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武漢會戰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武漢會戰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在此前一篇題為《蔣介石令部挖開黃河大堤,致千萬人無家可歸,戰後自嘲:千古笑柄》的文章中我們曾和大家講述了「蘭封會戰」。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一九四零年三月,微操大師在陪都召開各大戰區軍以上參謀長會議上曾提到,抗戰初期國軍三個師可以對抗日軍一個師團,到了徐州會戰時五六個師才能擊敗日軍一個師團,而現在以十個師還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而此時全面開戰不過兩年半,微操大師已痛心地承認國軍十個師已經打不過日軍一個師團,這可不是有意誇大其詞或者潑冷水,而是事實就擺在眼前。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抗日戰爭打響之後,就軍隊和編制這兩個方面來說,這兩個方面日軍的水平都高於我國。不同於中國的師,日本的師團是一種獨特的軍隊編制,有利於多兵種作戰時師團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師團這個編制聽起來不大,但是一個師團往往就能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值得慶幸的是在抗戰初期,日軍雖然師團眾多,但是常備甲等師團只有17個,剩下的就是,乙等支援師團,丙等預備隊,丁等維持師團。
-
國軍戰鬥力最強的二十個軍
雖然最早被解放軍殲滅,可解放軍上了五個第一流的主力縱隊(1縱、2縱、4縱、8縱、9縱)圍攻,而且牙齒也蹦鬆了,雙方損失接近1:1。比起另外 「五大主力」的另外四個被殲滅時的表現強多了去,不愧第一主力。 即使後面重建的74軍,也還是堪稱國軍精銳。(48年淮海戰役前空投了74軍7個連防守商埠,力拒華野6個縱隊的進攻)這是近代史中非常少見的。
-
日軍1個師團,能敵國軍10個師?川軍名將打破神話
抗日戰爭中,日軍的師團編制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師團規模到底有多大。顧名思義,所謂的師團和各國通用的師級編制有些類似。但這個師團和早期中國軍隊相比,有很大區別。國軍嚴陣以待以甲種師團為例,日軍一個師團的規模很大,一般是四單位制,除了2個野戰步兵旅團分別下轄的4個步兵聯隊外,師團還直轄炮兵聯隊、騎兵聯隊、工兵聯隊、輜重聯隊。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國軍司令指揮失誤,日軍師團為何反被全殲?
1938年武漢會戰爆發,日軍兵分三路襲擊武漢,薛嶽奉命率領第一兵團在九江南側阻擊日軍,薛嶽下令部隊進駐廬山,依託山區地利阻擊岡村寧次的日本第十一軍。雙方在廬山地區激戰月餘,岡村寧次始終無法突破廬山防線,進攻武漢的時間也從八月底推遲到了九月初,但是始終無法達成目標。
-
被錯認為《八佰》勇士對手:抗戰打滿全場,日軍頭號王牌第三師團
但這個細節在的歷史中是錯誤的,真正進攻倉庫的是日軍土師第十陸戰隊,而非之前很多人傳聞的日軍名古屋第三師團。不過第三師團之所以躺槍進攻四行倉庫部隊,可見這支部隊在抗戰之中的名聲有多大。畢竟在影視劇中通過強大的敵人,才能襯託我們抵抗有多悲壯。
-
抗日戰爭時我軍一個軍的有多少人?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日軍初次侵略我國國土時,日本僅僅一個師團就由2個步兵旅團,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聯隊各1個,以及後勤單位(如醫療、武器儲備等)組建而成。步兵旅團還可將其分為步兵聯隊,步兵聯隊由步兵大隊組成,步兵大隊再分就是步兵中隊。這樣就將一個師團分為了四個階梯,以上這種分配方式就是四單位制。
-
日軍為進攻四川的五號作戰為何取消?15個師團進攻,15個師團牽制及...
該4個軍到達各自目標地區時在川北、川東北、川東,形成對成都、重慶正面的戰役進攻態勢後,即在上述地區進行約一個月的休息、整頓,作以後之作戰準備。 日本陸軍第17軍(第2、38師團)在瓜達康納爾島有約4萬日軍(投入5萬,海軍接回1萬餘人),因作戰與飢餓,幾乎全軍覆滅。
-
日軍的師團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其中甲類師團是最強的
二戰時,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編制通常為班、排、連、營、團、旅、師、軍。而日軍別出心裁搞了一個不一樣的編制,它的體系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可別輕易地把日軍的編制和我國的編制混為一談。
-
薛嶽的萬家嶺大捷,國軍打的最好的戰役,全殲日軍師團,岡村寧次寫檢討
戰爭打了大半個月,到10月9日晚19時,薛嶽一聲令下,13支敢死隊舉起大刀奮勇出擊。其他個部隊緊隨其後,向箭爐蘇、萬家嶺、田步蘇、雷鳴鼓劉、楊家山等地全線攻擊。
-
抗日戰爭萬家嶺大捷,薛嶽全殲日軍師團,為何卻留下一大遺憾?
抗日戰爭廬山戰役時期,國軍第九戰區前線總指揮薛嶽曾取得了舉世震驚的萬家嶺大捷,成為了抗日戰爭時期唯一全殲日軍整師團的戰役。1938年9月,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意圖派遣第一零六師團進入山區,迂迴到國軍防線後方發動側擊,結果日軍進入山區後便迷失方向,被薛嶽所部重重包圍於萬家嶺。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緬北滇西會戰示意圖所以,今天舉個遊戲通關的例子,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緬北會戰。1937年這一年,第5師團陸續擊潰了中國30幾個師,KPI在所有日軍師團中最牛逼,一時風頭無兩,第5師團也由此被稱為「鋼軍」。此後,第5師團參加過徐州會戰和桂南會戰。
-
全面抗戰日軍戰車第3師團具體編制及在豫中會戰中無人能擋
1942年,日軍認為戰車團的編制已經過時了,準備建立更為高效、獨立性更強、聯合各個兵種的戰車師團部隊。日軍在東北成立了第1、2、3戰車師團,用於應對可能與蘇聯爆發的戰爭。此時的日軍戰車師團,每個戰車師團下轄2個戰車旅團,每個戰車旅團下轄2個戰車聯隊。這種一共下轄4個戰車聯隊及其他兵種的戰車師團。
-
淞滬會戰中十三發彈片的孫立人,到緬甸打的日軍十八師團四處逃竄
稅警總團雖然名義是財政部下轄的緝私部隊,但是在裝備上比國軍精銳部隊還強,都是宋子文花重金從德國採購的武器裝備。1932年,19路軍在上海抗擊日寇的時候,稅警總團就以88師獨立旅的名義參戰,戰功卓著。孫立人在訓練部隊上很有一套,他把中國傳統的訓練方式和美國的訓練方式相結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訓練方式,完全不用於國軍其他部隊。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史迪威把亞歷山大羞辱了一番後,最終同意派孫立人的38師赴仁安羌解圍。38師的前身是稅警總團,全德械裝備,是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抗戰爆發後,38師在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中被超負荷使用,損失很大。經過長時間的休整補充後,38師的戰力有所恢復。1941年,38師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名列第一。兵是精兵,將當然也是強將。
-
抗日戰爭鄂中大怪物,日軍視為心腹大患,國軍為何也避如蛇蠍?
接受整編的西北軍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王勁哉的第三十八師幾乎參與了初期所有的大型會戰,因在武漢會戰時元氣大傷而被改編為第一二八師,歸屬湯恩伯第三十一集團軍指揮。因為洪湖地區位於武漢側翼,駐紮於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曾數次出兵洪湖,甚至專門派出第五十八師團進攻王勁哉,但均無功而返。
-
第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傷亡是57000人,還是只有6000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對日軍作戰的一次重大勝利,尤其對於當時的盟國來說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人心的作用(當時正值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英等國皆損失慘重)。關於此次會戰,國軍及日軍的傷亡人數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焦點,但是其中的很多數字只有約數,而沒有詳情,本文從當時中日兩軍的戰報總結中考證了原始數據的詳情,以使大家對當時的戰場統計詳情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前線國軍不戰而退,日軍主力為何卻面有苦色?
但是武漢會戰爆發之後,負責進攻的華中日軍和華北日軍均進攻不利,日軍預期的攻佔時限一再後延,但是前線日軍仍舊難有進展。不過在經過輪番大戰之後,岡村寧次總結出了一個經驗之談,那便是「三百米定律」,只要目標海拔在三百米之下,日軍的重火力武器便可以發揮巨大威力。根據「三百米定律」岡村寧次認為,長江南北兩岸雖然均是群山綿延,但是長江北岸卻多是不高於三百米的丘陵,因此岡村寧次決定將主攻方向改到長江以北。
-
抗戰時期,日軍一個師團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幾十師打不過他們一個師團
咱們,就拿著名的武漢會戰來說,當時我們動用了70的師的兵力投入到會戰中,而當時日軍只投入了7個師的兵力就把我們打敗了。 現在有個問題來了,抗戰時期日軍的一個師團有多少人?為什麼我們在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還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