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熱播,收視和口碑爆棚,成為當今最火熱搜。同以往一樣「老生常談」、「老戲骨」。人們再次討論一個比一個演技精湛,陳道明、吳剛「老戲骨」同臺飆戲。
《大明風華》開播,王學圻飾演的朱棣。梁冠華飾演朱高熾,被贊「老戲骨」是前兩集中一大亮點。
近年來,民眾麻目追星、追劇現象有所遏制。靠外表炒作的鮮肉,毫無演技水平,沒有任何表演層次,大部分作品是口誅筆伐對象,《上海堡壘》即是佐證。
尊「老」在圈中漸成風氣!
如果細想,各行各業都有「尊老」。行業老手,對各種規則、內容以及技術、玩法經驗「老」道的人,成語是「「輕車熟路」。網絡名詞是以「老司機」稱謂,老司機還被用來指豐富資源的人,再融統到「資歷」。
翻開中國史書,無不敬「老」,漢代的「黃老之術」就是崇尚千古智慧第一的「老子」的「無為而治」。相傳老子出生即古稀老人。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提倡以孝治國,因此歷代就更加尊老。這種情況直到清朝,出了一大盛況。清聖祖康熙皇帝,於清宮中舉辦規模最大,與宴者「老」人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千叟大宴。其孫子乾隆皇帝,是個好大喜功之輩自號「十全老人」。
在民間、尊「老」有諺語「家有一老,如似一寶」,講父母老了是寶。當人家便宜爸爸也自稱「老子」,對於不同年齡段的老人更有雅稱,最高百歲以「茶壽」的雅稱。
「茶」字的字頭為草字頭,由兩個「十」字組成,相加為「二十」。「茶」字中間的「人」字分開一點為「八」字,下面的「木」字由「十」和「八」組成,上下相連,合為「八十八」,再加上最上面的「二十」就等於「一百零八」。
茶也尊老,潽耳茶深具中華傳統「尊老」,它可以越老「越陳越香」、越新則增值空間有無限想像力——大有錢(前)途。
普洱茶的品質與茶葉中的主要化學成分茶多酚、胺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關,普洱茶的貯藏過程實質就是茶葉中化學物質的緩慢氧化過程,普洱茶存放到了一定的時間,茶中的很多化學成分會產生一種質變,這個變化會表現在茶的湯色、香氣等,口感也跟之前完全不同。這個意義上講,存放越久的老茶,它所形成的獨特品質和陳香也就越好。
老是時間凝固的鑑證,老是歲月的沉浮,老更有故事,與有故事的人交談,能長智慧;那麼,品有故事的茶,當然也是又一種見識的增長,誰能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