一齣好戲》如此,《被光抓走的人》更是。 電影片末,兩口子在經歷猜忌,爭吵,迴避,釋懷後又共同回到廚房裡忙碌,兩人的孩子因失戀在客廳發呆,這一幕我動容了,我想這就是平凡人愛情最本真的樣子。 我們能特別容易喜歡上一個人,那是因為荷爾蒙決定的,所以有人就會大聲宣稱「這世上,沒有所謂的真愛,那都是激素分泌的。」因而環顧周圍,無疾而終的感情比比皆是。
  • 《被光抓走的人》被光留下的人怎麼辦?
    影片《被光抓走的人》主要講述的卻是被光留下來的人怎麼辦,沒被光抓走的人如何確認愛情。你相信愛嗎?也許年輕的情侶神聖而胸有成竹地等待著被光召喚,而中年人卻有點尷尬,愛情已經被婚姻生活的一地雞毛消磨了激情,但不難看出其中還隱隱表露了他們對愛的渴望。影片沒有驚險、刺激的劇情,沒有戲劇性的跌宕起伏,圍繞的都是日常生活的瑣碎點滴。
  • 《被光抓走的人》有時候……
    劇中的設想很有趣:被光帶走的是他們,還是我們?會不會是我們消失了,只留下了他們?如果劇情不變,那麼,到底是沒有愛情的我們可悲?還是其他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愛情的他們更可悲?我並不認為每個人都很在乎對方是否和自己相愛這件事,畢竟很多人的結合併不是基於愛情。但上升到被光抓走,是不是相愛這件事逐漸在變質,成為了面子、虛榮、信任、求證的代名詞。被綠了?出軌了?
  • 輕科幻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此前,董潤年曾擔任《瘋狂的外星人》《心花路放》《老炮兒》的編劇,和黃渤有過多次合作,《被光抓走的人》也是黃渤的新導演扶持計劃HB+U其中一個項目。如果有一束光把相愛的人都抓走了,被留下的你該如何面對?看起來,《被光抓走的人》是一部愛情電影,但其實它也是一則寓言電影。影片在愛情母題的基礎上,還融入了更多更深邃的內容表達,在類型市場做出新的大膽嘗試與突破。
  • 《被光抓走的人》被光抓走的人--現實中成年人的愛情
    一道光的出現,動搖了剩下所有人對愛情的堅定。影片選取了不同年齡段和生活環境的幾組愛人進行拍攝,未婚、已婚、是否生子、同性戀、二十、三十四十。不同年齡段在不同愛情階段面臨不同的不堅定和相互的猜疑,但又都會面臨幾個相同的個問題,對方到底喜歡的是什麼樣的?到底什麼樣的愛情更適合自己?是要遵從自己內心的真實感情,還是應該去適迎世俗的普遍道德底線?
  • 中楚漢秀:真愛情侶會被光抓走?黃渤王珞丹電影《被光抓走的人》
    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又一新作,而它的故事背影也十分的吸引人眼球,因為只要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就會被光抓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對模仿夫妻卻留了下來沒有被抓走。《被光抓走的人》是由董潤年導演並編劇,黃渤、王珞丹、譚卓主演的現實主義輕科幻電影。
  • 《被光抓走的人》之觀後感
    其次,電影對「被光抓走」的解釋或者設定有些牽強,雖然影片主要講述沒有被光抓走的那部分人的生活以及發生的變化,但是看完電影再看看片名,總有點疑惑。其實那道光一直存在於我們自己心中,存在於我們的認知,存在於我們對事物的剖析,對思想的一步一步解答和看透看穿。愛其實與光照無關,與天地無關,只存在於我們的本性,只關乎於我們的內心。
  • 最好的愛情,是被光抓走的人
    身邊人都說:只有被光抓走的人才是真愛,你們留下來的,肯定不是。那麼界定真愛的唯一標準就是被光抓走嗎?全球70億人口,只有幾萬人有幸被光抓走,他們都是上蒼選中的真愛嗎?亦或者留在地球的人都沒有真愛?人和人到底該如何相愛?
  • 《被光抓走的人》偽科幻下的人性
    看了《被光抓走的人》(後面簡稱抓走),第一反應想到的是《彗星來的那一夜》(後面簡稱彗星)。兩個都是偽科幻電影,披著科幻電影的外衣講述人性的故事。(以下涉及兩部電影的劇透)相似的手法,不同的故事,但同樣精彩的偽科幻真的很棒的電影。
  • 《被光抓走的人》導演:這是關於成年人的愛情片
    新京報訊(記者 周慧曉婉) 12月13日上映的《被光抓走的人》(至截稿前)目前票房6500餘萬元,該片是董潤年自編自導的處女作,他從編劇轉型為導演,並沒有選擇完全商業化的合家歡類型題材。創作 如果是愛情片,也是講述成年人真實愛情故事《被光抓走的人》講述了一道神奇的光籠罩城市,將相愛的人都抓走,而被留下來的人們既要探尋真相又要直面自我的故事。早在2013年,董潤年就有了這個想法。在早期的故事裡,有著更有噱頭的宇宙飛船和外星人:天空中懸浮著比月球還大的飛船,地面上的人甚至可以拿著望遠鏡,看到被抓到飛船裡的人。
  •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怎麼樣?
    電影《被光抓走的人》是由黃渤,王珞丹,譚卓,白客等主演的一部愛情科幻電影。據說該片是由導演的一個腦洞:如果有一束神秘的光帶走了一部分人,社會的平靜和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導演這個腦洞太大了,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光是什麼?為什麼要帶走人們?誰會被光抓走?留下的人該怎麼辦?
  • 《被光抓走的人》:誰該被抓走,剩下的誰在痛苦?
    《被光抓走的人》上網了,還沒看的,可以去刷一遍。我覺得是不錯的。幾乎可以說,這不算什麼科幻片,而是一個關於愛情和婚姻,關於兩性話題的思考。雖然思考起來太艱難,但是這些總是被忽略的問題,一旦認真面對,還是挺可怕的。
  • 被光抓走的人:愛情的自我救贖
    《被光抓走的人》是由黃渤、王珞丹、譚卓、白客、黃璐、宋春麗、文淇聯袂主演的主演現實主義愛情電影,與其說講述的是被光抓走的人,不如說是那些講述沒被光抓的人。在某一天,城市中忽然出現一道光把一那些真心相愛的人抓走了,引起那些遺留了的人的恐慌,於是,不論是戀愛中的情侶還是婚姻中夫妻都心懷鬼胎,他們互相開始質疑對方。
  • 在《被光抓走的人》中口碑兩極分化的背後
    看完《被光抓走的人》,會發現這是一部偏文藝片,文藝片往往更注重自身的文藝表現,對人性的深刻分析和對行為動機的深入挖掘是其獨特的魅力所在,他要求觀眾有細膩的情感和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因此觀眾選擇《被光抓走的人》有一定的門檻。
  • 評《被光抓走的人》:「一道光」創意新奇,但人物故事缺少打磨
    剛看了影片《被光抓走的人》,感覺有些唏噓。更確切地說影片講的不是「被光抓走的人」而是剩下的人以及他們的「一地雞毛」的故事。被光抓走這種科幻的設定比較新奇,很吸引人,影片的拍攝手法也非常有特色。但整部影片從故事性來看,劇情對於愛情主題的刻畫比較空泛。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這部影片。
  • 《被光抓走的人》這道光是什麼?愛情又是什麼?
    「如果有一道神秘的光把一部分人抓走,社會的平靜與法則被打破,我們該怎麼辦?」這是《被光抓走的人》導演董潤年的一個腦洞,也是這部影片的創作靈感來源。《被光抓走的人》由董潤年編劇並執導,黃渤、王珞丹、譚卓、白客、黃璐、宋春主演,於2019年12月13日上映,目前在豆瓣的評分為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