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今天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變爆發
這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1937年的盧溝橋
日本侵略軍殘忍地踐踏祖國的山河
60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淪陷
……
這段73年來首度公諸於世的視頻,
是日軍隨軍慰安婦制度的鐵證!
更是日軍侵略雲南的鐵證!
▼▼▼
這段視頻也是韓國慰安婦影像首次被發現。這一新聞迅速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而作為拍攝地點的雲南省龍陵縣臘勐鄉更是成為了焦點。
那這段視頻揭示了一段怎樣的血淚史?
位於今天的雲南省龍陵縣境內,西距縣城50公裡,主峰海拔2260米,和其它幾個山頭共同形成一個淺淺的高山小盆地,方圓10餘平方公裡。1942年5月,日軍進駐怒江西岸後,將松山作為警備中心、進攻據點和防禦支撐點三位一體的戰略目標,開始陣地建設。其後,日軍戰略專家預見到松山作為支撐滇西和緬北防禦體系支撐點的重要作用,企圖將松山建設為永久性防禦要塞
二戰期間曾擔任日軍56師團113聯隊長的松井秀治,在其回憶錄《波亂回顧》中的寫道:上級機關「敦促聯隊設置一個慰安所」,所以他就「勉強地選了一處地方」,由各部隊派出人員,建造了一個慰安所。
而在日本每日新聞社記者品野實所著《中日拉孟決戰揭秘——異國的鬼》一書中披露,日軍在松山大埡口建起的慰安所為兩棟房子,位置在滇緬公路建設紀念碑與裡山陣地之間的空地上。
日方其他資料顯示,當時日軍在松山建有兩處慰安所:一個建在「紀念碑高地」與「裡山」之間,一個建在拉孟衛兵所「後面的峽谷」。
日軍對於松山慰安婦的情況均有記載,據二戰時期日軍第56師團情報軍官石井皎在其《拉孟、騰越——玉碎的真相》一書中披露,遠徵軍進攻松山時,松山上尚有24名慰安婦。其中,應包括5名日本女人,15名朝鮮女人。多出來的4名,是1942年5月從緬甸帶來的4名女人,還是後來抓來的中國女性,不得而知。
據日本作家相良俊輔在其《菊和龍:為祖國榮光的戰爭》中的說法,拉孟守備隊長金光在戰鬥開始之前,曾「考慮將這些慰安婦轉移到一個相對安全的地帶」,但正當他「因為擔心轉移途中的安全問題而猶豫是否要這樣做時」,戰爭便開始了,於是在戰鬥中強迫所有朝鮮慰安婦自殺,只有9名朝鮮慰安婦乘日軍不備跳出戰壕逃脫或被遠徵軍俘獲而倖存。而當時全部5名日本籍慰安婦在日軍保護下,一個都沒有死,被遠徵軍俘獲後送入楚雄戰俘營,後被遣返回日本。在松山、騰衝戰場被俘虜的日軍上等兵早見正則和第56師團衛生兵吉野孝公,都在回憶中證實了這一點。
在松山戰役期間,美軍164照相聯隊曾拍攝大量戰地照片。視頻中出現的慰安婦中有幾位均出現在美軍拍攝的照片當中。
上面這張是韋特•蘭多爾拍攝的一張照片,左側是一位持槍的遠徵軍士兵,他身邊是4名剛剛被俘的日軍慰安婦,最引入注目的是右邊一位懷孕的慰安婦正是樸永心,這張照片後來成了國際上最著名最具震撼力的慰安婦照片。拍攝視頻時,樸永心已被送往遠徵軍第8軍野戰醫院做引產手術,故沒有出現在畫面中。
而在這一張照片中,是一名年紀較大的慰安婦,並且身邊有一位中國士兵正在打電話向上級報告情況,這個女人是日本人,約35歲,名叫北村富子。據後來樸永心及松山當地老人指認,就是當時負責監督慰安婦的專職的日本女人。
照片中被俘的慰安婦有的穿的是日軍夏季短袖襯衫,而視頻中均換了普通女裝,照片拍攝的地點和視頻拍攝地點也不相同。照片拍攝地點位於臘勐鄉大埡口村,而視頻拍攝地點位於臘勐鄉臘勐村村委會院內。
這些慰安婦都是松山被攻克後被解救的,北村富子同樣出現在了視頻中。戰後,這些慰安婦被分別送回本國,朝鮮的慰安婦因為韓戰的爆發而分散在了朝鮮和韓國。
曾經的苦難不能忘
曾經的犧牲不敢忘
今天,七七事變80周年,紀念先輩不屈的抗爭,更提醒你我:
忠魂勁旅軍旗獵獵,精忠報國捨命守土!中國遠徵軍戰爭鉅制《遠徵!遠徵!》,都市頻道新劇場7月4日起誠意播出,每晚19:35三集連播。客觀再現中國遠徵軍輝煌歷史,全面解析中國遠徵軍作戰背景!中華民族煌煌盛舉,炎黃子孫堂堂義戰!家國之仇永志,民族之恨勿忘!7月4日起新劇場《遠徵!遠徵!》,重溫中國遠徵軍的國家記憶!
猜你喜歡
●穿越!像古人一樣坐船去上班 還可以順便欣賞美景
●「我沒失聯,打壞的玉鐲一定會賠償!」 當事人費女士現身條形碼細說緣由
●昆明連發兩起「搶娃事件」 警方:一人已被送往精神病醫院 另一人系尋子心切
●服了!這可能是今年最大的菌子