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那年,發現父親還有一個家庭

2021-03-02 最愛大北京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號:龍哥的戰場,ID: zhige_story

20歲那年,我突然得知,爸爸在大陸還有一位妻子。

那是在1979年,爸爸通過香港的戰友,和在大陸的親人取得了聯繫,經常寫信給他們。

有一天,媽媽竟然發現,爸爸經常給大陸的親人寄錢。那時候爸爸已經退役,家裡有四個孩子,花銷很大,經濟狀況並不算好。媽媽為了養活我們,還要去做工。

媽媽不認識字,不知道大陸的來信寫了什麼,就逼問爸爸,爸爸終於承認,說他在大陸有一位妻子,還有兩個兒子。

媽媽無比憤怒。

我的爸爸和媽媽

媽媽是金門人,1955年嫁給在金門當兵的爸爸,那時爸爸已經36歲,來臺灣有6年了,中校軍銜,比媽媽年長15歲。媽媽告訴我們,那時候她不相信爸爸在大陸沒有結婚,結果爸爸找來幾個戰友向她作證,說的確沒有成家,媽媽信以為真,才嫁給了爸爸。

媽媽說,如果她知道爸爸在大陸有妻子,她一定不會嫁給爸爸的。

讓媽媽更傷心的是,有一次爸爸和她吵架時,罵她沒有文化,說他在大陸的妻子出身大戶人家,曾是一名大學生。

其實,我們之前也曾發現一些端倪。我的弟弟易浩文有一次無意中看到爸爸的戰士授田憑據,親屬一欄裡寫著一個陌生的名字:易浩光。弟弟問爸爸這是誰,爸爸當時很緊張,說是寫錯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那是我們在大陸的同父異母的大哥。

我們幾個孩子全都站在媽媽一邊,認為爸爸不應該欺騙媽媽。

有一天,我偷偷翻到爸爸的信件,找到他在香港的戰友的地址,給那位叔叔寫了一封信,告訴爸爸和媽媽吵架的事,希望他能勸勸爸爸,不要再和大陸的親人聯繫了,要不這個家就完了。

爸爸和他香港的戰友

香港的那位叔叔一定是把這件事情告訴了爸爸,有一天我下班後,爸爸對我大發雷霆,我也第一次和爸爸吵架,一生氣就離家搬到單位去住。

從此,爸爸在家裡就像一位外來的客人,我們相敬如賓,很少有親密無間的場景出現。直到爸爸去世,他和媽媽之間的心結都沒有解開。

而對他的過去,他從來不願意和我們講,我們也沒有興趣去打問。

有一個讓我難忘的場景是,有一次爸爸接到大陸來信,一邊看信一邊流淚。這讓我有了好奇,想去了解爸爸的過去,心裡也隱隱有一些內疚。尤其是當我做了母親之後,我對父親的內心有了更多的感同身受。

在和袍澤的談話中,我能感受到,爸爸一直想回大陸的,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兩岸早日統一。

到了1987年11月,蔣經國開放老兵返鄉,這對臺灣老兵來說,是期盼一生的夢想,而對爸爸來說,卻是更大的痛苦,那時他患了肺纖維化,呼吸困難,連下床都困難。回家,已是奢望。

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前,爸爸離開了我們,年僅69歲。去世前的那天晚上,他已經有了預感,吩咐我們儘快去通知他的一位戰友來家裡,但是沒等到天亮,他就走了。他一定是有重要的囑託給這位戰友,給他最信任的人,但這個囑託已無人得知。

爸爸去世後,我常常夢到他,在夢裡,好像他根本沒有走,而且大多是一些很親暱的場面。我想,可能之前是我對爸爸的偏見,遮蔽了他曾經對我們付出的愛。

爸爸離開後,我偶爾也會給大陸的親人寄一些錢和小禮物,以此來表達我對爸爸的愧疚。

爸爸媽媽參加我的訂婚儀式

讓我感動的是,有一次大陸的侄女來信,說我好多年前寄給她的一塊手錶,她一直保留著。我都忘記有過這樣的事情,她給我發來照片,我才想起來,那是單位發的一塊電子表,不值錢,我留著沒什麼用,就寄給了她。

這位從未謀面的親人,讓我陡然對她有了一份血脈相連的親情。

我也勸說媽媽,如果她是大陸的那個大媽,她怎麼辦?媽媽很善良,她說是真的不容易,守寡一輩子,還要拉扯兩個孩子。我說,他們能活下來,已經很不容易了,爸爸寄錢去,是要去做一些彌補,況且那一點錢,怎麼能彌補得了對他們的虧欠。

我和媽媽商量,等我退休了,我帶她一起回大陸,去看看大媽以及兩個哥哥。媽媽同意了。沒想到的是,2009年,我們接到消息,大陸的大媽陳淑珍去世了。兩年後,我的媽媽也去世了,這讓我更多了一份遺憾。

我不能再等了,我要回大陸去看望大陸的親人,代表爸爸,也代表媽媽。

2012年4月,我和丈夫終於來到了湖南省邵陽縣黃亭市鎮黃泥村,爸爸的老家,見到了兩位從未謀面卻血脈相連的哥哥。哥哥見到我們,特別地激動。我們共同的爸爸已經去世多年,但這份情不會斷掉。

我和兩個哥哥及全家合影

哥哥帶著我們,來到了大媽的墓前。我告訴大媽,爸爸一直惦記著他,希望她能原諒爸爸,原諒這個不稱職的丈夫,原諒那個個人難以決定自己命運的時代。

在哥哥的家裡,我見到了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角,爸爸的勤務兵庹長發,也得知了另一段讓人落淚的故事。

我的爸爸名叫易祥,1919年出生,曾經在黃埔軍校武岡分校讀書,畢業後分至18軍,走上抗日戰場。

爸爸是抗戰勝利後和大媽認識的,大媽是四川秀山縣人,據說家裡很富有,在民國時就有車子。或許他們本來的期望是,戰爭終於勝利了,可以回家去過小日子,沒有想到的是,另一場戰爭又開始了。

大媽作為隨軍家眷,跟著爸爸一路顛沛,並分別於1947年底和1949年初,生了兩個孩子,也就是我的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易浩光、易浩明。光明,兩個哥哥的名字裡,滿含著爸爸的期待。

淮海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我的二哥易浩明應該是在戰爭結束5天後出生的。而我的爸爸,在那場戰爭中成為解放軍的俘虜,在關押了一段時間後被釋放。

那時的國民黨,敗局已定。父親被釋放後,帶著勤務兵庹長發一起,將妻兒送回湖南老家,之後隻身轉道香港逃往臺灣。兵荒馬亂的年代,這已是最好的安排。臨別時,他囑咐自己的勤務兵,要照顧好自己的妻兒,等他在臺灣安頓好後,再接他們一同前往。

爸爸來到臺灣後,重回18軍,駐守金門,可以望得見大陸。

這一別,爸爸再也沒能回去。而他的勤務兵,卻守諾一生。

我在哥哥的新宅裡,見到了父親的勤務兵庹長發叔叔,那時他已經88歲。當我告訴他,我是易祥的女兒,我是代表爸爸來看望他的時,他突然站直了身子,顯得特別激動。

對於當年帶著兩個哥哥回到湖南的場景,他記憶猶新。他一前一後掛了兩個包袱,一個包著1歲多的易浩光,一個包著只1個多月的易浩明。

爸爸向他們告別時,25歲的庹長發哭了。不是因為要被迫留在這陌生的偏鄉僻壤,而是因為離家11年,從四川到湖北再到湖南,他就沒跟長官分開過。

庹長發是四川彭水縣,14歲那年,他正在山上放牛時,被抓了壯丁。我的爸爸發現他聰明機靈,就把他留在身邊當了勤務兵。他跟著爸爸東奔西走,寸步不離,一次次死裡逃生。

老人印象最深的是發生在湖南的雪峰山會戰,這也是抗日的最後一戰。

「長官當年對我很好,從來不打罵我,他去了臺灣,安排我留下來保護家眷,我要聽從長官的安排。」庹叔叔聲音微弱地說,似乎60多年前的那道命令,依然需要堅守。

庹叔叔的話,讓我淚流滿面,我拉著他的手對他說,我的爸爸在臺灣一直很掛念他,我代表爸爸感激他所做的一切,他已經完成了爸爸當年的囑託。

我能感受到,這句話讓庹叔叔有了莫大的安慰。

是的,他已經很好地完成了長官的命令。

我是從哥哥的敘述中得知,爸爸在去臺一年後的1950年,就託人從臺灣捎來一封信和50塊錢。恰在這一年,黃泥村開始搞土改。

我的祖父收到了爸爸的信,挨了一頓揍,回信給爸爸,再也不要聯繫了。

緊接著,村裡開始分地分牲口。祖父是個破落地主,分不到耕地的牛。全家的農活,全靠庹叔叔給別人家幹三天活,換一天用牛耕田。而出身大戶人家的大媽,哪幹過農活,做飯也是現學。

1957年,10歲的大哥易浩光去讀書,40分鐘的山路太硌腳,庹叔叔把自己的解放鞋脫下來,套到易浩光腳上,鞋子大就用稻草塞滿,外面再拿草繩綁起來。

不久後,祖父在批鬥中離世。為了讓兩個年幼的哥哥能吃上飯,庹叔叔常常自己上山挖野菜充飢。

需要抵抗的不只是飢餓。各種運動接連不斷,因為有臺灣關係和地主成分,大媽每次都少不了挨鬥。庹叔叔儘管是貧農出身,但照樣不能倖免。

批鬥的人指責說,庹叔叔是四川人,雖然是貧農,但一直待在黃泥村,不跟地主分家,屬於頑固不化。他們把他的大拇指跟大腳趾綁住,吊起來往死裡打。

他們要把庹叔叔送回四川,庹叔叔死活不肯,說兩個孩子還小,太太一個人還不能持家。

最開始,庹叔叔一直稱大媽為「太太」,叫兩個哥哥「少爺」,後來應大媽要求,改為直呼名字。兩個哥哥,也從此稱庹長發為「滿滿」,邵陽方言中,這是對父親的弟弟的稱呼。

大哥易浩光說,少言寡語、從不惹事的庹叔叔也有發狠的時候。有一回,一個殺豬匠來買家裡的豬,付錢時蠻不講理地壓價,跟他吵得蠻兇。正拿著掃帚站在一旁的庹長發跨步擋到易浩光身前,當空猛地一揮,對方嚇得掉頭跑掉了。

那年,大哥已經30多歲了,但是在庹叔叔的眼裡,他依然是需要保護的孩子。

1979年,大媽收到了爸爸從臺灣託人輾轉香港捎來的第二封信。在兩岸還未開放之前,爸爸的這個舉動對兩邊的家人,都會是一個危險,可見他內心的煎熬和急迫。

從這封至今保留的信中,我終於讀到了爸爸深埋於心的秘密:「淑珍,我對父母沒有盡到半點孝道,對你與兩兒亦未盡到責任,這是我此生最大的憾事。」

在得知庹叔叔依然在家裡照顧著大媽及兩個孩子時,爸爸寫回信,請大媽代他向不識字的庹長發致謝,並囑咐兒子善待已近耳順的庹叔叔,要永遠感激他的養育之恩。

爸爸寫回的每封信上,都會提到庹叔叔。1987年,兩岸開放老兵返鄉,因患重病而無法回家的爸爸寫回信,囑咐哥哥們幫庹叔叔尋找親人,「讓他有一天能葉落歸根。」

按照爸爸的吩咐,哥哥寄信到庹叔叔的老家四川彭水縣黃家壩村猴狸公社,但未能收到任何回音。

我從哥哥保留的信件中,還看到我在十多年前寫給大媽的信,那時候爸爸已經去世,我告訴大媽,我一定會帶著臺灣的媽媽回大陸去看望她。我在信的末尾,署名「女兒」。

是的,當我回到大陸,回到爸爸的老家黃泥村,我更加覺得,爸爸在大陸的妻子,也是我的媽媽,老天捉弄人,讓她承受了這麼多的苦難。

我的大媽

大媽去世前,囑咐兩個哥哥,一定要照顧好庹叔叔,為他養老送終。這個替她的丈夫照顧她一生的男人,一生未娶,謹守職責,未失半點分寸。

我見到庹叔叔時,發現他已經很老很老了,背變得彎折,「文革」中被關水牢落下的腳疾和風溼,讓他走路也變得吃力。兩位哥哥心懷感恩,輪流照顧,不離不棄。

後面的故事,是我回到臺灣後發生的。

近幾年來,大陸有很多民間機構展開關懷抗戰老兵的公益行動。2015年10月,在得知庹叔叔參加過抗戰時,邵陽縣義工聯的志願者上門來核實,當問及他還有什麼心願時,老人突然頓在那裡,淚水慢慢漲滿了眼窩,然後說,「我想回家。」

志願者立即在網絡上發布了為老兵尋親的消息,在全國網友的接力下,僅僅10個小時,找到了老兵的侄子。遺憾的是,他的兩個弟弟,一個在去年,一個在前年,先後去世。

兩個哥哥在得知這一激動人心的消息後,徵求了庹叔叔意見,送他回家,讓他葉落歸根。

看望庹叔叔,並給他看弟弟的照片

10月底,在志願者們的幫助下,庹叔叔在離家77年後,終於踏上了返鄉路。77年,從放牛少年到耄耋老翁,從異鄉湖南到故鄉重慶彭水,600多公裡路,他居然走了一生。

庹叔叔回到家鄉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父母的墳前祭拜。被抓壯丁那年,他只有14歲,還是一個孩子。

本來,他可以在1949,或者在1957,或者在1966,或者在1987,在無數個時間節點,他都可以找到理由回到自己的家鄉,但是,他卻沒有,他甚至都沒有開口提過。直到他的長官走了,長官託付他的太太也走了,兩個孩子都當了爺爺,他才在別人主動詢問時,弱弱地說出深埋於心的念頭。

回到家鄉3個月後,92歲的庹叔叔與世長辭。

就在2018年4月26,我在大陸的兩個哥哥,參加了由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組織的「跨越海峽的團聚」活動,來到臺灣。分別近70年後,他們終於見到了自己的爸爸,雖然爸爸已是一壇不能言語的灰燼。

二哥易浩明在爸爸的骨灰前(黃雨雙攝)

我無比懊悔,沒有在生前多聽爸爸講講他的過去。在我的印象中,爸爸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只有和袍澤們在一起時,他才會開懷大笑。在他已經無法言說的今天,我終於明白,是我們沒有理解爸爸,沒有去從內心裡接納和體諒他那段身不由己的歷史。

兩個哥哥在爸爸的面前長哭不起,如果沒有後來的那場戰爭,曾為「少爺」的他們,一定不會是湖南大山裡的農民;如果沒有後來的那場戰爭,爸爸一定不會鬱積那麼多的委屈,而早早離開人世。

因為曾被解放軍俘虜,逃亡臺灣的爸爸再未被重用,直至退役依然是中校軍銜。

兩位哥哥還告訴我,他們這次來臺灣,希望不要有誤會,他們不是來分家產的,只想是一家人,不應該心散了。在兩岸之間,有太多這樣的誤會與隔閡,至今不能消弭。

大陸的兩個哥哥和臺灣的弟弟(右)(黃雨雙攝)

我帶著女兒去見了她的兩位舅舅,也是希望下一代,依然能保持著聯繫,海峽不應該隔斷我們的親情。

我也想告訴爸爸的是,媽媽已經原諒他了。媽媽去世前半年,我曾很忐忑地徵求媽媽的意見,她的骨灰要不要和爸爸的放在一起。因為爸爸曾經欺騙了她,他們在晚年已經形同陌路。

沒想到的是,媽媽非常堅定地說了一個字:要。

我們在媽媽的訃文上,加上了爸爸在大陸的兩個兒子的名字。

我想,那一定是爸爸最後的心願。或許,這也就是他去世那天,未能來得及留下的遺言。

(感謝邵陽縣義工聯合會及譚廣梅女士提供部分資料及照片)

- END -

作者易若蓮,易祥女兒,現居臺灣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號:龍哥的戰場,ID: zhige_story

相關焦點

  • 5歲時父親離家,林依晨20歲還清上千萬債務,32歲嫁入豪門
    在林依晨5歲的時候,父親就離開了家庭,媽媽一個人撫養林依晨與弟弟長大。而在為了家人出道以後,20歲那年,林依晨就憑藉電視劇成名,還清了上千萬債務。後來在32歲的時候,還嫁入了豪門,如今生活的非常幸福。也許是這樣的原因,林依晨5歲的時候,父親就選擇了離開家庭,由母親獨自撫養兩個孩子。但是,母親的體質本來就比較弱,收入也不高,時不時還要靠著信用卡來應急。多年下來,家庭的債務高達上千萬,也成為了這個家庭沉重的負擔。
  • 15歲那年方瓊因嫌棄父親囉嗦,次日兩人陰陽相隔,成她一生的痛
    15歲那年方瓊因嫌棄父親囉嗦,次日兩人陰陽相隔,成她一生的痛我們平時在節目中大多都是看到以笑臉相迎的主持人方瓊可不幸的是,在她15歲那年,也就是在1989年的夜裡,父親催她回房間睡覺,但她卻很抱怨不耐煩,回答了父親:真討厭,知道了。
  • 12歲被霸凌父親卻扇他2耳光,冷戰20多年後,父親已老年痴呆
    麥家12歲那年正好是跟父親有了隔閡的那一年,有一次同學因同學辱罵他父親,卻發現父親已痴呆20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備受欺凌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大有前途的青年,二十多年的奮鬥,《解密》、《暗算》、《風聲》等經典諜戰作品的成功令他成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作家,但他與父親的關係仍然沒有絲毫好轉。
  • 賈靜雯父親患癌離世,20歲擔起家庭重任,曾多次破壞別人感情
    考上北電,父親遇難15歲時賈靜雯被星探發現開始拍攝廣告。拍完廣告之後又獲得機會參演了電視劇。之後賈靜雯的父親帶著一家老小回到天津開始創業。19歲時賈靜雯則開始向藝術方面發展。她想成為一名演員,於是便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當時只比賈靜雯大三歲的俞飛鴻成為了她的班主任。
  • 【主演見面+觀影】《那年八歲》:除了禁片,國產好看的還有它!
    那個時候走過的地方,遇到的人也許你早就淡忘了但有些人的八歲卻一輩子都忘不掉一個孩子,一段童年,一種生活《那年八歲》知名編劇林和平在兒時被父親依次賣給三個算命的盲人當引路人後來他把故事寫成了職業生涯唯一的電影劇本《那年八歲》
  • 約翰·列儂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父親?
    當時辛西婭18歲,已經和別人訂婚,後來亨特·戴維斯在1968年為披頭四寫的官方傳記中這樣形容她,「是一個很可愛的女人」,「她和列儂完全不同,安靜、克制、冷靜,根本不是一個嬉皮」。而那年列儂17歲,他乖張叛逆,藐視一切規則。在他狂熱的追求下,辛西婭開始與他約會,並放棄了原來的婚約。1962年,兩個人奉子成婚。
  • 22歲那年,孫燕姿贏了周杰倫
    在孫燕姿22歲那年,還贏了周杰倫,讓周董在多年以後,還有些耿耿於懷。不知不覺,孫燕姿已經出道20年了。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手,如今已經是半隱退狀態,憑著自己的興趣,偶爾唱唱歌。1、小時候1978年,孫燕姿出生在新加坡的一個華人家庭裡。
  • 22歲那年,孫燕姿贏了周杰倫
    在孫燕姿22歲那年,還贏了周杰倫,讓周董在多年以後,還有些耿耿於懷。不知不覺,孫燕姿已經出道20年了。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手,如今已經是半隱退狀態,憑著自己的興趣,偶爾唱唱歌。近日在社交平臺上,才能看到她慶祝42歲生日的照片。
  • 20歲成名,卻因在浴室遭父親家暴、離婚陷抑鬱,死後3天才被發現
    從青玉列舉的金庸女神扮演者中也可以看出,是個90後,因為遠在這三版趙敏之前,還有很多演員飾演過趙敏一角,如葉童:以及青玉今天重點要聊的臺版《倚天屠龍記》趙敏扮演者劉玉璞(某些角度頗似江疏影)。女演員成名時間通常比男演員要早,劉玉璞也不意外,扮演趙敏成名時,她才21歲。
  • 徐楓從來沒有體會到了父愛,在徐楓五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
    01徐楓出生於臺灣省,徐楓從來沒有體會到了父愛,在徐楓五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因為父親的去世,母親扛起養活家庭的重任,但是因為壓力巨大,母親就帶著徐楓改嫁了。在來到新家庭後,徐楓受盡了繼父的嘲諷,雖然被繼父嘲諷,但是徐楓卻沒有怨恨繼父,反而很感激繼父,因為心存感激,所以徐楓很早就開始打工補貼家裡。
  • 12歲少年遭父親怒扇耳光,遠走他鄉20多年,回家發現父親認不出他
    12歲那年,麥家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三個人打他一個,老師還拉偏架,他被打得鼻青臉腫。他氣得要死,夜裡不回家,堵在一戶同學家門口,等著他出來,準備跟他決一死戰。父親知情後,當眾扇了他兩巴掌,為了捍衛父親的尊嚴,麥家一打三,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儘管父親以前多次打他,但這一次打傷心了。他的心窩裡插了一柄刀,怎麼也拔不出來。
  • 佟大為6歲時父親車禍成植物人,佟大為和關悅結婚那年,父親醒了
    佟大為的父親是一名警察,在佟大為6歲時,父親執行公務時不幸遭遇車禍變成了植物人。20幾年來,佟大為做夢都希望父親能甦醒過來。 後來在佟大為和關悅結婚的那年,奇蹟真的出現了,他的父親甦醒過來了!
  • 父親殘疾母親智障,任月麗23歲上春晚,如今身價上億成總裁
    曾經有一個20歲的女孩,在北京西單的地下通道翻唱《天使的翅膀》,而在網上出名走紅。這樣的家庭條件出身,也讓許多網友十分的痛心。只是,任月麗卻仍然以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還在23歲那年登上了春晚的舞臺獻唱。如今的任月麗,還創立了自己的公司,成為了身價上億的總裁,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 張藝謀女兒,未滿20歲嫁老外,父親持反對意見:你們不會幸福的
    事業非常成功的他,家庭也幸福美滿,與妻子陳婷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除了那三個孩子之外,他膝下還有一個女兒張末,是與前妻肖華生下來的。就算張藝謀不同意20歲的她嫁給外國人,她依舊堅持自己的初心,最後卻落得個被家暴?童年從快樂到失去要知道,父母走過的路要比我們多,他們看人的眼光是很準的。雖說張藝謀是一個導演,但是褪下身份,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慈祥、嚴厲的父親罷了。
  • 他出生於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工人,父親是名建築師
    在娛樂圈裡,身為一個明星已經是很忙碌了。儘管如此,也還有很多人身兼數職,多才多藝。比如易烊千璽,是一個顏值與才華並存的美少男。不僅演技精湛,就連書法也是讓人讚不絕口。011974年祖峰出生於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
  • 12歲因兩耳光結仇20年,再見父親已經痴呆,董卿為他推掉主持
    12歲被打兩耳光,與父親冷戰20多年,回頭卻發現父親早已老年痴呆人最大的教養,就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被扇2個耳光後與父親決裂,一怒之下離家出走麥家出生在浙江富陽一個叫蔣家村的地方。因為家庭出身問題,麥家從小就生活在同齡人的歧視中,連老師都羞辱他。
  • 「香妃」逝世20年,家庭支離破碎,父親哥哥相繼離世
    她是一代佳人,27歲車禍逝世,母親現狀惹人憐劉丹,一代佳人,清純的容貌,曼妙的舞姿,在《還珠格格》飾演&34;的她,距今已經逝世20年。然而,終究是天妒紅顏,一場車禍奪走了她的生命,僅僅才27歲,便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然而,更令人唏噓的是她的家人,父親哥哥相繼離世,母親精神狀態一度崩潰,家庭支離破碎,母親現狀惹人憐。劉丹出生於哈爾濱,從小便是一個美人胚子,氣質給人的感覺相對清冷,但是本人卻是一個多才多藝,活潑的孩子。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她,當年憑藉著出演《火把寨》進入娛樂圈。
  • 當被父親撞到自己與年長20歲的男友同居…
    某天父親與兒媳發生了不合,便拿著生活費搬到女兒家,和女兒以及年長女兒20歲的男友生活在了一起。電影中的設定是阿彩34歲,伊藤先生54歲,一個在書店打工,一個是小學校餐的臨時工。與年上男友的戀愛不像年輕情侶那樣甜甜膩膩,好像走到不管哪裡眼中都只有對方。而是兩個人更加自在舒心的生活,偶爾的依靠又顯得默契十足。
  • 《那年八歲》:縱然坎坷,人間卻有溫情在
    2017年上映的電影《那年八歲》,講述了一個名叫小小的八歲小孩,在饑荒年代,被父親賣給算命的盲人先生領路的故事。一路上,小小與算命先生從陌生抗拒到熟悉相依,最後親如爺孫,不是親情,勝似親情。一、情感鋪墊:互不相識前,兩人面臨著不同的生活困境電影裡的主人公小小,是家裡的長子,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在饑荒年代,因為窮,小小八歲那年便不得不扛起養家的責任,在父親的強迫下離開校園,並以一個月5塊錢的工資,被「賣」給了算命的吳先生,為其領路。
  • 林靖恩父親:妙齡女兒愛上57歲老男人,他與女兒斷絕關係成陌路
    而作為林靖恩的父親,林父對女兒關心不足讓她偏愛老男人,反對女兒嫁大40歲老男人致父女決裂,如今與女兒形同陌路,真是太悲慘了。【林靖恩的原生家庭】林靖恩原本出生於中國臺灣一個中產階級家庭>【林靖恩與李坤城的忘年戀】第一次遇見李坤城,是林靖恩11歲那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