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現代人的安全感,大多是房子給的。
房子是放鬆身心的小窩,也是遮風避雨的港灣。
所以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都要仔細考量風水,徹底調查背景。
最忌諱的,莫過於住進兇宅。
像《安家》裡這樣,主動挑選兇宅來「闢邪」求財的人少之又少。
更多的人還是會擔心:
為了省錢搬進兇宅,會不會因此被「髒東西」纏上。
好比《美國恐怖故事》第一季裡的謀殺屋。
無論過去多少年、換了多少主人,都會被無法消解的邪惡詛咒搞得家破人亡。
現實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不是恐怖片裡的主人公。
但在機緣巧合之下住進了臭名昭著的兇宅。
找不到更合適的房子,又深受那些罪案痕跡的困擾。
最近在社交平臺上大火的美國硬核家裝綜藝《兇宅改造》,就是專為這群人解決煩惱。
《兇宅改造》
Murder House Flip
住宅改造類節目我們看得很多,內容大致相同。
設計師先對「問題房屋」進行深入了解溝通。
再經過周全的設計和漫長的工期細細打磨。
日本的《全能住宅改造王》,著力於空間的規劃重構。
改善收納和採光。
讓原本狹小侷促的房間變得寬敞通透。
中國的《夢想改造家》,側重於歷史的留存割捨。
再造格局和設施。
讓過去老舊殘缺的屋子變得舒適宜居。
但最近這部爆紅網絡的家裝綜藝有些與眾不同。
它講究「速度」。
用短短幾天時間,快速地進行規劃翻新。
效率高得和《粉雄救兵》裡「鮑工頭」有一拼。
四所房子的改造過程,一個小時就刷完了。
它相當「恐怖」。
明明是個房屋改造節目,卻是由《CSI:犯罪現場》的主創執行製作。
所要改造的房子,全都是全美最惡名昭彰的兇宅。
曾發生過駭人聽聞的兇殺慘案,一般人都不敢靠近半步。
比如這棟維多利亞風的二層小別墅。
有誰能想到,三十年前曾住著一個冷血的連環殺人魔。
這個小老太收留了一大堆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以騙取巨額的社會保障金。
他們被灌下慢性發作的毒酒,囚禁在二樓的房間裡。
等到人死了、發臭了,屍體就被掩埋到院子當中。
警方事後總共挖出了7具屍體。
其中一具還被砍去了四肢和頭顱,至今尚未找到。
現在,當年囚禁受害者們的房間成了一對老兩口的臥室。
後院裡某一塊地方被徹底荒廢,生怕會挖出當年失蹤的殘肢。
還有這棟地段絕佳的海景小屋。
一樁極其血腥的殺人烹屍案,讓它以「藍色兇宅」的別稱聞名於世。
僅在八年前,一個精神混亂的老人在這裡殺死了自己七十多歲的妻子。
排氣扇帶出刺鼻的惡臭,讓路過的鄰居報了警。
妻子的屍體在浴缸裡被完全肢解,只剩骨頭。
頭顱則是被割下,塞進了冰箱中。
當警察破門而入時,一部分屍塊正在爐灶上烹煮。
現在,雖然冰箱和爐子都早已換新,但案發的浴室幾乎沒有改動。
浴缸還是那個用來分屍的浴缸,地板下的縫隙裡還殘存著發黑的血跡。
要改造這些兇宅。
考驗的不只是設計師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
除了讓房子變得舒適美觀,還要解決一個核心問題:
怎樣才能徹底抹掉那些困擾住戶們的罪案陰影?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
拋開過去那些血腥案件不談,這些兇宅都有一些通病:
老舊的地板和地毯,藏汙納垢。
糟糕的採光和層高,陰暗壓抑。
再加上不太打理的花園雜草叢生,堆滿雜物。
即使有人居住,還是會有荒蕪破敗之感。
也難怪時隔多年,還是會讓住戶聯想起那些令人不寒而慄的噩夢。
發現了問題所在,改造起來就容易得多。
首先必須清除一切與罪案相關的痕跡。
在曾經埋屍的院子鋪上整齊的磚塊,蓋住罪惡的土壤;
在荒蕪的前院放置孩子喜愛的鞦韆,讓歡笑替代恐怖。
殺人分屍的浴室要徹底翻修清理,浴缸地磚全部換新;
斑駁的藍色外牆鏟掉後重新粉刷,告別「藍色兇宅」的標籤。
再來就是一系列增加溫馨感和人情味的設計。
變得整潔寬敞的院子裡,搭建起了精緻的露臺和涼亭。
掛上家族的照片、擺滿蔥鬱的植物,一切都變得生機勃勃。
老兩口可以在這裡和家人相聚,也能更便利地進行藝術創作。
刷得潔白清爽的大門上,點綴了一些令人愉悅的色彩。
放置休閒的座椅、種上繽紛的多肉,更有海濱小屋的味道了。
小夫妻可以在這裡迎來新生命,也不用太費功夫收拾打理。
最後一步,就是打消新主人們關於房子的疑慮和猜測。
不擺脫過去的陰影,也沒法好好經營當下的生活。
一家主人,總覺得厚重的大理石壁爐後面藏著當年犯案的兇器。
設計師就乾脆將其打掉重造。
一方面確認了後面什麼都沒有,一方面讓房間變得敞亮通透。
另外一家,總覺得自己每天和死者看著同一塊狹小侷促的風景。
設計師乾脆將牆面打開,讓陽光照進。
一方面終止了關於罪案的代入式聯想,一方面讓房間變得溫暖開闊。
所有的家庭都因兇宅的翻新重獲笑容。
但香玉意外地發現,屏幕前的一些觀眾似乎並不買帳。
他們在彈幕和評論裡,質疑著房子為什麼不推倒重建。
糾結著被破壞的風水和被記錄的案底,應該永遠也無法復原。
這群揪住兇宅遺留問題不放的人,讓香玉想起了一部在東京電影節上大獲好評的作品:
《殘穢,不可以住的房間》。
故事中的主角便是因為公寓便宜的租金和四散的傳言,開始懷疑這裡曾經發生過什麼。
她找到了撰寫怪談的作家一同調查,發現公寓果然有過好幾起命案。
撲朔迷離的線索越多,她們就越好奇這塊地皮的過往。
可是越是調查,挖掘出的故事就愈發可怕。
這裡曾是遠近聞名的垃圾屋,拾荒的老頭在屋內病死腐爛。
這裡曾是光鮮的名門府邸,婦人在女兒結婚的當天上吊自殺。
這裡曾是戰後時期的長屋,發瘋的女子將每年生下的嬰孩殺死,然後埋進地板。
這裡還是明治時期煤礦主的舊宅,一次礦難讓百餘個本有機會逃生的礦工被活活燒死在裡面。
往前追溯百餘年,恐怖的故事似乎沒有一個真正的起點。
有時候,我們去挖掘房子的過往,只是為了求一個心安。
但這些關於風水和陳年舊案的追溯,往往永遠也沒有盡頭。
太糾結於過去,反而會愈發迷茫,失去僅有的那一點安全感。
就像這個故事中的主角們,渴望挖掘線索接近真相。
殊不知,自己已經慢慢變成黑暗的幫兇。
所謂的「殘穢」,利用人類泛濫的好奇心,如同瘟疫一樣蔓延滋長、不斷擴散。
反倒是在此居住已久的幾戶人家,始終沒有遭遇不測。
孩子們看著異象滿臉疑惑。
大人們忙於生活無心顧及。
神經大條、遠離罪惡,反而相安無事。
鬼神,存而不論。
古人的話也不無道理。
對於某些令人敬畏的存在,認識不清倒不如擱置起來。
太過於深究,反而會讓自己疑神疑鬼、墮入黑暗。
就像第四間兇宅裡住在兇殺案房間裡的女兒。
總是會將自己和死在這裡的女孩聯繫起來。
幻想兇手還在房子裡行走,和她聊天、捉弄她的家人。
她在屋子裡掛滿了捕夢網,希望能夠帶走一些晦氣。
累贅的掛飾反倒讓房間變得詭異沉悶。
滿眼的驅邪之物,實為招邪之物,時時刻刻提醒著她:
屋子裡尚有邪惡的存在。
家人在她的影響下,也變得心神不寧。
想要擺脫陰影,其實也沒有那麼難。
打破前人留下的舊格局,製造屬於自己的新回憶。
摘下密集的捕夢網,換成一塊小小的、還帶有裝飾作用的紫水晶。
逐漸遺忘,就能被逐漸治癒。
這個節目的英文原名是Murder House Flip.
Flip.
可以解釋為房屋的翻新。
同樣也可以解釋為翻篇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跳過一場觸目驚心的回憶。
房屋的改造也許一開始就不是這個節目的核心,更重要的是改善新主人們的心境。
當他們意識到,當下所擁有的生活完全屬於自己。
陰影就自然煙消雲散了。
如今,有人將房子當做畢生所求,有人將房子當做核心投資。
或許我們都漸漸遺忘了,「房子」這個物件最原本的意義。
房子,只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個容器。
它給的安全感,不是來自於鋼筋混凝土的堅固。
而是來自於家人的陪伴,以及對自我的關注。
在這裡,你我真正應該探究的是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那些不相干的過去。
放下對「房子」的執念。
也許我們都能因此體會到生活本身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