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五:日軍56師團閃擊臘戍,10萬遠徵軍後路被截

2021-01-20 戰爭藝術001

亞歷山大此時真的壓力山大的了,他不得不低下頭來找史迪威,請求中國遠徵軍解救被圍的英軍。

史迪威把亞歷山大羞辱了一番後,最終同意派孫立人的38師赴仁安羌解圍。

38師的前身是稅警總團,全德械裝備,是當時中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抗戰爆發後,38師在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中被超負荷使用,損失很大。經過長時間的休整補充後,38師的戰力有所恢復。1941年,38師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名列第一。

兵是精兵,將當然也是強將。

與上一篇提到的兩位猛人不一樣,孫立人不是黃埔畢業的,甚至不是中國軍校畢業的,但是,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傳奇。

1913年,十四歲的孫立人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清華學校(第二年入校),1920年,孫立人以優異的成績升入清華高等科,1924年從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當年的清華大學和今天的清華大學不一樣,不是有錢有勢就能進的,孫立人出身於安徽一個書香門第,家裡有點錢,但談不上有勢,他能在清華學習十年,憑的是自身的實力。

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孫立人的最大愛好是打籃球。

在擔任清華大學籃球隊長期間,孫立人帶領清華隊在華北大學籃球聯賽中獲得過冠軍。1921年,孫立人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主力後衛,同年,上海舉辦了第五屆遠東運動會,在這次運動會的籃球比賽上,中國隊力壓日本,秒殺菲律賓,榮獲冠軍,這也是中國在國際比賽中第一次獲得籃球冠軍。

面容俊朗,身姿挺拔,籃球打得好,還是學霸,況且家裡有錢。擱現在,孫立人絕對男神極人物,是萬千少女的心儀的對象。

可孫立人沒時間風花雪月,清華大學一畢業,他就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公費留學,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加修土木工程。僅一年,孫立人就完成了學業並順利畢業。

大學畢業後的孫立人也和現今的大學畢業生一樣,開始找工作。高文憑的人當然找高度專業性的工作,很快,孫立人進入了美國橋梁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師。

按說,這時的孫立人已經是一名成功人士了,上著體面的班,拿著豐厚的薪水,閒時打打籃球,喝喝咖啡,多麼愜意。

這種成功只是一般人眼中的成功,真正的猛人還有更遠大的追求。自己的命運是改變了,可是國家的命運呢?

外有強敵壓迫,內有軍閥混戰,社會凋敝,民不聊生。國運如此,熱血青年豈能袖手旁觀?

孫中山和魯迅起先選擇的是學醫救人,其後,孫中山覺得救人不能解決問題,開始造反救國;魯迅也覺得救人是徒勞,開始選擇救精神。

孫立人也一樣,他漸漸認識到架橋修路和救國沒啥直接聯繫,於是不顧老父親的拼死反對,毅然辭職(幹了四個月的工程師)報考了美國佛吉尼亞軍校。佛吉尼亞軍校是美國僅次於西點的軍校,馬歇爾和巴頓都是這所軍校畢業的。

1927年,孫立人從佛吉尼亞軍校畢業,開始遊歷歐洲,考察歐洲列強的現代軍事。一年後,孫立人回國。

回國後的孫立人並沒有受到蔣介石的重用,因為孫立人不是黃埔的,也不是保定的,更不是日本士官的。在中國混,派系很重要,不是嫡系,再大的能耐也不被信任。

機會總是會垂青又準備的人,宋子文很快發現了孫立人的才華,把孫立人挖進了他的私人武裝——稅警總團。從名字上看,稅警總團根本不是一支軍隊,而是類似於警察和城管的東西。

名字不重要,宋子文有錢,有錢就可以創造奇蹟。

他花費巨資從國外購買很多先進武器裝備(包括輕型坦克和裝甲車),網羅了很多從歐美軍校畢業的熱血青年充當軍官,還聘請了8個德國軍官充組成顧問團幫助訓練。這樣,稅警總團博採歐美軍事強國之長,戰力直線上升,把蔣介石的中央軍遠遠甩在了後面。

稅警總團不是一個團,而是六個團,每個團有5000餘人(相當於一個旅),總團共有30000餘人。孫立人在稅警總團任第4團團長。

淞滬會戰中,稅警總團打的極其勇猛頑強,孫立人在戰鬥中重傷,全身重創13處,被送到香港治傷。

淞滬會戰後,稅警總團被顧祝同收編為40師,餘下的5000傷兵沒人要,孫立人把這5000人接過手,以此為班底重建了稅警團。

重建稅警團後,孫立人立即招兵買馬,他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式軍校教育相結合,制定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孫氏操典」。稅警團按照「孫氏操典」嚴格訓練 ,戰力開始迅速恢復。兩年後,稅警總團的規模擴大到了六個團(不是當初5000人的團),被軍委會改編為38師,孫立人任師長,38師隸屬於第66軍。

好了,言歸正傳。孫立人接到命令後急令113團輕裝出擊,以急行軍的速度趕到仁安羌,主力緊隨其後。

113團經過一晝夜的急行軍,在第二天趕到了仁安羌附近。

狹路相逢勇者勝!

113團見到日軍後二話不說,朝日軍陣地猛衝猛打,雙方激戰8個小時,113團用刺刀擊潰了日軍。日軍退守二線陣地。

英國人得知中國軍隊趕來救援後,鼓起了最後一絲勇氣開始突圍,這次英軍仍然一如既往,折騰了一整夜,沒有前進半步。

英國人絕望了,他們已經做好了毀掉武器和車輛隨時投降的準備。

孫立人得知到日軍陣地堅固,強攻必然損失極大。於是命令白天派出小股部隊襲擾日軍,故意向日軍示弱,麻痺日軍。第二天凌晨,孫立人趁日軍大意,命令113團全線進攻,日軍措手不及,激戰至中午,113團攻佔了仁安羌油田,從日軍的防線中殺開了一條血路,救出了被圍的7500多英國人。

死裡逃生的英國人第二天招呼都不打就撤了,38師不得不獨自面對日軍33師團,雙方在仁安羌南部對峙。

38師原本應該去東線防禦,現在卻趕來西線頂雷。失去38師的協助,遠徵軍東線的兵力空虛。

日軍第56師團和第18師團從仰光登陸後,很快到了同古,會合55師團從正面進攻平滿納的第5軍。第5軍不愧是國軍王牌,在3個師團日軍的進攻下,竟然巋然不動。

此時,日軍也發現了遠徵軍的破綻——東線,東線此時只有第6軍的兩個師防守,關鍵是這兩師的兵力還很分散,很容易各個擊破。日軍從中路抽出了56師團,掉頭進攻空虛的東線。

56師團在之前的戰鬥中斬獲頗豐,擁有很多汽車坦克摩託車,進入緬甸後,他們很快組織了一支機械化部隊,準備以閃電戰攻擊盟軍。

4月6日,56師團開始從東線進攻,很快攻下毛奇,直逼棠吉。

史迪威發現56師團在東線展開攻擊,以為日軍的計劃是從東面夾擊位於平滿納的第5軍,所以很不以為意,沒有採取什麼措施。

史迪威蠢,杜聿明可不蠢,他一眼就看出了日軍的意圖。日軍根本不想從東面夾擊第5軍,他們的目的是以大迂迴的方式繞到中國遠徵軍的後方,佔領緬北交通樞紐臘戍,切斷中國遠徵軍回國的退路,然後圍殲整個遠徵軍。

杜聿明建議優先解決東線,調集兵力圍殲孤軍深入的56師團,然後第5軍撤出平滿納,退守緬北的密支那和臘戍。

史迪威反對,他堅持在平滿納打敗日軍,實在不行,就退到曼德勒,在曼德勒打敗日軍。

杜聿明堅持要到曼德勒以北,防止被日軍包抄,同時強烈要求派200師增援東線,殲滅日軍56師團。

就這樣,杜聿明和史迪威大吵,誰也無法說服誰。關鍵時刻,羅卓英跳了出來,命令杜聿明必須服從史迪威的命令。官大一級壓死人,杜聿明也無奈了。

這個時候,垃圾英國人又出來了。

亞力山大知道,兩個師的日軍增援緬甸後,緬甸肯定保不住,可是他還有3萬殘兵沒有撤出緬甸。現在日軍增兵,西線的38師很有可能被調到中線或東線去,38師一走,就沒有人頂雷了,33師團很快就會追上英軍,仁安羌被圍就會重演。

亞力山大也明白,現在中國軍隊的處境很危險,比英軍還危險,如果直接要求國軍掩護英軍撤退,中國人肯定不會答應。

怎樣讓中國遠徵軍拖住日軍,掩護英軍安全撤退呢?

亞歷山大想出了一個很無恥的陰謀。

在中英聯合軍事會議上,亞歷山大告訴史迪威,英軍要撤到印度去了,因為一支規模不小的日軍正在追擊英軍,他們已經到了喬克巴當。

史迪威表示他正在準備平滿納戰役,希望英軍留下來作戰。

亞歷山大說,留下來可以,但是需要中國遠徵軍先支援喬克巴當。

史迪威表示同意,於是命令200師前往喬克巴當支援作戰。

看出來了嗎?亞歷山大的話雖然很簡短,但是句句暗藏刀光劍影。史迪威也是傻逼,英國人一個大隊的日軍都打不過,留下來能幫多大忙?他們要去印度去就是了,早滾早好。

杜聿明接到200師調走的命令後大吃一驚,現在東線告急,迫切需要支援,史迪威卻把部隊調到西線去,這算怎麼一回事?

杜聿明在得到孫立人確認喬克巴當沒有日軍後,立即給史迪威打電話。

於是兩人又吵了起來。

杜聿明說史迪威是個傻逼,被英國人騙了,史迪威說杜聿明不理解他的戰略,要求杜聿明服從命令。

兩人你來我往越吵越激烈,這時候,羅卓英又跳出來了,他抓過史迪威的電話,命令杜聿明必須服從命令。

杜聿明也火了,他對羅卓英說,如果你不考慮我的意見,執意去救英國人,那麼由你來承擔全部責任。

羅卓英心虛,支支吾吾。

史迪威看到羅卓英慫了,抓過電話,大吼一句:你們中國軍隊吃飯不打仗嗎?

杜聿明毫不示弱,我們吃的中國人的飯,而不是英國人的飯。自進入緬甸以來,英國人處處使絆,我們為什麼要冒巨大危險去幫助他們逃跑?我們來緬甸是盡盟國的義務,不是來受英國人擺布的!

史迪威毫不理會,堅持己見,羅卓英也跟著幫腔,杜聿明無奈,只得命200師向喬克巴當進發。不過杜聿明留了一手,他只命令兩個團坐汽車向喬克巴當急進,其餘的部隊則慢慢步行,以便隨時掉頭支援棠吉。

第二天,杜聿明預料的情況果然出現了。

38師向羅卓英報告,他們在喬克巴當根本沒有發現日軍,倒是發現了很多狼狽正在逃命的英軍。

羅卓英知道上了英國人的當,驚慌失措,問杜聿明該怎麼辦。

杜聿明說,現在應該放棄西路,把38師調到中線,協助96師和新22師守衛平滿納至曼德勒一線, 200師應該立即趕赴東線,支援棠吉。

羅卓英點頭同意。

這一來一回又過去了三天,棠吉還能保得住嗎?

當200師趕到棠吉時,棠吉已經被日軍先頭部隊攻陷了,日軍只留下了一個大隊守衛棠吉,另一部分則繼續向北進軍。

一個大隊肯定頂不住200師的攻擊,200師很快殲滅了這股日軍,收復了棠吉。至於那部分繼續北進的日軍,孤軍深入,有沒有補給,根本翻不起什麼大浪。

東線穩定了,中國遠徵軍暫時轉危為安了。

日軍現在有四個師團,要是放在國內,四個師團的日軍可以進攻國軍一個戰區。現在遠徵軍只有三個軍,根本沒有戰勝日軍的希望。杜聿明認為,現在最好的辦法是撤出平滿納和曼德勒,退守緬北的密支那和臘戍,背靠祖國進行防禦作戰。緬北和緬中不一樣,緬北全是高山密林,利於防守。

杜聿明這樣想,史迪威可不這樣想,他還在幻想在平滿納與日軍決戰。200師剛剛收復棠吉,史迪威認為東線警報解除,命令200師回中路的曼德勒,準備和日軍決戰。

杜聿明又暈了,與傻逼共事太折磨人了。

仰天長嘆後,杜聿明命令200師的機械化核心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返回祖國,其餘部隊向曼德勒靠攏。

杜聿明的意思很明白,此次遠徵軍必敗無疑,可能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機械化部隊是中國的寶貝,不能輕易放棄,還是提早回國,保留點種子吧。

4月26日,200師剛一離開棠吉,日軍56就迅速佔領棠吉,然後大部隊一路猛進,毫不理會側面中國軍隊的威脅,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以最快的速度佔領臘戍,切斷中國遠徵軍的退路。

緬甸東部的面積很大,第6軍和第66軍(戰鬥力很弱,只能守衛二三線)根本防禦不過來,所以部隊很分散,日軍利用這個機會,在空軍的配合下,用坦克裝甲車向前快速推進,第6軍和66軍的幾個師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

很快,戰場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場景,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在前面猛衝,中國軍隊在後面逃命,進攻部隊竟然跑到了潰退部隊的前面。

4月28日,56師團已經趕到了臘戍外圍,29日,日軍輕鬆攻佔了臘戍,並且打退了中國零星部隊的反擊。

臘戍不僅緬北交通樞紐,同時也是中國遠徵軍的物資囤積處,放在古代,這就是糧草重地。官渡之戰中,曹操一把火燒了袁紹的糧草重地烏巢,袁紹大軍立馬奔潰。現在日軍攻佔了中國遠徵軍的糧草重地,遠徵軍會崩潰嗎?

(待續)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一:2個師團日軍輕取緬甸,5萬英軍為何一觸即潰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二:亞歷山大的陰謀,逼中國人擋子彈!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三:同古血戰,機械化200師痛殲5000日軍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四:平滿納大戰,國軍5軍會戰日軍第55師團

相關焦點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六:10萬人大潰敗,遠徵軍為何敗得這麼慘?
    56師團佔領臘戍後並沒止步,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繼續向西北迂迴,連續攻佔了南砍、八莫、密支那;另一路則向怒江挺近,相繼佔領了中國的畹町、芒市和龍陵,直逼惠通橋。中國遠徵軍第一次入緬戰役以失敗告終,10萬大軍最終只有4萬多人退回了印度和中國,有5萬多人死在了異國他鄉,悲催的是,這5萬多只有2萬多人戰死沙場,其餘的3萬人都死在了撤退的路上。第一次緬甸戰役的失敗的原因有兩個,概括起來為:史迪威無知,英國佬無恥。無知和無恥,是一切悲劇的根源。
  • 中國組織遠徵軍兩次入緬,與美英等盟國軍隊並肩作戰,殲滅日軍
    而當時英軍在緬甸的防禦力量極其薄弱 ,總兵力不到5萬。更嚴重的是英國當時已喪失了對緬甸的制海、制空權。 英國軍隊儘管裝備精良 ,卻無心戀戰 ,兵不血刃地方放棄了仰光 ,棄械逃往同古 ,然後倉皇北逃。 日軍佔領仰光後,遠徵軍與日軍展開了同古保衛戰 ,頑強抗敵 12天 ,殲敵 4000多 ,給日軍迎頭痛擊。4國軍隊的側翼完全暴露 ,接著日軍又加強東線的 兵力 ,發動猛烈攻勢 ,中國軍隊只得且戰且退。
  • 滇西緬北戰役,國軍第一次遠徵軍作戰,但邱吉爾卻一直在拖後腿
    (第一期中國遠徵軍司令羅卓英) 在日軍入侵越南之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幹了一件很不要臉的事情令邱吉爾沒想到的是低估了日軍的野心反而惹了一身騷,由於英軍沒能力阻擋日軍進攻的腳步,無奈之下邱吉爾才放下高傲的身段,開通了關閉三個多月的滇緬公路,並且懇請蔣介石伸出援助之手。
  • 緬北反攻戰:強大的對手,日軍第18師團
    遠徵軍本來缺醫少藥,更何況這些蛇蟲鼠蟻被隔絕在文明世界之外,其身上攜帶的細菌和病毒都是獨家秘方,人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免疫力。於是,破傷風、瘧疾、回歸熱等病隨之而來,並大肆流行,死亡接踵而至,屍骨遍地。能活著走出來的人,都是絕對的精華!現在,工兵部隊和中國駐印軍將重新踏過這片地區。
  • 中國遠徵軍系列之二:亞歷山大的陰謀,逼中國人擋子彈!
    11天後,最精銳的200師最終於從雲南保山走到了緬北交通樞紐臘戍,其他部隊還在後面源源不斷的趕來。英國人不想中國遠徵軍一下子全部開赴前線,因為遠徵軍一旦到達前線集結,必要要求英軍配合,一起反擊日軍。英國人被日本人打怕了,他們不敢和日軍作戰,也不相信中國軍隊能打敗日軍。
  • 穿越萬年禁地:3萬中國遠徵軍葬身野人山,十萬精銳損失大半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派出了最精銳的部隊約10萬人赴緬甸作戰,配合盟軍在滇緬的對日作戰。組成了抗戰歷史上著名的「中國遠徵軍」。 1942年,作為先頭部隊,第5軍200師在師長戴安瀾的率領下率先到達緬甸北部城市臘戌。此時的緬甸,仰光陷落,英軍迅速撤退繞同古城而過,往曼德勒方向逃去。日軍前鋒已經距離同古城不到20英裡,企圖一舉圍殲英緬軍主力。
  • 英勇的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最終的失敗原因
    中國遠徵軍入緬抗日,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唯一的一次境外軍事行動。遠徵軍和駐印軍經一年多的英勇奮戰,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裡,緬甸領土8萬餘平方公裡,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傷亡14.1萬餘人,斃傷日軍6.9萬餘人,恢復了海外交通補給線--滇緬公路,大批物資順利輸入國內,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 中國遠徵軍首戰敗後,為何還要二度入緬作戰?
    中英美三國在隨後緬北會戰上出現嚴重利益衝突,致使戰機屢屢喪失,失敗之勢難以阻擋。 儘管遠徵軍在同古與仁安羌的戰鬥中都表現果敢,卻也無力改變持續惡化的戰事。仁安羌之役後,緬甸西線敗局已定。4月臘戍失陷,滇緬公路被截斷。自此,中國遠徵軍走上敗退之路。
  • 中國遠徵軍入緬:一場應該銘記的慘敗
    1942年的這場遠徵,10萬精銳歸國僅4萬餘,雖未完成守住滇緬路的戰略任務,但中國軍隊幾乎以一己之力對抗日軍,獨自拖住了日軍21個師團和20個旅團,導致日軍投入南洋佔領區作戰的僅為11個師團,最後被美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 一個營長,只用一分鐘就徹底打破日軍第56師團的驚天陰謀,了不起
    1942年5月初,日軍第56師團以裝甲車為先導,百餘輛汽車載兵組成快速縱隊,以「閃電」般的推進速度,3日攻佔畹町、芒市,4日攻陷龍陵縣城,當夜便佔據怒江西岸松山山頭,5日便可到達滇西的惠通橋西岸。重慶國民政府十分驚慌,但又處於兩難的境況。為什麼?
  • 英國因何拒絕遠徵軍入緬作戰?被日軍打得滿地找牙,急向中國求救
    1940年中旬,英國在日本的壓力下,甚至還意圖關閉滇緬路;10月至12月期間,中國幾次主動向英方提出共同防禦緬甸的計劃,中方甚至表示,情況需要時中國願意派遣16萬士兵赴緬作戰,但英方仍舊無動於衷。5軍、第6軍組建遠徵軍,將士們也士氣高漲。
  • 二戰日軍最強師團「宿命」滇緬,日少將為逃亡官兵免責,自殺謝罪
    二戰期間,日軍有一個傳統,就是喜歡給師團授予「X師團」的稱號,如第2師團稱為「勇」師團,這些稱號通常是對這支軍隊的戰績評價。石頭今天要說的這個師團,是堪稱日軍最強師團的56師團,被日本稱為「龍」師團。第56師團,出身於九州,由12師團的預備役兵員組成,人員裝備都比不上日軍18大常設師團,但是後來卻「戰功赫赫」。
  • 中國駐印軍為何受史迪威參謀長稱讚:1周會用炮,6周練熟各種槍械
    猖狂一時的日軍在東南亞發動了一系列攻勢,其中一個重要行動就是奪取緬甸。因為緬甸地處中南半島西部,東與我國雲南相連,西北同英屬殖民地印度相接。如果日軍佔領緬甸,東可入侵中國大西南,與中國境內的日軍合圍陪都重慶;西可進犯印度,摧毀盟國在印度的戰略基地。
  • 消滅日軍王牌師團近20000人!那抗戰時中國駐印軍兵力有多少?
    中國駐印軍是抗戰時期我國軍隊中裝備最好、補給最好的部隊,在異國戰場上該部創造了正面對決打殘日軍王牌師團的戰績,而且戰損還遠少於對方。 那麼這支精銳之師都有哪些部隊?其兵力規模有多大呢?本文我們就來了解下。
  • 中國遠徵軍與日軍激戰98天,突破馬其諾防線,全殲3000人
    1942年5月4日,日本侵略者由緬甸攻入雲南境內,沿著滇緬公路,一路長驅直下,相繼佔領了畹町、芒市、龍陵,最後佔領了怒江西岸的松山,並在此修建了大量的鋼筋混凝土堡壘群,妄圖憑藉松山天險,阻止中國遠徵軍進行滇西大反攻。1944 年,中國遠徵軍為收復失地,與日軍在松山鏖戰98天,最後實施了著名的松山大爆破,全殲日軍3000餘人。
  • 孫立人活埋1200名日軍?其實遠徵軍俘敵總數都沒那麼多|軍情晚報
    那麼我們拋開不確實的記載,中國駐印軍和遠徵軍在滇西緬北戰場上一共俘虜了多少日軍呢?中國遠徵軍入緬作戰一共有兩次,第一次發生在1942年,中國軍隊集中了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共計約10萬人參戰。無奈之下,第5軍主力繞行野人山回國,新22師和新38師輾轉抵達印度。
  • 紀念七七事變特輯:孫立人活埋400日軍,為被糟蹋的中國婦女報仇
    當時的日軍第十八師團稱「久米師團」,作為日軍進攻上海主力,日軍第十八師團一路強姦擄掠欠下中國人民第一筆血債。孫立人將軍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第十八師團從杭州灣登陸通過安徽廣德再拿下撫湖,堵住我守衛南京的官兵西撤後路。並以主力從西南側翼向南京方向攻擊。
  • 騰衝國殤墓園:見證抗日史上悲壯一戰,日軍56師團「玉碎」
    這座「極地之城」承載著一段蒼涼的歷史,日軍將那場戰役稱為「玉碎」之戰。1942年5月,日軍第56師團以機械化部隊突入中國滇西,邊境重鎮騰衝淪陷。1944年4月,何應欽籤發反攻滇西的命令,5月,霍揆彰率第20集團軍橫渡怒江,仰攻高黎貢山,進擊騰衝城。
  • 首度曝光二戰日軍隨軍慰安婦視頻丨揭示了一段怎樣的血淚史?
    其後,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支撐點的重要作用,企圖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二戰期間曾擔任日軍56師團113聯隊長的松井秀治,在其回憶錄《波亂回顧》中的寫道:上級機關「敦促聯隊設置一個慰安所」,所以他就「勉強地選了一處地方」,由各部隊派出人員,建造了一個慰安所。
  • 二戰日軍戰鬥力最強的五個師團,其中以十四師團最強
    徐州會戰末期之蘭封會戰,就是因日軍土肥第十四師團擅自違抗大本營命令突入豫東企圖切斷國軍退路而引發的一場戰役,由於推進速度太快而落入了國軍的包圍之勢,也給坐鎮武漢指揮的微操大師看到了戰機,因此調集了十二個師十幾萬大軍,計劃趁日軍增援部隊到達蘭封外圍前將第十四師團兩萬餘人一口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