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北京證監局同時披露了首創證券、信達證券的上市輔導工作總結報告,這意味著這兩家位於北京西城區的券商的上市步伐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二者的招股書申報稿也將會在證監會網站上披露。
實際上,去年12月28日中國信達就公告稱,就有關上市申請而言,信達證券的招股書(申報稿)已呈交予證監會,並將適時登載於證監會網站。
兩券商同期完成上市輔導
首創證券上市輔導工作總結報告顯示,輔導機構國信證券與首創證券於2020年8月籤訂了輔導協議,並於2020年8月28日在北京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手續,2020年11月30日國信證券出具了輔導工作總結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首創證券進入IPO輔導階段前夕,首創證券與第一創業合併的傳聞曾引發了市場猜想。然而,隨著輔導信息的披露,該傳聞也就不攻自破。國信證券表示,已經較好地完成了輔導工作,輔導效果良好,達到了輔導的預期目的。
1月5日,北京證監局還披露了信達證券的上市輔導工作總結報告。披露信息顯示,輔導機構中信建投於2020年8月5日向北京證監局報送了信達證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輔導備案登記材料,並於後續報送了輔導工作報告。2020年12月8日,中信建投出具了輔導工作總結報告。
中信建投在輔導工作總結報告中表示,輔導過程中提出的主要問題是:在輔導工作開展之前,信達證券董事會人數為7人,獨立董事人數為2人,獨立董事人數低於董事會人數的三分之一。中信建投稱,目前,信達證券已聘選新的獨立董事,完成相關整改,並逐步完善了內部控制及公司治理相關制度的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2019年4月,信達資本董事長肖林接替張志剛出任信達證券董事長。然而僅僅一年半後,肖林辭任。2020年11月,中國信達董秘艾久超被任命為信達證券董事長。
中信建投稱,本次輔導取得了較好的輔導效果,信達證券目前具備發行上市的基本條件,不存在影響發行上市的實質性問題。
2020年12月28日,中國信達公布的建議分拆信達證券並於上交所上市的最新進展公告稱,信達證券已就其股份於上交所上市向證監會呈交正式申請,並於同日接獲證監會發出的受理通知。就有關上市申請而言,信達證券的招股書(申報稿)已呈交證監會,並將適時登載於證監會網站。
信達證券去年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佔先
首創證券和信達證券同為在北京西城區的券商,相距僅有6、7公裡,而且同在2020年8月進入上市輔導階段,也在同期完成了上市輔導,又同在2021年1月5日披露了上市輔導工作總結報告。這樣的「神同步」不得不讓人覺著似有「爭先」上市的意味。那麼兩家券商的情況到底如何呢?
據悉,首創證券成立於2000年,是北京市國資委所屬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證券公司。公司註冊資本246,000萬元。目前首創證券股東共有5名,包括:首創集團,持股比例為63.08%;京投公司,持股比例為19.23%;京能集團、城市動力和安鵬投資,持股比例則均在10%以下。
信達證券成立於2007年9月,是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證券公司。公司註冊資本為291,870萬元人民幣。目前信達證券股東共有3名,其中中國信達持股比例約為99.33%,其餘兩名股東為中海信託和中材集團。
2017年~2019年,首創證券營收分別為9.31億元、8.17億元和13.5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15億元、1.86億元和4.24億元;而同期信達證券的營收分別為17.63億元、16.59億元和22.2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72億元、0.70億元和2.10億元。2020年上半年,首創證券實現營業收入7.76億元,淨利潤2.53億元;信達證券營業收入15.70億元,淨利潤3.80億元。
東方金誠表示,依託股東背景優勢,首創證券業務資質齊全,融資融券、投資銀行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勢頭較好。隨著市場行情回暖,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回升。預計隨著增資完成,公司資本實力和業務空間將顯著提升。但公司盈利受證券市場行情影響較大,加之監管趨嚴,其面臨的信用風險和合規整改壓力有所上升。
另外,聯合評級稱,信達證券股東背景強,能夠給予公司較大的支持,尤其是在完成新一輪增資後,資本充足性較好。不過公司經營易受經營環境變化影響,盈利存在一定波動性,盈利水平有待提升。此外,外部信用風險事件頻發,公司違約項目處置情況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