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受過創傷的人勇敢站出來,將無恥之徒的罪行暴露於陽光之下,「性侵」也越發頻繁地進入公眾的視線。
也有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替他們發聲,比如韓國的《熔爐》、《素媛》,美國的《房間》,中國的《嘉年華》……
而我今天要說的, 是一部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的,但卻極具先鋒意義的電視劇——《女人不再沉默》。
這部《女人不再沉默》,是大名鼎鼎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姐妹篇,然而兩部劇的知名度卻天差地別,豆瓣上標記看過《女人不再沉默》的人只有1862個,評分也只有7.3分。
儘管在今天看來,這部劇製作並不精良,甚至劇情還有頗多不合理之處。但是正如豆瓣網友所說:「該片的現實意義,使得粗製濫造也被觀眾寬容地接受了。」
它承載的意義已經超過了電視劇本身。
因為它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女性性侵題材的電視劇。
它的播出,比《熔爐》還要早8年。
在那個談性色變的年代,很多人也是因為這部劇才開始知道什麼叫做性騷擾。
故事由一宗強姦案開始。
15歲的花季少女甜甜在放學路上被一個穿女裝的男人拖進女廁所強行施暴,被路過的學長和女主角蘇靜救下。
兩個人把甜甜送到醫院之後,甜甜的父母很快就過來了,一開始夫妻倆都說要報警,結果在得知了甜甜受侮辱失身之後,甜甜的母親突然歇斯底裡地進行阻攔,堅決反對報警。
甜甜的父親是一個大律師,他始終覺得應該報警,不能因為自己的軟弱讓兇手逍遙法外,從而傷害下一個無辜的女人。
但是甜母卻說,不報警那頂多是孩子吃點虧,時間一長,傷痕也就平復了。但如果報警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都知道了,這讓甜甜還怎麼去學校呢?孩子一生的幸福就全完了。
甜母的話,並不少見。
在全世界,強姦案的報案率都不高,而對於亞洲女性,百分之五十的人在遭遇熟人性侵時都不會選擇報警。特別是在中國這種比較保守的社會,由於封建貞操觀的影響,對於性侵害,隱瞞的態度仍是主流。
甜母之所以一直堅持不報警,就是因為她年輕的時候也受過同樣的傷害。年輕時被屈辱的經歷,讓甜母內心一直很自卑。女兒甜甜被強暴,讓她再次想起自己的傷疤:
「可我一個女孩子,怎麼敢面對自己的恥辱?我恨死我自己了,當初我怎麼不死?我怎麼還有臉活下來?媽媽這一生活得好失敗。」
甜母這種自卑、自厭的情緒也轉移到了甜甜的身上。
原本開朗活潑的甜甜,變得鬱鬱寡歡,還試圖離家出走和自殺。
像甜母這樣,被性侵後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認為自己「不純潔了」、「不值錢了」,不配再有美好的婚姻和愛情了的女孩,不在少數,甚至可以說佔絕大多數。
我們的社會,至今仍然不夠友好,不夠寬容。想一想,我們對待那些被性侵害的女性,是怎樣的態度?
高級一點的善良,是同情,憐憫;
低級一點的,會覺得她「不純潔、不乾淨」。
說到底,仍是觀念作怪,這些標籤一旦貼在某個女孩子身上,女性便會被釘上恥辱柱。在劇中,當女主角蘇靜的男朋友聽到甜甜的強姦案時,第一個念頭就是「以後誰還敢娶她」?
蘇靜憤怒地回答他:
「作為女人,如果受了侮辱,就要默默忍受?
「你們男人失去了貞操叫什麼?叫長大成人。可以當成一種資本到處去炫耀,可以跟其他女人在一起,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結婚。而女人呢?女人如果一旦失去了最寶貴的,或者說被人家強迫,你們男人會怎樣?會不肯忍受,不肯原諒,不肯跟人家結婚。我真恨你們男人這種無恥的論調。」
這段關於貞操的對話是極其尖銳且犀利的,《女人不再沉默》在17年前就戳破性別歧視的真相,不得不讓人鼓掌叫好。
編劇更藉助甜甜的好朋友之口,說出「性侵的受害者,不應該被歧視」這樣的話。
「任何一個男人,只要是男人,他就不會因為你被害,而改變對你的看法。」這樣的話或許有些天真,有些理想化,但在現在的環境下,才顯得格外珍貴。
2017年,90後青年作家林奕含在自家臥室自縊身亡,原因是13歲那年的性侵成了自己長久以來抑鬱的根源。因為不能說,她選擇把自己的經歷寫進了書。然而她的父母在她去世之後,對此事依舊選擇了迴避的態度。他們說,「女兒希望以這本書和她自己的人生經歷阻止更多的類似悲劇,希望大家不要再將注意力放在女兒被性侵、被強暴這件事上面。」
看出來沒有,在林奕含父母的潛意識裡,仍舊認為女兒被性侵被強暴是「羞於提起的」,他們仍懷有某種可恥的羞恥心。
而這羞恥心,就是林奕含十多年痛苦的根源,即使死亡也沒有讓她得到解脫。
林奕含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描寫了這麼一個場景:房思琪被李老師性侵後,不是沒想跟人交流。她能說的,最親近,也最有安全感的,只有父母。
於是有天吃早餐,她想了很久,裝著輕描淡寫的樣子,試探媽媽:「媽媽,聽說我們學校有個女生跟老師在一起……」
媽媽頭也沒抬:「誰呀?這麼小,就這麼騷……」
房思琪一下子就失去了敞開心扉欲望,自言自語:「我們家什麼都不缺,最缺性教育。」
媽媽眉頭一皺:「性教育,是給需要性生活的人準備的。」
房思琪出身優越,父母都是人上人,有文化,有涵養,但卻依然簡單粗暴地繞過了對女兒的性教育和性保護。不難想像,在社會的中下級階層,在普遍缺乏教育的人群中,有多少「家醜不能外揚」。
羅翔在點評鮑毓明案的時候,就提到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裡那句讓人心酸的話,「所有有關於性的暴力,都是以全社會的方式來共同完成的,所以這裡面一定包括法律的缺失」。
這其中,缺失的又何只是法律?法律的問題留給專業人員去完善,而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做的,就是矯正自己的性觀念。
當我們討論某個「被性侵的女孩」時,不要再戴著有色眼鏡;當那些被性侵的女孩子站出來時,她們不會被親友阻止,不會被家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